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Ⅰ、Ⅲ型胶原在肥厚心肌组织中的变化特征.方法 SD大鼠60只,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分别再分为1、4、8周组,每组10只.对照组背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4ml/(kg·d);实验组背部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4mg/(kg·d).两组分别注射1、4、8周,然后测定各组大鼠体重(BW)、心脏湿重(HW)、左室湿重(LVW),计算出HW/BW、LVW/BW;心肌组织冷冻切片,利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心肌细胞横径(TDM)和心肌细胞截面积(CA).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心肌组织Ⅰ、Ⅲ型胶原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心肌肥厚大鼠心肌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及其含量.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注射异丙肾上腺素1周后,Ⅰ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明显增加,4周后有所下降.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实验各组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均多于对照组(P<0.01);实验1周时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量最高,4周和8周均下降.实验4周和8周组与1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肌肥厚发生1周左右是Ⅰ、Ⅲ型胶原增加的高峰期,以后趋于稳定.心肌肥厚主要引起胶原量的变化,不破坏胶原纤维的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SO)长期作用对大鼠左心室心肌细胞和间质Ⅰ/Ⅲ型胶原蛋白的影响.方法 成年大鼠42只按4mg/(kg·d)剂量腹膜内注射ISO 1、4和8周,制备心肌缺血SD大鼠模型,用等体积生理盐水作对照组.利用电子/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同阶段左心室肌组织结构,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左心室肌组织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并利用HAPIS-2000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和SPSS10.0统计学软件对表达强度和面积百分比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光镜下观察ISO诱导心内膜下出现心肌细胞缺血坏死区.缺血坏死区有Ⅰ/Ⅲ型胶原蛋白高表达,缺血坏死区所占面积百分比有减小趋势,组间比较l周与4周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与8周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达强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缺血坏死区心肌细胞早期表现为大量聚集糖原颗粒,后期以线粒体增多,肌原纤维松散为主要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间质I型胶原蛋白所占面积百分比无变化,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达强度实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表达量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间质Ⅲ型胶原蛋白所占面积百分比呈增多趋势,组间比较,1周与4周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达强度稳定,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实验组间Ⅰ/Ⅲ型胶原蛋白均呈现从增多到减少的趋势,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SO长期诱导致心内膜下心肌细胞缺血坏死,且缺血坏死区面积总体趋势变小;缺血坏死区发生纤维化改变,与心壁僵硬度增大相关.非缺血坏死区心肌细胞肥大与能量代谢相关,间质Ⅰ/Ⅲ型胶原蛋白不参与心室壁僵硬度和顺应性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肾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壁重构过程中Ⅰ、Ⅲ型胶原分布的变化规律. 方法 采用双侧肾动脉狭窄法制作动物模型,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术后2周组、术后5周组和术后7周组,利用无创动物血压分析测试仪评价高血压动物模型质量,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ting和图像分析方法检测各组左心室肌组织Ⅰ、Ⅲ型胶原的改变. 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Ⅰ、Ⅲ型胶原网络在术后2周均无明显变化,术后5周心肌细胞及肌束周围Ⅰ型胶原粗细纤维束呈断裂、聚集或部分缺如.心室壁小动脉管壁Ⅰ型胶原鞘不规整,纤维束断裂,胶原聚集或堆积,血管外膜粗纤维束向间质延伸;术后5周组肌细胞周围Ⅲ型胶原粗、细纤维束均出现严重松散或紊乱;血管壁Ⅲ型胶原鞘呈现松散现象.图像分析结果显示:术后5周组与术后7周组相比,Ⅰ型胶原平均吸光度和平均面积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Ⅲ型胶原平均吸光度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平均面积比术后2周组与术后5周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手术5周后Ⅰ型胶原蛋白表达量呈增高趋势,Ⅲ型胶原蛋白表达量呈降低趋势. 结论 高血压可导致左室壁Ⅰ、Ⅲ型胶原网络发生重建或破坏,血管外膜胶原结构严重受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鼠心肌组织端粒酶逆转录酶的发育规律.方法: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SD大鼠心肌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的表达,图像分析技术对心肌组织TERT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3组大鼠心肌组织中的心肌细胞、平滑肌和内皮细胞均有TERT的表达.TERT主要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内.TERT的总表达规律是20 d胎鼠阳性表达强于出生后6 d大鼠,出生后12 d大鼠心肌表达最低,3组之间TERT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鼠心肌组织的端粒酶活性随着日龄增加,其表达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Ⅰ型和Ⅱ胶原酶对大鼠心肌细胞分离的分离效果,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 方法 利用Ⅰ、Ⅱ型胶原酶分别消化心肌组织,比较两种酶对心肌细胞的分离效果;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成年大鼠心肌组织中是否存在Ⅱ型胶原;用大鼠剑突软骨部组织的Ⅱ型胶原和心肌组织的Ⅲ型胶原作为阳性对照;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检测Ⅱ型胶原酶试剂的成分。 结果 Ⅰ、Ⅱ型胶原酶分别消化心肌组织,所获心肌细胞数量分别为 (5.66±0.83)×106和(5.61±1.01)×106,心肌细胞存活率分别为(74.17±6.27)%及(75.50±9.07)%,两者差异无显著性。分离的心肌细胞大部分不搏动,极少数细胞保持自律性收缩;Ⅱ型胶原在成年大鼠心肌组织中呈阴性表达,在剑突的软骨组织中呈阳性表达,Ⅲ型胶原在心肌组织中呈阳性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心肌组织中并无Ⅱ型胶原表达;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Ⅱ型胶原酶试剂是一种包括5种蛋白的混合物。 结论 成年大鼠心肌组织中无Ⅱ型胶原,用Ⅱ型胶原酶分离大鼠心肌细胞不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6.
应用免疫组化PAP法观察人左心室心肌间质I,Ⅲ,Ⅳ型胶原,并以Gordon-Sweet银染法显示网状纤维,VanGieson法显示结缔组织,PAS显示基底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肌外膜,肌束膜为I型,肌内膜及心肌细胞,毛细血管基底膜分别为Ⅲ型及Ⅳ型胶原,Ⅲ,Ⅳ型胶原是构成心肌间质胶原网架最基础的成分,并对它在心脏舒缩功能中的意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应用免疫组化PAP法观察人左心室心肌间质Ⅰ、Ⅲ、Ⅳ型胶原,并以Gordon-Sweet银染法显示网状纤维、VanGieson法显示结缔组织、PAS显示基底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肌外膜、肌束膜为Ⅰ型,肌内膜及心肌细胞、毛细血管基底膜分别为Ⅲ型及Ⅳ型胶原。Ⅲ、Ⅳ型胶原是构成心肌间质胶原网架最基础的成分。并对它在心脏舒缩功能中的意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观察高脂血症大鼠心肌细胞脂滴含量和心功能,以及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的表达。 方法 高脂饲料喂养SD雄性大鼠,建立高脂血症模型。饲养后4周、8周、12周,分别进行心功能检测后取出心,制作冰冻切片,光学显微镜观察脂滴在心肌的分布(油红O染色),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组织脂滴;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免疫印迹检测心肌细胞和心肌组织中H-FABP的表达。 结果 与普通饮食大鼠相比,高脂饮食大鼠血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明显升高,在第12周升高最为明显,并伴有射血分数的明显下降;心肌细胞内脂滴含量增多,第4周增多最为显著,第8周、第12周逐渐减少;心肌细胞和心肌组织中H-FABP在第8周、第12周表达明显增加。 结论 高脂血症大鼠心肌发生脂肪变性,随着血脂浓度升高脂肪变性减轻,心功能降低,这一变化可能与H-FABP表达增多,增加心肌细胞内脂肪酸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心肌梗塞不同时期心肌Ⅰ、Ⅲ型胶原重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心肌梗塞不同时期心脏各部位胶原重建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研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结合自动图象分析方法观察Ⅰ、Ⅲ型胶原分布及含量的变化。结果:心肌梗塞后坏死区Ⅰ、Ⅲ型胶原含量及Ⅰ/Ⅲ比值均增加,以Ⅰ型胶原为主,急性期胶原仍交织成网状,至恢复期坏死心肌全部被胶原取代,呈致密束状与心腔表面平行排列。室间隔(未梗塞区)两型胶原含量及比值均增加,急性期以Ⅲ型胶原增加明显,恢复期以Ⅰ型胶原增加为主。右室在急性期胶原含量无明显改变,恢复期变化同室间隔,也以Ⅰ型胶原为主。结论:心肌梗塞后胶原重建,梗塞区呈修复性纤维化,非梗塞区呈反应性纤维化,右室纤维化较左室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多肽类化合物urantide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心脏组织中Ⅰ型胶原(ColⅠ)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防治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3周龄SPF级Wistar大鼠60只,采用腹腔注射维生素D3(VD3)损伤动脉内膜及高脂饲料饲养的方法建立大鼠As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As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和urantide(3 d、7 d、14 d)组。采用HE染色和Masson三色染色方法,观察大鼠心脏组织形态和胶原纤维表达,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ting和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大鼠心脏Col Ⅰ蛋白和基因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As模型组大鼠心脏组织中出现心肌细胞变性,细胞间浸润大量的中性粒细胞,且有散布的泡沫细胞及充血出血等病理现象,同时胶原纤维增加,ColⅠ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与As模型组相比,经urantide治疗后心脏病理现象有缓解。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胶原纤维减少,ColⅠ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逐渐下调,尤以给药14 d时效果最佳。 结论 Urantide可抑制As大鼠心脏组织ColⅠ表达以缓解心肌间质损伤,对As大鼠的心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大鼠心肌组织发育过程中网状纤维的组织学构筑特点和增龄变化,为探讨心肌组织重构特点奠定基础. 方法 利用石蜡切片、Gomori银染,光镜下观察胎鼠(孕约19d)、新生(9d)、青年(8个月)、老年(14个月)SD大鼠心肌组织网状纤维的组织学构筑特点,Western blotting检测Ⅲ型胶原蛋白随年龄变化的表达差异.利用图像分析系统对心室肌组织内网状纤维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 网状纤维分为粗、细纤维,围绕在心肌细胞周围.胎鼠心肌细胞周围网状纤维呈细小线状或缺如,新生鼠的心肌细胞周围网状纤维逐渐增多,形成连续的网状纤维膜,相邻肌细胞之间出现间隙,随年龄而增宽,网状纤维近平行分支填充于间隙内.网状纤维所占面积百分比随年龄增加发生改变.Ⅲ型胶原(网状纤维)表达量随年龄增加发生改变,新生鼠到青年鼠是急剧增加阶段.结论大鼠心肌组织中网状纤维构成肌细胞周围的粗、细纤维鞘成分,并发出分支充填于心肌细胞之间和心肌细胞与间质之问的间隙内,Ⅲ型胶原蛋白量随年龄的变化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使用人胶原α1(Ⅰ)、α2(Ⅱ)及α1(Ⅲ)链cDNA探针,采用斑点杂交法动态观察了心肌梗塞(MⅠ)大鼠心室各部位Ⅰ、Ⅲ型胶原mRNA比值[Ⅰ/Ⅲ(R)]的变化。发现心室各部位Ⅰ/Ⅲ(R)表现出不同的时相变化过程。Ⅰ/Ⅲ(R)的变化与Ⅰ、Ⅲ型胶原蛋白的比值[Ⅰ/Ⅲ(P)]的变化一致。本研究提示MⅠ后心脏胶原网架的生化政变与基因表达水平的政变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鼠心脏发育和成熟过程中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1(STAT1)蛋白的分布特点和增龄变化。方法分别取胎鼠(孕19 d),新生鼠(出生后10 d),青年鼠(8月)各8只,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等技术观察心肌组织结构及STAT1蛋白的分布和增龄变化。利用图像分析系统对STAT1蛋白进行定量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胎鼠与新生鼠光镜结构相似,心肌细胞较小,排列不规则,核浆比较大,横纹不典型;成年鼠心肌变长,排列规则,核浆比小,横纹清晰。STAT1蛋白在心外膜处强阳性表达;在深层心肌成条索状分布,表达强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双标显示STAT1和CD34存在共定位。结论 STAT1在心外膜处参与心肌发育和成熟过程,深层心肌与间质血管内皮细胞形成和成熟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过程中胶原生成细胞的来源以及Ⅰ、Ⅲ、Ⅳ型前胶原基因及其蛋白表达的演变规律。方法利用免疫组化及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对CCl4诱导SD大鼠肝纤维化不同阶段(20周内)α1(Ⅰ)、α1(Ⅲ)及α1(Ⅳ)前胶原mRNA的表达进行动态观察。结果(1)肝纤维化时α1(Ⅳ)前胶原mRNA早期即迅速升高,α1(Ⅲ)前胶原mRNA呈优势性表达,α1(I)前胶原mRNA含量的增加则较为缓慢;(2)肝纤维化早期,变性坏死区结蛋白阳性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的Ito细胞及肌纤维母细胞表达α1(Ⅲ)、α1(Ⅳ)及α1(Ⅰ)前胶原mRNA。纤维化中、后期,三种前胶原mRNA表达主要见于间隔内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结论二者构成肝纤维化时的主要胶原生成细胞。此外,窦内皮细胞也参与肝内Ⅳ型胶原的合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腹主动脉缩窄大鼠心肌Ⅰ型和Ⅲ型胶原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34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12只)、模型组(10只)和川芎嗪组(12只)。模型组根据Doering等的银夹缩窄法造成腹主动脉部分狭窄(银夹内径0.7mm)。假手术组只分离腹主动脉而不缩窄。川芎嗪组手术同模型组。4周后川芎嗪组用川芎嗪注射液灌胃(25ml/kg)4周,手术组和模型组以等量双蒸水灌胃4周。之后处死动物,取其心脏测量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用免疫组化法进行左室心肌Ⅰ型和Ⅲ型胶原染色及定量图像分析,同时通过RT-PCR扩增并测定各组左室心肌Ⅰ型和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造模8周时LVMI、Ⅰ型和Ⅲ型胶原及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胶原纤维明显增多、增粗及排列紊乱。川芎嗪组左室心肌胶原纤维减少,排列转好,LVMI、Ⅰ型和Ⅲ型胶原及其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腹主动脉缩窄大鼠反应性左室心肌Ⅰ型和Ⅲ型胶原及其mRNA表达升高;川芎嗪可延缓心肌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探讨肝纤维化过程中胶原生成细胞的来源以及Ⅰ、Ⅲ、Ⅳ型前胶原基因及其蛋白表达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心肌肥厚大鼠心肌组织中整合素β1的表达变化。 方法 在大鼠背部皮下分别注射7 d、28 d和56 d异丙肾上腺素(ISO),判定心肌肥厚指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技术,观察整合素β1在肥厚左心室肌中的表达。 结果 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整合素β1主要表达于心肌细胞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各组大鼠的心肌组织的整合素β1表达明显(P<0.05)。7 d、28 d和56 d各组间相比其表达含量逐渐增强。 结论 在心肌肥厚状态下,心肌细胞中的整合素β1表达增高,随着心肌肥大的进展其表达逐渐增加,提示整合素β1在心肌肥厚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间质胶原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间质胶原的形态变化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取左心室壁,经四氧化锇细胞浸渍和氢氧化钠细胞浸渍方法处理,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结果 正常大鼠(WKY)心肌细胞周围主要存在有粗细两种胶原纤维并互相交织成网。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粗纤维呈腱样增宽增厚,在心肌细胞周围排列呈栅栏状;胶原网变得致密,在血管周围呈毡片样增厚。结论 高血压心肌肥厚时,心肌胶原粗纤维的变化可能是心壁僵硬度改变的主要原因,胶原网的形态变化可能影响心肌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在Atelocollagen胶原支架上三维培养具有收缩功能的乳鼠心肌细胞块,为进一步开展心肌组织工程奠定基础。 方法 乳鼠心肌消化培养、纯化后,种植到Atelocollagen胶原支架上进行三维培养。应用倒置显微镜动态观察心肌细胞在Atelocollagen胶原支架上的生长情况。对三维培养不同时间的心肌细胞块进行石蜡包埋、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肌球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肌球蛋白免疫荧光染色、透射电镜观察,对三维培养的细胞进行全面鉴定。 结果 心肌细胞种植到Atelocollagen胶原支架上6h开始贴支架生长,培养2d心肌细胞相互融合,并与Atelocollagen胶原支架形成复合体,连同支架一起搏动。培养6d细胞与细胞间结合较前更紧密。培养10d细胞在Atelocollagen胶原支架孔中交织成网状,18~20d细胞充满大部分支架网孔,进一步形成紧密的心肌细胞块。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心肌细胞始终保持良好的自律性收缩。形态学鉴定证明,支架网孔中生长的主要是心肌细胞,极少数为纤维样细胞。 结论 利用Atelocollagen胶原支架能够培养出较为理想的、具有收缩功能的三维心肌细胞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