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气中硫酸及硫酸盐气溶胶浓度的测定,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随着大气化学的发展,逐渐明确了二氧化硫转变成三氧化硫、硫酸以及硫酸盐的反应机理。大气中的二氧化硫经光化学氧化反应、催化氧化反应、游离基反应以及与氧原子反应等均可形成硫酸。甚至石墨、炭粒也能促进二氧化硫转变成硫酸。硫酸在大气中遇氨及其它无机离子又可形成各种硫酸盐。它们在大气中呈气溶胶状态,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也为人们所共知。1969年Amdur曾系统地调查了各种浓度的硫酸气溶胶对人及动物  相似文献   

2.
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是其化学反应物硫酸盐所造成。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有20~50%氧化成硫酸、硫酸盐。它们以气溶胶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被称为硫酸雾。目前,我国很重视大气硫酸雾污染问题。1981年医科院卫研所研制了气溶胶干法自动采样器和半自动硫酸雾测定仪,并首次报道了应用该仪器在北京进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2016—2017年北京市大气气溶胶总α、总β放射性浓度与雾霾的相关性。方法 对北京市大气中气溶胶开展了大流量采样,利用BH1217型低本底α、β测量仪对采集到的气溶胶样品进行总放射性测量。结果 2016年32个监测日大气气溶胶总α、总β放射性浓度范围分别为0.36~9.02 mBq/m3、0.06~3.75 mBq/m3;2017年47个监测日大气气溶胶总α、总β放射性浓度范围分别为0.01~4.31 mBq/m3和0.02~2.61 mBq/m3结论 大气中总α、总β放射性浓度与季节有关,与PM2.5和PM10浓度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南京市大气微生物污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研究城市生物气溶胶的污染及其传播规律,于1998年春季两了在南京大学校园的气象塔进行微生物监测。24小时内不同时间和不同高度的大气细菌和真菌浓度采样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夏季无论是细菌还是真菌平均浓度都高于春季;不论是春季还是夏季的细菌和真菌平均浓度都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一天内4个时间的细菌真菌样品形态特征分类。结果表明,两个季节大气细菌以革兰阳性菌占绝对优势,各种形态的细菌中,球菌占首位,大气越  相似文献   

5.
大气中的砷是以气态或气溶胶态存在的。本文概要地将其测定法及注意事项加以介绍。样品采集用大流量或低流量采样器采集气溶胶态样品,采样器的放置及使用方法,参照日本大气污染物测定方法的有关规定。气溶胶态砷的分析,与铁、锰、锌、铜、铅等元素一样,用滤料采集后连同滤料一起消化。目前,采集样品的各种滤料已有市售品,均可用于气溶胶态砷的采集。但在玻璃制造过程中,有时加入砷做消泡剂,故使用前应检查玻璃纤维滤料中砷含量和洗脱量。样品的消化一般采用碱熔融、硫酸-硝酸分解和硫酸-  相似文献   

6.
目前缺乏农村地区空气气溶胶致突变性的知识。对农村空气研究的意义在于提出非直接工业污染的大气中化学物质致突变性的水平,以便作为该工业区的背景值。本文报告了1980年夏季(7、8月)的空气气溶胶样品及其化学组分的致突变性,和同一地区1981年3月至12月25个不同气溶胶样品的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7.
<正> 含硫燃料在燃烧时产生SO_2,其中一部分继续氧化成SO_3,后者与水蒸汽结合生成硫酸蒸气,并随烟道气排入大气中,排放到大气中的另一部分SO_2经光化学反应,催化氧化反应,游离基反应以及与氧原子反应等,均可形成SO_3,甚至石墨、炭粒也都能促进SO_2转变为SO_3。SO_3与大气中的湿气作用就可形成硫酸。反应式为:SO_2+O_2)(?)SOSO_3+H_2O→H_2SO_4这种反应机理已为许多科学家所证实,人所共知大气中的硫酸雾对人体健康以及动、植物的危害远远超过SO_2。因此大气中硫酸雾浓度的测定,就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国外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国近年来也只测定了大气中SO_2浓度,至于硫酸雾浓度的监测工作,由于尚未建立一个快速、灵敏、准确、特异性高的测定方法,未能开展起来,因此建立一种适合我国情况的快速、简便硫酸雾测定法便是当前大气污  相似文献   

8.
<正> 中国预防医学中心卫生研究所,研制成功大气中10μ可吸入尘冲击式采样器,并已由江苏金坛分析仪器厂生产出一批样机供有关单位试用,不久将召开鉴定会。该仪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外型美观,可准确地采集大气中粒径10μ以下的颗粒物。粒径是用振动孔单分散气溶胶发生器发生的粒子进行校准的,与国外大流量、小流量带10μ入口的采样器对比,结果误差不超过10%。该仪器研制成功为我国开展可吸入尘的监测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王艳 《健康博览》2012,(1):9-10
阴霾大雾缘何而起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核电站周围环境介质放射性水平,逐步建立健全核电站周围放射性监测预警网络。方法依据国家相关放射性检测标准与规范,确定监测项目和频度开展监测。结果 2008-2015年,连云港与南京两地气溶胶样品的总α、总β浓度范围及8年总平均值均相当接近,两地气溶胶样品的总α、总β浓度随季度无明显变化,且两地的年度变化趋势也基本保持一致。结论田湾核电运行以来,其外围环境中气溶胶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未见升高。  相似文献   

11.
随着空气的污染,大气中硫酸雾浓度的监测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1982年我科研协作组应用“气溶胶干法自动采样器和硫酸雾测定仪”进行了五城市大气中硫酸雾污染水平调查,并对硫酸雾浓度与气象因素等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兰州地区大气气溶胶中放射性核素^7Be浓度进行监测。方法利用大流量不足气溶胶采样器采集样品,使用低本底高纯锗1谱仪测定^7Be浓度。结果结果表明:兰州地区大气气溶胶中^7Be浓度的年变化范围0.31~17.81mBq·m^-3,年平均值为(8.54±2.93)mBq·m^-3。其中5月份的均值最高,为(9.92±3.28)mBq·m^-3;2月的均值最低,为(6.64±1.35)mBq·m^-3。兰州地区成人吸入^7Be引起的年吸收剂量为3.60×10^-9Sv。结论兰州地区大气气溶胶^7Be浓度水平及年度化范围,验证了^7Be可作为示踪核素,以研究大气物质传输、表示季节迁移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连云港地区环境样品中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掌握本底数据。方法 根据《2014年江苏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施方案》以及《2014年江苏省食品中放射性物质监测工作手册》的要求,采集连云港地区的大气沉降物、气溶胶、食品,进行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监测。结果 连云港地区环境样品放射性水平无显著性增加。结论 连云港市为核电站地区,必须持续关注和开展环境样品的总α、总β监测。  相似文献   

14.
位于湖南西部的某金矿是我国大型金矿之一,开采历史悠久,主要产品是金和锑。在采矿、选矿、冶炼的生产过程中,周围的空气、水体、土壤等受到多种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明显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严重危害了人群身体健康。针对金矿的排污特点,1986年夏季我们对矿区大气中的锑(Sb)、砷(As)、铅(Pb)污染进行了环境卫生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保定市夏季室外环境大气PM_(2.5)中8种重金属健康风险并分析保定市夏季室外环境大气PM_(2.5)的主要来源。方法对保定市6个不同城市背景点及人群活动较频繁的12个室外微环境的PM_(2.5)进行连续监测并进行组分分析;应用美国环境保护署(US EPA)推荐的模型开展健康风险评价,同时利用城市背景点PM_(2.5)中有机碳OC与元素碳EC相关性和二次有机碳SOC的定量分析结果,对保定市夏季环境空气中PM_(2.5)主要来源进行分析。结果城市背景点调查发现,保定市夏季室外环境大气PM_(2.5)污染较轻,但健康风险评价表明,PM_(2.5)中大多数重金属致癌风险仍不可接受,铬的致癌风险最高,为2.10×10-4~7.35×10-4。对人群经常活动的室外微环境精细化风险评估发现,镉致癌风险相比于城市背景点有所增加,并且铬的致癌风险均高达10-4数量级。城市背景点夏季环境大气PM_(2.5)中OC、EC相关性较好并且SOC/OC为40.5%,说明保定市夏季OC主要来源于一次排放。结论对室外微环境进行精细化的健康风险评价,相比于城市背景点更能精确反映人群暴露的真实健康风险。铬对人群的健康危害最大,应引起重视。保定市夏季PM_(2.5)污染以一次源为主,控制一次源排放是保定市整体治理PM_(2.5)污染与控制健康风险来源的关键措施。同时也要考虑人群活动的不同室外微环境的特殊性,进行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三氧化硫(SO_3)渗透管的制作和用于烟道气硫酸监测仪的校准。另外也讨论了SO_3渗透装置发生标准硫酸气溶胶的应用特点。将从渗透管逸出的SO_3蒸气稀释后,所产生的硫酸气溶胶用石英纤维滤料收集,洗涤后进行滴定。温度在45~80℃范围内,SO_3渗透率按指数规律变化,重现性为±8%。在恒温下,重现性优于±3%。SO_3渗透管冷冻存放的寿命为30年,65℃及35℃下的使用寿命分别为一个月及一年。作者研制的渗透管,外径为6.4mm,管  相似文献   

17.
无机锡化合物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化学、电子、纺织工业)中的广泛应用,污染了环境,其中污染大气的可能性增加。据文献记载,工业城市大气中的锡含量为0.003~640μg/m~3。目前尚无居民区大气中硫酸锡的卫生标准,研究硫酸锡的生物学作用,提出居民区大气中硫酸锡的最高容许浓度是急需的。作者通过一系列实验,测定了硫酸锡的一般毒性、胚胎毒性和生殖毒性的最大无作用水平。选用大鼠作硫酸锡吸入毒性试验。三个浓度组分别为0.35±0.027mg/m~3(第一组)、0.09±0.007mg/m~3(第二组)、0.04±0.005  相似文献   

18.
住宅是人们停留时间最长的室内环境之一,室外大气PM2.5主要通过室内暴露来影响人体健康。我国已建立较完善的室外大气PM2.5监测体系,但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住宅室内PM2.5的相关数据相对缺乏。该文综述了我国现有的针对住宅开展的室内PM2.5浓度、来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阐明住宅室内PM2.5污染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提出有效防治室内PM2.5的干预措施、未来开展基于大数据的室内PM2.5监测及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被动式二氧化氮个体采样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动式二氧化氮个体采样器宋瑞金(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北京100021)NO2是一种有毒的棕色气体,自然界中NO2主要是由土壤微生物分解含氮有机物产生而排入大气中。NO2另一个主要来源是人为污染造成的,如硝酸和硫酸工业、氮肥厂、石油精炼及...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南通市环境介质天然放射性水平,积累南通市基线数据。方法采集南通市环境中大气沉降灰、气溶胶、生活饮用水和食品,进行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监测。结果 2014—2017年南通市气溶胶中总α放射性浓度为(0.23~1.65) mBq/m~3,总β放射性浓度为(0.32~2.60) mBq/m~3,大气沉降物中总α放射性浓度、总β放射性浓度分别为(4.7~44.0) Bq/m~2,(37.1~104.0) Bq/m~2;2013—2017年南通市生活饮用水年均总α放射性浓度为(0.009~0.050) Bq/L,总β放射性浓度为(0.060~0.124) Bq/L,各类食品中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均值范围分别(0.40~11.72) Bq/kg,(31.99~130.74) Bq/kg。经方差分析,以上各样品年度间总α、总β放射性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年来南通市环境中大气沉降灰、气溶胶、生活饮用水和食品总α、总β放射性未发现明显变化,人居环境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