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椎间孔镜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疗效。方法:老年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22例,行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射频消融术。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按照Macnab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定优16例,良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6.5%。治疗过程全部患者无症状加重,无脊髓、硬脊囊、血管、神经等重要脏器损伤。结论:该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方法。  相似文献   

2.
退变性腰椎不稳是老年人腰椎疾患常见原因之一。临床上患者往往病史长,反复保守治疗,合并症多。临床采取手术是治疗腰椎失稳的有效方法,降低风险提高临床效果是我们研究方向。2001年至今治疗65例,现给予报告。[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正>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老龄患者的骨质疏松及基础疾病较多,故其开放手术治疗所受的限制也较大。我院采用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22例,取得满意的疗效。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收集2011年11月—2012年9月伴腰椎间盘突出的退变性腰椎不稳患者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65~86岁,平均(72.3±6.0)岁;病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本文通过对45例退变性腰椎侧弯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探讨退变性腰椎侧弯的手术治疗方案和评价术后疗效.方法 2002年6月~2009年10月对45例退变性腰椎侧弯患者手术前常规进行临床神经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标准的正侧住、卧位左右侧屈曲位片和卧位过伸过屈位片)以及三维CT重建和MRI检查、手术前后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0~10)(VAS)和cobb角的改变进行主客观评价,手术方法采用椎管减压或者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 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出现早期并发症12例,经对症和内科处理后好转.晚期并发症9例,主要包括手术区域近远段退变、假关节形成和内固定螺钉松动.经过2年随访,患者ODI和VAS评分及术前和术后的cobb角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按照腰椎的退变侧弯程度选择性行椎管减压或者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弯的有效手段,但应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腰椎间盘切除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椎间植骨融合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退变性腰椎不稳的手术疗效。方法:对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退变性腰椎不稳患者采用腰椎间盘切除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5~8年,平均32.53个月。76例患者手术后临床疗效评价,优57例、良16例、可3例.融合区均骨性愈合,未见假关节形成和根性疼痛复发.椎间高度及复位程度无丢失。结论:腰椎间盘切除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椎间植骨融合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退变性腰椎不稳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TLIF)与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在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PLIF治疗,观察组采用TLIF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情况、疼痛、功能障碍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较少、VAS及ODI评分较低,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LIF在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PLIF治疗更为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腰椎疼痛感,利于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Topping-off手术与经后路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interbody fusion,PIF)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degenerative lumbar disease,DLD)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以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因DLD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采用Topping-off术式治疗的40例患者为Topping-off组,按照组间主要基线特征匹配的原则选择采用PIF术式治疗的60例患者为PIF组。对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2年腰痛程度及腰椎功能进行评分,使用屈伸位腰椎X线片测量L2/3、L3/4及L2-4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使用改良Pfirrmann评分评估术前术后L2/3节段椎间盘退变程度。结果 Topping-off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P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opping-off组术中出血量小于PIF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Topping-off组L3/4节段ROM较术前降低(P<0.05),L2/3节段ROM较术前无明显改变(P>0.05);而PIF组L2/3节段ROM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两组间L2-4节段术后2年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2年,PIF组L2/3节段改良Pfirrmann评分较Topping-off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opping-off术与PIF术均能显著改善DLD预后,但Topping-off手术能预防或延缓邻近节段退变发生,对临床诊疗策略选择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为人体中轴力学中心的脊柱,腰椎承载着较大的生物力学。腰椎在反复的屈伸及旋转等过程中,会发生自然老化、退化等生理病理过程[1]。老年性腰椎退变经过关节增生、椎间盘老化、椎板炎等退化,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严重的退行性病变可引起腰椎轴性疼痛和坐骨神经受压的表现。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已成为影响中老年人腰椎机械活动和日常工作、生活的重要疾病之一。腰椎退变行疾病的多样性也促进了脊柱外科的发展。目前,腰椎融合术是腰椎退变性疾病最常用的术式之一,随着手术技术的普及、内固定器材融合率的提高,脊柱外科医生选择腰椎融合的病例也逐渐增多,是目前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金标准[2]。经典的PLIF手术和Harms等提出的的改良的椎间融合术式TLIF手术是目前应用最多的两种术式[3]。回顾性研究2011年10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采用经PLIF和TLIF手术方式治疗的116例老年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住院手术病人,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近期和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腰椎后路微创术式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33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分成两组,A组: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ni-TLIF)联合小切口(mini-open)置钉18例,为普通螺钉,在MAST Quadrant通道完成mini-TLIF;B组:Mini-TLIF联合经皮(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fixation,PPF)置钉15例,为中空螺钉,在PIPELINE通道完成mini-TLIF。两组均为单节段,单侧减压椎间融合。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放射线暴露次数及围术期并发症。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临床结果,术前、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时评分。结果 31例得到完整随访(A组16例,B组15例),随访时间12~22月。两组均未见神经根损伤症状,术后1年随访固定节段均已骨性融合。A组优良率为100%,B组优良率为9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周VAS比较有统计学差异,B组疼痛明显比A组轻。B组的透视次数明显比A组多,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B组明显比A组少。术后2周ODI评分、随访时VAS评分及ODI评分两组未见明显差异。两组各出现2例切口皮缘坏死变黑;A组发现3例螺钉位置不良及1例硬膜囊撕破,没有神经症状及脑脊液漏。B组1例cage位置不良及1例导丝穿透椎体前缘。结论两种腰椎后路微创术式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术式术中出血量更少,康复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10.
退变性腰椎滑脱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骨科疾病,是引起老年人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治疗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在手术治疗中,术式较多,可分为单纯减压、非融合固定与融合固定等,后者包括后外侧融合、后路腰椎间融合、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前路腰椎间融合、前后路联合融合(360°融合)等,临床上多推荐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但随着腰椎微创手术的不断发展,微创理念加深,斜外侧腰椎融合术等开始运用于临床,使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手术方式更加多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腰椎后外侧融合术和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河北大学附属医院2009年9月~2011年8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方案分为两组,采用腰椎后外侧融合术治疗的52例作为A组,采用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54例作为B组.比较两种手术方案的治疗情况。结果A组的总有效率为84.6%,明显低于B组的98.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椎间高度、节段角度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A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8%,B组为3.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获得更佳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可靠,能更有效地改善椎体间融合情况,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RF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内固定并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 自2000年2月至2008年2月,采用RF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内固定并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真性腰椎滑脱症37例,其中Ⅰ度滑脱6例,Ⅱ度滑脱27例,Ⅲ度滑脱4例.滑脱节段:第3腰椎(L3)滑脱3例,L4滑脱9例,L5滑脱25例.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38个月,平均32.7个月.根据侯树勋等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及融合率:优31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4.6%.术中并发症1例,发生率为2.7%.手术完全复位率88.9%,椎间融合率100%.结论 RF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内固定并椎间植骨融合术能使腰椎滑脱得到较为确实的复位和固定,脊柱融合率高,临床效果满意.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treated by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and RF pedicle screw spinal system. Methods From February 2000 to February 2008,37 cases of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according to Meyerding classification,roentgengram showed that there were 6 cases of grade Ⅰ,27 cases of grade Ⅱ,4 cases of grade Ⅲ. All patients obtained followed up, were treated with posterior decompression of total laminectomy and bilateral nerve ca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was done with RF pedicle screw spinal system. Results All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rom 12-38 months with an average of 32.7 months. According to standard of Hou Shu-xun and fusion rate after operation,the therapeutic effect was excellent in 31 cases,good in 4 cases, fair in 2 cases,the satisfactory rate was 94.6%. During operation complication occurred in 1 case with the incidence rate of 2.7%. Surgical reduction rate was 88.9%. The bony fusion was seen in all patients. Conclusions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and RF pedicle screw spinal system provide fixation with satisfactory clinical results and relatively high fusion rate.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峡部裂腰椎滑移单纯前路与后路植骨融合术的疗效,评估单纯前路植骨融合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行单纯后路植骨融合术与29例单纯前路植骨融合术的峡部裂腰椎滑移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植骨融合时间、融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并采用Zdeblick疗效评价标准确定临床满意率.结果两组间融合时间、融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但前路组临床满意率高于后路组(P<0.05).结论前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峡部裂腰椎滑移的临床疗效优于后路植骨融合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腰椎滑脱症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的患者43例为对照组,采用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患者43例为观察组。从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术后异体血回输量、腰痛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日本矫形外科协会下腰痛评分、术后并发症、术后疗效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中术后异体血回输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腰痛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均明显下降,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日本矫形外科协会下腰痛评分均明显上升,治疗后观察组腰痛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治疗后观察组日本矫形外科协会下腰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和融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是安全有效的,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反应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刘丹  黄建国  陈潜妙  陈静 《疑难病杂志》2014,(2):162-163,168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与不稳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2年3月间收治的退行性腰椎滑脱与不稳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经椎间孑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29.3±22.1)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53.1±19.8)min(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为(376.4±89.7)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1.1±65.7)ml(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8.9±1.7)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7.6±2.4)d(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6.25%)明显低于对照组(15.63%)(P<0.05)。2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而术后2组间比较,VAS评分及复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间孑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与不稳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前者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安全性高的优点,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和对比经腰椎间孔人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TLIF)与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南医院骨科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患者,将其分为TLIF组和PLIF组,每组各40例。TLIF组给予TLIF术治疗,PLIF组给予PLIF术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椎体间融合率、融合时间、VAS和ODI评分、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TLIF组手术时间与术巾出血量均少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OD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TLIF组VAS、ODI评分与改善率与PLIF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LIF组总有效率为90.0%,PLIF组总有效率为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与PLIF相比更有效、更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三种不同后路椎间融合方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于眉山市人民医院骨科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82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A组(22例)、B组(26例)和C组(34例),分别采用单纯椎体间植骨、单枚椎间融合器(Cage)或双枚Cage结合椎体间植骨三种不同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术后门诊随访1年.统计各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 d采用视觉疼痛量表(VAS)评价患者疼痛情况、植骨融合情况、Oswestur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和疗效.结果 C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3 d VAS疼痛评分均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和B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三组患者的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融合率、JOA评分改善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椎体间植骨和Cage结合椎体间植骨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均具有良好的效果,应该对症选择治疗方案.与双Cage相比,单Cage方案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的特点,而二者疗效相当,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单Cage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LF)与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照手术方式将10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分组,PLF组52例行PLF术治疗,PLIF组53例行PLIF术治疗,对比术后手术效果。结果 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IF组术后总有效率94.34%高于PLF组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能够提高椎间高度和增加节段角度,但PLIF组提高椎间高度和增加节段角度幅度明显高于PLF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PLIF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7.55%与PLF组15.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IF术治疗椎间盘突出较大或节段不稳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效果确切,能够快速恢复腰椎前柱支撑功能和重建腰椎生理曲度,符合腰椎生物力学原理,在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早期恢复和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可膨胀性椎间融合器B-twin应用在经皮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下腰椎疾患中的近期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对41例共44间隙退行性下腰椎疾患患者在侧后路经皮穿刺B-twin融合器植入椎间融合术。男性20例,女性21例,年龄31~77岁,平均57.51岁。退变性椎间盘膨出伴有椎体不稳和Ⅰ度滑脱25例,退变性椎间盘膨出伴有轻、中度椎间隙狭窄15例,椎间盘源性腰痛1例。手术融合节段:L3、L4、L5两间隙3例,L3、L4间隙3例,L4、L5间隙27例,L5、S1间隙8例。常规经皮椎间盘髓核摘除后,处理椎体软骨终板,在C形臂X线机透视下,选择合适尺寸的可膨胀性椎间融合器B-twin插入椎间隙内,同时行椎间融合器外同种异体骨4~5 g植骨融合。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3、12个月进行JOA评分评估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进行X线片及CT检查观察融合器位置及融合情况。结果随访时间3~38个月(平均16个月),根据JOA评分标准评估临床治疗结果:优13例,良21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82.93%。3例B-twin椎间融合器位置下沉,其中1例明显下沉(大于20%)。融合器移位1例。结论经皮椎体间融合术在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优势。方法:在2006年3月~2009年2月期间对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采用了内固定椎间融合器治疗,其中单侧椎弓根固定组24例,双侧椎弓根固定组28例。比较两种手术患者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及腰痛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融合率的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2~20个月(平均16个月),两组患者术前JOA和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的JOA及ODI评分、融合率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的功能参数均优于术前。单侧椎弓根固定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费用方面优于双侧椎弓根固定组(P〈0.01)。结论: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取得同双侧椎弓根钉内固定相同的手术效果,而且能够减少手术创伤,适于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