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硅油填充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艺民  王婷 《武警医学》2008,19(12):1061-1064
现代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技术联合硅油的应用,明显提高了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和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治疗的成功率。硅油作为近年来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无可替代的眼内填充物,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复杂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特别适用于严重眼外伤、部分巨大视网膜裂孔、广泛的前后段PVR、严重的视网膜坏死,以及高度近视眼萎缩性视网膜裂孔伴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2.
纤维化的生物过程通常与细胞外基质的异常堆积密切相关,多发生在生物系统的各种刺激反应中.在一些修复过程中,纤维化功能作为必要的稳态机制,病理性纤维化导致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简称PVR)就是一个例子.视网膜前膜的纤维化,收缩牵拉引起视网膜结构的明显扭曲变形,并导致复杂的视网膜脱离.PVR即为视网膜表面发生无血管的纤维细胞性的膜的增殖,是引起视网膜再脱离的主要原因,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出血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等眼底疾病的严重并发症,也是造成许多眼疾病恶化、视力丧失的重要原因.本文就PVR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玻璃体切割联合激光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分析玻璃体切割联合激光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及充填材料选择.方法:分析426例472眼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膜剥离切除,眼内电凝,激光光凝并根据情况选用眼内充填材料.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448/472眼(占95%)一次视网膜解剖复位成功,除1眼术后合并中央静脉阻塞,1眼合并中央动脉阻塞,8眼视网膜脱离术后复发视力下降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视力0.05以上362眼(76.7%),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46眼视力大于0.2.结论: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激光治疗是挽救增殖性糖尿病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最终失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指在视网膜前、后面及玻璃体内形成的可以收缩的细胞性膜,主要为眼外伤或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后所形成,但其真正的形成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形成PVR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分级:美国将赤道后部PVR分为四级,国内赵东生依据牵拉膜的程度分为三级。治疗方面分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的关键是封闭全部视网膜裂孔,解除玻璃体视网膜间牵引,抑制PVR的形成;药物治疗主要应用抗炎药、抗细胞代谢药、影响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结合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分析外伤性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玻璃体手术疗效,对后路切除晶体,裂孔边缘处理,硅油注入方式等技术进行探讨。方法:玻璃手术治疗100例101眼外伤性增殖性玻璃体;高网膜病变,随访1-30个月。结果:视力增进77例78眼,68例合并视网膜脱离,完全复位52例。结论玻璃体手术是外伤性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最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从分子水平探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发病机制及临床关系,为研究和防治这类眼病提供根据。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Radioimmunoassay,RIA)对正常对照、PVR患玻璃体、血清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ant.RRD)患视网膜下液(subretinal fluid.SRF)、血清的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PVR组玻璃体EGF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玻璃体及RRD视网膜下液的含量,RRD组视网膜下液EGF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玻璃体含量(P<0.01或P<0.05);PVR0.05)。结论 EGF可能在PVR的病因,病理中起一定作用,是参与PVR形成的细胞因子之一,它可能是加速PVR发展及加重PVR病情的细胞因子,PVR玻璃体、RRD视网膜下液EGF含量升高可能是眼局部产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的免疫发病机制。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ELISA(double antibody sandwich enzyme-lined immunosorbent assay)法对正常对照、PVR患者的玻璃体、血清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ant,RRD)患者的视网膜下液(subretinal fluid,SRF)、血清的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2receptor,sIL-2R);PVR组血清sIL-2R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和RRD血清的含量(P<0.01,P<0.05)。结论 PVR患者全身及病变局部均有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存在,以视网膜局部尤为明显;局部免疫反应在PVR的发病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确定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细胞组成。 方法 两例玻璃体切除液离心细胞透射电镜观察。 结果 通过透射电镜观察PVR标本含有上皮样细胞,巨噬细胞样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 结论 在PVR中,增殖细胞来源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炎症细胞的存在表明炎症过程在PVR形成和维持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前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睫状上皮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改变。为探讨前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引起慢性低眼压的机理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培养的同种兔皮肤成纤维细胞制作前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引起慢性低眼压的动物模型,于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分别做组织病理及电镜观察。结果 光镜检查发现实验组术后2、4、8周睫状体水肿,术后4周及8周睫状体无色素上皮萎缩、缺失。电镜检查发现实验组术后4周和8周睫状体无色素上皮线粒体明显减少,细胞内空泡。结论 在前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病理状态下,睫状膜的增生和收缩引起对睫状上皮的牵拉,造成睫状体无色素上皮萎缩和睫状体水肿,可能是引起慢性低眼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和白介素-6及其受体水平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测定了8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及30例正常健康成人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介素-6及其受体水平。结果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TNFa、IL-6及其受体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且随着心功能的恶化逐渐升高,心功能Ⅰ~Ⅳ级各亚组间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只有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骨肿瘤患者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水平,探讨bFGF对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18例良性骨肿瘤患者、21例恶性骨肿瘤患者及15例健康献血员血清bFGF的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恶性骨肿瘤患者血清bFGF的水平为(78.3±25.1)pg/L,明显高于良性骨肿瘤患者血清bFGF的水平[(37.4±17.1)pg/L,P<0.01]及健康对照组水平[(29.3±14.1)pg/L,P<0.01],而后两者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恶性骨肿瘤患者存在bFGF的高表达,检测血清bFGF的水平有助于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海拔的高血压患者血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in,ADM)、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浓度的变化,以期对高血压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CGRP、ADM含量,用比色法测定血清MPO含量,用Triage荧光免疫分析仪测定BNP含量。结果:高海拔及西宁地区高血压组患者血CGRP含量分别低于同海拔正常对照组(均P〈0.05);高海拔及西宁地区高血压患者血ADM、MPO、BNP含量分别高于同海拔正常对照组(均P〈0.05);高原地区高血压组及正常组血CGRP含量分别低于西宁地区高血压组及正常组(均P〈0.05);高原地区高血压组及正常组ADM、BNP含量分别高于西宁地区高血压组及正常组(均P〈0.05);高原地区高血压组及正常组血清MPO含量分别与西宁地区高血压组及正常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高海拔地区人群CGRP含量降低,ADM、MPO及BNP升高,这种趋势在高血压患者中更为明显,提示:海拔高度影响高原居住人群的血管活性物质分泌,可能是高原不适应,导致血压升高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淋巴瘤患者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淋巴瘤患者血清PDGF水平.结果 淋巴瘤患者血清PDGF水平,初诊未治和未缓解组(中位数14540 pg/ml,范围9080~29253pg/ml)显著高于完全缓解组(中位数9564pg/ml,范围7065~19598pg/ml)和正常对照组(中位数9917pg/ml,范围3529~27692pg/ml),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晚期组(Ⅲ期 Ⅳ期)(中位数17591pg/ml,范围9080~29253pg/ml)显著高于早期组(Ⅰ期 Ⅱ期)(中位数12153pg/ml,范围10805~14540pg/ml),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检测淋巴瘤患者血清PDGF水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淋巴瘤血管新生程度和疾病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含量检测在食管癌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透射比浊法检测94例食管癌患者和30例正常人血清TSGF含量,并对部分患者放疗前后的血清TSGF含量进行动态观察。结果:食管癌患者血清TSGF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患者血清TSGF含量与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患者放疗后血清TSGF含量明显低于放疗前(P〈0.05)。结论:血清TSGF含量检测在食管癌的诊断及疗效观察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淋巴瘤患者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淋巴瘤患者血清PDGF水平。结果淋巴瘤患者血清PDGF水平,初诊未治和未缓解组(中位数14540pg/ml,范围9080~29253pg/ml)显著高于完全缓解组(中位数9564pg/ml,范围7065~19598pg/ml)和正常对照组(中位数9917pg/ml,范围3529~27692pg/ml),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晚期组(Ⅲ期+Ⅳ期)(中位数17591pg/ml,范围9080~29253pg/rnl)显著高于早期组(Ⅰ期+Ⅱ期)(中位数12153pg/ml,范围10805~14540pg/ml),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检测淋巴瘤患者血清PDCF水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淋巴瘤血管新生程度和疾病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线粒体偶联因子-6(CF6)含量变化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60例CHF患者与30例健康对照患者血清CF6及脑钠肽(BNP)浓度,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HF患者血清CF6、BNP浓度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而升高,CHF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CF6在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一定的病理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对冠心病患者血清内皮衍生舒张因子及脂质过氧化物水平的影响。方法对80例CHD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脂质过氧化终产物丙二醛(MDA)水平进行测定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观察了卡托普利对CHD患者血清MDA及NO水平的影响。结果(1)CHD患者血清N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血清MD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CHD患者血清MDA水平与NO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58,P<0.01);(3)卡托普利可抑制CHD患者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血清MDA水平,升高血清NO水平。结论CHD患者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内皮功能失调,而卡托普利可以升高NO水平,对CHD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检测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毁损(RFA)治疗原发性肝癌(HCC)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F2000型射频治疗仪,在B超引导下经皮RFA治疗30例HCC患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患者RFA治疗前后血清sTNFRⅠ,sTNFRⅡ水平的改变,并检测25例HCC血清sTNFRⅠ,sTNFRⅡ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HCC患者RFA治疗后血清sTNFRⅠ,sTNFRⅡ水平较治疗前水平显著降低(P<0.05);HCC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检测HCC患者血清sTNFRⅠ,sTNFRⅡ的水平,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免疫状况,RFA治疗能有效减轻瘤负荷,改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