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友波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5,21(2):197-198
历年来 ,西昌市钩端螺旋体病 (以下简称钩体病 )发病率、死亡率高 ,严重影响当地广大农民群众身体健康。为了解钩体病死亡因素 ,收集 1971-2 0 0 3年病原学确诊的 133例钩体病死亡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1971- 2 0 0 3年检出钩体菌株经四川省疾病 相似文献
2.
3.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我国南方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农民、渔民等人中。农忙季节发病率高。肺钩体病以肺部弥漫性出血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类型,易与其他疾病混淆。1984~1994年间,我院共收治肺钩体病22例,被误诊为肺结核、伤寒、脑膜炎等而入院,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96 4年至 1999年江苏省共报告钩端螺旋体 (简称钩体 )病人 12 330例。70年代发病较高 ,80年代后期维持于低发病率水平 ,近几年全省发病均低于 6例。为探索其发病特征 ,现对全省196 4年~ 1999年钩体疫情及监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疫情报告由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室提供 ;监测点资料由各监测点历年资料汇总。1.2 方法 对疫情资料作流行病学分析 ,人群及病原监测按监测方案进行。2 结果2 .1 流行强度(1)发病率 :在 196 4年~ 1999年的 36年中 ,累计发病 12 330例 ,平均发病率 0 .6 4/10万 ,最高年份…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山东省钩体病临床病例特征,寻求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 采用显微镜凝集试验,结合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放射检查综合确诊病例,然后对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经对1985~2002年临床1512例疑似钩体病患者检测,综合确诊249例,阳性率为16.47%。其中仅有少数病例为钩体病现症病人(13/249),而绝大多数(236/249)为钩体病中枢神经系统后发症。临床符合脑血管钩体病的特征者213例;调查分析显示:后发症病例在山东分布较广,发病人数以14岁以下少年儿童最多,发病时间以每年第四季度与次年第一季度较多见,波摩那群钩体是引起本病发生的主要血清菌群。结论 脑血管钩体病是感染钩体最多见、最严重的后发症,一旦怀疑本病,应尽早进行特异血清学诊断,及时对症治疗,以减少后遗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对四川省1958-1996年的钩体病流行情况进行了分析,39年来,全省84.01%的县有病例报告,累计发病677403例,年均发病率为19.40/10万,死亡7588人,年均病死率为1.12%。流行形式以“稻田型”型为主;感染方式主要以收割水稻接触疫水而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流行规律。方法:对清远市1988~2004年钩体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全市钩体病年均发病率为1·67/10万,死亡率为0·09/10万,病死率为5·31%;钩体病发病有明显的地区、时间和人群分布特征。(2)从病人血和动物脏器中分离鉴定了16株钩体,分属4种菌群,分别为犬热群、秋季热群、赛罗群和爪哇群;健康人血清和疑似病人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5·25%和12·86%,菌群均以黄疸出血群为主;鼠血清抗体阳性率为27·84%,菌群以爪哇群为主;水禽(鸭)血清抗体阳性率为4·00%。结论:清远市人群钩体隐性感染和鼠带菌率均处于较高水平,从人群中分离出赛罗群钩体以及从水禽类(鸭)血清检出拜伦群和致热群钩体抗体在广东省属首次报告。需继续对钩体流行菌株和流行特征进行监测调查,控制钩体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9.
10.
1955年本病列入法定传染病。1955~1993年全国累计报告2424057例,平均发病率为7.0834/10万,死亡24637例,平均病死率为1.02%。全国有26个省(市)自治区(不包括台湾省)均有本病报道。90年代初钩端螺旋体病疫情相对稳定,常有局部爆发流行,并存在潜在流行因素。我国疫区分布广泛,钩端螺旋体病主要分布在北纬25°~35°,东经100°~120°之间,也是长江流域的一些省份。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洪涝灾害后钩端螺旋体病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洪涝灾害之后我省健康人群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自然感染及主要宿主动物猪、鼠带菌状况,探讨钩体病流行规律,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于1998年12月在我省钩体病监测点江宁县进行了钩体抗体检测以及主要宿主动物带菌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基础资料 历年钩体病疫情资料来自本站疫情年报。1.2 健康人群自然感染状况调查 用MAT(显微镜凝集试验)法检测抗体,标准菌株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提供,以抗体效价≥1∶100判为阳性。1.3 传染源调查(1) 鼠密度调… 相似文献
12.
一起钩端螺旋体病流行调查报告张田周,王建方,任留才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在水网地区发生较多,在豫西极少见到流行的报告,作者在偃师市工作期间,曾参与了一起该病流行的调查,现整理报告如下:1疫区概况:该次流行区位于偃师南部丘陵地区,以寇店乡、李家村发... 相似文献
13.
仙桃市1966~2001年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淑军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3,14(1):8-10
目的:总结监测经验、摸清钩体病流行规律。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对仙桃市历年来钩体病疫情及流行病学调查与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发病有明显的发区,时间和人群分布特征;(2)流行形式由雨水型转为稻田型,临床特征主要为流感伤寒型,主要流行菌群由波摩那群转为黄疸出血群;(3)鼠密度、鼠带菌率与钩体病发病率呈显著正相关,猪带菌率与雨水型钩体病流行密切相关,流行年份流行前期健康人群钩体抗体阳性率极显著性低于散发年份;(4)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对钩体流行影响较大,结论:引起仙桃市钩体病流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适时开展大规模,全方位的以预防接种和灭鼠为主导的综合性防治活动是近年钩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掌握全省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流行特征和规律,1997年开展了人群病原学、血清学和宿主动物疫情监测。1材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全省监测点调查及各县市疫情报告资料。1.2血清学试验无菌采集各监测点临床确诊病例静脉血3~5ml,用MAT法检测... 相似文献
15.
开江县钩端螺旋体病27年统计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县自1963年发现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以来,每年均有病例发生。为探索其流行规律,给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开江县1963~1989年钩体病发病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1968~1969年资料记录不完整,作图时用虚线表示。1 发病动态与人群免疫水平1963~1989年共发生钩体病3398例,平均发病率为29.14/10万。在27年中,出现了3次流行高峰,即1963~1965年、1982年和1987年。但流行年与散发年发病率十分悬殊(附图)。 相似文献
16.
1997年 8月 2 8日 ,某部 17名战士参加清理疏通涵洞劳动。此次劳动后一周即 9月 5日起 ,参加劳动的战士陆续出现以发热、畏寒、乏力等为主要症状的病人 ,3d内 17名战士全部发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治和实验室检查 ,确诊为一起钩端螺旋体病暴发。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1 流行特征 (1)发病情况 :9月 5日 4时 ,该部的1名四川籍少数民族战士首先发病 ,继后大批相同病例发生 ,至 7日 2 3时最后 1例病例 ,累计发病 17例。 (2 )时间分布 :9月 5日发病 4例 ,9月 6日发病8例 ,9月 7日发病 5例。 (3)单位分布 :该部 9个班 ,除 9班派 1名外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2005年开平市首例钩端螺旋体病病人诊断,查清发病原因,及时控制疫情。[方法]对病人居住地及治疗的医院进行调查。[结果]患者2次血清检出秋季热群钩端螺旋体IgM抗体,滴度分别为1:100++、1:400++;血培养均检出秋季热型钩端螺旋体;鱼塘水检出秋季热型钩端螺旋体。[结论]这是1例钩端螺旋体散发病例。 相似文献
18.
仙居县钩端螺旋体病菌群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仙居县钩端螺旋体病 (以下简称钩体病 )于 1974年首例报告以来 ,因菌群复杂多次引起暴发和流行。进入 90年代以后 ,我县钩体菌群发生变化。为了更好地掌握钩体菌群变化规律 ,加强防制 ,控制暴发和流行 ,1997~ 1999年开展了钩体病人血清学和宿主动物监测。现将本次监测结果结合我县 1985~ 1989年监测情况分析如下。材料与方法1 资料来源 病例由疫情报告系统提供 ,逐个进行个案调查 ,按国家法定传染病标准诊断[1] 。2 血清学试验 无菌采集临床确诊病例静脉血用MAT法检测抗体和分离培养病原体。3 宿主动物监测 在监测点用夹夜法定期… 相似文献
19.
20.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在我省80年代后流行基本得到了控制。1990年雨水较多,莒县境区内涝较重。雨后发生了钩体病暴发。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1 流行情况1.1 地区分布本次暴发主要发生在青峰岭水库周围4个乡的29个村,其中以位于水库中游东侧的棋山乡为最重(村民在水中抢收庄稼时间较长),西侧的安庄乡和上游的天宝乡次之(村民接触水时间较短),下游的洛河乡最轻。共发病888人,死亡4人(表1)。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