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口咽通气道保护下行急诊置胃管洗胃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在口咽通气道保护下行急诊置管洗胃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140例急性中毒需洗胃病人随机分为2组,使用传统金属开口器组70例,其中昏迷病人20例;使用口咽通气道组70例,其中昏迷病人22例.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置管所需时间分别为(2.34±1.22)s和(3.46±1.53)s,2组比较P<0.01;成功率分别为95.71%和71.43%,2组比较P<0.01;置胃管洗胃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高于实验组(P<0.01或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口咽通气道保护下行急诊置胃管洗胃,提高了置胃管首次成功率,缩短了置胃管所需时间,减少了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洗胃过程中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减轻了病人痛苦,节省人力,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2.
丁离 《医疗装备》2021,(3):156-157
目的探讨经口气管插管固定器固定胃管在急诊中毒洗胃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医院急诊科收治的41例中毒洗胃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医院急诊科收治的41例中毒洗胃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持牙垫固定胃管,观察组采用经口气管插管固定器固定胃管,比较两组置入胃管时间、洗胃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置入胃管时间、洗胃时间分别为(2.58±0.20)、(17.95±2.08)min,均短于对照组的(4.12±0.24)、(23.19±2.5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2.44%,低于对照组的2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口气管插管固定器固定胃管在急诊中毒洗胃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缩短置入胃管时间及洗胃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置管方式及固定方式对发生胃管非计划性脱管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间留置胃管的患者18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95例)以及对照组(94例)。观察组使用聚氨酯材质的经鼻饲管,给予3M弹力胶布进行固定;对照组置管材料使用国产塑胶鼻胃管,使用普通胶布进行固定。比较两组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为2.1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51%(P<0.05)。观察组置管后优良率为97.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5.11%(P<0.05)。结论需要对引起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现状及其发生原因进行正确分析,才能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引发的危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里干预在清醒患者洗胃配合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药物中毒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心理干预,并观察置管时间,置管成功率,洗出血性液体等发生率.结果:心理干预组一次性插入胃管的成功率及术中配合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里干预增加中毒患者对洗胃的依从性,缩短洗胃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在急诊抢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并比较使用改良口咽通气管对纤维支气管镜气管插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180例行择期颈椎手术成年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n=60)经鼻腔纤维支气管镜气管插管;B组(n=60)无改良口咽通气管经口纤维支气管镜气管插管;C组(n=60)改良口咽通气管辅助下经口纤维支气管镜气管插管。麻醉诱导后按上述不同方法使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气管插管,分别记录插管时间、初次暴露声门时间、插管次数、脉搏氧饱和度低于95%例数、插管并发症及失败例数。结果初次声门暴露时间C组短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A组一次插管成功率56.6%,失败率0%,氧饱和度下降例数11.6%。B组一次插管成功率43.3%,失败率11.6%,氧饱和度下降例数23.3%;C组一次插管成功率58.3%,失败率5.0%,氧饱和度下降例数8.3%。结论改良口咽通气管可明显缩短纤维支气管镜插管声门暴露时间并提高插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将107例急性重症口服中毒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用食管气管联合导管(ETC)插管,从食管管腔中插入胃管洗胃;对照组在普通气管插管成功后,从口腔或鼻腔插入胃管洗胃.观察两组插胃管成功所需时间和一次插胃管成功率.结果两组病人插管时间和一次插管成功率比较,均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对急性重症口服中毒病人采用食管气管联合导管插管洗胃是较好的抢救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并评价传统置胃管法与改良置胃管法对小儿急性中毒的治疗与护理效果.方法?将该院2009年4月—2012年4月期间收治的急性中毒患儿1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85例应用传统置胃管法,观察组100例应用改良置胃管法,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一次置管成功率、胃管堵塞率、两次及以上置胃管率以及0.5?h内洗胃率与对照组相比(P<0.01或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鼻或咽喉出血发生率、恶心呕吐发生率以及胃内容物返流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呛咳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3.59±0.41)d,对照组为(4.11±0.6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改良置胃管法能够明显提高急性中毒患儿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其洗胃效果令人满意,提倡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
将107例急性重症口服中毒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用食管气管联合导管(ETC)插管,从食管管腔中插入胃管洗胃;对照组在普通气管插管成功后,从口腔或鼻腔插入胃管洗胃。观察两组插胃管成功所需时间和一次插胃管成功率。结果两组病人插管时间和一次插管成功率比较,均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对急性重症口服中毒病人采用食管气管联合导管插管洗胃是较好的抢救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胃管置管不同长度对新生儿洗胃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6例咽下综合征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用传统的置管长度置管和前额发际正中至剑突和脐部中点的长度置管进行洗胃,并观察效果。结果观察组洗胃时间和再次呕吐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新生儿咽下综合征采用前额发际正中至剑突与脐部中点的长度置管进行洗胃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姚敏 《药物与人》2014,(12):78-79
目的:对新型气管插管固定器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以我科2013年12月-2014年8月接收的30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新型气管插管固定器,对照组患者进行-次性医用牙垫寸带加胶布固定.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管插管意外拔管、气管插管移位及颜面部压疮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插管意外拔管、气管插管移位及颜面部压疮发生率分别为0.00%、6.06%、0.00%,对照组患者分为别12.50%、25.00%、15.62%,观察组各方面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气管插管固定器不仅降低了患者插管意外拔管、气管插管移位率,且更加舒适,对提高护理质量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