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CDF)与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CCF)治疗中老年连续双节段受累的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ACDF组18例,ACCF组20例。比较两组失血量、手术时间、日本整形外科协会(JOA)评分、颈椎曲度改善、融合率的差异。结果术后随访1、3、6个月,两组JOA评分及术后1年植骨融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平均失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术后颈椎曲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两种颈前路减压手术对中老年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都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ACDF的优势在于更利于维持颈椎生理弧度,同时植入物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是更优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2.
牵引疗法是治疗颈椎病的一种常用方法。迄今对中老年人颈椎病牵引疗法中牵引重量的选择进行专门研究较少。本文对72例中老年颈椎病患者采用牵引治疗,并着重探讨其牵引重量的选择和牵引中的护理问题。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中老年颈椎病患者72例,男44例,女2 8例:教师3例,农民3例,干部66例;年龄45~5 9岁3 3例,60~69岁2 7例,70~78岁12例;病程2个月1例,1~2 0年71例;神经根型41例,椎动脉型15例,混合型16例。患者多有头昏、颈痛,肩、臂、手指疼痛或麻木等症状;压颈试验及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多见;X线表现为骨质增生、颈椎生理曲线变直、…  相似文献   

3.
刘文波  刘豫蓉 《山东医药》2007,47(27):107-108
对我院颈椎科诊治的14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结果患者出现颈肩痛占94%,头晕占77%,颈棘突旁压痛占86%,旋颈试验阳性占84%。X线检查:环枢关节不稳占60%,颈椎变形占65%,钩椎关节增生占62%。治疗有效率为98%。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颈肩痛、头晕、棘突旁压痛、旋颈试验阳性。影像学检查多见环枢关节不稳、颈椎生理曲度改变及钩椎关节增生。综合保守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症状性颈椎曲度异常患者的临床表现和颈椎X线特征的相关关系。方法  30 0例患者根据年龄分为青少年 (A)组 (≤ 35岁 ,170例 )和中老年 (B)组 (>35岁 ,130例 )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和X线片颈椎特征 ;分析临床表现与颈椎异常的关系。结果 头晕在两组均多见 ,头痛阳性率和积分、颈椎单纯曲度异常者A组高于B组 (P <0 0 5~P <0 0 1) ;肢麻无力、血压增高、颈椎各类退行性变以及受累椎体数B组显著高于A组 (P <0 0 5~P <0 0 1)。A组颈曲异常与头痛、眼耳症状和阳性霍夫曼征、闭目难立征、收缩期和舒张期血压呈显著正相关 ;B组仅与阳性闭目难立征、收缩期血压密切相关。全部患者的颈曲异常与受累椎体总数、颈椎序列差和退行性变呈显著性正相关 (P <0 0 5~ P <0 0 1) ,B组为著。环枢椎位置改变与A组的心慌胸闷和B组的晕厥发作显著相关 ;颈椎的退行性变主要与肢麻无力、心慌胸闷以及颈肩部症状密切相关 (P <0 0 5~P <0 0 1)。结论 症状性颈椎曲度异常在不同年龄组患者中表现的症状体征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与年龄以及颈椎合并其它退行性变有关。  相似文献   

5.
陈才  洪芳芳 《山东医药》2009,49(19):71-72
目的探讨牵引联合Mulligan技术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将8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随机配对设计。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观察组采用颈椎牵引+Mulligan技术。采用目测类比法(VAS)及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CAS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牵引联合Mulligan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青年颈椎生理曲度异常与早期颈椎病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我院颈椎病患者197例和无颈椎病患者80例的X线平片颈椎生理曲度观测的资料,比较两组中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发生率的差异性,并且分析其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临床特点。结果与无颈椎病组颈椎生理曲度异常47.5%的发生率进行四格表χ2检验,颈椎病组患者发生率达89.85%,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形式复杂多样,197例椎病患者其中颈椎曲度变直71例,曲度反弓49例,生理前突减小29例,生理前突加大3例,成角5例,阶梯状错位14例,其他6例。结论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是颈椎病早期X线平片诊断的标准,还应重视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分型,对不同的分型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提高颈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 ,我们采用中药内服加手法按摩治疗颈椎病患者2 0 0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10 8例 ,女 92例 ;年龄 2 1~ 6 8岁 ,4 0岁以下 110例。临床表现为颈项痛及发僵、肩臂痛、上肢及手麻木 ,颈部活动后症状加重 ,并有头痛、耳后痛、胸背痛、头晕、视物不清、听力障碍、被动头姿等表现 ;伴有颈棘突旁压痛、放射痛 14 5例 ,颈活动受限 90例 ,头颈加压试验阳性 12 0例 ,拔颈试验阳性 30例 ,上肢皮肤感觉减退 5 0例 ,鞍区麻木 3例 ,臂上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130例。 X线片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130例 ,椎间隙狭窄 110例 ,椎体前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颈椎整复手法(Ⅰ组)与颈椎三维牵引配合药物(Ⅱ组)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Ⅰ组(21例),用0.8%利多卡因10ml,行星状神经节阻滞,1次/d,10次为1疗程,期间加用2~3次颈椎整复手法。Ⅱ组(21例),行颈椎三维牵引,1次/d,10次为1疗程,期间口服活血化瘀类中药制剂及扩血管药物。结果两种方法治疗颈性眩晕的近期疗效的优良率有显著差异。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使头颈部血管产生去交感性扩张,改善头颈部微循环,平衡自主神经功能,颈椎推拿手法纠正颈椎关节的旋转移位,恢复颈椎的稳定,是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评价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ACCF)及颈前路双节段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ACDF)治疗老年连续双节段受累的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择42例老年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采用ACCF治疗19例(ACCF组)和ACDF治疗23例(ACDF组),根据颈椎侧位片测量颈椎生理曲度Cobb角的变化,记录植入物下沉、移位等植入物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植骨融合率,根据随访MRI评估手术减压效果以及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改善率。结果两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随访2年,两组患者都获得100%植骨融合率,MRI检查显示手术减压效果相当,JOA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ACCF组Cobb角为(19.95±1.35)°,ACDF组Cobb角为(22.78±2.02)°,两组差异显著(P0.05),ACCF组植入物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1.05%明显高于ACDF组(0%,P0.05)。结论老年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两种颈前路减压手术都可以获得满意的脊髓减压效果及神经功能恢复,最终都能够获得骨性融合,而ACDF更趋合理,优势在于更利于维持颈椎生理弧度及椎间隙高度,植入物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为植骨融合提供稳定的局部力学环境。  相似文献   

10.
孙金玉  韩玉祥 《山东医药》2002,42(19):27-27
近年来 ,我们采用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 80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4 5例 ,女 35例 ,年龄 30~ 70岁 ,病程 3天至 2年 ,多无明显外伤史 ,均有反复落枕史。以颈肩及颈背疼痛不适、颈项部活动受限 ,疼痛向一侧上肢放射至 2个或 3个手指为主征。神经牵拉试验及压头试验阳性。X线片侧位片示颈椎生理前凸减小、变直或反弓 ,椎间隙改变 ,椎体前缘有骨刺形成 ;正位片示椎间隙改变 ,钩椎关节不同程度增生 ,部分病侧过伸过屈 ,动力位颈椎侧位片有不稳倾向。治疗方法 :1牵引 :颌枕布带行坐位牵引 ,开始用小重量(1.5 kg…  相似文献   

11.
针刺配合牵引治疗颈椎病假性高血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牵引治疗颈椎病假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6例颈椎病假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针刺配合颈椎牵引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为41.67%优于对照组的26.67%(P<0.05).结论 针刺配合牵引治疗颈椎病假性高血压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Cage融合术和钛板固定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的中期疗效。方法将113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7例。观察组采用颈椎前路减压单纯PEEK-Cage融合术治疗,对照组行经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JOA评分、椎间高度、颈椎曲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6个月JOA评分均高于术前(P均<0.05),观察组术后JOA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P<0.05)。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两组椎间高度、颈椎曲度均高于术前(P均<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发生椎间塌陷0例、椎间不融合1例、硬脊膜破裂2例、内置物移位或松动2例,对照组分别为5、9、7、5例,观察组椎间不融合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钛板固定融合术相比,颈椎前路减压Cage融合术治疗颈椎病中期疗效类似,但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48岁。因颈痛伴左上肢痛5月余于2008年4月18日以“颈椎病”收住院。曾在外院按“颈椎病”给予“颌枕带牵引、推拿按摩”等治疗效果不佳,来我院做进一步治疗。此次患病以来无咳嗽、咯血、胸闷、胸痛等呼吸系统症状。查体:患者一般情况良好,锁骨上窝及腋窝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心、肺、腹(-);颈椎曲度变直,活动度正常,棘突无压痛。臂丛牵拉试验:双侧(-),双上肢皮肤痛觉对称灵敏,双上肢肌腱反射对称存在,双Hoffmann’s征(-)。  相似文献   

14.
颈椎病主要病因是由于日常生活中,长时间不良姿势导致颈椎退行性病变,刺激或压迫了脊髓、神经根或血管所引起的.根据临床表现最常见有下列几种: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颈型、混合型.颈性眩晕主要是指椎动脉型颈椎病或混合有其他型颈椎病时,而引起以眩晕为其主要症状的颈椎病.在临床上极为常见.而治疗方法不外针灸法、理疗法、牵引法、推拿法(疗效有限)、手术法(手术并发症与禁忌证较多,危险高).近年来尝试用疏血通注射液配合牵引、中药熏蒸治疗颈性眩晕,收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甲钴胺片治疗青少年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青少年颈椎曲度异常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行综合疗法,即按摩、自我保健、颈椎保健操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电针仪针刺,针刺穴位包括后溪、内关、外关、风驰以及第六颈椎棘突旁开2寸经验穴等5对;治疗期间,同时服用甲钴胺片(日本卫材)0.5mg,tid,饭后1h服;疗程结束后结合两组患者临床疼痛症状改善情况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比较X线片和CT扫描结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颈背疼痛、肌肉僵直痛、头晕头痛三项疼痛评分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愈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颈椎曲度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头颈动脉狭窄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甲钴胺片治疗可有效改善青少年颈椎病患者临床疼痛症状,纠正颈椎生理曲度,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张曙光 《山东医药》2001,41(13):65-65
近年来,笔者采用温针灸、推拿疗法治疗颈椎病患者63例,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37例,女26例;年龄26~71岁;病程7天至23年。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位置性眩晕、恶心、呕吐、颈项僵直、肩臂放射痛、心慌、胸闷、肢冷、指麻、四肢乏力等。X线或CT检查示颈椎退行性改变,颈椎生理曲度改变,颈椎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椎间孔狭小,C3~C7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本组颈椎病分型为颈型17例,神经根型23例,椎动脉型14例,混合型9例。 治疗方法:①针灸治疗:取穴:风池(双)、颈椎夹脊(…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针灸整合方案治疗老年颈椎病颈痛的近期疗效。方法 60例老年颈椎病颈痛患者随机分为整合针灸组和常规针刺组。两组患者每周治疗2次,两次治疗时间间隔72 h,10次为1个疗程,4 w内完成全部治疗。依据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VAS及NPQ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均P<0.01),两组VAS评分、NPQ评分下降程度比较,整合针灸组均优于常规针刺组(P<0.01)。结论整合针灸方案治疗老年颈椎病颈痛具有很好的近期疗效,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并改善其颈椎功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经3个月以上保守治疗临床症状无明显缓解的颈椎病患者行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术后充分引流、尽早下床活动;随访患者,采用Odom标准判定临床疗效,并行日本骨科协会( JOA)评分、颈椎活动范围( ROM)检测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 NDI)量表评分。结果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明显改善、假体前后位移均<2 mm。临床疗效为优29例、良9例、一般5例,优良率为88.37%;手术前后JOA评分分别为(8.26±1.32)、(15.71±1.89)分,P<0.05;前后屈伸活动范围为(8.5±1.8)°,左、右侧屈活动范围分别为(3.5±1.2)°和(3.3±1.5)°,颈椎生理曲度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发生异位骨化1例、假体融合2例;手术前后NDI评分分别为(43.7±3.8)、(20.1±2.9)分,P<0.05。结论 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临床疗效优良率高,且可改善患者ROM及颈椎生理曲度、降低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从青少年颈椎曲度和生长速度探讨平山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2009-2011年在我院确诊的60例平山病患者.收集记录患者发病前1~2年内身高增长速度情况;并对患者进行颈椎侧位X线片检查,应用Borden法测量颈椎曲度;行颈段MRI检查,明确脊髓是否存在受压、萎缩及其他异常.结果 患者发病时均为青少年,其中男57例,女3例,发病年龄12 ~25(17.0 ±2.4)岁.发病高峰年龄段为15~ 18岁[45例(75.0%)].60例患者颈段MRI检查显示脊髓萎缩累及C4 ~ C8椎体水平.60例平山病患者颈椎曲度Borden法的C线值为2.6 (1.2,4.2) mm,其中57例(95.0%)患者颈椎曲度存在异常.发病前1年内患者身高增长速度为(7.1±1.8) cm.结论 平山病患者在症状出现前1~2年身高增长过快、颈椎曲度异常的特点可能与其发病机制有关.平山病很可能是一种与青少年生长有关的颈椎发育异常导致的下颈段脊髓受压性疾病.  相似文献   

20.
颈前路多节段减压原位植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行设计的颈前路多节段减压原位植骨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56例.术后随访40例.疗效满意。该术式的优点为:①脊髓减压充分彻底.植骨融合率高.颈椎稳定性好;②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患者痛苦少;③无需自体另行取骨,避免了供骨区反应及后遗症;④近期疗效好,远期疗效稳定。认为该术式对有颈前路手术指征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是一种理想的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