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胎头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的临床效果,为治疗枕后位难产提供有效的借鉴。方法随机抽取60例枕后位难产产妇,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每组30例,对比组未使用胎头旋转法治疗,而研究组实施胎头旋转法治疗,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顺产率明显高于对比组(P<0.05);研究组产伤率与产后出血率显著低于对比组(P<0.05)。研究组的新生儿评分明显优于对比组(P<0.05)。结论胎头旋转法对治疗枕后位难产治疗具有明显的效果,不仅可以提高顺产率,也可以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出现,其安全系数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胎头旋转治疗枕后位难产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68例枕后位难产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进行分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使用胎头旋转法,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显著高于对照组76.47%(P0.05);观察组顺产率94.12%、产伤率2.94%、出血率2.94%显著优于对照组70.59%、14.71%、20.59%(P0.05);观察组产妇新生儿apgar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胎头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临床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顺产率,减少产后不良情况,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胎头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100例枕后位难产患者选为主要的观察对象,按照数字分配法,将所有产妇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个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治疗难产情况,研究组给予胎头旋转方法治疗难产情况,比较与分析两组产妇的顺产率、出血量、满意度等。结果研究组产妇的顺产率高于对照组;出血情况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满意度为(95.94%),对照组治疗满意度为(77.74%),上述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胎头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可以保证产妇的生命安全,同时有效控制出血量,真正体现出诊疗工作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胎头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0月收治的48例枕后位难产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命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4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24例患者采用胎头旋转法治疗,对2组临床治疗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顺产率较高,产伤率、产后出血率较低,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胎头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是一种可行的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徒手旋转胎头术对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产妇6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平行的原则将这66例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产妇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33例产妇接受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的33例产妇接受徒手旋转胎头术治疗,观察两组产妇生产情况与新生儿评分。结果:观察组33例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为81.82%(27/33)明显高于对照组33例产妇的自然分娩率39.39%(13/33);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以及产伤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为(7.34±2.08)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6.84±1.57)分,(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徒手旋转胎头术对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的治疗效果显著,自然分娩率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徒手旋转胎头术对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产妇作为观察对象,按盲选的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予徒手旋转胎头术,将两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产后出血率、产伤率以及新生儿的1min和5min Apgar评分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顺产率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率、产伤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新生儿的1min和5min Apga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徒手旋转胎头术可以提高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产妇的自然分娩率,降低产妇产后出血率和产伤率,减少新生儿并发症,对促进母婴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在实施助产护理过程中给予头位难产产妇徒手旋转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头位难产产妇126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头位难产产妇的随机分组。B1组:临床在助产护理过程中给予徒手旋转胎头干预;B2组:临床根据常规给予自然分娩以及助产护理。对比2组产妇在阴道助产例数、自然分娩例数以及剖宫产例数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 B1组自然分娩33例,阴道助产21例,剖宫产9例,B2组自然分娩16例,阴道助产19例,剖宫产28例;2组产妇在自然分娩例数以及剖宫产例数方面,B 1组均显著优于B 2组(P<0.05);在第二产程平均时间方面,B 1组(25.6±2.5)min显著短于B2组(39.9±3.1)min(P<0.05)。结论针对头位难产产妇,在实施助产护理的过程中给予徒手旋转异常胎头干预,最终能够有效改善胎头俯屈下降困难,从而有效加快产妇的第二产程,提高母婴安全性,成功降低临床实施剖宫产的概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胎头旋转法在枕后位难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枕后位难产患者设为研究参与对象,共110例,均于2013年1月份到2015年12月份在笔者医院进行分娩。以随机的方式分成对照组(n=55)和实验组(n=55),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实施胎头旋转法治疗。评价两组产妇的分娩情况。结果:分娩方式显示实验组的顺产率较高,与对照组的数据比较经χ~2检验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结局显示部分产妇和新生儿出现不良情况(产伤、产后出血、Apgar≤7分),以实验组的发生率最低,与对照组的数据比较经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枕后位难产产妇实施胎头旋转法治疗,能够有效促进产妇的分娩,且对产妇的妊娠结局改善有积极作用,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9.
王少鹍 《基层医学论坛》2014,(23):3097-3098
目的 分析头位难产的原因及有效治疗手段。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妇产科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收治的48例头位难产产妇,回顾性分析其难产原因、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等。结果 48例头位难产产妇中自然分娩者9例(18.75%),阴道助产者5例(10.42%),行剖宫产者为34例(70.83%);所有产妇均成功分娩,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新生儿Apgar评分中,自然分娩评分为(8.5±1.2)分,阴道助产评分为(7.3±0.5)分,剖宫产评分为(4.7±1.4)分。结论 头位难产可能会对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在临床处理过程中需详细诊断发生原因并采取最佳的分娩方式,以确保母婴的生命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和探讨肩难产Gasbin法的处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根据Gasbin操作标准对该院于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7例肩难产者(观察组)进行助产,并对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同时将该院于2007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收治的5例行常规助产的肩难产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对象的分娩结果。结果该组7例肩难产者均经阴道分娩,无一例Zavanelli法(还纳胎头后剖宫产法)。5例为巨大儿,无一例发生锁骨骨折臂丛神经损伤等产伤,未发生新生儿重度窒息,新生儿体重为(4 350±180)g,娩肩时间为(2.3±0.4)min,新生儿Apgar评分为(7.9±1.2)分。对照组4例为阴道分娩,1例转剖宫产,新生儿体重为(4 500±200)g,娩肩时间为(2.2±0.5)min,新生儿Apgar评分为(5.8±10)分。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Gasbin法处理肩难产时,产妇采取的手膝位利于助产者顺利助产,提高阴道分娩成功率,有效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为了促进产妇尽快分娩,Gasbin法可在预测有肩难产中提前沟通提前采取,不要等到HELPERR中最后一步R中采取。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产科300例头位难产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探讨临床产科的最佳分娩方式。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头位难产患者300例,其中100例患者进行剖宫产手术分娩;100例患者进行阴道助产分娩;100例患者进行自然分娩,对3组产妇分娩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自然分娩出血量最少、新生儿Apgar评分最高,其次为阴道助产分娩;剖宫产手术分娩出血量最多,新生儿Apgar评分最低,3组情况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妇和新生儿无1例发生死亡和重症不良后果。自然分娩组患者满意度最高,其次为阴道助产分娩组,剖宫产手术组患者满意度最低,对比3组患者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头位难产产妇应早期进行诊断,依据难产原因进行分娩方式的选择,可有效降低产妇平均出血量,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改善产妇、新生儿的生活质量,保证产妇、新生儿的生命健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初产妇头位难产的原因以及处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00例头位难产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出现头位难产的原因以及处理方法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难产组100例患者中,35例接受阴道助产,75例接受剖宫产助产。难产组100例患者中,54例产妇腹中胎儿为枕后位和枕横位,98例胎头位置异常。结论为了更好的预防初产妇头位难产现象的发生,要在早期对难产征象进行识别,并及时纠正轻微的异常胎头位置,帮助产妇顺利生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待产过程中指导产妇采用不同体位预防头位难产的临床效果,以选择最佳待产体住预防头位难产。方法选择临产后入产房待产的产妇300例,按随机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分别采用侧俯卧位,自由卧位(仰卧、侧卧),观察两组胎方位、分娩方式、产程时问。结果观察组顺产率、枕前位发生率、产程时间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待产过程中采用侧俯卧位能有效提高枕前位的发生,使顺产率升高。产程缩短。  相似文献   

14.
刘咏 《中外医疗》2014,(34):77-78
目的研究头位梗阻性难产的临床特点,并探讨有效的分娩方式。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该院收治的头位梗阻性难产患者86例,按照患者的分娩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经阴道分娩)和对照组(剖宫产分娩),两组患者数量均为43例,分析产妇发生头位梗阻性难产的原因,比较两组产妇的难产产程,同时统计产妇及新生儿的并发症率。结果分析结果显示,头位梗阻性难产的原因主要包括持续性枕后位或枕横位、宫缩乏力、产道异常、胎头位置移动。对照组的第二产程延长率为39.5%,明显高于观察组的23.2%;观察组的产妇及新生儿的并发症率分别为7.0%和9.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4%和20.9%。第二产程延长率、并发症率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产妇产程和胎头下降的关注,是及早发现头位梗阻性难产的有效方法,临床上可优先采取经阴道分娩结束妊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根据持续性枕后位的产程特点,寻找最佳处理方法,减少剖宫产率,改善母儿预后.方法选择2013年1-3月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临产后确诊为枕后位产妇260 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予侧卧位纠正胎方位,对照组不予干预,充分试产,两组待宫口开全后若仍为枕后位,徒手旋转抬头,失败者选择剖宫产.结果 观察组胎头自行纠正47例(36.2%),徒手旋转抬头成功65例(50%);对照组自行纠正0例,徒手旋转抬头成功87例(6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产后通过进行体位纠正及徒手旋转胎头术,使大多数难产转为顺产,降低了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转胎头术应用于胎位异常的技术关键及其对妊娠结局的意义。方法以2016年1月23日至2017年1月20日我院60例胎位异常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遵循完全随机原则,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胎头吸引术,观察组实施手转胎头术。观察两组分娩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观察组Apgar评分(7.83±0.76)分、分娩时长(14.38±1.98)h,顺产概率为83.33%,剖宫产概率为13.33%,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阴道助产数据无对比性,P0.05。结论手转胎头术应用于胎位异常产妇中,可有效改善妊娠结局,避免新生儿窒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头位难产的影响因素,总结剖宫产的指征和时机,为有效降低剖宫产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2月~2011年1月收治的280例头位难产患者(剖宫产组140例,阴道分娩组140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产妇引产情况、宫颈评分、产力情况、胎方位、并发症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Apgar评分等情况。结果:剖宫产组、阴道分娩组引产率分别为38.6%、3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评分分别为5、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程中出现宫缩乏力者分别为55.7%、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胎方位以枕后位和枕前位为主,阴道分娩组胎方位以枕前位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水肿分别52.9%、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剖宫产组、阴道分娩组新生儿体重分别为(3 553±36)、(3 312±41)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盆正常的情况下,与头位难产有关的主要因素是新生儿出生时体重偏大和胎方位异常,准确地掌握剖宫产时机非常重要,避免盲目试产而引起母儿严重后果。应正确处理头位难产,科学地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第一产程活跃期使用产程活动车联合特殊体位矫正枕横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入院时B超确诊为枕横位且符合试产条件无胎膜早破的初产妇13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活跃期胎膜未破时予产程活动车自由行走,宫缩较强时卧床休息予胎背对侧卧位。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产妇自由选择卧位。分析2组产妇的胎头转正率、分娩方式、第一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产妇分娩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产程中,试验组由枕横位胎头转到枕前位的有60例,对照组由枕横位胎头转枕前位有41例,试验组胎头转正率高于对照组(P < 0.01)。试验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 < 0.01);试验组自然分娩第一产程的潜伏期和活跃期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 0.01),非自然分娩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 < 0.01),产妇产后出血量、软产道损伤率、产褥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P < 0.01)。结论在第一产程活跃期对枕横位的孕妇实行产程活动车联合特殊体位,可以增加产妇胎头转正率、自然分娩率以及新生儿的Apgar评分,明显缩短第一产程的时间并降低产妇分娩后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徒手旋转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致头位难产时,手转胎头,使难产变为顺产的技巧.方法 在头位难产枕横位、枕后位时,以手转胎头为枕前位,使分娩结局改变.结果 手转胎位成功率,以产程进入活跃期后先协助胎头俯屈再协助旋转为高.结论 手转胎头是头位难产的重要方法,与产钳及胎头吸引器转胎头相比较,更安全、有效、易掌握.胎头内旋转在第一产程末及第二产程初完成,选择适当的时机和方法,手转胎头,使难产变为顺产,可有效降低阴道助产及剖宫产率,降低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李丽 《吉林医学》2014,(23):5173-5174
目的:探讨初产妇头位难产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头位难产初产妇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时期头位顺产初产产妇120例,将其设置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和处理对策。结果:胎位异常是引发头位初产难产的主要因素,观察组患者中胎位异常难产比例为74.2%。剖宫产是头位难产的主要处理方式,观察组患者85%采取剖宫产手术,其余患者采用阴道助产。头位初产产妇患者宫缩乏力、宫颈水肿、产程延长以及胎膜早破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胎位异常是初产头位产妇难产的主要原因,早期识别和胎位纠正是保证产妇顺利分娩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