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脲支原体 (UU)和沙眼衣原体 (CT)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主要病原体 ,女性感染了UU、CT后 ,可以引起泌尿道、生殖道的炎症 ,如非淋菌性尿道炎、阴道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盆腔炎、不孕等 ,是性传播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选择一种疗效好、使用方便、患者容易接受、经济实惠的治疗方案很有必要。笔者 2 0 0 0年 4月至 2 0 0 1年 5月在本院妇科门诊对 30 4例因症就诊的妇科病患者和性病患者 ,常规作革兰阴性双球菌 (NG)、CT、UU检查 ,对 90例无合并症的UU感染采用口服阿奇霉素配合α -干扰素 (奥平栓 )治疗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  相似文献   

2.
解脲脲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与女性生殖道感染有密切联系,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的主要病原体。近几年发病率逐年升高。我们对疑有生殖道感染的752例就诊者,进行宫颈分泌物的UU培养和CT检测,分析、探讨UU、CT与生殖道感染之间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站2001年3月~2004年11月疑有生殖道感染的752例就诊者,根据白带增多,经期延长,下腹隐痛、小便不适、腰背酸痛、不孕不育或妇科检查时发现尿道口充血,阴道分泌物脓性、宫颈炎,建议进行宫颈管分泌物UU培养、CT检测。1·2方法标本用棉拭子在子宫颈管外口内2~3cm…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淋病奈瑟氏菌(NG)、解脲支原体(UU)及沙眼衣原体(CT)这三种病原体在女性性病患者中的规律性和特异性。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疑似性病患者400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同时检测患者宫颈分泌物中NG、UU及CT,比较三种病原体单独感染和混合感染的阳性比例及各个年龄段的分布情况。结果 400例疑似性病患者,单独感染病原体比例分别为NG阳性率10.75%,CT阳性率24.25%,UU阳性率51.25%,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感染病原体患者比例分别为NG+UU阳性率3.25%,NG+CT阳性率4.75%,UU+CT阳性率9.25%,NG+UU+CT阳性率2.00%,比较四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病原体阳性的患者大多在20~50岁之间。结论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检测NG、UU、CT三种病原体,UU和UU+CT感染率最高,NG和NG+UU+CT感染率最低,阳性患者大多年龄在青壮年时期,提示患者性生活频繁、紊乱与感染性病病原体密切相关,应加强性对传播疾病的教育预防。  相似文献   

4.
3380例宫颈感染病原体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子宫颈解脲支原体 (UU)、沙眼衣原体 (CT)、淋菌 (NG )、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情况 ,提出防治疾病的有效措施。方法 取宫颈分泌物 ,以PCR技术 ,随机对 3380例来自我院妇科门诊的患者 ,要求排查性传播疾病及有不洁性生活史者进行CT、UU、NG、HPV(11型 )检测。结果 总检出率为 2 5 .38%(85 8/ 3380 ) ,UU、CT、NG、HPV(11型 )检出率分别为 18.6 7% (6 31/ 3380 )、5 .77% (195 / 3380 )、0 .77% (2 6 /3380 )、1.83% (6 2 / 3380 )。结论 本组患者宫颈感染UU、CT、NG、HPV(11型 )检出排序为UU >CT >HPV >NG ,病毒感染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5.
沙眼衣原体和支原体混合感染的临床分析(附62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厦门地区女性生殖系感染者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与人型支原体(MH)的感染情况,方法:应用CT抗原快速免疫测定法和培养法对624例妇科就诊患者及98例健康体检者的宫颈分泌物标本进行检测,并对混合感染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妇科624例病人CT感染阳性率为16.3%(102/624),UU51.6%(322/624),MH18.1%(113/624),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体累积混合感染率为20.4%(128/624)。98例健康体检者CT感染阳性率为2.1%(2/98),UU24.5%(24/98)MH8.2%(8/98),混合感染率为7.2%(7/98)。结论:CT、UU和MH是妇生殖系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三种病原体可以混合感染,临床医生应重视多种病原体的同时检测并在治疗中注意混合感染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郭新春  荆成宝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9):2598-2599
目的:了解安康地区性传播疾病(STD)感染情况。方法:对5008例患者淋病奈瑟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检测进行分析。结果:阳性检出率为UU 13.02%,NG 4.35%,CT 3.91%。男、女患者均以UU阳性率最高,分别为15.89%和9.25%。结论:对疑似泌尿系感染患者,应同时进行3种病原体的检测,根据病原体和药敏结果进行针对性治疗,防止性传播疾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探讨女性生殖道解尿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淋球菌(NG)感染与子宫颈炎的发病关系,为临床有效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481例有自觉症状的宫颈炎患者和147例无自觉症状的宫颈炎症患者进行UU、CT、NG检测。结果:总检测628例,其中感染人数293例,总感染率为46.66%,3种病原体混合感染率为14.33%。有症状组宫颈炎症患者UU、CT、NG的检出率分别为16.63%,8.73%,7.90%。无症状组宫颈炎症患者UU、CT、NG的要检出率分别为13.61%,8.16%,7.48%。结论:UU是宫颈炎患者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宫颈炎症有无症状、病情轻重程度与病原体阳性感染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孕妇弓形虫、衣原体、支原体及巨细胞病毒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异常妊娠结局妇女宫颈分泌物弓形虫 (TOX)、衣原体 (CT)、支原体 (UU)、巨细胞病毒 (HCMV)感染情况及其相互联系。藉以指导不育症的监测与治疗。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分别对 16 6例异常妊娠结局妇女 (异常组 )和 3 3 6例妇科及产前就诊妇女 (对照组 )的宫颈分泌物进行TOX、CT、UU、HCMV检测。结果 异常组TOX、CT、UU、HCMV的检出阳性率分别为 :2 1.1%、3 3 .7%、42 .2 %与 2 5 .3 %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异常组以反复流产为主 ,其流产次数随TOX、UU检出率的增高而增多。结论 TOX、CT、UU、HCMV是引起流产、死胎、胎畸的重要感染源 ,其中TOX、UU是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 3种病原体所致尿道炎与慢性前列腺炎的关系。方法 门诊有明确淋菌性尿道炎既往病史的慢性前列腺炎 4 8例 ,对前列腺液和尿道粘膜用PCR方法分别测定淋球菌 (NG) ,支原体 (UU)和衣原体 (CT) ,同时加以两两对比。结果 尿道粘膜中上述 3种病原体检出率明显高于前列腺液。结论 认为慢性前列腺炎并非直接由上述病原体所致 ,同时表明目前临床常见淋菌性尿道炎常混合较高的UU和CT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和淋球菌(NG)感染情况及流行趋势。方法对1256例患者进行UU、CT和NG病原体检测。结果共有750例阳性,检出率UU4554%,CT246%,NG525%,总检出率为5971%。单一病原体感染率为4498%,混合感染率为1473%。30岁以下妇女、服务及无业人员、初中以下文化、性乱、无避孕措施者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妇女(P<001)。在感染者中,细菌性阴道病和慢性宫颈炎的患病率也高于无感染者(P<001)。结论UU、CT和NG是宫颈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感染率UU>CT>NG,其感染与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性行为及是否采取避孕措施等密切相关,在患有慢性宫颈炎和细菌性阴道病的患者中更为多见。  相似文献   

11.
彭刚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8):1170-1171
目的:探讨性病门诊男性病人前列腺液常见性病病原体感染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列腺按摩术采集321例性病门诊男性病人前列腺液,分别检测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和淋球菌(NG)。结果:321例疑患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男性病人中UU、CT、Mh和NG的检出例数分别为54例、21例、8例和3例,其阳性率分别为16.82%、6.54%、2.49%和0.93%。CT和UU同时阳性仅为1.25%,而CT、GC同时阳性以及CT、UU、GC三者同时阳性者均仅有1例。结论: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是引起男性性病病人前列腺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2.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在检测泌尿生殖道感染病原体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荧光定量PCR(FQ-PCR)在实验室检测泌尿生殖道病原体、淋病奈瑟菌(NG)、解脲脲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中的应用。方法 464例拟诊为泌尿生殖道感染者的临床标本,用培养法检测NG、UU病原体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CT抗原,对同一标本同时用FQ-PCR检测NG、UU或CT的核酸。结果 FQ-PCR和培养法检出NG阳性率分别为28.4%(63/222)和14.9%(33/222),P<0.01,检测UU的阳性率分别为41.7%(126/302)和32.5%(98/302),P<0.05,FQ-PCR和金标法检测CT阳性率分别为18.2%(57/314)和6.1%(19/314),P<0.001,FQ-PCR对3种病原体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培养法或金标法。结论 FQ-PCR法检测NG、CT以及UU在临床诊断NG,UU和CT感染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是常规方法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男性不育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而其中由于沙眼衣原体 (CT)、解脲支原体 (UU )感染引起者日见增多。我们对 4 0例男性不育且精液常规检查异常患者的精液进行CT、UU检测 ,以探讨男性不育与这些病原体感染的关系。1 材料与方法1 1 对象 :4 0例男性不育患者为 2 0 0 0年 9月至2 0 0 2年 9月在我院就诊者 ,年龄 2 5~ 37岁 ,平均2 9 8岁。均为夫妇同居 2年以上而未能生育 ,排除女方不孕、精索静脉曲张、全身慢性消耗性疾病等因素 ,而精液常规检查有pH值异常、液化时间延长(>6 0min)、精液量少 (<2mL)、精子密度低 (<2 0× 10 6 mL- 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女性不孕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和ELISA间接法,对120例不孕妇女和50例正常妇女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及抗精抗体(AsAb)进行检测。结果不孕组与对照组抗精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0%、4%,CT、UU、CT UU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0%、38%、13.6%;抗精抗体阳性组中CT、UU、CT UU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2.1%、60.4%、26.7%。结论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女性不孕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探明沙眼衣原体与解脲支原体感染与不孕症的相关性,我们采用PCR技术对106例不孕妇女宫颈分泌物的CT和UU进行了检测,检出CT的阳性率为47.2%,UU的阳性率为58.5%。同时检测了83例对照组妇女宫颈分泌物的CT和UU,其CT阳性率为7.2%,UU阳性率为10.8%,差别有极显著性(P〈0.01)。在106例不孕妇女的阳性病例中,经1~6个月按抗CT、UU治疗,有8例已怀孕,有的已正常生育,说明CT和UU感染是导致不孕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男性尿道炎患者的致病菌,了解性病的发病趋势。方法对200例有尿道炎症状的男性患者,进行分泌物涂片、淋菌培养、沙眼衣原体(CT)检测、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培养。结果200例患者中33例未检出病原体,占16.5%;培养检出淋菌20例,占10%;涂片检出念珠菌6例,占3%;滴虫6例,占3%;CT62例,占31%;UU87列,占43.5%;MH51例,占25.5%。其中20例淋病患者中有14例合并CT、UU、MH感染。结论在检测的200例男性患者中淋菌的感染率较低,非淋菌感染率升高,以CT、UU、MH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17.
卜素玲 《河北医药》2006,28(3):195-195
近年来性传播疾病的患者中,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的发病率日益增高,仅次于淋病,居性病第3位[1].引起NGU的主要病原体为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和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CT与UU常混合感染,且常引起持续性、反复感染,因此诊断后有效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临床多采用单一抗生素疗法,联合用药报道较少,而很多研究均显示本病病原体的耐药性日趋增高,本研究采用两种抗生素联合用药来治疗患者,以期探索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肖玲 《海峡药学》2000,12(3):87-87,125
近年来,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是最常见的性传播性疾病这一,在性病中发病率最高.在NGU的病原体中40%~50%为沙眼衣原体(UU)引起[1].选择一种疗效好、方便、副反应小、患者易接受的治疗方案很有必要.我们选用克罗地亚大药厂生产的阿奇霉(商品名:舒美特)治疗宫颈CT及宫颈UU感染,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不孕症与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180例女性不孕者(观察组)和180例正常生育者(对照组)的宫颈分泌物进行UU、CT检测后对比分析。结果不孕组UU的阳性率为37.8%,CT阳性率为28.9%,UU+CT阳性率为17.8%;对照组UU阳性率为15.6%,CT阳性率为8.3%,UU+CT阳性率为6.7%。不孕组UU、CT和UU+CT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原发性不孕UU、CT和UU+CT的阳性率分别为43.9%、22.0%、12.2%,低于继发性不孕(49.0%、26.5%、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育期女性生殖道感染UU、CT是导致不孕的重要因素,对不孕妇女常规进行UU、CT检测并及时治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0.
李敬文  徐军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2):3088-3089
目的探讨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沙眼衣原体(cT)、淋球菌(NG)以及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与女性不孕的关系。方法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286例不孕妇女宫颈分泌物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淋球菌及单纯疱疹病毒核酸,并与72名健康妇女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原发性与继发性不孕妇女UU、MH、CT、NG、CMV感染率分别为21.6%、8.2%、17.5%、1.0%、7.2%和3.9%、14.8%、30.1%、4.8%、7.9%。不孕妇女5种病原体感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以UU+MH以及MH+CT混合感染最为常见。结论UU、MH、CT、NG和CMV感染是导致女性不孕的重要因素,对多种病原体的共同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