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大骨节病病区陕西永寿县产的玉米、小麦等按病区生活条件配制的饲料喂养大白鼠幼仔的动态研究表明:喂养1~2个月后出现了红细胞膜脂组成的改变,红细胞的硒水平、GSH-Px 活性分别在喂养2及3个月后明显降低,脂质过氧化产物明显增高,软骨脂质也出现了类似的改变;并略迟于红细胞。血浆中的 GOT、CK、LDH 等酶活性依次在第3、4、5个月达到明显高于对照的水平,而 GPT 几乎不变。与大骨节病患者的酶谱变化基本一致。亦可见代表结缔组织、肌肉损害的尿羟脯氨酸、肌酐量降低等大骨节病时的改变。上述各项改变的有序性及其制约关系的阐明在探讨病因、发病机理及早期诊断的科学依据上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用大骨节病病区水粮喂养恒河猴的实验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实验用大骨节病活跃病区水粮喂养恒河幼猴,在关节软骨深层和骺板软骨的肥大层出现了多发性、灶状或带状软骨坏死。在坏死部中心继发有裂隙、囊腔形成,周围出现增生的软骨细胞团,骺板坏死部位还可见来自骨髓腔的纤维组织和血管增生、侵入等修复现象。出现了类似于人类大骨节病早期的病理改变。为进一步研究病因、发病机理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换粮、补硒对青海省儿童大骨节病的防治效果.方法 2008年对病区7~12岁儿童进行流行病学、临床及右手X线拍片检查,检出X线阳性患者,以村为单位分成3组,贵德县新建坪村为对照组、斜马浪村为换粮组,兴海县上、下鹿圈村为补硒组.防治前和防治后1年对每个观察对象拍摄右手X线片(包括腕骨),同时采集儿童枕部发样,采用2,3-二氨基萘荧光法测定发硒.结果 经过1年防治,对照组X线检出率由4.88%(2/41)升至12.20%(5/41),换粮组X线检出率由17.54%(10/57)降至5.26%(3/57),补硒组X线检出率由13.51%(10/74)降至5.41%(4/74).换粮组10例病人,有7例痊愈,2例稳定,1例进展,无新发病人;补硒组10例病人,有7例痊愈,3例稳定,1例干骺端新发病人;对照组除原有2例病人病情稳定外,有2例干骺端和1例骨端新发病人.换粮组、补硒组防治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49、4.14,P均<0.05).对照组、换粮组发硒值防治前为(107.15±42.30)、(125.30±40.30)μg/kg,防治1年后为(108.32±35.67)、(135.38±65.24)μg/kg,升高不明显(t值分别为0.01、0.68,P均>0.05);补硒组发硒值由防治前的(95.62±43.42)μg/kg明显升高至防治1年后的(197.64±97.08)μg/kg(t=5.41,P<0.05).结论 换粮、补硒对防治儿童大骨节病有效.  相似文献   

4.
5.
6.
为进一步探明缺Se缺VE因素对大骨节病的作用,本文对陕西、吉林不同大骨节病区主食粮小麦和玉米中VE(α-Toco、γ-Toco)、Se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首次证明,大骨节病区主食粮小麦和玉米在Se低的同时,α-Toco亦显著低于其非病区对照。提示:病区居民从主食中摄取的Se和α-Toco的量都低于非病区人群对照,其体内在缺Se的同时,很可能伴随着VE的缺乏或处于VE的相对缺乏状态。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了大骨节病儿童尿液游离氨基酸谱短期动态变化的情况。在病情活跃时,丝氨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苏氨酸、丙氨酸、脯氨酸、甲硫氨酸、色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和组氯酸尿中的含量病区儿童明显高于非病区儿童;随着病情好转,大部分氨基酸恢复到正常水平,仅丝氨酸、谷氨酸仍高于非病区。作者认为前者可能反映致大骨节病因子活跃的情况,与病理的破坏过程有关;丝氨酸、谷氨酸似乎同病理的修复过程有关,并进行了扼要计论。  相似文献   

8.
大骨节病病区粮水对恒河猴软骨基质成分的损害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蛋白多糖和胶原是软骨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用大骨节病病区粮水喂养18个月的恒河猴,上肢关节软骨氨基多糖的已糖醛酸、已糖胺和酯硫组分含量降低,胶原含量升高,其中以病水组动物软骨的上述改变最明显。硒对软骨基质的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推测软骨胶原含量升高可能是对软骨氨基多糖减少的一种补偿。  相似文献   

9.
大骨节病与病区饮用水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志军  李强  文海 《地方病通报》2005,20(3):109-111
大骨节病(Kashin-Beck Disease,KBD)是一种以侵害儿童生长期关节软骨为主导致软骨坏死,最终导致骨端膨大变形的骨关节疾病.其主要病理改变是多个骨骺生长软骨、骨和关节软骨的深层发生带状或片状的骨性坏死,继而软骨内成骨障碍和继发性骨关节炎.其病因尚不清楚,主要有粮食真菌毒素学说、环境化学学说、饮用水有机物中毒学说.  相似文献   

10.
国外利用蛇毒类凝血酶于临床诊断已十余年,并已从矛头蝮和东部菱斑响尾蛇毒中提制成 Repti-lase(Batroxbin)、Atroxin 和 Crotalase 等试剂商品,但国内尚无这类试剂供应,近年来国内学者已相继报道从五步蛇毒和蝮蛇毒分离得到类凝血酶研究的报道。我所采用国产五步蛇(Agkistrodon acutus,或名尖吻蝮,或称蕲蛇)蛇毒分离提取,制成中国蕲蛇酶试剂,实验室研究已另文报道,现将蕲蛇酶血浆凝固试验的临床应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用固定玻璃微电极技术,研究了克山病病区粮及非病区粮饲养 Wistar 大鼠(病区饲养粮组动物的血硒显著低于非病区组(P<0.01)。其离体右室乳头肌电生理变化。表明病区组及非病区组心肌电生理的变化:动作电位幅度、超射及零期最大除极速度等指标,都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对大骨节病区粮喂养动物大白鼠的红细胞磷脂构成进行了动态观察,除第二月病区粮组与正常对照组存在差异外,其余各月份两组的变化趋势基本上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大骨节病与水中的天然有机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用聚酰胺为吸附剂,富集大骨节病区饮用水中的天然有机物,经系统分离和色谱法鉴别,发现大骨节病区水中的天然有机物类别有:酚酸类物质的顺、反式阿魏酸、反式对羟基桂皮酸等和花色素类、黄酮类、香豆精内酯类、甾类、芳烃类、脂肪烃类等天然有机物。  相似文献   

14.
作者对病区儿童5062例连续每年拍片观察3—9年共拍片24300张。选2—8岁逐步发展为典型大骨节病儿童83例手片380张。从逐年动态变化中发现本病早期 X 线征为:干骺端园凸部轻度局限性凹陷,失去弧度的连续性、舌状凹陷、干骺端横行骨梁或骨小梁粗糙。骨端外缘线中断、消蚀、厚薄不一、毛玻璃状、发毛、平直、侧角变锐呈刀切状。初步讨论了这些 X 线征对早期诊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处理了我国不同大骨节病区生态环境数据,方法包括聚类分析,主成份分析,因子分析,线性判别分析和模式识别。 本文得到以下结论:不同大骨节病区生态环境中微量元素对病情影响大同小异。人发硒的水平对病情影响起关键表征作用,可以作为判断病情之先期指标。有的病区内,元素锰对病情影响虽不重要,但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的病因至今都不明了。本将病区小麦中检出的优势菌链格孢霉产毒株扩增培养,以此培养粮47%的饲料(内含AOH65.19μg/g)致雏鸡模型实验,为该真菌毒素中毒说的评估提供依据。结果:①实验组除体重增长慢、羽毛光泽度差外,它如软骨生化3组分,胫骨上骺软骨增殖层上界至干骺端顶部厚度,股骨重量、长度和横径乃至胫骨上部组织学所见毕与对照组的无明显差异;②实验组肝、心、肾未见浊肿、脂变  相似文献   

17.
调查结果表明,甘肃省定西地区的大骨节病区处于低硒环境,尤以南部山区的硒水平最低。重病区的大骨节病患病率为41.50%(560/1340)轻病区的患病率为9.65%(130/1346)。该地区生态环境中水、土、粮和人头发中的硒含量有重病区<轻病区<病区非病点<非病区的规律,显示出定西地区大骨节病与外环境硒状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透射电镜观察5例大骨节病人指(趾)骨的骺板软骨。看到未见明显坏死的增殖细胞已出现致密化和空泡化。在明显坏变的增殖层细胞周围,基质胶原纤维间距增宽,蛋白多糖颗粒减少,以及下部增殖层细胞间纵隔基质检见带有最早的磷灰盐结晶的基质小泡,显示了钙化增强现象。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内皮细胞损伤和细胞因子在冠心病的发病学意义,我们以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含量,以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作为在体判断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指标,CEC经免疫荧光VIII-R:Ag鉴定。结果显示,36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CEC数、TNF含量高于30例正常人,尤以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组增高显著(P<0。001)。提示TNF可能参与冠心病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