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杉酶标免疫测定法对32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39例健康献血员及31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进行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PAIgM和PAIgA)的检测。结果:肝硬化脾亢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异常率为46.88%,ITP患者的异常率为70.97%。提示病理免疫机制部份地参与肝硬化脾亢患者血小板异常的作用。肝硬化脾亢患者的血小板抗体与血小板计数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脾切除治疗血小板减少症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脾脏切除术(脾切)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TTP)和脾功能亢进(脾亢)的重要方法之一。我院于1983年1月~2003年10月对11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和12例脾亢患者进行脾切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徐佳  黄春 《北京医学》2012,34(6):509-511
正血小板减少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症状,一直归因于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然而通过观察,门静脉压力和血小板计数之间无明显相关性。此外,一些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减少症甚至可能会持续到脾切除或门脉减压后。由于肝移植后血小板计数回归正常,所以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减少症有可能是脾功  相似文献   

4.
用~(125)I-SPA测定96例血小板减少性疾病血小板表面相关IgG(PAIgG)。43例正常人PAIgG为32.9±15.53×10~3IgG/BPC,ITP和Evens综合征病人PAIgG明显增高(151.2±118.9,326.1±230.8×10~3IgG/BPC)。动态测定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后5例ITP患者血小板数增高,PAIgG降低。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SLE,AA,CML等)PAIgG也有增高,提示PAIgG可能在这些疾病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在血小板减少症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检测在血小板减少症中的l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10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及10例外周血系均在正常范围的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采用ELSIA法进行PAIgG、PAIgA、PAIgM3项联合检测。结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血液系统肿瘤、肝病患者PAIg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ITP、AA、血液肿瘤组及肝病组患者的PAIgG、PAIgA、PAIgM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Ig的检测有助于了解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相关因素,以寻找相应的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护理措施。方法以健康调查问卷对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及健康对照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目标人群的生存质量,并对试验组完成疾病状况、人口学特点、个性及社会支持的调查,研究与其生存质量相关的因素。结果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组的生存质量较正常对照组在总体生存质量及除外躯体疼痛的其他7个维度(躯体健康、躯体角色功能、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功能和心理健康)均下降。社会支持、肝硬化分级、不适症状、情绪稳定性、病程、年龄、性别等因素与其生存质量相关。结论在制定护理计划的过程中,应特别关注生存质量得分低的患者,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来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变化,探讨其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方法应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50例ITP患者和24例正常对照组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的比值.结果 ITP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PAIgM、PAIgA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5).结论血小板相关抗体能较好地反映ITP的发病机制,对提高ITP诊断水平及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功能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及肝硬化血小板的功能状态。方法:应用ELISA定量检测GMP140、PA,IgG.A.M、PLT、MPV、FN七项指标在各组患者血中含量。结果:各项指标均有较好的变化规律,如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增加,血小板数减少,血小板平均容积增大等。结论:若能动态监测,对判断病情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回顾性分析了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20例临床确诊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初诊时及治疗前后不同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的表达。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结果显示ITP患者初诊时PAIgG、PAIgA及PAIgM抗体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AIgG、PAIgM、PAIgA表达水平与血小板数之间均呈负相关。予激素等免疫治疗无效转变为慢性ITP的患者初诊时PAIgM抗体水平要明显高于激素治疗有效的急性ITP患者,并且PAIgM异常增高或联合PAIgG增高的比例要显著多于急性ITP患者(P〈0.05)。35例PAIgG和PAIgM同时升高的ITP患者,在有效治疗血小板升至正常后,PAIgG、PAIgM抗体表达水平均有显著下降。提示ITP的发生与血小板抗体密切相关,初诊ITP患者PAIgM单独或联合PAIgG异常增高常提示预后不良,易转变为慢性ITP。  相似文献   

10.
王亚 《河南医学研究》2022,(22):4126-4129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患者发生肌肉减少症(简称肌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40例CHB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肌少症发生状况,设计一般资料填写表,询问并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探究CHB肝硬化患者发生肌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 140例CHB肝硬化患者中40例(28.57%)发生肌少症。发生组有营养风险、合并糖尿病患者占比高于未发生组,体质量指数低于未发生组,血氨水平高于未发生组(P<0.05)。两组性别、年龄等其他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营养风险、血氨水平高、合并糖尿病是CHB肝硬化患者发生肌少症的危险因素(OR>1,P<0.05),体质量指数高是其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 CHB肝硬化患者发生肌少症的相关因素可能为有营养风险、血氨水平高、合并糖尿病、体质量指数高。  相似文献   

11.
庞炎   《中国医学工程》2015,(1):62-63
目的了解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治疗中血小板的数量、形态的变化。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50例乙型肝炎和肝硬化的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并进行抗病毒的药物治疗,用血细胞分析仪和涂片镜检法比较150例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血小板数量、大小、体积及其形态的变化。结果通过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发现,150例患者进行抗病毒药物治疗后,PLT的检测值明显低于治疗前;MPV、PDW、PLCR和PCT的检测值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通过涂片镜检法观察到的结果和血细胞分析仪的结果一致。结论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进行抗病毒的药物治疗后,血小板的数量和形态都有一定程度的变化。临床上可以结合这些检测指标来监测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并且有助于研究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服用氯氮平患者血小板减少与服药剂量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彬  王跃升  龚毅 《中国民康医学》2003,15(5):285-285,287
目的:了解服用氯氮平患者血小板减少与服药剂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长期住院病人,不间断服用氯氮平时间在2年以上的患者124人,对其连续三个月做全血细胞分析,取血小析计数的均数按服药剂量分为两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124例患者中,血小板减少者16例,占总数的13%在服药剂量大于200mg/日时血小板减少更为明显且与服药剂量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文提示服用氯氮平对血小板计数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约占出血性疾病的30%。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传统的观念认为,B细胞所介导的自身抗体的产生导致血小板的破坏是其病理生理学机制的核心,1951年,Harrington亲自将ITP病人的血浆注入体内,成功制造了短暂的血小板减少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研究以97例紫班(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脾不统血证、脾气虚弱证、血热妄行还患者以及32例吐血黑便脾不统血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酶联免疫法测定血小板相关抗体。结果表明紫斑各证候患者之PAIgG、PAIgM、PAIgA3项指标均明显增高,且紫斑脾不统血证患者PAIgG、PAIgM的增高具有特征性。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同病不同证、同证不同病的对比分析,探讨了测定血小板相关抗体对紫斑各证候病机演变规律及对紫斑脾不统血证证候特异性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孙灵芬 《浙江医学》2007,29(6):634-635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机体免疫功能失调致血清中产生血小板抗体(主要为PAIgG)、循环血中血小板破坏增加所引起。目前ITP的诊断仍以临床诊断为主。本研究应用ELISA法检测血小板抗体(PAIgG、PAIgM)的水平及流式细胞术测定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相关CD62P、网织血小板(RP)、T淋巴细胞亚群,以探讨这些参数变化对1TP实验室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型的相关因素。方法检测符合诊断标准的67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AST(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LB(白蛋白)、HA(透明质酸)、PCIII(III型胶原)、IV-C(胶原蛋白IV型)水平,分析气滞血瘀证、脾虚血瘀证、瘀血湿热证与上述指标的关系。结果脾虚血瘀证ALT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个证型(P<0.05);HA按照脾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瘀血湿热证顺序依次增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3个证型血清AST及AL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III水平以脾虚血瘀证患者为低,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V-C水平以气滞血瘀证为高,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T、HA、PCIII及IV-C等指标的异常变化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门静脉高压患者行脾切除术可以改善脾功能亢进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患者术后血小板增长率越高,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几率越高。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评价指标有门静脉压力、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脾脏大小及血小板计数等。为了解门静脉高压相关指标对患者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增长率的影响,为临床预测术后血栓形成风险提供参考,我们于2012年4月至2013年12月对82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进行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应用利奈唑胺引起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抽选应用利奈唑胺治疗的4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血小板减少症出现率,并分析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400例患者中,195例(48.75%)出现血小板减少症;2组患者的年龄、基础血小板值、肌酐清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可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的因素有基础血小板值、肌酐清除率以及年龄、血清白蛋白(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可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的因素仅有基础血小板值以及年龄(P<0.05)。结论年龄以及基础血小板值是造成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症的独立性危险因素,应当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旨在评价联合应用内镜下静脉曲张结扎术(EVL)与部分性脾栓塞术(PSE)对伴有血小板减少的肝硬化患者的有效性,并与单独应用EVL的患者进行比较。在一项前瞻性研究中,选取伴有食管静脉曲张与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5.0×104/μl)的肝硬化患者84例,42例患者接受EVL联合PSE术,42例则接受单独EVL术。随访期的主要研究终点包括静脉曲张的复发、曲张静脉出血情况以及患者死亡。两种治疗方案的多变量分析结果表明,静脉曲张复发、静脉出血加重以及死亡的RR分别为0.44(P=0.02)、0.19(P=0.01)和0.31(P=0.04)。结果表明,对伴有食管静脉曲…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影响糖皮质激素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相关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疗效的可能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40例经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的HIV相关ITP患者的临床资料(有效组,依据相关标准评估为完全反应、有效患者)和40例经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HIV相关ITP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