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 "莫"字用作否定副词的特征及格式 用于陈述句和祈使句的"莫"字,表示对动作行为实行否定或告诫、劝阻、禁止等意思时,方可认为是否定副词,作状语,而不能看作是否定性无指代词.应译成"不"、"不能"、"不要"等意思.  相似文献   

2.
"剉"非为"锉"     
分析古医书中的"剉"、"锉"两字,指出"剉"有"铡切、斩剁"义,二字用法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3.
中医"急症"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急症"的初始义是外伤的"疾",经同声引申为"急"、"极"等义."急"谓病情紧急;"极"是指出现的紧急症候群.又从"极"字近义引申为"终","终症"是指急症中的不治之症或死症.另外,中医的"病"是由"疾"发展而成的危候,在观念上同样属于急症范畴.中医"急症"是以"急"字贯彻始终.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深刻影响着医药院院校,使职工的思想也在发生变化,如何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摆在每一个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大问题.笔者总结了多年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提出应念好"三字经",即在行为策略上念好"借"字经,在操作过程中念好"实"字经,在工作方法上念好"活"字经.  相似文献   

5.
<素问·遗篇·刺法论>有"染易"一词,其中"染易"之"易"字,历代<内经>注家多缺解,因该篇属<素问>之<遗篇>,乃由宋·刘温舒所补入,故历代注家多未载而无注.至清·高士宗<黄帝素问直解>问世,始渐有注释但高士宗之注释属随文串解,"易"字之叉不明.经过参阅历代医籍及相关文史书籍考证后认为,"染易"之"易"字系"传染、传染病"之义,并例举了"易"字与其他有"传染"之叉的相关字,如:延、转、换、传、注(疰)、染、移等,组成"延易、转易、换易、传易、注(疰)易、染易、移易"等名称,表示传染或传染病.另外,易,通"疡",乃古今字,亦表传染之义,一并给予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6.
对阳明病提纲"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的"胃家实"三字,历代注家有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胃家实"是单指邪热从阳明经进入阳明胃腑,与肠中燥屎相互壅结而形成的有形燥热之腑证而言[1,2];也有人认为"胃家实"三字不仅指阳明腑的实证、热证,而且也包括阳明经证的无形邪热等热性病在内1[3].以上两种说法的不同点,是在于对"胃家"二字所代表部位的争议,而对"实"字的认识,则基本上是相同的,即都认为"实"字所指的就是热证、实证.对此,笔者持有不同的看法:"胃家"赅指阳明经、腑自不待言,而"胃家实"的"实"字则应另眼看待,我认为这个"实"字,若非"病"字之误,那也应将之作"病"字来解,绝不可将阳明病概指为"实证、热证".  相似文献   

7.
1喎 "口歪"之义 <说文解字>用"咼"表示.<说文>:"咼 口戾不正也."但在先秦两汉文献中未能找到书证."咼"字又是"和"的古字.<正字通·口部>:"咼 <转注古音·歌韵>有‘咼' <淮南子>‘咼氏璧' 即卞和之和."<淮南子·说山>:"咼氏之璧 夏后之璜 揖让而进之以合欢."高诱注:"咼 古和字."为了区分"咼"字的两个义项 <内经>首创"喁"字 在口歪的义项上 与"咼"构成古今字关系.  相似文献   

8.
白皋皞 《中医杂志》2003,44(Z1):279-280
"8"字结扎法是痔科结扎痔核最常用的方法,在临床操作中,由肛门局部术野小,操不熟练等,最易导致结扎不紧,达不到预期疗效.另外常规的"8"字结扎法在打第二结时,由于对第一结的牵拉力消失,痔组织反弹,或向上成角牵拉,造成松结.笔者自创,改良"8"字形结扎法能彻底克服松结现象.  相似文献   

9.
一、"脞"与"(月坒)" 马王堆汉墓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足阳明脉条,其病有"脞瘦";足厥阴脉条,脉循行"脞间",也有"病脞瘦".这几个"脞"字都是"(月坒)"字之误.  相似文献   

10.
"雷"联趣闻     
有些对联中出现了"雷",那些"雷"字,大多以雷声喻一种巨大的声响.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397条条文中,提及"反"字的条文高达58条,占其条文的15%.医圣张仲景为何频用这一醒目的"反"字呢?本人初浅的分析认为关键还在于:以"反"字引出辨证眼目,引起后人重视,从而达到认真分析病情,进行辨证,更好的把握病机、把握疾病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浅析《伤寒论》中之"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浩瀚的中医文献中可看到中医学对"和"的含义和运用是多方面的,在<黄帝内经>中就可见其端倪,在<伤寒论>中得到了较为全面和具体的体现,历代医家亦有众多论述,然对"和"字的全面理解,尤其是对<伤寒论>中"和"字的含义,不尽清楚、统一.本文试作探讨,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3.
<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病机十九条"第五、六条云:"诸热瞀瘛,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对这两句条文,前代医家早有异议.清代医家高士宗在<素问直解>中曾明确指出:此处"火"字应改为"心","心"字应改为"火".笔者愚见,高氏之说甚为恰当.但传世至今,一直以误传误,不予纠正,实在有误后世.这与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振兴中医的科学态度和宗旨是相违背的.愚今冒昧提出井底之见,以求同仁指正.  相似文献   

14.
凡从事中医药工作者,无人不知中药配伍禁忌中的十八反、十九畏,认为用后则产生毒性反应或拮抗药效.由于十九畏的"畏"与相畏的"畏"是同一字,同样"相反"与"十八反"也采用同一字,这就容易造成许多初学者对其二者混淆.因而,本文就此问题做一论述,希望能以释其疑.  相似文献   

15.
"神"字在中医中应用很广,涉及到的含义颇多,如自然界物质变化的内在规律、人体内生命活动的主宰、生物生命力的综合表现以及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1].如五脏之中"心"有"藏神"的功能,这里"神"的含义侧重于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而腧穴是"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的"神"字,则更侧重于"生物生命力的综合表现"这样一层意思.但上述四层含义之间并非独立而各不相干,而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心藏神"与腧穴的功能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腧穴中还有一类以"神"命名的穴位,更是与"心藏神"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七损八益"新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损八益"是<黄帝内经>的不解问题之一,历来注家时此争论不休,本文根据"益"字考据,认为"七八"代指男女,"损益"是同义对举,"七损八益"一词是对人体生理现象的描述.  相似文献   

17.
5.所字与名词连用:指示代词“所”字用在动词前,能指代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所”字与名词连用构成所字词组,这个名词就活用作动词了。例如:①然蕲地亦不多产,市肆所货,官司所取,皆自江南兴国州诸山中来。《本草纲目·卷43·白花蛇》指示代词“所”字在名词“货”前面组成所字词组,名词“货”活用作动词。可译为“所出售的”。  相似文献   

18.
《金匮要略》首篇之"十七句",历代医家对其争论不休,争论的焦点是因为文中用了一个"伤"字.认为这段原文是仲景把五行学说具体地运用到肝虚病的治疗方法,由此可以导出脏腑病证的"隔二、隔三疗法",对指导杂病学临床很有价值,正确理解"伤"字及其文中的内涵不仅在本书中有实际和应用意义,也是中医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应当予以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9.
杨金萍 《中医教育》2004,23(5):79-80
"臚(胪)"之一字在中医书中多次出现,或言病名,或言其他,由于字义较难理解而易引起歧义,故此略加辨析,以正名彰义.希翼于教学科研中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素问》"凡十一脏取决于胆"的论述与脏腑理论相悖,各种解释都无法取得突破.现从语史学、文字学角度出发,考证"取决"一词的出现的时间,发现与<黄帝内经>成书时间不符,提示问题出在"取决"二字上.通过字形对比认为"决"乃"液"之误.此一观点,与经义、语法、医理、临床诸方面均契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