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诊观察与护理方法,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3月-2010年10月收治的68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结果 本组68例患者经精心治疗及护理后好转66例,死亡2例(均为ARDS),死亡率为2.94%.68例患者均在ICU进行诊治,待病情基本稳定后进行急诊手术治疗,其中13例患者一直进行保守治疗,2例死亡患者中1例为保守治疗病例,1例为手术治疗患者,均应ARDS死亡.结论 对休克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和护理配合,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分析创伤失血性的休克患者在临床急诊上的特点与救治措施。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急诊特点与救治措施。结果 120例患者中105例抢救成功,成功率为87.50%。15例抢救失败而死亡,死亡率12.50%。结论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病情严重、变化复杂,临床急诊中积极止血、纠正休克是首要任务,也是救治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创伤与失血性休克的院前急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创伤与失血性休克的院前急救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176例创伤与失血性休克患者院前急救资料.结果 本组死亡7例,病死率3.98%;恶化8例,占4.55%;无变化19例,占10.80%;好转142例,占80.68%.结论 建立健全的急诊抢救机制以及有效的抢救预案,重视“黄金l h”、“白金10 min”及合理的液体复苏,是提高创伤与失血性休克院前急救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急救与麻醉处理。方法对86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急救与麻醉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急救与麻醉处理方法。结果4例因严重失血术中死亡,6例术后死于重型颅脑损伤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抢救存活76例,成功率为88.37%。结论对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急诊急救、快速液体复苏、及时处理并发症、选择气管插管全麻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探讨胸部创伤以及合并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316例胸部创伤患者的抢救治疗措施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治愈313例,死亡3例(1例因失血性休克来院时呼吸、心搏已停,抢救无效死亡;1例因刀刺伤右心室破裂失血性休克急诊过程中死亡;1例因感染性休克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胸部创伤以及合并伤后早期诊断治疗,积极抗休克,尽早手术,保护各脏器功能,机械通气等是严重胸部创伤抢救成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并分析创伤失血性的休克患者在临床急诊上的特点与救治措施,从而提升其救治的水准。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11年至2012年期间接诊收治的54例创伤失血性患者临床上的资料实行回顾性评析,观察患者临床上的特点与救治措施。结果此次54例患者当中,有47例患者抢救成功,成功率为87.04%;7例患者死亡,都是因为出血量较多、创伤比较严重而快速死亡,患者死亡的时间都是在接诊入院的4小时内。结论创伤失血性的休克患者病情不仅较急,且较为严重,急诊止血积极与抵抗休克是成功医治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182例创伤并失血性休克的早期急救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创伤与失血性休克的早期救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82例创伤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诊科急救资料。结果本组死亡14例,病死率7.69%;好转147例,占80.77%;无变化21例,占11.54%。结论建立有效的抢救预案、合理的液体复苏和尽早确定性治疗是急诊急救创伤并失血性休克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的急救与麻醉处理.方法:对85例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与麻醉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急救与麻醉处理方法.结果:4例因严重失血术中死亡,6例术后死于重型颅脑损伤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抢救存活75例,成功率88.14%.结论:对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急救、快速液体复苏、及时处理并发症,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和药物,为手术止血创造良好条件,是失血性休克患者麻醉处理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黄全玻 《右江医学》2006,34(2):152-153
目的提高创伤与失血性休克的院前急救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58例创伤与失血性休克患者院前急救资料。结果本组死亡6例,病死率3.79%;恶化7例,占4.43%;无变化17例,占10.76%;好转128例,占81.01%。结论建立健全的急诊抢救机制以及有效的抢救预案,重视“黄金l h”、“白金10 min”及合理的液体复苏,是提高创伤与失血性休克院前急救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邱可文  谭河娟  林本 《海南医学》2011,22(13):74-76
目的 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的62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积极抗休克治疗及使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后,轻、中度休克患者病情得到很好的控制,预后好,治愈率为100%;2例重度休克患者因严重多发伤致临床死亡,治愈率为77.8%.结论 限制性液...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限制性液体复苏及充分性液体复苏对急性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救治效果,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急性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11-09~2013-09我院急诊科80例急性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通过对患者的年龄、创伤严重度评分、复苏开始时间、输入液体量、治愈率、死亡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限制性液体复苏和常规性液体复苏对急性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救治效果。结果:80例急性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常规性液体复苏组死亡率高于限制性液体复苏组(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能降低急性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探讨限制性体液复苏用于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应用限制性体液复苏对治疗6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轻、中度休克患者在积极使用限制性体液复苏后,病情能够得到有效改善,愈后良好,可以完全治愈。对于3例重度休克患者,由于严重的、多发性的机体损伤而致临床死亡,治愈率相对轻、中度低,为66.7%。结论限制性体液复苏可以有效维持机体的血流灌注,而早期大量体液复苏会带来并发症,应当注意避免。限制性体液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救治中起到重要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诊介入止血术在盆部创伤伴失血性休克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8例盆部创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对患者进行对症综合治疗,同时应用急诊介入止血术,观察纳入患者的救治效果。结果本组患者经血管造影明确诊断,之后行选择或超选择性靶血管栓塞,止血效果确切,患者均成功救治,未见死亡病例,未发生术后严重并发症,其中出现栓塞后局部胀痛感并伴轻度发热者1例,经过对症处理后消退。结论在盆部创伤伴失血性休克救治中应用急诊介入止血术是一种安全、快速、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治疗方案。方法抽取入住我院的44例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2012年7月至2015年6月)作为观察对象,对44例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治疗方案。结果 44例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经紧急抢救后,有30例患者为抢救成功;有7例患者为抢救有效;有7例患者为抢救无效,其中,有3例患者因合并其他并发症而死亡,其他4例患者经综合治疗后,逐渐好转。结论对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常规救治、液体复苏治疗以及并发症处理等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郭磊 《中原医刊》2011,(11):96-97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LR)在刨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技术抢救的27例失血性及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7例患者休克得到不同程度纠正,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患者入ICU病房进一步治疗,救治成功22例,约占81.3%,死亡5例,约占18.7%。结论对有活动性出血的失血性休克患者及以失血为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优于积极液体复苏法,对以失血为主的严重创伤的抢救成功作用明显;对限制性液体复苏最适宜临界血压及远期疗效等方面尚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早期急救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早期急救护理原则及要点。方法:早期控制患者的活动性出血,并根据规范化的"ABCD"链式流程,通过保持呼吸道通畅、静脉通畅、监测生命体征、药物治疗等综合护理措施,对57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急诊护理;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减轻患者压力而改善预后。结果:本组57例患者经积极处理,成功救治54例,死亡3例。结论: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及时有效的急救与护理,是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陈睦虎  钟武  胡迎春  杨帆  李绍兰 《四川医学》2013,(10):1512-1514
目的 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1年5月~2013年5月我院就诊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89例,随机分为限制性液体复苏组和充分液体复苏组,观察不同液体复苏方法对患者病死率、凝血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89例患者中,限制性液体复苏组病死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低于充分液体复苏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较充分液体复苏组短;两组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率没有差异.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法可以降低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病死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创伤性休克67例救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成相 《海南医学》2008,19(9):99-101
目的 提高刨伤与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67例创伤性休克患者院前急救资料.结果 本组67例,其中轻度休克28例,中度休克29例,重度休克7例;死亡3例.结论 建立健全的急诊抢救机机以及有效的抢救预案,重视"黄金1h"、"白金10min"及合理的液体复苏,是提高刨伤与失血性休克院前急救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张雪峰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2):713-714
目的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的麻醉处理与用药原则。方法对68例中、重度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麻醉与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术中与术后实施积极的治疗措施存活56例,救治成功率为82.3%,3例因术中大出血无法维持血压而心搏停止死亡,9例因术后呼吸难以恢复合并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合理选择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麻醉与用药,是临床手术麻醉后患者恢复及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34例创伤与失血性休克病例进行分析,寻找能有效判断预后的临床观察指标。方法:总结我院2005年~2008年急诊抢救创伤与失血性休克病例34例,以单位复苏液体量作为评价指标,对抢救成功组与失败组进行分析。结果:抢救成功组单位复苏液体量为345.28±156.37ml,死亡率为0%;失败组单位复苏液体量为602.5±426ml,死亡率为50%;2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单位复苏液体量可以作为早期判断失血性与创伤性休克预后判断的临床观察指标,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