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对637例母体妊娠期血清HBsAg阴性的儿童进行全程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并以每0.5年为一观察组进行0.5-5.5年共11组的连续抗-HBs监测。 相似文献
2.
对637例母体妊娠期血清HBsAg阴性的儿童进行全程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并以每0.5年为一观察组进行0.5~5.5年共11组的连续抗-HBs监测。结果表明,11组抗-HBs的阳性率分别为97.1%,100.0%,80.0%,77.4%,65.3%,42.3%,33.3%,29.4%,21.6%,17.2%,0.0%,以第1年的免疫效果最好,100%产生保护性抗体。对乙型肝炎疫苗的复种时间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4.
按0、1、6免疫程序,肌肉注射不同剂量(5、10、20μg)国产乙肝血源疫苗,观察其对HBV血清标志均阴性的152名健康学龄儿童的免疫效果。首针后2年,5、10,20μg各组的Anti—HBs应答半分别为88.9%、97.2%、87.2%;Anti—HBs GMT维持在85.7~1052S/N(166.1~322.1mIU/ml);Anti—HBsS/N≥10者三组分别占88.9%、91.7%、84.6%。疫苗组及对照组HBV感染率各为1.74%和32.4%,保护率是94.6%。疫苗接种者无严重不良反应。表明国产乙肝血源疫苗免疫效果确实,低剂量(5μg)用於健度儿童阻断水平传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乙型肝炎患者家属免疫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随机抽取就诊且其家属在该院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乙型肝炎患者130例,将这些患者家属随机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65例。A组患者每次接种乙型肝炎疫苗量为10μg;B组患者每次接种量为20μg。两组患者均在0个月、1个月、6个月分三针进行接种,在全部接种完成1个月后,对两组患者抗-HBs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B组患者抗-HBs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出现率与B组相差不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乙型肝炎疫苗乙型肝炎患者家属其免疫效果十分良好,且安全可靠,每次接种20μg效果更为理想,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应用中进行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6.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方法。为了解垦区乙肝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抗体持久性 ,选择再免的合适时间 ,有效地指导今后乙肝疫苗接种工作 ,我们选择了垦区不同时期接种疫苗的四个单位 ,进行了全程乙肝血清学检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 1 调查对象选择筛检ALT在正常范围、HBV三项指标(HBsAg、抗 -HBs、抗 -HBc)全阴性、全程完整接种乙肝疫苗者 ,实际观察 1 367人。免疫程序按 0、1、6接种 1 0 μg血源性乙肝疫苗 ,并进行连续四年的HBsAg和抗 -HBs检测。1 2 检测方法用ELISA法检…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对重组乙肝疫苗的长期有效性进行研究。方法 乙肝母亲(35例)和健康母亲(100例)所生的新生儿按照0-1-6月的程序于1996年10月至1997年5月进行重组乙肝疫苗(酿酒酵母)免疫接种,免疫后13年(2010年)随访并进行乙肝相关血清学指标的检测和定量分析。结果 成功随访到101例少年。3.96%(4/101)的少年出现天然的乙肝病毒感染(即HBcAb阳性),其母亲均为具高感染性的乙肝感染者,其中1例同时为乙肝携带者。婴儿乙肝疫苗免疫13年后其anti-HBs阳性率为82.2%(83/101),其中起始疫苗应答者中anti-HBs阳性率为83.5%(76/91)。乙肝感染母亲和健康母亲所生少年anti-HBs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但母亲乙肝感染所生的少年anti-HBs水平较高。结论 重组乙肝疫苗(酿酒酵母)免疫后13年仍具有保护性,母亲乙肝感染长期影响着其子女处于较高的anti-HBs水平。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免疫原性和免疫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类型乙肝疫苗免疫特性,提供选择生产路线的依据,对基因工程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免疫效果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不同为源乙肝抗原结构不同,诱导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也有所不同。无糖基化的酿酒酵母抗原诱导Th1细胞反应能力强于其它种类糖革化抗原,对CHO疫苗进行去糖基化后,细胞免疫水平增强,与单克隆抗体反应的表位密度发生改变。在严格控制抗原量,孕妇的HBeAg水平和检测试剂等条件下,对518名免疫14批乙肝疫苗的新生儿进行母婴传播阻断研究,同时对2291名免疫21批乙肝疫苗的小学生进行1-7年的免疫观察,证明国产乙肝酵母疫苗母婴传播阻断保护率达到80.56%-92.59%,与国外酵母疫苗相同,5ug国产酵母疫苗虽然剂量小,诱导的抗体较低,但保护效果高于其他糖基化疫苗,与血源疫苗30ug相当,说明可能细胞免疫起主要作用,国产酵母疫苗抗体阳转率在免后5年时与Merck疫苗水平相当,但低于10ug Amgen和血源疫苗,建议尽早加强免疫,乙肝疫苗免疫失败与HBV S抗原变异,孕妇HBVC DNA含量高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白细胞介素-2基因佐剂对柯萨奇病毒B3 VP1基因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 2 (interleukin 2 ,IL 2 )基因佐剂对柯萨奇病毒B3(CoxsackievirusB3,CVB3)基因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方法将 pcDNA3/IL 2 pcDNA3/VP1、pcDNA3/VP1、pcDNA3/IL 2、空白质粒 pcDNA3和生理盐水分别肌内注射免疫BALB/C小鼠 ,1次 /周 ,共注射 3次 ,每次注射后的第 6天断尾取血 ,用微量中和试验方法检测血清中和抗体 ;第 3次注射后的第 7天用 80 0TCID50 CVB3感染小鼠 ,观察各组小鼠的生存情况。结果pcDNA3/IL 2 pcDNA3/VP1和 pcDNA3/VP1组小鼠能产生中和抗体 ,抗体滴度随免疫次数增加而提高 ,pcDNA3/IL 2 pcDNA3/VP1组抗体水平高于同期 pcDNA3/VP1组抗体水平 ,但各组小鼠的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结论IL 2基因佐剂对 pcDNA3/VP1诱导抗体产生有一定免疫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构建表达乙型肝炎病毒 (HBV)S蛋白的重组质粒pCR3 .1 -S作为基因疫苗 ,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 2 (rhIL - 2 )作为佐剂对其诱导BALB/c小鼠产生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 以不同剂量IL - 2作为佐剂 ,生理盐水作为对照 ,测定不同免疫组的血清抗HBs、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淋巴细胞杀伤活性 ,比较不同免疫组间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的差异。结果 抗HBsELISA滴度 ,IL - 2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淋巴细胞增殖指数、淋巴细胞杀伤率 ,IL - 2 1 0 0 0U/ (只·次 )组、IL - 2 2 0 0 0U/ (只·次 )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而IL - 2 50 0U/ (只·次 )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一定剂量的IL - 2作为佐剂可增强HBV基因疫苗的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16.
将陶氏免疫沉淀法加以变更,测定83例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人及 50倒无症状HBsAg 携带者血清DNAP 活力,结果 DNAP活力增高的百分率是:急性乙型肝炎59.9,慢性活动性肝炎57.6,重症肝炎56.3,慢性迁延性肝炎 28.6,无症状携带者26.0。对一例携带者血清作免疫电镜观察,发现三种颗粒均存在。对HBeAg、抗-HBe 的产生与 DNAP活力增高的不一致性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IL-12的真核表达载体对乙肝基因疫苗的免疫佐剂效应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观察编码鼠IL - 12的真核表达载体对HBVDNA疫苗诱导Balb/c小鼠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 :肌肉注射DNA疫苗 ,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抗HBs,4h51Cr释放法检测小鼠脾细胞CTL杀伤活性。结果 :免疫8周后 ,注射 pCR3.1组、注射 pCR3.1-S组及共注射IL - 12真核表达载体的血清OD值分别为 0 .0 4± 0 .0 1、0 .87± 0 .1及 1.6 7± 0 .15。CTL细胞杀伤活性分别为 (10 .1± 6 .4) %、(5 0 .5± 6 .4) %及 (73.3± 8.8) % ,后两组与pCR3.1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0 1) ,后两组比较亦有显著差异 (P <0 .0 5 )。脾细胞悬液经抗CD4 单克隆抗体处理后分别为 (48.3± 5 .9) %、(75 .6± 9.1) % ,抗CD8 单克隆抗体处理后分别为 (10 .6±1.4) %、(16 .9± 2 .3) %。结论 :IL - 12的真核表达载体能够提高小鼠对DNA疫苗的免疫应答 ,CTL细胞杀伤活性主要由CD8 执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IgA肾病(plgAN)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影响因素及HBV感染对其临床病理的影响。方法:采用固相放射免疫法检测了571例pIgAN患者血清HBV抗原及抗体。以879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分析影响IgANHBV感染的因素。571例pIgAN分为A组(伴HBV感染者,n=88例)、B组(仅HBV抗体阳牲.n=88)、C组(无HBV感染者;n=395例)。比较三者的临床病理指标。结果:pIgANHBV感染率为15.41%.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3.19%)。不同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类型、肾功能状态的pIgAN之间HBV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病程≥24个月者与病程〈24个月者的HBV感染率分别为7.35%。17.93%,P〈0.01。LeeⅣ~Ⅴ级患者HBV感染率显著高于Ⅰ~Ⅲ级患者(P〈0.05)。A组Ⅳ~Ⅴ级所占比例高于B、C组.病理类型中系膜增生伴局灶节段性硬化占46.73%.显著较B、C组高(P〈0.05)。三组在其他临床表现、新月体形成、球囊粘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透明血栓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部位及类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pIgAN合并HBV感染高于健康人群。病程、病变程度为其影响因素.伴HBV感染pIgAN其肾组织病变较重。 相似文献
19.
研究乙肝病毒(HBV)多聚酶YMDD变异后HBVDNA复现对慢性HBV感染患者临床经过的影响。方法用mpPCR-RFLP技术检测24例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出现HBVDNA复现的患者血清,对YMDD变异者的系列临床资料,应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检出YMDD变异18例;YMDD变异后转氨酶水平较HBVDNA转阴时有显著升高,并反跳至治疗前水平。结论出现YMDD变异后,部分病例可有类似肝炎发作、甚至肝脏失代偿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用国产乙肝血源疫苗接种于e抗原阳性产妇之新生儿观察免疫后抗体的持续时间和保护状态。36名中31名产生抗-HBs,经5~6年,其中16名幼儿的抗-HBs仍在10mIU/ml以上,占61.29%,抗-HBs降到10mIU/ml以下者12名,占38.71%。36名婴儿初免后,6个月内HBsAg阳转者5人,到5年时仍为阳性,均演变为HBsAg慢性携带者。31名抗-HBs阳性的幼儿中,5~6年时有6人被HBV感染,表现抗-HBc阳性,但其HBsAg仍为阴性。HBV感染与抗体滴度偏低有关。抗体消失或降到10mIU/ml以下时,宜进行乙肝疫苗再接种,以增强其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