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人工股骨头及髋关节置换术已是在国内外治疗股骨颈骨折及股骨头坏死的常规治疗措施。探讨我院在2008年10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应用小切口人工股骨头及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及股骨头坏死18例,其中1例双侧股骨头坏死行双侧全髋置换,2例为单侧股骨头坏死行全髋置换,其余15例为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方法:全部采用后外侧切口,切口长6~8cm,平均手术时间30~40min,术中失血150~300ml。结果:术后10~15天出院,平均住院日14天。所有病例均未输血。术后3天-3周下地行走,1个月-2个月后可近正常活动。结论:患者住院期间无一例死亡,术后随访1~7个月,效果均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重建关节囊后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43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重建关节囊后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观察并记录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失血量、卧床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 43例患者手术切口长度8~10cm(平均9.1cm),手术时间为62~86min(平均72min),术中失血量为180~260ml(平均220ml),术后引流量80~140ml(平均108ml),卧床时间3~4天,未出现皮肤坏死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所有患者经6~18个月随访,平均11.6个月,随访期内均未出现感染及假体位置移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平均为91.7分,优37例,良6例。结论重建关节囊后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围手术期并发症少及术后早期功能恢复快的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6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涛  历强  王润辉  董红  郭启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1):1502-1503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外侧小切口对6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围手术期的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Harris评分及并发症。结果:本组64髋,手术切口平均9.5cm,平均手术时间为97min,术中平均出血375ml,术后24h引流量260ml,术后12月Harris评分平均91.3分。结论: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功能恢复快,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何鹏王民 《吉林医学》2014,(14):127-128
目的:探讨后路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2月~2013年12月采用后路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61例61髋,35例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26例行全髋关节置换。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按术前设计的切口顺利进行,切口长度7~10 cm,平均8.8 cm;手术时间39~118 min,平均75.1 min;术中出血约120~700 ml,平均370 ml。术后并发后脱位1例;无肺动脉栓塞、感染等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8~36个月,平均22.5个月,X线检查示人工髋关节位置良好,无透亮线和松动。结论: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是可行的,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瘢痕小、外形美观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李福良  兰彬  郑直 《西部医学》2010,22(8):1408-1410
目的探讨经后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移位骨折的经验体会。方法 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采用该方法治疗老年股骨颈移位骨折18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12例,年龄67-79岁,平均76.6岁。新鲜骨折17例,陈旧性骨折1例,双动股骨头置换5例,全髋13例。观察切口所需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并发症,X线片观察假体位置,术后功能恢复及Harris评分。结果本组1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6月,平均10.5月。切口长度7-10cm;手术时间60-110min;术中出血量150-250ml;术后引流量300-450ml,其中9例术后引流量超过450ml,予输血400-800ml。术后切口无感染、坐骨神经损伤、脱位、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X片假体位置好,Harris评分,优良率83.3%。结论后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移位骨折是可行的,具有切口小,组织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切口微创进行人工股骨头与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效果和体会.方法 连续性硬膜外麻醉下,采用后外侧小切口微创技术,行人工股骨头与全髋置换术治疗老人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关节骨性关节炎、髋臼粉碎性骨折等.结果 本组2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3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2-4周患者能扶拐下地.随访6个月~7年,患者关节功能良好,除2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稍感胀痛外其他无一例疼痛,X线照片未见人工关节松脱现象,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患者日常生活全部自理,对切口的大小,术后的恢复表示满意.结论 后外侧小切口微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与髋关节置换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快,提高生活质量,病人易接受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双动头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颈骨折的疗效。明确双动头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颈骨折的优越性。方法 对1998年4月-2003年12月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颈骨折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10例,单头人工股骨头置换2例,全髋6例,平均随访3年,全髋关节置换6例,平均随该2年10个月,单头人工股骨头置换平均随访3年2个月。结果 双动头组术中出血少于全髋人工关节置换组,单动头组术中少于全髋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全髋组,双动头术后早期病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全髋组,且3组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 高龄股骨颈骨折采用双动头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手术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关节功能好,疗效满意,应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告后外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和初步疗效。方法:自2002年8月至2005年8月,采用后外侧入路微创技术完成21例全髋置换术。结果:手术切口7.5cm~12cm,平均8cm;手术时间50分钟~90分钟,平均65分钟;术中出血量200ml~500ml,平均270ml;术后均放负压引流,24小时平均引流量100ml~350ml,(平均150ml)。平均随访时间2.5年(1年~4年),未发生全身及局部并发症。结论:后外侧入路单切口微创行全髋关节置换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是值得推荐的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改良Watson-Jones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技术要点和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小切口经后外侧入路行全髋置换术22例(24髋);术前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定按Harris评分.评估内容包括切口长度、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结果 全部患者术后随访8~15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提高.切口平均长度为9.5 cm,平均手术时间105 min,平均术中失血量500 ml.无伤口感染、骨折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随访时骨盆X线片未发现有假体松动、移位、断裂等迹象,大多数患者1个月后无需持拐辅助行走.结论 改良Watson-Jones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不损伤周围肌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且几乎无后脱位.  相似文献   

10.
全髋置换术和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怡 《中外医疗》2008,27(29):44-45
目的 比较全髋置换术和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有移位新鲜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全髋置换组33例,空心钉内固定组35例,比较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结果 68例随访12~72个月,平均36个月.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和术后平均下地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髋关节功能方面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术后并发症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最终随访时Harris评分全髋置换术组平均为(86.7 ±6.4)分,空心钉内固定术组平均(81.3±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和输血量优于全髋置换术,但全髋置换术具有卧床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对于老年有移位的新鲜股骨颈骨骨折首选全髋置换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成人股骨头坏死的适应证与疗效。方法本组90例患者100髋,平均年龄(58.7±0.4)岁(42~78岁)。依据arco国际骨坏死分期标准Ⅲ-c期40髋,Ⅳ期60髋。手术均行髋关节后外侧小切口。采用生物型假体。手术前后均进行Harris评分。结果平均手术时间(72.0±8.4)min(50~110min),平均切口长度(8.2±1.9)cm(6~10cm),平均出血量(200.0±13.3)ml(100~500ml),平均输血量(130.0±20.1)ml(0~400ml),平均引流量(300.0±9.4)ml(200~400ml),X线片显示髋臼杯外展角(45.1±15.2)°(40°~55°),平均术后(4.0±0.8)周(3~10周)弃拐行走。无假体松动、下沉。平均随访时间(28.0±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4.0±7.7)分改善为(93.0±11.2)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晚期股骨头坏死均可采用小切口THA治疗,创伤小、出血少、下床早,临床效果好。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手术满意率在90%以上,对于年纪相对年轻的晚期股骨头坏死,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是较好选择。后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切口美观、围术期出血少、术中术后并发症少及术后早期功能恢复快的优点,通过规范的技术操作步骤和针对不同髋关节疾病注意事项的妥善处理,可以达到比传统方法更优异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8例髋臼发育不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前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前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对8例(10髋)髋臼发育不良患者进行了治疗.5例(6髋)髋臼进行了植骨。结果:手术切口长9~11cm,手术时间90~120min。术中出血200~400ml,平均312ml,Harris评分由术前38.40分恢复到术后92.80分。随访6个月~2年,平均1年2个月,无一例神经损伤,人工关节无松动.髋关节功能良好。结论:采用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选择性地治疗部分髋臼发育不良患者,出血少,创伤小.术后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经大粗隆切口与前切口在初次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特点.方法 100例首次全髋置换患者,手术入路为经大粗隆和前切口的各50例,术后随访一年进行回顾性研究.包括病因、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前后的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与前切口比较,经大粗隆切口全髋置换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康复期较长,出血较多.两组术后(6月及1年后)髋关节功能改善和异位骨化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手术切口的选择对髋关节置换的术后功能无影响,但前切口在初次全髋置换术中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周伦  张云飞  滕学仁 《陕西医学杂志》2011,40(5):599-600,638
目的:探讨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外侧小切口对74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术后24h引流量、手术时间、术后功能康复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假体位置良好,无感染、脱位、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发生。手术切口7~11cm,平均9cm;手术时间60~105min,平均95min;术中出血170~560ml,平均285ml;术后24h引流量140~360ml,平均190ml;Harris标准评价结果:优65例,良6例,中3例,优良率达95.9%。结论: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创伤小、出血少、患者恢复快,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切口在人工全髓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方法我院自2004年3月-2006年6月期间采用微创小切口及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60例,使用钛合金或钴铬钼假体。结果6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平均时间75min(68~132min)、手术切口平均长6.5cm(6~8cm)、术中及术后出血260ml(160~840ml)。结论微创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减少组织损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术中显露是一种改良的,值得推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微创小切口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2月~2009年4月,采用髋部后外侧小切口对32例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统计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引流量、下地活动时间、髋部疼痛评估等。结果切口长度在8~12cm,平均9.4cm;手术时间120~180min,平均156min;术中伤口出血量在400~800ml,平均530ml;术后引流时间72h,引流量290~540ml,平均370ml;术后开始下地活动时间3~14d,平均7.6d;Harris评分:术前平均35分,术后平均94分。结论应用髋部后外侧入路微创小切口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康复快、髋部稳定性好、患者对于手术更易接受等优点,该方式只是适用于常规全髋关节(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等)的初次置换术,不适于特殊髋关节(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等)的全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后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自2004年3月至2007年1月,采用经后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手术59例,记录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早期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功能恢复情况、Harris评分.结果 切口长度为8cm~10cm(平均9cm),术中出血量为200 ml~300 ml,术后引流量为250~350 ml,平均手术时间80分钟,平均住院天数12天,术后6个月查访髋关节Harrisi评分平均92.5分,3例出现切口边缘红肿,1例3个月后出现患肢大腿疼痛.结论 经后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切口出血少,愈合快,关节共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后外侧微创小切口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微创小切口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优越性.方法 将45例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21例采取后外侧人路微创小切口置换术,切口长约5~8.5 cm,平均6.8 cm;B组24例采取后路全髋置换,切口长约15~21 cm,平均17 cm.结果 A组全髋关节置换平均手术时间67 min,术中、术后出血量平均为440 mL,术后平均10 d出院,平均住院日13 d,术后未发现并发症;B组平均手术时间58 min,术中、术后出血量平均为690 mL,术后平均17 d出院,平均住院日20 d;两组随访3~11个月,平均6个月,复查时患者能负重行走,照片未见人工关节松动.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0分(35~56分)提高到平均分别为88分(A组86~93分)和90分(B组86~94分).结论 微创小切口技术行全髋关置换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损伤组织少、感染机会低、康复时间快、住院日短及降低住院费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低位前外侧入路微创全髋置换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低位前外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和早期临床效果.方法:17位患者18例髋关节进行前外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仰卧位,自大转子上2 cm为顶向前下切口,纵行切开髂胫束和臀中肌前部着点,由髋关节囊前方分离至髋臼前外缘.不脱位,经股骨颈截骨和取头,处理髋臼植入假体.患髋内收外旋股骨颈基底脱出切口外,股骨扩髓后植入假体.结果:手术切口平均长(10.5±2.1)cm.切口长短与体重正相关,髋臼病理改变和翻修者更长.手术时间平均为(101.7±14.6)min,术中出血量110~600ml,平均(302.2±77.3)ml;双侧髋关节置换1例.术后2~5 d患髋均可负重行走.随访7~22个月,Harris评分平均:术前44;术后6个月85.假体位置理想.无并发症.结论:经低位的前外侧入路行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需要特殊的髋关节拉钩和牵开技术.有创伤小、不损伤臀上神经、假体位置理想、术中可以处理较复杂病理改变、准确测量两侧下肢体长度、术后外展肌有力、早期康复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经大粗隆切口与前切口在初次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特点。方法100例首次全髋置换患者,手术入路为经大粗隆和前切口的各50例,术后随访一年进行回顾性研究。包括病因、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前后的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与前切口比较,经大粗隆切口全髋置换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康复期较长,出血较多。两组术后(6月及1年后)髋关节功能改善和异位骨化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手术切口的选择对髋关节置换的术后功能无影响,但前切口在初次全髋置换术中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