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选用复方土荆皮酊对家兔胆囊进行硬化实验,硬化后当天及2、5、8周定期处死动物,取其胆囊及邻近肝组织标本行病理组织学的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显示,复方土荆皮酊能完全破坏家兔的胆囊粘膜,并引起胆囊壁的慢性炎症和纤维化疤痕改变,使胆囊纤维化自截,同时对邻近肝组织无明显损害,有可能成为一种方便有效的新型硬化剂。 相似文献
2.
徐桂龙 《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7(5):454-455
胆囊切除是治疗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的重要方法。由于胆囊三角结构多变,特别是胆囊炎性水肿、粘连,或胆囊萎缩,致使胆囊三角解剖层次不清时,按常规的顺行法或逆行法行胆囊切除,存在相当大的困难,尤其容易造成肝外胆管损伤。因此,为了避免术中出现副损伤,增加手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自1984年以来,我们采用经胆囊切开的胆囊切除术18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选用复方土荆皮酊对家兔胆囊进行硬化实验,硬化后当天及2、5、8周定期处死动物,取其胆囊及邻近肝组织标本行病理组织学和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显示,复方土荆皮酊能完全破坏家兔的胆囊粘膜,并引起胆囊壁的慢性炎症和纤维化疤痕改变,使胆囊纤维化自截,同时对邻近肝组织无明显损害,有可能成为一种方便有效的新型硬化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经导管肝动脉超选择性栓塞硬化治疗富血供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2例富血供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患者,采用超选择性肝动脉插管行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硬化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和血管瘤大小的变化以及栓塞治疗相关并发症.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了栓塞治疗,术后1周复查肝功能显示:ALT、AST、TBIL及IBIL水平较治疗前增高,给予护肝治疗2周后各项指标逐渐下降,术后1个月复查肝功能均恢复正常;术后3个月、6个月分别复查增强CT,见血管瘤增强效应消失,其内碘油沉积良好.血管瘤术前平均直径(6.74±2.16)cm,术后3个月、6个月平均直径分别为(5.74±1.34)cm 和(3.15±0.90)cm(P<0.05).患者术后未出现胆囊坏死、胆管狭窄和肝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导管肝动脉超选择性栓塞硬化治疗富血供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侯计平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1,13(5)
①目的 观察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②方法 7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在B超引导下于右侧第6、7肋间或右肋缘下经皮经肝穿刺胆囊后,在导丝引导下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行胆囊外引流,观察其临床表现.③结果 76例患者穿刺置管均成功,经引流1~5天后症状完全消失,无1例发生出血、胆漏等并发症.④结论 对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是一种简单、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经胸超声心动图在经导管封堵动脉导管未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经导管封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TTE观察122例PDA的位置、大小、形状,并随访经导管介入封堵后的疗效。结果TTE测量PDA长度为(7.6±4.4)mm(0~12.0mm),直径为(5.0±2.5)mm(2.6~11.0 mm),主动脉弓降部造影PDA最窄处直径为(5.8±2.7)mm(3.0~12.0 mm),PDA直径超声测值与主动脉造影测值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914 5,P<0.01),二者之间的差值:(0.48±0.43)mm。PDA封堵成功率100%。随访1个月~5年,未发现封堵器移位及脱落现象,未见残余分流或再通。结论TTE对经导管介入封堵PDA的术前病例筛选和术后随访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31例接受PDA介入封堵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经心脏超声筛查,术中、术后测肺动脉压力及主动脉弓造影,术后随访3—12个月。结果3l例PDA封堵均成功。封堵后10min,肺动脉压由封堵前的24—96(45.4±20.2)/10—45(21.9±8.6)mmHg,降至13—40(24.9±7.4)/4—23(11.9±5.5)mmHg(P〈0.05)。31例经随访均无并发症出现。结论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PDA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是单纯PDA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比较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将109 例有胆囊切除术手术指征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52 例采用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A 组),57 例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B 组),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A 组术后平均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较B 组短,A 组疼痛情况较B 足轻.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患者痛苦小等优点,是临床工作中可靠的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肝肾囊肿是较常见的良性病变,随着现代影像学的发展,临床确诊率明显提高。目前最佳的治疗方法是采用经皮穿刺硬化治疗[1,2]。对于较小的囊肿(囊液量小于50m l)无需治疗或采用直接穿刺法治疗。而对于较大囊肿(囊液量大于50m l)用直接穿刺法存在着抽吸不彻底使注入的硬化剂浓度降 相似文献
11.
12.
13.
P16蛋白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16基因在胆囊癌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 2 7例胆囊癌标本P16基因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胆囊癌P16蛋白阳性表达明显低于胆囊良性病变 (χ2 =15 . 372 5 ,P <0 . 0 1;χ2 =6 .. 0 6 6 7,P<0 . 0 5 ) ;P16蛋白阳性表达与病理类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χ2 =0 0 189,P >0. 0 5 ) ;P16蛋白阳性表达与Nevin临床分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2 =9 1881,P <0 . 0 5 ) ,S1-2 P16蛋白阳性表达明显高于S3 、S4-5。结论 P16基因的突变与缺失在胆囊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Gallbladder tuberculosis: case report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bdominaltuberculosisiscommonindevelopingcountries ,butgallbladderinvolvementisextremelyrare Thediagnosisofgallbladdertuberculosisisoftennotsuspectedpriortosurgeryorbiopsy ThispaperdescribestheCTandultrasonographicfeaturesofgallbladdertuberculosisina 35 … 相似文献
15.
报告37例胆囊小隆起性病变,其中良性颈变34例,胆囊癌3例。结果:本组23例有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右上腹疼痛或不适;病灶部位,大小,多少,有无合并胆石及病变性质与临床症状有关;B-us,OCG,CT的诊断符合率例如辚33/37,9/24和5/10(x^2=18.75,P<0.005)。认为对胆囊小隆起性病变的病灶≥10mm,有增大趋势,呈恶性图像,合并胆石或血清CEA升高的病例应及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超声在胆囊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胆囊癌的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表现.方法:对1995年12月至2006年1月本院经超声检查的胆囊癌44例,常规检查日早晨空腹检查,二维超声发现胆囊癌声像图改变时,再用彩色多普勒进行检查.结果:超声检查胆囊癌44例,术后病理证实39例,诊断符合率为88.6%.结论:超声检查对胆囊癌诊断符合率较高,具有重要实用价值,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彩色多普勒检查有血流信号时,有助于提高胆囊癌的诊断信心,但没有有血流信号时,也不能排除胆囊癌诊断. 相似文献
17.
18.
以《黄帝内经》胆腑理论为研究对象,以藏象的解剖结构为起点,从发生学角度对其进行诠解.基于解剖学的不同来源,界定六腑之胆与奇恒之胆的差异,前者源于胆囊,能贮藏排泄胆汁;后者根源于男性的生殖器官,即男胞,主藏精施精种子,同时将奇恒之胆引申发挥为少阳之气,可启迪诸脏,协调周身,使得这一理论兼具了主导全身、关乎精神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抑郁症的中医病机本质,为抑郁症的中医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方法]搜索相关文献,并运用分析、对比、总结等方法进行文献研究,结合历代医家的抑郁症临床经验,逐步推导出胆虚肝郁中医理论的合理性,最后附上医案一则予以验证。[结果]以心悸胆怯、遇事善惊等为主要表现的胆虚之人容易肝郁,胆虚证与抑郁症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关系密切。胆虚是指胆汁虚少导致的胆的不充盈状态,而胆腑充盈是"胆主决断"的生理基础。医家通过用健脾益气、养肝补血、补肾益精等治疗方法保持胆汁生化有源,以及通过对痰、火、瘀血等实邪的清除以保持胆汁的藏而不泻,进而恢复胆主决断的功能是治疗抑郁症的基本思路。所附验案外寒内热、胆虚焦虑、表里俱实,治以解表通里、清热解毒,方用防风通圣散加减,取得较好疗效。[结论]从胆虚出发论治抑郁症不仅能丰富中医学对抑郁症发病机理的认识,也能为抑郁症的中医辨治提供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Abdominal tuberculosis is comm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but gallbladder involvement is extremely rare. The diagnosis of gallbladder tuberculosis is often not suspected prior to surgery or biopsy.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T and ultrasonographic features of gallbladder tuberculosis in a 35-year-old patient and reviews the literature of gallbladder tuberculosi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