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目的总结婴儿大型室间隔缺损(VS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经验,探讨早期手术时机、适应证和围手术期处理问题。方法对婴儿大型VSD合并肺动脉高压60例(VSD膜周型46例,肺动脉瓣下型14例),均在全麻及体外循环下行一期根治术。结果术后无死亡,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随访所有患儿活动量和生长发育改善,呼吸道感染明显减少,无后遗症。结论早期手术治疗可提高和改善婴儿大型VSD多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完善围手术期管理是降低并发症、减少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研究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52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VSD修补术.结果 52例术后44例自动复跳,5例除颤1次复跳,3倒除囊2次复跳.本组死亡2例.结论 经积极的术前术中术后的治疗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5.
我院2003年1月-2009年9月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VSD)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儿80例,死亡3例,病死率3.75%,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室间隔缺损因其位置及缺损的大小 ,分流量较大时 ,加之本地居民经济情况欠佳 ,往往就诊时已合并有肺动脉高压。轻的肺动脉高压 ,术后随着血流动力学的改善 ,逐渐好转 ,而中、重度的肺动脉高压患者 ,则外科治疗较复杂。 1 997年 7月~ 2 0 0 2年 6月 ,我们共对 2 1 0例室缺合并肺动脉患者 ,进行了体外循环下的室缺修补术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及方法本组病人中男 1 6 4例 ,女 4 6例 ;年龄 1 2~ 33岁 ,平均 7 8岁 ;体重 9 5~ 5 5kg。单纯室缺并肺动脉高压 1 2 4例 ,室缺加动脉导管未闭并肺动脉高压5 0例 ,室缺加房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 36…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1991年~1994年间,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19例,室缺均用涤纶补片修补.术后应用血管扩张剂,呼吸机充分供氧.适当过度通气。结果本组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经处理后治愈。手术死亡1例,死亡率为5.26%.余病人恢复顺利,一般情况良好。结论术后应用血管扩张剂,呼吸机充分供氧适当过度通气.可有效降低肺动脉压。 相似文献
8.
9.
报道室间隔缺损(室缺)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11例,年龄5~18岁,术前均行心导管检查,Pp/Ps为0.75~0.93,平均为0.81,手术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全部经室切口修补,室缺2.0~2.5cm,无1例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6例在术中置入Swan-Gaoz管。本组因呼衰及心低排综合征各死亡1例外余均好。强调了术前准备、术中心肌保护及加强术后管理是降低死亡率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的:对132例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高压患者的手术及围手术期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和讨论。方法:于体外循环辅助下补片修补室间隔缺损。结果:围手术或死亡13例(死亡率9.8%)。随访96例,随访1a~12a,随访率72.7%。随访无远期死亡。92例(95.8 %)恢复良好,心功能达Ⅱ级以上;3例(3.1%)心功能Ⅲ级,活动后心慌、气急;1例(1.04%)心功能Ⅳ级,活动能力差。结论:空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高压患者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但如出现艾森曼格氏综合征者不宜手术。完善的手术、合理的围手术期治疗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5kg以下婴儿大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5kg以下婴儿大型室间隔缺损(VS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2003年1月~2006年5月共收治5kg以下婴儿大型VSD45例,男31例,女14例,年龄1月~11月,其中1~3月15例,3~6月14例,6月以上16例;体重2.5~5kg,平均4.1±0.4kg。VSD均为单发,其中膜周型VSD36例,肺动脉瓣下9例,合并房间隔缺损(ASD)6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3例,合并PDA、ASD3例,合并PDA、主动脉缩窄(COA)1例,所有患儿均在全麻及体外循环下行一期根治术。结果:本组术后无死亡。术后并发症18例,发生率40%,其中低心排2例,心律紊乱3例,血胸1例,肺不张7例,肺炎5例,术后早期复查彩超,除2例有少量残余分流外,心功能及瓣膜关闭均正常,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低体重、小年龄的大型室间隔缺损应尽早手术根治。术中减轻体外循环损伤、注重脏器功能保护,术后加强呼吸道的管理、预防低心排和肺动脉高压危象的发生是降低并发症减少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心内直视修补术中体外循环的管理.方法 选择2005年10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65例,经诊断性治疗后54例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结果 体外循环时间26~68 min,平均(46±1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5~38 min,平均(26±8)min.手术死亡1例(1.8%),术后第5天死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结论 对于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掌握好手术适应证、术中体外循环配合注重心肌保护、肺保护、酸碱和电解质平衡的纠正、扩血管药物以及超滤技术的应用,直接影响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婴幼儿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婴幼儿的临床特征、手术过程、围术期处理与转归。术前支气管肺炎并发心力衰竭需要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2例,需要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辅助呼吸4例。动脉导管未闭手术方式为结扎34例,从肺动脉腔内缝闭2例(术前漏诊)。结果:无住院死亡病例。ICU停留时间3~20 d,平均5 d。术后住院时间为8~25 d,平均10 d。并发症为灌注肺1例,肺不张6例,气胸3例,肺出血1例。术后3个月复查,发现室间隔缺损残余漏1例。结论: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临床上易与单纯室间隔缺损相混淆,术前容易漏诊而导致灌注肺,应加强术前诊断及术中探查。术前支气管肺炎并发心力衰竭需要呼吸机支持,不是手术禁忌证,只要加强围术期管理,仍可取得良好疗效。手术均可以正中切口一期完成,并行循环下游离结扎动脉导管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明显优于经肺动脉腔内缝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在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SD)合并肺动脉高压(PH)体外循环(CPB)术后对患儿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12月确诊为VSD合并PH,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直视手术的患儿105例,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体外循环术后常规给予呼吸机支持、强心利尿、血管活性药物等;治疗组65例,体外循环术后除常规给予上述治疗外,给予注射用磷酸肌酸钠2.0g,静脉滴注5d。结果两组术前心率(HR)、桡动脉收缩压(SAP)、中心静脉压(CVP)、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心室长轴缩短率(FS)、肺动脉压力(PAP)及氧分压(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循环术后5d,治疗组患儿HR为(110±11)次/min,与对照组患儿[(120±13)次/min]比较,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SAP为(107±18)mm Hg,与对照组患)L[(91±23)mmHg]比较,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EF为(58±6)%,与对照组患儿[(53±11)%]比较,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PAP为(49±13)mmHg,与对照组患)L[(60±15)mmHg]比较,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患儿血流动力学及心脏功能改善明显。两组术后呼吸机时间及监护室(ICU)滞留时问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38±12)h比(55±13)h;(121±44)h比(188±61)h1(P〈0.01)。结论婴幼儿VSD合并PH体外循环术后应用磷酸肌酸钠可以明显改善患儿术后的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明显缩短术后ICU滞留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如何降低婴儿室间隔缺损伴重度肺动脉高压外科治疗的病死率?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方法:1998年1月~2003年12月手术治疗108例婴儿室间隔缺损伴重度肺动脉高压,其中53例患儿为前组(1998年1月至2001年12月),55例患儿为后组(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前组预充液中加白蛋白20 g/L,未采用改良超滤,心肌保护用Thomas晶体停搏液;后组预充液中白蛋白用量增至50 g/L,并加用抑肽酶,术终全部采用改良超滤,心肌保护用4:1冷血停搏液?比较前后两组的病死率?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呼吸机使用时间?ICU滞留天数的变化?结果:后组的病死率?低心排发生率?呼吸机使用时间?ICU滞留天数分别比前组下降了84.1%(P<0.01)?85.3%(P<0.05)?59.0%(P<0.05)?55.2%(P<0.05)?结论:婴儿大型室间隔缺损,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可降低各种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腺苷急性血管扩张试验在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68例,肘静脉注射腺苷75μg.kg-1.min-1,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主动脉平均压、肺动脉平均压、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舒张压、肺血管阻力、体循环阻力、肺循环阻力/体循环阻力比值、肺动脉/主动脉收缩压比值、肺循环/体循环血流量比值,注射5min后,与用药前比较,肺血管阻力下降>30%和肺动脉平均压下降>10%为急性血管扩张试验阳性。结果肺动脉平均压、肺动脉压、肺血管阻力、肺循环阻力/体循环阻力比值、肺动脉/主动脉收缩压比值用药后较用药前均明显下降(P<0.05),肺循环/体循环血流量比值明显增加(P<0.05),体循环阻力下降不明显(P>0.05),其中39例急性血管扩张试验阳性者,通过临床药物降压治疗有效后成功手术;29例急性血管扩张试验阴性者继续降压治疗无效并非手术适应证而行保守和对症治疗。结论腺苷选择性作用于肺血管,在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中,是急性血管扩张试验中较好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前列腺素E与米力农对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术后降低肺动脉压力的效果。方法选择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30例,在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主动脉开放时,分别静脉泵入前列腺素E(前列腺素E组)或米力农(米力农组),并分别观测记录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术后第10天使用超声心动图测定肺动脉压力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2组患者术后肺动脉平均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但LVEF无显著改变,2组间比较,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肺动脉平均压、LVEF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单独使用前列腺素E降肺动脉压力效果与米力农相当,并且避免了米力农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