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安全性、疗效及手术体会。方法 6l例心绞痛患者在住院期间行介入治疗,并置入支架共76枚,术后即刻血管造影评价,并观察住院及近期临床事件。结果 61例患者病变相关血管重建后达TIMI-3血流,残余狭窄≤10%,无局部出血及血肿等并发症,患者不适症状轻。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安全,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治疗冠心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指导术前手术途径的选择。方法:58例心绞痛住院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置入支架共106枚,术后即刻血管造影评价手术成功率,并观察住院及近期临床事件。结果:58例患者病变血管重建后达TIMI-3级,残余狭窄<10%,局部并发症少。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治疗冠心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评价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经桡动脉途径对 2 5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及血管并发症。结果  2例患者仅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 ,2 2例患者置入了 33只支架 ,由术前狭窄 (86 .7± 8.4 ) %减至术后残余狭窄 (5 .8± 4 .6 ) % ,支架置入成功率 10 0 %。 2例出现桡动脉闭塞 ,1例术后出现前臂疼痛 ,未做处理痊愈。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不需卧床 ,患者损伤小 ,止血方便 ,血管并发症少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途径冠脉内支架置入术的安全性及手术体会。方法:42例冠心病患者在住院期间行PCI,置入支架66枚。结果:42例患者病变相关血管重建后达TIMI~3血流,残余狭窄≤10%,无局部出血及血肿等并发症。结论:经桡动脉行冠脉内支架术安全,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治疗冠心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我院住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268例,其中经桡动脉途径100例(观察组),经股动脉途径168例(对照组),比较两组PCI成功率、血管并发症(出血和血肿、假性动脉瘤、血管闭塞、深静脉血栓)、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外周血管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明显低(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人治疗较经股动脉途径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余天浩  李瑜辉 《新医学》2012,43(4):231-234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及并发症处理方法。方法:对486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前进行Allen试验阳性后选右侧桡动脉为穿刺点,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造影示冠状动脉正常85例(其中肌桥25例),单支病变192例,双支血管病变137例,多支病变72例。植入支架378例,其中329例(87.04%)经桡动脉途径手术成功,另外49例改经股动脉途径手术成功。术中、术后并发症较少,术后桡动脉搏动正常。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是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治疗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经股动脉、桡动脉两种途径行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护理效果.方法 238例适合介入治疗的冠心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19例和对照组119例,治疗组均经桡动脉途径插管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均经股动脉途径插管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效果.结果 治疗组皮下血肿及出血、迷走神经反射、血管并发症、腰背部疼痛、尿潴留等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股动脉途径相比,经桡动脉穿刺行冠心病介入治疗,具有容易压迫止血,术后不适及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护理容易等优点,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后即行支架植入术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术后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后行支架植入术治疗,观察组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后行支架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术后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穿刺时间、造影时间及血肿、假性动脉瘤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后即行支架植入术治疗老年冠心病,可有效降低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经桡动脉、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股动脉不同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将187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分为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两组,对比观察其血管径路并发症、舒适性和住院结果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桡动脉组在血管径路并发症、术后的不适主诉发生率、平均住院日及平均住院费用等方面均低于股动脉组(P<0.05,P<0.01)。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血管径路并发症少,舒适度高,住院费用低,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42例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患者的护理体会.结果 42例患者术后桡动脉搏动良好,未发现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正中神经损伤及排便困难等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具有出血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节约住院费用等诸多优点,加强术前心理准备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14例患者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结果:本组8例在穿刺侧前臂出现血肿,经处理后无并发症发生;1例出现动脉受压缺血,解除压迫后好转;其余病例无神经损伤、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减少患者出血并发症和血管损伤,无需长时间卧床,缩短住院时间,精心围术期护理可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2.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130例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桡动脉途径组62例和股动脉途径组68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经桡动脉途径治疗的患者在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的发生、身体舒适及心理状态、术后住院天数等方面均明显优于股动脉途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安全可行,具有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经验。方法对有冠状动脉造影指征的住院患者120例,经桡动脉途径实施冠状动脉造影,如有冠状动脉病变则作进一步介入治疗。结果 120例患者中,117例成功穿刺桡动脉并完成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治疗;2例桡动脉痉挛穿刺失败而改行其他途径,1例因锁骨下动脉迂曲改行股动脉途径。桡动脉穿刺成功率97.5%;造影成功率99.1%。29例成功植入支架。造影导丝通过不畅而换用亲水导丝成功12例。前臂轻中度血肿6例,桡动脉闭塞1例,无1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诊疗术对操作者有较高要求,但在积累一定经验后能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4.
经桡动脉或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比较经桡动脉与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优缺点,以提供给医护人员及患者更好的选择.方法 随机选择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患者160例,其中观察组(经桡动脉穿刺组)80例,对照组(经股动脉穿刺组)8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术中和术后局部疼痛情况、术后并发症、患者术后舒适度及住院时间.结果 经桡动脉穿刺与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相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患者即可下床活动,术后疼痛轻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结论 经皮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安全有效,疼痛小,更加舒适,术后不需卧床,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以作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一个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冠状动脉造影指征并A llen’s试验阳性患者255例,以右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对符合介入治疗指征者行介入治疗。结果造影成功243例,成功率95.3%;失败12例,其中5例为穿刺不成功(桡动脉痉挛5例,桡动脉斑块狭窄2例)。造影成功者中对144例患者行介入治疗,142例成功置入支架278枚,成功率98.6%,失败2例均因痉挛指引导管无法到位。造影及介入治疗不成功者改股动脉途径均获成功。术后9例血管神经性水肿,7例出现术侧桡动脉波动减弱(无桡动脉闭塞夹层等)。皮下瘀斑2例,小血肿5例,迷走反射发生4例。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安全可行,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易于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李惠 《当代护士》2010,(1):20-21
目的比较经不同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115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桡动脉组59例,即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股动脉组56例,即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桡动脉组患者的血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较股动脉组患者低(p〈0.05)。结论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介入治疗的并发症较股动脉穿刺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行冠心病介入检查及治疗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应用前景.方法 连续统计2005年8月至2007年6月于我院行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病例资料220例,观察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及住院总费用,与文献荟萃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20例患者均首先采取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介入治疗,桡动脉穿刺成功217例,成功率98.6%;失败3例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检查及治疗总成功率100%.桡动脉穿刺成功217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74例,另143例显示有明确冠状动脉病变(管腔狭窄≥70%),其中单只病变50例(35.1%),双只病变71例(50.4%),多只病变22例(14.5%),对229处靶病变进行介入治疗,植入支架265枚,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2.7±1.8)d,经桡动脉行冠心病介入检查及治疗患者的住院总费用为人民币5065~82 677元,平均(30 566±25 208)元,与文献荟萃资料进行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经桡动脉行冠心病介入检查及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费用低、患者容易接受的治疗方法,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护理优缺点、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分别对34例和30例拟诊为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桡动脉组)和经股动脉途径(股动脉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观察手术操作成功率和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CAG、PCI诊疗成功率为97.1%和10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9%和30.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与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的手术成功率相似,但经桡动脉途径的外周血管并发症相对较少、可行性高、安全有效、费用减少、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观察和护理,总结其治疗效果.方法 观察总结了640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术前落实有效的心理护理及术中配合指导,术后严密观察肢体血液循环状况,重视并发症的预防.结果 640例患者除4例出现伤口局部血肿、水泡、上肢少数皮下出血外,其余均好转出院.结论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舒适程度,缩短了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有利于冠状动脉造影术及血管成形术的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老年患者经桡动脉以及经股动脉两种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疗效的异同,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选取于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行PCI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为行经桡动脉PCI组34例和经股动脉PCI组46例,对比两组手术疗效及术后40 d内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经对比发现,老年患者经桡动脉途径和经股动脉途径行PCI治疗的手术效果及术后40 d内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经桡动脉组平均住院天数较短,与操作相关的不良事件和心脏外局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经股动脉组(P0.05)。结论经股动脉途径或经桡动脉途径行PCI对于一般老年患者均可选择。经桡动脉途径较经股动脉途径行PCI术的手术时间较短,并发症较少,但两种途径的疗效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