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恒温湿化氧气吸入对气管切开患者氧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例气管切开吸氧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在气管切开前均无肺部感染、无肺部慢性疾病、APACHE Ⅱ评分8分以上。实验组采用恒温湿化氧疗,对照组采用湿化瓶吸氧+间歇湿化法,比较两组患者呼吸频率、氧饱和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气道湿化效果、痰痂形成、呼吸道刺激症状、呼吸道粘膜出血及肺部感染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心率、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以及湿化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切开病人采用恒温湿化氧疗湿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方雪梅 《吉林医学》2013,34(13):2623-2624
<正>气管切开后呼吸道丢失水分增加可达800 ml/d[1],同时人体的天然屏障作用消失,造成管腔分泌物结痂阻塞管腔。有文献报道:气管导管阻塞14%~43%[2],容易加重缺氧、炎性反应,导致肺感染。呼吸道湿化是保证气道道畅的重要环节[3],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4]。因此,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2010年1  相似文献   

3.
持续气道湿化在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切开是抢救急危重患者的一项重要而有效的措施,在护理工作中严格、有效、细致地气道管理,往往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但由于气管切开后,使上呼吸道正常的湿化、加温、过滤及咳嗽功能消失,防御功能减弱、呼吸道失水增加,未经湿化的的气体直接经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湿化不良的并发症。在护理工作中目前常用的定时定量间断气道湿化法对气道的湿化不够,将在气管内套管或上呼吸道上形成痰痂,对肺功能将造成一定的损害或引起气道堵塞,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且护理工作量大。2004年6月~2005年6月,我们应用输…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并探讨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对于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2018年1至2019年1月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耳鼻喉科就诊的100例气管切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采用MR850湿化系统湿化法,对照组采用微量泵湿化法.分别测量2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评估湿化效果.结果...  相似文献   

5.
陈雪真 《吉林医学》2005,26(3):253-253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的两种气道湿化方法,间断湿化法和持续湿化法。方法:对64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成二组A组用间断湿化法,B组用持续湿化法,两种湿化方法从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支气管水肿三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持续湿化法效果优于间断湿化法,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持续湿化法优于间断湿化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人工鼻在气管切开后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32例气管切开患者分为人工鼻组、传统湿化组各16例,分别记录患者气道湿化情况,并对观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人工鼻组气道湿化情况预后均好于传统湿化组。结论 人工鼻气道湿化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气管切开气道湿化患者湿化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气管切开不同气道湿化量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将4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分别采用常规湿化量(对照组)和先评估痰液性质后给予相应的湿化量(观察组)进行持续气道湿化,比较两组患者湿化效果。结果:观察组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刺激性咳嗽及气道黏膜出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P<0.05),观察组平均每例每天吸痰次数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先评估痰液性质后给予相应的湿化量合理、安全,且可减少吸痰次数,减轻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8.
气管切开后面罩式吸氧喷雾在气道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气管切开后气道自身的湿化作用明显降低甚至消失 ,造成管腔内分泌物粘结 ,阻塞管腔 ,影响正常的呼吸功能 ,还易导致细菌的侵入。 2 0 0 2年 3月~ 2 0 0 3年 3月 ,我科对 4 6例气管切开病人采取面罩式吸氧喷雾湿化液湿化气道 ,代替了传统的气管内定时注射器滴注湿化方法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 0 0 2年 3月~ 2 0 0 3年 3月 ,我科对 4 6例气管切开的病人 (年龄最小 18岁 ,最大 76岁 )采取面罩式吸氧喷雾湿化液的方法 (称实验组 ) ,与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2月对 4 6例气管切开的病人 (年龄最小 12岁 ,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应用输液泵持续点滴湿化的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广东省开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4例行气管切开并应用输液泵控制输液器滴速进行气道持续湿化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24例行气管切开并应用传统间断气道湿化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吸痰次数、操作护理时间、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等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湿化满意度分别为88%(21/24)、54% (13/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痰次数、操作护理时间、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气管切开患者,应用输液泵持续点滴湿化效果好,可缩短护士的工作时间,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气管切开是重要的抢救治疗措施,而呼吸道湿化是保证气道通畅,维持正常呼吸功能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广大的护理工作者在湿化方法、湿化液的选择、湿化量及湿化温度上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微量注射泵在气管切开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铮 《广西医学》2005,27(3):356-357
目的 对气管切开术后病人采用微量注射泵进行气道湿化取得满意效果。方法 实验组(115例)气道内推注湿化液为0 .4 5 %盐水加α糜蛋白酶、庆大霉素、维生素B2 ,对照组(115例)用传统5 0ml注射器加0 . 4 5 %盐水加α糜蛋白酶、庆大霉素、维生素B2 进行气道滴注,比较两种湿化方法对病人湿化效果观察。结果  两种湿化方法比较,对减少气道刺激性咳嗽、痰阻、气道黏膜损伤出血、肺部感染、早期封管、撤机,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 0 5 )。结论 气管切开后用微泵推注湿化液,由于每滴湿化液量极少,且沿内管壁缓流入气道,对气道刺激微小,不引起刺激性咳嗽,且保持生理湿化功能,稀释痰液,防止痰阻,减少吸痰次数,减少黏膜损伤出血,从而降低肺部感染率,对提早封管、撤机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2.
蒋燕萍 《浙江医学》2013,35(19):1761-1762
正常人体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有加温、湿化和过滤作用,保证气道黏膜纤毛正常活动,从而起到气管自净作用。在温度37℃、相对湿度100%的情况下,黏液可保持适当的黏度。气管切开患者机械通气期间,南于呼吸机本身携带湿化器,可以满足患者气道湿化的要求,但此类患者多数需要反复间断的进行脱机锻炼直至最后完全撤机,部分患者虽无需呼吸机帮助,  相似文献   

13.
14.
①目的观察改良气道湿化对气管切开患者肺部交叉感染的影响。②方法将15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了改良气道湿化,比较两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情况。③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2%,对照组为4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结论改良气道湿化,可以更有效地控制气管切开患者的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5.
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在老年呼吸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军  沈瑾 《老年学杂志》1991,11(2):84-86
  相似文献   

16.
气管切开是重症脑血管病重要的抢救措施之一,在迅速解除呼吸道梗阻,提高血氧浓度,维护心脑重要器官功能中起关键作用。气管切开后,呼吸道水分丢失可增加800ml/日[1],老年患者呼吸微弱,排痰无力,容易形成痰痂,进而造成肺部感染,甚至痰痂堵塞套管引起窒息。针对这方面的问题,我们  相似文献   

17.
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比较三种不同方式对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的不同作用,探讨不同方式气道湿化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177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Ⅲ组,Ⅰ组采用0.45%氯化钠液持续恒温(35~38℃)湿化,Ⅱ组采用0.9%氯化钠 庆大霉素 糜蛋白酶液间断湿化,Ⅲ组采用0.9%氯化钠液持续恒温(35~38℃)湿化,观察痰液粘度、活菌比例、气道粘膜出血、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及血氧饱和度情况。结果Ⅰ组患者痰液粘度、活菌比例明显低于其他两组,气道粘膜出血、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发生率亦明显低,且血氧饱和度明显高。结论气管切开患者采用0.45%氯化钠液持续恒温(35~38℃)湿化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采用0.9%氯化钠 庆大霉素 糜蛋白酶液间断湿化和采用0.9%氯化钠液持续恒温(35~38℃)湿化。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大多是车祸、跌落伤所致或者脑出血术后的患者,病情发展急、变化快,随时危及生命。早期气管切开则是解决气道梗阻,救治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而做好气管切开后的气道管理则尤为重要,气道管理最重要的则是气道湿化工作。气道湿化是指应用湿化器将溶液或者水分散成极细微粒,以增加吸入吸入气中的湿度,使气道和肺能吸入含足够水分的气体,达到湿化气道粘膜、稀释痰液、保持纤毛正常活动的一种物理方法[1]。人工气道湿化包括机械通气湿化及非机械通气湿化,这里主要介绍非机械通气湿化管理。  相似文献   

19.
气管切开后,上呼吸道完全丧失了气体的加温、湿化、过滤作用,防御功能减弱,如果在护理工作中对人工气道的湿化不够,将在人工气道或上呼吸道上形成痰痂.痰痂一旦形成,可阻塞支气管,使气道阻力增大,引起周围性呼吸困难、窒息。气管切开容易感染,置管时间过长,易造成气管黏膜缺血坏死,对肺功能将造成一定的损害或引起气道堵塞.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因此气道湿化显得十分重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颅脑疾病患者气管切开后气道湿化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颅脑疾病患者气管切开后较为合适的气道湿化方法.方法 随机将60例气管切开患者分为甲、乙、丙三组各20例,分别采用气道内间断滴入加湿法、超声波雾化吸入法、微量泵控制持续滴入法进行气道湿化.结果 微量泵控制持续滴入法效果最好.结论 微量泵控制持续滴入法湿化气道流速恒定、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安全有效,气道湿化效果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