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目的:明确腹股沟区的超声声像特点。方法:应用菲利普公司的IU22及HDI5000型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MHz~12MHz;对60例正常人双侧腹股沟区进行扫查;全程记录腹股沟区的超声图像,同时检查20例腹股沟疝的疝囊与腹壁下动脉的位置关系。结果:腹壁下动脉的血管内径(2.9±0.38)mm,最大血流速度(53±3.6)cm/s,有95%起源于髂外动脉;旋髂深动脉的血管内径(2.4±0.5)mm,最大血流速度(43.5±4.6)cm/s,有81.66%起源于髂外动脉;本文明确了股鞘的超声结构及毗邻关系的声像特点。结论:高频超声是明确腹股沟正常声像结构及鉴别腹股沟区疾病声像的理想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将50例成人尸体腹股沟区浅血管进行观察并综合分析。浅动脉的组合可分成四型,腹壁浅动脉向外偏移与旋髂浅动脉合干者为主型(Ⅱ型,占64%)。浅动脉在股动脉壁上的起源有由上而下,由外而前而内依次出现旋髂浅动脉、旋髂腹壁浅动脉干、腹壁浅动脉、腹壁阴部浅动脉干和阴部外浅动脉的位置规律,寻找动脉根时可以参考此规律。合干浅动脉的管径大于不合干的。独立起源的各支浅动脉中,以旋髂腹壁浅动脉干的出现率最高,管径较粗,分布最广泛也较恒定。浅组浅静脉以旋髂浅、腹壁浅、阴部外浅等静脉分别直接回流入大隐静脉为主型(占48%)。浅组浅静脉的管径比相应浅动脉的管径为粗。根据本文观察结果,为采取腹股沟区带蒂游离皮瓣提出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以旋髂深动脉及其分支为供应血管的旋髂深动脉皮瓣(Rubens'皮瓣)解剖学基础,为乳房再造尤其是组织缺损大的胸壁修复提供更多组织利用空间。方法:对4例8侧新鲜尸体标本进行大体解剖,以游标卡尺测量旋髂深动脉自髂外动脉发出起点位置、起点管径、分支数量、起点至第一分支距离、最粗穿支管径、主干血管长度等,并对1例2侧新鲜标本进行手术模拟。结果:在本次进行解剖学研究的4例8侧标本中,旋髂深动脉发自股动脉走行至髂外动脉处,起点外径平均为(3.97±0.86)mm,分支数量平均为(9.16±6.22)支,起点至第一分支距离平均为(15.87±9.24)mm,平均穿支数目为(3.12±1.34)支,最粗穿支管径平均为(1.48±1.02)mm,且与腹壁下动脉之间有丰富的血管网吻合,主干血管长度平均为(132.51±48.24)mm。在进行手术模拟的1例2侧新鲜标本中,以旋髂深动脉为蒂的Rubens'皮瓣包含层次依次为皮肤、皮下组织、部分腹外斜肌、部分腹内斜肌、部分腹横肌肌袖,皮瓣体表范围长轴平均为(13.21±2.33)cm,短轴平均为(6.42±2.12)cm。对其中1例模拟成功的皮瓣用排水法测得的皮瓣体积为146.8 mL。结论:以旋髂深动脉及其分支为供应血管的Rubens'皮瓣,紧邻腹部皮瓣,利用人体髂腰部组织量较大的特点,切取皮瓣后对供区损伤较小,既有明显的瘦腰效果,又是延伸腹部皮瓣进行乳房再造及胸壁缺损修复的较好手段,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腹壁下动脉、冠状动脉及主动脉-冠状动脉桥进行测量,为临床医生应用腹壁下动脉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提供解剖学及血流动力学资料.方法:应用解剖方法,对腹壁下动脉长度和外径、冠状动脉各外径及主动脉-冠状动脉桥的长度进行测量;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腹壁下动脉及冠状动脉的管径、血流速度进行测量.结果:解剖下腹壁下动脉长度为(13.00±2.58)cm,其起始处管径为(2.95±0.21)mm,与腹直肌外缘相交处管径为(2.51±0.32)mm,脐下1.0 cm处管径为(1.60±0.26)mm.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腹壁下动脉起始处内径为(2.98±0.37)mm,距起始5 cm处内径为(2.60±0.27)mm,血流速度为(57.00±6.78)cm/s;左冠状动脉主干管径为(4.90±0.76)mm,右冠状动脉主干管径为(3.58±0.63)mm,血流速度为(48.50±7.72)cm/s;主动脉-冠状动脉桥的长度为(10.95±1.35)~(15.30±2.82)cm.结论:腹壁下动脉用于游离移植能桥接主动脉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主干,其管径、血流速度与冠状动脉管径、血流速度相匹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术前可对腹壁下动脉作为移植血管的安全性进行评估,为临床随访提供一种新的无创方法.  相似文献   

5.
髂腹股沟区血供的应用解剖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临床合理应用髂腹股沟区骨瓣和皮瓣移位或移植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31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标本上,解剖观测髂腹股沟区营养髂嵴前部骨质和腹部、会阴部皮肤血管的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外径和吻合情况。结果 该区存在旋髂浅动脉、旋髂深动脉、旋股外侧动脉升支和臀上动脉深上支营养髂嵴前部骨质;腹壁下动脉、腹壁浅动脉、阴部外浅动脉和闭孔动脉营养腹部和会阴部皮肤。相邻血管之间互相吻合,彼此互补。结论 临床可根据不同需要选择带血管蒂的骨瓣、皮瓣行移位或移植术,并利用其互补性选择最佳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旋髂深动脉(DCIA)穿支血管的解剖与如何提高以旋髂深动脉穿支嵌合髂骨皮瓣(DCIAPF)修复下颌骨复合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6具12侧乳胶灌注动脉血管的成人标本进行解剖,显露DCIA及其穿支血管,观察穿支血管的起始部位、分布、数量及走向,并测量其起始处血管外径。结合解剖学结果和影像学检查,并在数字化手术导板辅助下,设计及切取DCIAPF,修复4例下颌骨体部及软组织复合缺损。结果 DCIA穿支血管分为腹壁肌支、肌骨支和肌皮穿支。腹壁肌支全由DCIA的腹股沟段发出的占66.7%,腹股沟段和髂骨段均有穿支发出的占33.3%。肌骨支全由髂嵴内段发出占75%,腹股沟段和髂嵴内段均有穿支发出的占25%,且发自腹股沟段的穿支均为1支。肌皮穿支为1支的占58.3%,为2支的占41.7%。临床应用4例DCIAPF均成活,供区伤口恢复良好。术后1月,患者面部外形及口腔形态恢复满意,咬合关系良好,供区无明显功能障碍,影像学检查示下颌骨缺损重建效果好。结论 熟悉DCIA穿支血管的解剖特点,结合影像学检查,在数字化外科技术辅助下,有助于更好的切取DCIAPF和修复下颌骨(体部或下颌角)及口腔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7.
观察了100具成年尸体(男61、女39)的旋髂浅血管,主要结果如下:1.旋髂浅动脉以单干起始者占78.97%.与其它动脉共干起始者占17.95%.2.旋髂浅动脉起点平均在腹股沟韧带下缘13.53±9.23mm处,在韧带下缘30mm内起始者占95.52%.75.12%起于股动脉.3.旋髂浅动脉平均外径为1.45±0.41mm,主要分布于股上部、腹壁下部及髂前上棘附近的皮肤和皮下结构.4.旋髂浅静脉平均外径为2.31±0.59mm,单支静脉主要回流入大隐静脉,双支静脉分别回流入浅静脉及深静脉.  相似文献   

8.
林中能  周晨  蔡雪阳 《浙江实用医学》2011,16(5):365-366,393
目的探讨由股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发现髂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方法回顾性分析下肢动脉超声检查中由股动脉频谱异常发现髂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12例,结合临床和其他影像学检查最终确诊病变。结果本组12例对髂动脉狭窄节段的定位全部符合临床确诊结果。其中,1例为髂动脉全段闭塞,1例髂总动脉一段闭塞,2例髂总动脉一段狭窄,2例髂总动脉及髂外动脉近段狭窄,5例髂外动脉近段狭窄,1例髂外动脉远段近闭塞。9例狭窄程度:〉75%狭窄7例,〉50%狭窄2例。9例狭窄的病例彩色多普勒表现为局部变细花色血流;2例闭塞的病变表现为彩色血流充盈缺损;1例髂外动脉近闭塞表现为管腔内极暗淡细束血流。结论超声检查下肢动脉发现股动脉频谱PSV减小,AC减低,搏动性减低等改变时应提示临床检查髂动脉等近端动脉。  相似文献   

9.
<正>笔者在进行局部解剖学操作时,发现1例右侧股动脉分支存在变异,现描述如下。女性,约70岁,身长约1 580.0 mm, 上肢长560.0 mm, 下肢长830.0 mm。右下肢股动脉在距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10.1 mm处向外下方发出股深动脉。距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12.6 mm处由股深动脉向外上方发出旋髂浅动脉。股深动脉向下走行过程中,在距腹股沟韧带中点32.3 mm处向外侧发出旋股外侧动脉,  相似文献   

10.
教科书和不少文献提及的旋髂浅动脉只有一支,即浅主支,忽略了还具有一条恒定的深主支。本文共观察50例标本。由旋髂浅动脉干分为浅、深两主支的占56%。浅主支的出现率为86%,发出后迅速穿深筋膜进入浅层,穿出点多在以股动脉起点外侧15mm、下10mm处为中心的附近。浅主支的行程以股动脉起点下15mm处与髂前上棘的连线为轴线,末支多转入腹外侧部。浅主支主要分布于腹股沟的外侧半的两侧。深主支恒有,其行程以腹股沟韧带下15mm处一条与韧带平行的线为轴线,末支多转入臀部,主要分布股外侧部上份和臀部。深主支穿深筋膜处,多在髂前上棘之下20mm处的附近。旋髂浅动脉两主支起始处的管径各与其分布的范围大小密切相关。旋髂浅静脉的走向和旋髂浅动脉的一个主支相似,或在两主支之间(70%)。讨论了采用有关皮瓣的轴、厚薄和范围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表现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高频探头 ,频率 7~ 10MHz)检测 13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 (颈椎病组 )的椎动脉 (VH)内径 (D)、血流速度 (V)和血流量 (Q)、阻力指数 (RI)和搏动指数 (PI) ,观察其形态结构、并与 10 0例 (对照组 )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颈椎病组VA的V(除平均血流速度外 )、D ,Q ,RI,P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高频彩超显示的椎动脉形态和血流参数变化为临床评价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效果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翟玉霞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04,17(2):96-97,107,F002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 (CDFI)在评价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 (TAE)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4 8例原发性肝癌TAE术前、后行CDFI检查 ,观察肿瘤大小、血供及肝动脉、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 :TAE术后大多数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缩小 ;肿瘤内部及周边血供明显减少 (P <0 0 5 ) ,以肿瘤内血流减少更明显 ,其血供减少程度与肿瘤缩小程度呈正相关 (r =0 75 ,P <0 0 0 1) ,肝动脉峰值流速明显下降 ,门静脉血流速度增快 (P <0 0 0 1)。结论 :CDFI能客观判断肿瘤大小及血流灌注状态 ,是目前检验肝癌TAE效果较理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王燕  王营  刘芳 《实用全科医学》2011,9(3):366-367
目的探讨在正常查体人群(无冠心病危险因素)中肱动脉-踝动脉脉搏波波速(baPWV)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在既往无冠心病、脑卒中、周围动脉病史并排除其他冠心病危险因素的98例入选者中,进行颈动脉超声及baPWV的检查。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baPWV明显增高,χ2检验分析说明baPWV增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独立相关。另外,多因素模型分析说明baPWV与低密度脂蛋白(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年龄呈正相关,与身高、体重指数(BMI)呈负相关,而与高密度脂蛋白(HDL-C)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在无冠心病危险因素人群中,baPWV的升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曹爱梅 《中外医疗》2010,29(14):14-1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在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SSS)应用价值,分析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椎动脉血流频谱特征及流速与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9月至2009年9月来我院应诊的患者42例锁骨下动脉窃血患者,进行锁骨下动脉、椎动脉、颈动脉及上肢动脉的二维图像及彩色多普勒和脉冲多普勒分析。结果彩色超声显示椎动脉血流方向完全逆流28例,部分逆流10例,血流速度明显减慢4例;直接显示锁骨下动脉内膜增厚38例,斑块形成36例,闭塞性改变2例,另外4例虽锁骨下动脉起始部显示欠清晰,但依据椎动脉血流提示锁骨下动脉窃血。结论患侧椎动脉、锁骨下动脉、上肢动脉的二维图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脉冲多普勒有典型特征,结合临床,可明确诊断锁骨下动脉窃血。根据椎动脉反流程度来推测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的狭窄程度,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此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编码速率(Venc)对基底动脉(BA)相位对比磁共振成像(PC MRI)测量结果的影响。方法对36例健康成年志愿者行BA PCMRI测量,选用TOFMRI垂直BA中间段定位扫描,在PCA/M幅度像上沿边缘绘制感兴趣区。每例预置Venc 40、80、120、160、200 cm/s行5次扫描。取峰值流速(PV)、平均流速(MV)及平均流量(MF)进行分析。结果 Venc预置40cm/s均出现相位混淆现象。Venc预置80-160cm/s各指标均数间无统计学差异(FPV=0.46,FMV=0.07,F MF=0.17;P值均0.05);Venc预置40-160cm/s、Venc80-200cm/s各指标均数间存在差异(FPV=37.22,FMV=57.92,FMV=34.72;FPV=11.81,FMV=7.23,FMF=9.01;P值均0.01)。结论 BA PCMRI测量可行Venc区间为80-160cm/s。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利用320排螺旋CT三维重建观察猕猴颈椎骨骼结构,椎动脉走形,测量椎动脉与其所经过横突孔直径大小。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以无创的方法获得健康实验猕猴颈部动脉的血流相关数据,为以猕猴为实验对象的基础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颈部影像学资料。方法:选择健康实验猕猴6只,雌雄各半,年龄3-5岁,体重3.5-5kg,给予全身麻醉后行颈部CT血管扫描试验, 采用平扫及增强扫描技术,进行容积数据采集,获取正常猕猴颈部CT横断面影像。并在横断位图像中测量C6横突孔入口处左右两侧椎动脉直径、C2-C6横突孔的横径、矢状径。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健康猕猴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椎动脉(V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EDV)及血管内径(D)进行分析。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显示:①猕猴椎动脉经C6横突孔入颈椎,C2横突孔出颈椎,并有钩椎关节的存在,猕猴椎动脉的走行与人极其相似;②猕猴左侧椎动脉直径为1.89?.44(mm),右侧椎动脉直径为1.72?.39(mm),双侧椎动脉直径比较无统计差异(P>0.05),同一节段双侧的横突孔测量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人相似。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部血管提示:猕猴左右两侧的颈总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CCA-PSV)、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CCA-EDV),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ICA-PSV)、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ICA-EDV),颈外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ECA-PSV),椎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A-PSV)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颈部左侧动脉是猕猴的优势动脉。结论:本研究获得了健康实验用猕猴颈部骨骼及血管的影像学资料,血流动力参数及血管内径的测值,为以猕猴为实验对象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吸烟所致闭合性手指损伤后发生动脉危象的早期诊断及救治措施。方法2005年1月—2008年12月,接诊闭合性手指损伤患者56例(70指)吸烟后出现伤指疼痛加剧、麻木、指腹张力低下、颜色苍白,利用高频脉冲超声多普勒血流仪(PUDVP)观察伤指血流灌注情况,并与同期未吸烟患者伤指血流灌注进行了比较。结果32例36指被诊断发生动脉危象,动脉危象发生率吸烟组明显高于未吸烟组,伤指动脉血流最大速度、指动脉血流量及手指末节温度吸烟组明显低于未吸烟组,动脉危象非手术方法治疗有效率吸烟组明显低于未吸烟组,手术探查指动脉血栓发生率吸烟组明显高于未吸烟组,指动脉痉挛发生率未吸烟组高于吸烟组。结论对吸烟的闭合性手指损伤患者应密切观察伤指的血运及感觉变化,指动脉危象发生后应采取积极救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健康SD大鼠空腹及进食后肾动脉血流参数的变化。方法:分别于空腹及进食后使用高频彩超仪测量大鼠肾动脉内径及肾主、段动脉各项血流参数,包括最大速度(Vp)、最小速度(Vd)、平均流速(Vm)以及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结果:高频彩超完全可以清楚显示大鼠肾动脉并获得满意的血流频谱图。进食后肾主、段动脉的Vp、Vd及Vm均高于其空腹状态(P<0.05),RI及PI则低于其空腹状态(P<0.05);空腹或进食后同等状态下左、右肾动脉内径及肾主、段动脉上述各项血流参数均无侧别间差异(P>0.05)。结论:空腹与进食后相比较,大鼠肾动脉血流参数可发生改变,表现为进食后血流速度加快、RI及PI减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了解老年糖尿病患者眼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提供参考。方法用线阵高频探头观察4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和35例正常老年人眼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并测量其收缩期、舒张末期血流速度,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结果糖尿病组收缩期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评价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眼底动脉血流的变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