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时机及影响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19例我院收治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并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按手术时机分为A、B、C、D四组。A组为48 h内手术63例,B组为48~72 h内手术53例,C组为72 h~2周内手术58例,D组为入院后先行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在发作两周后择期手术45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D组手术时间、术后腹腔引流量、并发症、中转开腹率较B、C组少(P<0.05),而A、D组手术时间、术后腹腔引流量、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转开腹率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温、右上腹肌紧张、触及胆囊、白细胞计数、B超见胆囊肿大、胆囊壁厚度、胆囊颈部结石嵌顿与中转开腹有关(P<0.05)。手术时机、白细胞计数、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是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独立危险因素(OR=2.892、3.168、2.124,P<0.05)。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可尽早进行手术,发作48 h内是腹腔镜手术治疗最佳时机,其次可先行保守治疗后再择期手术治疗,可减少手术风险及并发症,中转开腹受到手术时机选择、血象及结石位置影响,应综合考虑提高腹腔镜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治疗的最佳时机选择及影响中转开腹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3年5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288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从症状发作到接受手术的时间进行分组,Ⅰ组93例患病时间在48 h内,Ⅱ组86例患病介于48~72 h之间,Ⅲ组66例患病超过72 h,Ⅳ组43例患者择期手术.结果 四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Ⅲ组、Ⅳ组中转开腹率高于Ⅰ组,手术时间长于Ⅰ组(P<0.05),Ⅱ组及Ⅳ组中转开腹率低于Ⅲ组,手术时间短于Ⅲ组(P<0.05).体温≥38℃患者、有胆囊肿大、右上腹肌紧张、白细胞计数≥15.0×109/L、胆囊壁厚度≥6 mm、有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及手术时机>48 h的患者具有较高的中转开腹率(P<0.05).白细胞计数及手术时机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症状发作后48 h内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最佳时机,影响中转开腹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为白细胞计数及手术时机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4.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一定中转开腹率,分析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对临床术式及治疗时机选择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研究将421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纳入研究,记录患者中转开腹率、中转开腹原因;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体温、胆囊肿大情况、右上腹肌紧张、白细胞计数、胆囊壁厚度增加、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及手术时机等情况。结果发现,中转开腹率为7.60%;体温≥38 ℃、胆囊肿大、上腹肌紧张、白细胞计数≥15×109/L、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及发病至手术时间间隔与腹腔镜胆囊手术中转开腹相关(P<0.05);白细胞计数≥15×109/L、胆囊颈结石嵌顿及发病至手术时间间隔>48h为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这些结果提示腹腔镜中转开腹率远期疗效较好,白细胞计数、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及发病至手术时间间隔为腹腔镜中转开腹术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时机及中转开腹影响因素。方法:对收治的108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将患者分为三组,每组36例;分别为Ⅰ组、Ⅱ组、Ⅲ组,采用24 h前、24 h中、24 h后进行腹腔镜手术;术后探讨三组的影响因素。结果:Ⅰ组、Ⅱ组、Ⅲ组中转开腹率分别为4.55%、21.15%、14.29%,Ⅰ组开腹率明显低于Ⅱ组、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54%、5.77%及7.14%,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在心率测量、血压测量、胆囊炎复发率等方面进行细致的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症状出现24 h之内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成功率高,医学临床试验表明,Ⅱ组腹腔镜手术及中转开腹法对于治疗急性胆囊炎病症效果显著,此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选择急性胆囊炎手术方式的决定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 6 2例急性胆囊炎行LC或中转开腹的患者 ,分析比较成功组与中转组的相关因素。结果 :6 2例中有 5 4例 (87.1% ) ,成功施行LC ,8例 (12 .9% )中转开腹 ,中转组在高龄 (≥ 6 0岁 ,P <0 .0 5 )及较大结石 (19~ 47mm ,P <0 .0 5 )方面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术后并发症方面 ,中转组亦明显增高 (5 0 % ,P <0 .0 1)。结论 :急性胆囊炎大部分可以成功施行LC ,但对于高龄 (≥ 6 0岁 )及较大结石 (>2 .0cm)的患者应选择开腹手术 ,否则一旦失败而行中转开腹有较高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杨青松  张文俊 《安徽医学》2019,40(7):790-792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中转为开腹胆囊切除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行急性胆囊炎LC术的1 0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37例LC中转开腹,1 005例未中转成功行LC。以37例LC术中转开腹患者为中转组,在1 005例顺利完成LC的患者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111例作为LC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腹部手术史(OR=0. 093,95%CI:0. 030~0. 289,P <0. 005)、急性发作病程(OR=0. 203,95%CI:0. 078~0. 531,P=0. 001)和胆囊壁厚度(OR=0. 165,95%CI:0. 059~0. 459,P=0. 001)是急性胆囊炎LC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胆囊炎患者术前应进行充分评估,预测中转开腹的可能性,并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樊强 《宁夏医学杂志》2005,27(9):636-636
目的 减少腹腔镜胆囊除术(LC)并发症,降低中转、开腹率,提高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性我院2002年4月-2004年10月3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资料。结果32例中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25例,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2例,胆囊息肉5例。4例中转开腹,为12.5%,其中两例为胆管损伤,1例损伤胆囊动脉.1例无法分清胆囊三角关系而中转。结论为了减少手术并发症,降低中转开腹率,应从严掌握LC手术适应症。其中最关键的是对胆囊三角(calot)的安全解剖,遇到困难或意外情况应及时中转,切不可一意孤行。  相似文献   

9.
明志祥 《广西医学》2014,(7):966-968
目的探讨引起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 128例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病历资料,以中转开腹的36例患者为中转开腹组,随机选取100例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为腹腔镜组,分析相关因素。结果将腹腔镜组与中转开腹组患者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指数、病程、有无合并疾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有无胆囊管结石嵌顿、有无坏疽性胆囊炎、有无胆囊三角解剖不清、术前白细胞计数、总胆红素水平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72 h、胆囊三角解剖不清、胆囊壁厚度≥5 mm、坏疽性胆囊炎是引起急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引起中转开腹的主要危险因素有病程≥72 h、胆囊三角解剖不清、胆囊壁厚度≥5 mm、坏疽性胆囊炎,如合并有以上一种或多种危险因素则中转开腹的风险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中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手术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田力  陈瑞新等 《吉林医学》2001,22(4):203-20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时中转开腹手术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 2 10例中 8例中转开腹的临床资料。结果 :LC中转开腹手术的发生率为 3 8%。主要原因是有急性胆囊炎病史 ,近期有急性发作史。B超提示胆囊壁粗糙 ,壁厚大于 0 5cm。术中Colat三角粘连重 ,难以辨认胆囊管。结论 :胆囊病变如有急性胆囊炎发作史 ,近期有急性发作史 ,B超提示胆囊壁厚大于 0 5cm时 ,选择LC应慎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引发中转开腹的临床发病因素。方法:采集本院收治的需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急性胆囊炎患者共120例,按发病时间分为三组。均实施相同手术方法,观察手术后需进行中转开腹的发病率。结果:三组手术时间、并发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救治时间对引发中转开腹有着直接的影响(P0.05)。同时患者的体温、胆囊壁厚度、胆囊有无肿大,以及白细胞计数等均对中转开腹率有着直接的影响(P0.05)。结论:对于急性胆囊炎患者在出现症状后72 h内为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最好治疗时机,同时体温及白细胞计数等因素与引发中转开腹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急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即刻中转开腹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分析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即刻中转开腹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2006年1月~2010年7月226例急性胆囊炎LC中转开腹18例临床资料。结果急性胆囊炎LC中转开腹发生率为7.96%。其主要原因有胆囊三角粘连严重,解剖关系不清12例(66.7%),内瘘3例(16.7%),出血2例(11.1%),胆管损伤1例(5.6%)。结论急性胆囊炎行LC安全可行。如完成LC有困难时,应及时中转开腹,适时中转开腹是确保手术安全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15.
唐梅  邓天芝  陈忠礼  伍松 《西部医学》2018,30(1):98-102
【摘要】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因素。方法 选取入院行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的患者600例,根据临床症状发生至开始腹腔镜手术时间间隔分为A组、B组、C组,每组各200例,三组手术时间分别为症状发作48h内和48h后、行抗感染及对症支持等保守治疗至症状缓解1~2周,记录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中转开腹率,并将中转开腹患者117例纳入观察组,其余483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量与A、C组比较均明显较高(P<005);A组中转开腹率、并发症发生率均较B、C组低(P<005);观察组体温、白细胞计数、胆囊壁厚度、手术时间、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胆囊肿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手术时机、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是影响患者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发作后48h内是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最佳时机,白细胞计数、手术时机、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是影响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综合考虑提高腹腔镜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ACC)的效果。方法选取漯河市召陵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ACC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各47例。观察组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排气时间,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估两组手术前后生活质量,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26%(2/47)]较对照组[19.15%(9/47)]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ACC患者,可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患者肠胃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1月尉氏县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结石胆囊炎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研究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统计两组肠胃功能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消失时间),并检测对比两组应激反应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NEUT)分数]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肛门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肠鸣音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研究组WBC计数、NEUT分数、hs-CRP均低于对照组,且SOD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可有效缩短其肠胃功能恢复时间,减轻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时机的选择及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收治的138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所有患者分为Ⅰ组(症状出现48 h内手术)、Ⅱ组(症状出现48 h后手术)、Ⅲ组(保守治疗症状缓解后再择期手术)3组。术后对3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Ⅰ、Ⅱ、Ⅲ组中转开腹率分别为4.55%(2/44)、21.15%(11/52)、14.29%(6/42),Ⅰ组开腹率明显低于Ⅱ、Ⅲ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4.54%(2/44)、5.77%(3/52)及7.14%(3/42),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症状出现时间、白细胞数目、胆囊壁厚度、胆囊周围渗出、腹肌紧张等5个因素与中转开腹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症状出现时间和胆囊周围渗出是影响腹腔镜中转开腹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症状出现48 h之内行腹腔镜手术的成功率高,症状出现时间和胆囊周围渗出是影响腹腔镜中转开腹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石广东  孙建平 《吉林医学》2011,(35):7469-7470
目的:研究开腹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对比情况。方法:将80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平均(72.5±18.23)min,术中出血平均(40.5±24.5)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3.8±1.5)d;治疗组手术时间平均(70.5±24.2)min;术中出血平均(82.5±38.5)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8.9±2.3)d。同时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手术治疗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张崇亮 《当代医学》2021,27(23):95-97
目的 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手术时机选择及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105例行腹腔镜手术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至手术用时分为早期组(n=53)和晚期组(n=52).早期组发病至手术用时<48 h,晚期组发病至手术用时≥48 h.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中转开腹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结果 早期组手术时间短于晚期组,术中失血量少于晚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中转开腹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WBC计数>15×109/L、胆囊壁厚度≥5 mm为影响患者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发作后48 h内行腹腔镜胆囊手术更利于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但对于年龄≥60岁、WBC计数>15×109/L、胆囊壁厚度≥5 mm的患者应制定预防措施以减少中转开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