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纵隔神经鞘瘤误诊为肺癌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69岁。2002-09-24主因咽喉及胸部不适伴干咳6周就诊。曾2周前在外院胸片检查考虑左下肺炎症,予以抗炎、止咳治疗2周,但症状未缓解来专科门诊。查体:发现左下肺呼吸音略低,余未见异常。胸片:左肺下叶后基底段密度增高团块状阴影,考虑肺癌可能性大。CT表现:左下肺心脏后方椎体左前方可见一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缘较光整,轮廓清楚,直径约5 cm,密度欠均匀,CT值24-73 Hu。  相似文献   

2.
1 病例资料 男,7岁。因反复发热、胸痛伴气急20天入院。查体:体温40.5℃,头顶部多个0.3 cm×0.5 cm~3.0 cm×3.0 cm大小不等的脓肿,左肺叩诊浊音,呼吸音减弱,四肢杵状指(趾)。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22.9×109/L,中性粒细胞0.62,淋巴细胞0.35;红细胞沉降率20 mm/h。B超示:左侧胸腔积液(脓胸)。胸腔穿刺抽液未见脓液,培养未见细菌生长。X线胸片检查示于左肺下叶偏后方见一9 cm×7 cm×10 cm圆形肿块,密度均匀,轮廓较清,无明显分叶。CT检查示左下肺巨大肿块影,与后胸壁关系密切,CT值35~46 Hu,最大层面约7 cm×8 cm,密度欠均匀,肿块内可见多个小圆形低密度区。X线、CT诊断为左后胸壁包裹性积液,不除外肺部感染。予大量抗生素治疗,患儿体温趋于正常,2周后复查X线胸片肿块未见改变。拟诊左肺肿块行剖胸手术。术中见肿块位于左肺下叶,约10 cm×8 cm×8 cm大小,质硬,累及胸壁,肺门淋巴结不大,切除病灶。术后病理诊断为左下肺叶干酪样结核。患儿术后第4天因呼吸衰竭死亡。 2 讨论 误诊原因:①病儿入院时头顶部有脓肿,持续高热,血白细胞明显升高,因对小儿结核认识不足,忽略高热可为小儿结核中毒症状,故易考虑为败血症。②X线影像表现不典型。小儿结核常表现为原发综合征及胸内淋巴结结核,而该例胸内肿块较大,与胸壁关系密切,无卫星灶,肺门淋巴结不大,因而误诊。③诊断思路狭窄,未做结核菌素试验。该例提示我们,对诊断不明的小儿胸内肿块,应于术前及时行穿刺活检,避免盲目剖胸探查。  相似文献   

3.
1 病例报告 男,24岁.10 a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歇性咳嗽、咯痰,伴活动后心慌、气短,一直以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气管扩张、肺囊肿等行抗感染治疗无效.查体:发育正常,左下肺呼吸音弱,未闻及明显干湿罗音及血管杂音,HR90次/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胸部X线片、CT检查提示左肺下叶多房性囊肿,下叶基底部有条索状高密度影.术前诊断:肺囊肿合并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于全麻下行剖胸探查左肺下叶切除术,术中见左肺下叶后基底段多房性囊肿,囊肿壁呈粉红色,无炭沫沉积,下叶胸膜广泛粘连,在降主动脉膈肌上方2 cm处有一畸形血管发出,直径约0.8 cm,长3.5 cm,直接进入肺内,考虑为叶内型肺隔离症,结扎畸形血管,行左下肺叶切除,手术顺利,病理检验证实为肺膈离症,术后恢复良好出院. 随访2 a,肺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4.
正患者女,74岁,因反复咳嗽、咯痰、咯血1年余,气促、乏力1周入院。1年前经CT平扫、增强及PET-CT诊断为左下肺癌并左下肺阻塞性肺炎,经CT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肺腺癌;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铁蛋白及Ca125升高。经靶向治疗一般情况尚可。入院心脏超声检查:左房明显增大,内探及大小约5.8 cm×4.4 cm的低回声实质性肿块,边界清,形态欠规则,内  相似文献   

5.
1病历摘要男,29岁,战士。主因咳嗽、咳痰、左侧胸痛伴发热10 d于2007-03-30入院。X线胸片显示左下肺巨大肿块。胸部CT片显示:左肺纵隔旁球形肿块,密度均匀,直径约9 cm,主动脉旁可见肿大淋巴结。其他检查未发现异常。诊断为左肺癌。经术前准备,于2007-04-06在全麻下行肿瘤及左肺上叶切除术。术中见肿瘤源于纵隔,鱼肉样,无明显包膜,与左肺上叶浸润生长,无法分离,遂行肿瘤及左肺上叶切除,并行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报告:(纵隔)卵黄囊瘤,主动脉下、主动脉旁、隆突下主肺门淋巴结均未见瘤组织。术后采用FEB方案(顺铂、足叶乙甙、平阳霉素)化疗4周期,并行纵隔辅助放疗。2007-10-12复查胸部CT显示:右肺多发小结节影,纵隔无明显肿大淋巴结。去中科院肿瘤医院会诊,建议用异环磷酰胺、美司钠、长春新碱、博来霉素化疗,化疗2个周期后复查胸部CT,右肺肿瘤明显增大,患者再次去中科院肿瘤医院会诊,建议继续化疗。于2008-01-14出现左侧肢体力弱,头颅CT显示右额顶脑转移,于2008-01-21行脑转移瘤切除术,术后左侧肢体力弱好转,1个月后,左侧肢体力弱再次加重,复查头颅CT显示右额顶脑转移瘤切除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6.
肺母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肺部恶性肿瘤,占肺原发恶性肿瘤的1%以下[1]。现对我院2006-05胸外科收到的1例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51岁。无任何症状。因体检时发现左肺肿块2个月入院。查体:神清,双肺呼吸音佳,左下肺叩诊实音,浅表淋巴洁未触及肿大,余未见异常。辅检:外院CT示左肺下叶占位病变(性质待定)。本院行M R I示左下肺异常信号影,考虑良性肿瘤性改变。左侧胸腔少量积液。遂做左侧开胸探查手术,术中见肿瘤位于上下肺叶之间,包膜完整,行钝性加锐性分离肿块及电刀切除,发现肿块与上肺及下肺脏层胸膜粘连。病理检查:巨检:椭圆形肿物1个,10 cm…  相似文献   

7.
2008—02我科收治了1例肺癌病例,经手术切除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肺真菌病(隐球菌感染),现报告如下。 1病历摘要 男,36岁。因体检发现右下肺肿块3d入院,3d前在外院行胸片及胸部CT检查提示右下肺肿瘤性病变,无明显无其他特殊症状,要求手术入院。入院后查体:胸廓无畸形,双侧呼吸运动平稳对称,触诊语颤正常,双肺呼吸音清晰,无干湿性哕音。X线检查提示右下肺见一1.0cm×2.0cm高密度影;胸部CT提示右下叶后基底段见一“D”状结块,致密,大小约2.5cm×2.0cm,余肺正常,  相似文献   

8.
肺隔离症1例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61岁,因胸痛不适伴咯血1次就诊。体格检查:左下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胸部正侧位片示左肺下叶基底段有一类圆形肿块,直径约6cm,边缘尚清楚。胸部CT检查:平扫示左肺下叶后基底段主动脉旁一类圆形肺块,最大径约6.5cm,有包膜,基内密度均匀,CT值15HU,增强扫描示包膜强化。其内不强化,并见胸主动脉左后方有一分支伴伸向肿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原发性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ung primary small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LSCNC)的CT与PET/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并分析61例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LSCNC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病理学资料,同时复习相关文献。61例患者均行胸腹部CT平扫后增强扫描,其中10例行双时相全身18F-FDG PET/CT检查。结果:CT扫描示61例患者肿瘤中央型44例,周围型17例;55例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4例呈类圆形,2例呈多结节形;33例边界不清,28例边界清晰;除1例外余60例密度不均匀,内见囊变坏死区,其中1例伴斑点状钙化;58例伴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坏死;17例伴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16例伴阻塞性肺不张或肺炎;3例邻近肺动脉受压变窄;2例邻近胸膜增厚、粘连。18例伴肺转移,10例肝转移,7例骨转移,4例脑转移,3例肾上腺转移及1例脾脏转移。增强扫描后53例肺内肿块呈中度强化,8例呈明显强化,且清晰显示病灶与纵隔内各组织结构关系。18F-FDG PET/CT早期显像示10例肺内肿块、肺门/纵隔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灶呈明显异常高代谢,2 h延迟显像后代谢持续增高,提示肺恶性占位伴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结论:增强CT及双时相PET/CT显像对LSCNC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对肺错构瘤1例分析如下。1摘历摘要男,69岁。以体检发现左肺舌叶肿块3个月,外伤后腰背疼痛4 d为主诉入院。入院前3个月体检时发现左肺舌叶肿块。入院前4 d患者自己摔倒后腰背疼痛,不能站立,在当地医院行腰部CT示腰2椎体压缩性骨折。入院前3个月体重减轻约15 kg,偶伴咳嗽。父患直肠癌去世约20 a,母患肺癌去世约13 a。当地医院已诊断为肺癌并腰椎转移,建议辅助化疗,未行,转至我院治疗。入院后行骨扫描示第2腰椎骨代谢异常,考虑骨转移。但重行胸CT示左肺上舌叶可见约2.1 cm×2.9 cm肿块影,边缘光整,密度欠均匀,内可见爆米花阳钙化影,余肺野未见明确实质性病灶。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影,头颅CT未发现异常。入院后我们考虑从现病史和家族史看,肺癌并腰椎转移可能性非常大,但我们分析若肺癌并腰椎转移,应该说已是肺癌晚期,双肺不应该就一个病灶,况且若已转移到腰椎,纵隔应该早有转移淋巴结,而不应该是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影。结合胸CT示肿块特点,我们认为有可能是肺错构瘤。告知并征得家属同意后我们决定开胸行肿块切除,并术中行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理示考虑肺软骨性错构瘤。术后病理:错构瘤。2讨论190...  相似文献   

11.
膈疝在临床较为常见,国内外报道为2.3%~4.5%[1],然而非创伤性膈疝却比较少见,约为4.8/万[2],同时肺脂肪瘤极其罕见,非创伤性膈疝特别是先天性膈疝较为容易漏诊误诊.现对我院收治的误诊为左下肺脂肪瘤的先天性左膈疝1例结合文献复习如下.1病历摘要男,56岁.咯血1个月,既往间断咳嗽伴泡沫样粘痰,于2010-08-16咳嗽加重,并出现咯血1次,色鲜红,约15 ml,伴低热,至当地医院就诊时胸片正侧位示右上肺有钙化灶提示结核的可能,左下肺有-团块阴影,胸部CT提示左下肺有一圆形高密度区,类似脂肪瘤,诊断为左下肺结节,脂肪瘤可能.行抗炎治疗20 d余,咳嗽明显好转,无咯血,后多次复查CT左下肺病变无变化.  相似文献   

12.
1 病例报告 例1:女,66岁.因反复咳嗽2个月余入院.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化验检查:类风湿因子(RF)34 IU/L(参考值<15 IU/L),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胞浆型(c-ANCA) (-)等;胸片和肺CT示两中下肺多结节空洞病变.初步考虑肺结核或肺癌?但多次痰找抗酸菌阴性,二次行纤支镜刷检和活检未发现肿瘤细胞,予抗菌消炎等未见明显疗效,后转胸外科行左下肺楔形切除术,术中发现左下肺4枚1.5~2.5 cm大小肿块,质较硬,病理结果示送检肺组织见大片凝固性坏死和血管炎改变.予强的松加骁悉等治疗好转,随诊4 a,病情稳定.  相似文献   

13.
殷晓明  杨慧清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6):2831-2831
患者男,84岁,1988年因进行性消瘦体力下降就诊经胃镜检查为胃癌。CT检查未见淋巴结、肺、肝胆及其他部位转移后行胃癌根治术,术后病理确诊为胃窦低分化腺癌,至今无复发。1995年7月因排便习惯改变伴便血经肠镜检查为乙状结肠癌(菜花状肿块),且血癌胚抗原明显增高,CT检查未见淋巴结、肺、肝胆及其他部位转移即行结肠癌根治手术,术中未见淋巴结转移,术后病理确诊为乙状结肠低分化腺癌,并行5-氟尿嘧啶化疗1年,至今无复发。2007年11月因血尿乏力经磁共振检查诊断为前列腺癌,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明显高于正常。经活组织病检进一步证实为低分化性前列腺癌伴精囊腺转移  相似文献   

14.
对扩张型心肌病误诊急性心肌梗死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50岁。因咳嗽、胸闷气短20d,加重伴呼吸困难不能平卧10h入院。近20d来因受凉后出现咳嗽,伴有活动后气短,于10h前夜间睡眠时突感呼吸困难不能平卧。既往自诉体健。入院时检查:BP120/70mmHg,R20次/min,左下肺可闻及少量细小水泡音,心脏浊音界向左下扩大,HR106次/min,  相似文献   

15.
阚文浩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3):8123-8123
本文对由“CT血管连接征”诊断肺癌误诊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53岁.因咳嗽,咳痰40 d,畏寒,发热伴胸痛5d入院.体检:右上肺呼吸音低,叩浊.实验室检查:WBC 5.3×109/L.胸片示右肺上叶团块状实变影.CT表现:右肺上叶尖后段见横截面为类圆形实质性病灶.截面大小约为2.5 cm×2.0 cm,内密度较均,CT值46 Hu,轮廓轻度分叶,边缘毛糙.与肺门间见二条血管样影相连(即血管连接征),靠侧胸壁处有胸膜牵曳.临床诊断:右上肺周围型肺癌可能性大.手术过程:全麻下行右上肺叶切除术.入胸膜探查右肺与壁层胸膜、纵隔、膈肌粘连,锐形与钝形分离后,右肺上叶尖后段可触及质韧约3.0cm×4.0 cm大小肿块,无中下叶浸润,无肺门转移.病理诊断:肺炎伴实变.  相似文献   

16.
曾琦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11):1953-1953
1 病例报告 男,46岁.首次因右上腹部疼痛伴右肩背部放射痛3 d而入院,无大便异常主诉.彩超及CT检查见肝右叶存在12 cm×13cm占位病变,肝功能正常、HBsAg阴性、AFP 52.5IU/ml,大便常规检查正常、OB实验阴性,肝穿细胞学活检见异常肿瘤细胞,临床诊断为巨块型原发性肝癌.先后间隔40d给予2次经股动脉穿刺进肝动脉介入化疗 栓塞治疗,治疗后CT复查肝脏见肝内占位缩小至直径约10 cm(图1).  相似文献   

17.
1临床资料例1,男患,42岁。以发现右腮腺区肿块2周为主诉入院。入院后,一般情况良好。未伴畏冷、发热、厌食及消瘦等全身症状。全身皮肤粘膜未见红斑、溃烂、丘疹及色素沉着,心肺、腹部检查未见异常。局部体检:有耳后腮腺区可触及一隆起肿块,大小约1.0cm×2.0cm×1.5cm,肤色正常,表面光滑、无结节,质硬、无压痛,移动度较差,境界清楚。鼻咽部,口咽部未见异常。根据肿块性质,初步考虑为:①腮腺混合瘤;②淋巴结转移癌待排。行颈部CT扫描提示:右侧腮腺内见一椭圆形肿块,密度个均匀,大小约1.2cm×2.0cm×1.7cm,CT值26…  相似文献   

18.
【例 1】 女 ,3 3岁。因咳嗽、咳痰 15天入院。无胸痛、咯血、发热等。查体 :体温 3 6 8℃ ,呼吸 17 min ,血压 112 75mmHg。左下肺呼吸音减弱。X线胸片及CT提示左下肺块影。诊断为左下肺周围型原发性支气管癌 (肺癌 )。剖胸探查见肿瘤位于左下肋胸膜 ,大小约 6cm× 5cm× 6cm ,质软 ,包膜完整 ,与肺组织无粘连 ,基底部较宽 ,完整切除肿瘤。病理诊断 :左侧局限型胸膜间皮瘤。【例 2】 女 ,44岁。因右背部针刺样疼痛 1个月伴轻度胸闷入院。疼痛向右前胸壁放射 ,无发热、咳嗽、咯血等。查体 :体温3 6 5℃ ,呼吸 18 min ,血压 12 5 90mmH…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性,40岁,1993年11月15日入院。间隙性痰血5年,量少,时为血丝或小血块,新鲜。无发热、消瘦、乏力等症。2个月前发热、咳嗽;在原单位医院作胸片检查示左下肺病灶,诊为左下肺炎,经抗菌素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但左下肺块影未见吸收。X线检查示左下心影后可见一团状密度高的块影,边缘光滑,密度均匀,边缘可见少量胸膜粘连,侧位团块影位于胸腔下半部,边缘光滑,密度较淡,块影侧影大,疑诊左胸腔占位。后再作CT检查示左下肺肿块,诊左下肺囊肿。在全麻下作剖胸探查,术中见后下纵隔食管下三角处8×8×7cm球形肿块。巨检:灰白与暗红相间之肿块8×7×5cm,包膜大部完整,切面淡黄色,质地较嫩。镜检:肿瘤细胞呈棱形,少数细胞较肥大、核淡色、偶见核分裂相、散在  相似文献   

20.
1 病例报告男 ,5 7岁。于 1996 - 0 2发现会阴部一约 1cm× 1cm大小肿块 ,表面皮肤稍红 ,无疼痛及其他不适症状 ,未作治疗。 1998- 11肿块长大至 2 cm× 2 cm大小 ,破溃 ,有疼痛感 ,无发热 ,同时伴左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不痛 ,病理诊断为炎性肉芽肿 ,经抗感染治疗后 ,破溃面愈合 ,左腹股沟肿大的淋巴结未消失。 1999- 0 7-15 ,CT示盆腔腹膜后 2 cm× 3cm大小肿块。 1999- 0 8- 2 3行会阴部及腹膜后肿块切除术、左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 ,术后病理诊断为恶性淋巴瘤 ,经放疗、化疗后 ,病情有所好转。 1a后会阴部又出现一约 0 .5 cm× 1cm大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