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讨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D)在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中的检测意义。应用微柱凝胶血小板抗体筛检卡方法分别对108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和363例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其中包含血液科其他疾病138例)的血小板相关抗体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在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之间存在差异(P<0.05)。结论血小板相关抗体的检测对于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辅助诊断、鉴别诊断及血小板输注的应用方面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归纳总结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的骨髓象和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检测情况,分析各种治疗的效果与骨髓巨核细胞增生度和PAIg表达的关系及疾病的转归的情况,阐明骨髓检查对诊断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性。方法收集广州市五家三级甲等医院,1997至2008年近11年间住院的所有诊断为ITP的患者共198例,其中激素治疗有效136例,激素禁忌9例,激素治疗无效53例,激素治疗无效的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两组,脾切除组21例,免疫抑制剂组3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者占84.1%,激素治疗效果优于巨核细胞减少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脾切除组中巨核细胞增多者与减少者相比,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免疫抑制剂组中巨核细胞增多者与减少者相比,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115例患者行PAIg检测,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者抗体阳性率高于巨核细胞减少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抗体阳性者激素治疗效果优于抗体阴性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脾切除组中抗体阳性者与阴性者相比,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免疫抑制剂组中抗体阳性者与阴性者相比,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PAIg阳性且激素治疗、脾切除术或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者,其抗体水平治疗前后对比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3种治疗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ITP患者中,骨髓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者占大多数,其PAIg阳性率高于巨核细胞减少者。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与治疗前巨核细胞数和PAIg表达相关,脾切除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疗效与巨核细胞数和PAIg表达无关。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对于ITP的诊断,是一项必要的方法,巨核细胞数及PAIg水平有助于激素疗效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探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与血小板相关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方法对140例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进行PAIgG、PAIgM、PAIgA3项联合检测。结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伴血小板减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PAIg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血液肿瘤组和肝病患者组PAIg阳性略高于正常对照组。ITP、SLE的PAIgG、PAIgA、PAIgM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肿瘤组和肝病患者组则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PAIg的检测有助于了解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机制,必要时也可作为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ITP(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其骨髓象与PAIg(血小板的相关抗体)的检测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并分析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以及骨髓中巨核细胞的增生度与表达PAIg之间的关系,包括患者疾病其转归情况,以及骨髓检查于诊断以及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我院自2002年至2010年来收住院的ITP患者临床资料200例,应用激素治后有效的患者为135例,8例为激素禁忌,应用激素治疗后无效的患者为57例,将激素治疗后无效的患者依据其治疗方案分成两组,A组(35例进行脾切除),B组(22例应用免疫抑制剂),并对两组临床资料对比。结果患者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者为82.0%,应用激素治疗后疗效显著优于巨核细胞减低患者(P<0.01);A、B两组疗效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巨核细胞增多患者较减少患者其疗效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100例患者应用PAIg检测,其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患者的抗体阳性率显著高出巨核细胞减低者(P<0.01);而抗体阳性患者其激素治疗的效果较抗体阴性患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A、B两组患者抗体阳性较阴性者其疗效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AIg呈阳性,进行激素治疗与脾切除术治疗以及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中有效者,治疗前后分别对比其抗体水平均有显著下降(P<0.01)。结论 ITP患者其骨髓的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者占绝大多数,同时PAIg的阳性率也较巨核细胞减低者高。应用激素治疗的效果同治疗前的巨核细胞数以及PAIg的表达相关,而免疫抑制剂与脾切除的疗效同巨核细胞数以及PAIg的表达无关。应用骨髓细胞的形态学检查来进行ITP患者的诊断,为一项非常必要的方法,其巨核细胞数与PAIg的水平能够提高激素的疗效,并有助于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抗内皮细胞抗体检测在血小板减少症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庞爱明  庄茜  赵益明  阮长耿 《江苏医药》2004,30(10):766-767
目的 探讨抗内皮细胞抗体 (AECA)在血小板减少症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细胞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cell ELISA) ,对 180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 [其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70例 ,再生障碍性贫血 (AA) 32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伴血小板减少 4 5例 ,类风湿性关节炎(RA)伴血小板减少 33例 ]血清AECA水平进行检测 ,并与 5 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 ,同时将结果与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ITP、SLE及RA患者血清AECA水平 (A450 值 )分别为 0 5 5 3± 0 2 0 9、0 82 0± 0 15 4、0 814± 0 2 34,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0 4 0 4± 0 12 8(P <0 0 1) ,AA患者血清AECA水平 (0 4 12± 0 0 4 2 )与健康对照组无差异 (P >0 0 5 ) ,SLE及RA患者血清AECA水平明显高于ITP患者(P <0 0 1) ,SLE及RA患者AECA阳性率分别为 84 4 4 % (38/ 4 5 )、81 82 % (2 7/ 33) ,明显高于ITP患者[2 2 5 7% (16 / 70 ) ](P <0 0 1) ;AECA(+)的ITP患者血小板计数 [(18 94± 8 4 3)× 10 9/L]明显低于AE CA(- )的ITP患者 [(4 4 93± 17 0 4 )× 10 9/L](P <0 0 1)。结论 对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AECA水平进行检测 ,有助于血小板减少症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测定53例ITP患儿及15例非ITP的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A、G、M)的水平,并分别进行ITP与非ITP的进行配对比较,ITP的PAIg与血小板计数行相关分析,ITP急性期与恢复期进行比较.结果 ITP患儿的PAIgG, PAIgM和PAIgA分别为(77.00±20.99)%、(62.02±24.91)%和(48.98±25.36)%,明显高于非ITP的(28.47±32.52)%、(5.13±9.19)%和(10.27±17.09)%(P<0.01).PAIgG、PAIgM和PAIg与血小板计数呈高度负相关,r值分别为-0.86、-0.79和-0.60,急性期PAIg高于恢复期(P<0.01).结论 血小板相关抗体可作为诊断ITP的重要参数,可与非ITP的患者进行鉴别,其数值(尤其PAIgG)与血小板计数呈高度负相关,并与预后密切相关.流式细胞术可快速、有效、准确地测定PAIg.  相似文献   

7.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Durpura,ITP)是一种以自身抗体产生破坏血小板和皮肤黏膜出血为特征的血小板减少性疾病,血小板抗体产生对血小板减少有着重要影响。由于ITP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platelet associated antibody,PAIg)及血小板生存时间明显缩短是诊断本病的依据。血小板生存时间测定操作复杂,难以广泛应用于临床,PAIg的检测在ITP诊断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血小板抗体及其检测在ITP中的一些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对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方法需输注血小板治疗的患者350例分为既往无输血史(A组,110例)和有输血史(B组,240例)两组,采用固相凝集法检测血小板抗体。其中,血小板抗体阳性99例,61例行给予配合性血小板输注(C组),38例行随机血小板输注(D组);计算输注后1 h和24 h血小板升高指数(CCI),CCI>4.5×109/L判为输注有效。结果 B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37.50%,高于A组的8.18%( P<0.05 ),且随着输血次数增多而增高。C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高于D组(83.61% vs .26.32%)(P<0.05)。结论接受异体输血的患者易产生血小板抗体;对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实施交叉配型可明显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抗核抗体(AN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63例ITP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63例健康体检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ANA测定,以ANA含量>18 U/mL为阳性,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临床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ANA含量,同时记录观察组患者干预前后ANA含量。结果观察组患者ANA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干预治疗后,ANA阴性患者血小板计数增加优于ANA阳性组患者,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A阳性是ITP患者的伴随症状,可能是导致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影响因素,对诊断ITP有一定意义,但是不能作为诊断标准,ANA与ITP病情进展的相关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11.
曾明  程樱  钱婷  侯伶俐 《河北医药》2016,(10):1494-1497
目的 研究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检测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诊断作用研究.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ITP患者50例(A组),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20例(B组),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20例(C组),另征集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D组.测定4组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PAC-1)以及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PAIgA、PAIgM水平,对ITP患者进行病情分级,并对治疗后进行疗效评定,统计各个分级的ITP患者及不同疗效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率.结果 4组PLT、PAC-1、PAIgA、PAIgG、PAIgM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PAIgA、PAIgG、PAIgM均明显高于其他3组患者(P<0.05).ITP 1、2、3级患者PAIgA、PAIgG、PAIgM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ITP分级升高,患者PAIgA阳性率呈升高趋势(r值分别为0.712、0.614、0.732,P<0.05).显效、进步、无效组患者PAIg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治疗效果的改善,PAIgA阳性率呈降低趋势(r=0.642,P<0.05).显效、进步、无效组患者PAIgG、PAIgM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疗效改善,患者PAIgG阳性率呈升高趋势(r值分别为0.723和0.721,P<0.05).结论 ITP患者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较正常人有所升高,且血小板相关抗体高低与病情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有助于临床ITP的诊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与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及意义。方法以本院收治的70例血液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首先,检测患者血小板抗体,观察血小板抗体阳性表达率及其与输血次数的关系;其次,给患者输注血小板,评价血小板输注效果及其与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的关系;最后,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随机血小板输注,观察组采用配型血小板输注,评价两组的血小板输注效果。结果70例患者中32例(45.71%)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呈阳性,且随着患者输血次数增加,血小板抗体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P〈0.05)。血小板抗体阳性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为25.00%,血小板抗体阴性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为86.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为45.71%,观察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为8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的检测及配型血小板的输注,对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任虹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6):184-185,188
目的观察血小板抗体产生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100例输血患者分为两组,A组患者输注的血小板没有滤除白细胞,B组患者输注的血小板滤除白细胞。检测两组血小板相关抗体(HLA抗体)阳性率和血小板特异性抗体(HPA抗体)阳性率,评估两组血小板输注效果。结果 A组血小板输注无效率为48.9%,B组血小板输注无效率为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HL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5.6%和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HPA抗体阳性率是15.6%和1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注滤除白细胞的血小板,可以提高血小板的输注效果。  相似文献   

14.
血小板相关抗体与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小板相关抗体与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关系。方法采用简易致敏血小板血清学技术(SEPSA)检测79例多次输血患者的血小板相关抗体,在血小板输注前后监测血小板计数,并计算1h和24h血小板增高指数(CCI),输注无效者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后再行配合性输注,分析配合性输注效果。结果47例检测出血小板抗体阳性,占59.5%,抗体阳性组输注后1h和24h的CCI均显著低于阴性组(t=2.462、2.583,均P〈0.05);阳性组有40例输注无效,无效率为85.1%,显著高于阴性组(x^2=34.46,P〈0.05);配型成功组输注后1h和24h的CCI均显著高于不成功组(t=2.152、2.230,均P〈0.05);配型成功组有27例输注有效,有效率为87.1%,显著高于不成功组(x^2=4.34,P〈0.05)。结论血小板相关抗体的产生可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采用血小板配合性输注能较好地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血液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的血小板抗体,探讨其与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关联,并分析血小板抗体产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用固相凝集法检测158例血液病患者输注前血小板抗体,同时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每次血小板输注前及输注后24h血小板计数,计算出实际血小板回收率(PPR),结合输注血小板后出血表现是否得到改善来判断输注疗效,分析血小板抗体与血小板输注疗效的相关性,并根据病因、患者性别、输注次数及血小板种类分别分组,对血小板抗体阳性检出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158例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总有效率为53.16%,血小板抗体总阳性检测率为17.72%;②血小板输注有效组抗体阳性率(5.95%)远低于输注无效组(31.08%)(P〈0.05);③不同病因组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ITP组抗体阳性率最高(34.38%),白血病组最低(8.86%);④血小板抗体的产生与性别无相关性(P〉0.05);⑤不同血小板输注次数组间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输注次数增多,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增高;⑥不同种类血小板组的抗体阳性检出率比较,单采组(8.77%)低于浓缩组(22.77%)(P〈0.05)。结论①血小板抗体的产生与血小板输注疗效密切相关,血小板抗体是直接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重要免疫因素之一;②血液病患者的病因与血小板抗体的产生有一定相关性;③血小板抗体的产生与患者性别无关;④血小板输注次数与血小板抗体产生密切相关;⑤血小板抗体的产生与输注的血小板种类有关,单采组明显低于浓缩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达那唑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数量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ITP患者,以达那唑为主进行治疗,疗程为3个月,并于治疗前、后行血小板计数检测及疗效判定。结果治疗后,完全反应17例,部分反应7例,微小反应5例,无反应2例,总有效率为93%。患者的血小板数目提升。结论达那唑治疗ITP的临床疗效满意,能有效提升患者血小板数量。  相似文献   

17.
达那唑对ITP患者血小板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达那唑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数量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ITP患者,以达那唑为主进行治疗,疗程为3个月,并于治疗前、后行血小板计数检测及疗效判定。结果治疗后,完全反应17例,部分反应7例,微小反应5例,无反应2例,总有效率为93%。患者的血小板数目提升。结论达那唑治疗ITP的临床疗效满意,能有效提升患者血小板数量。  相似文献   

18.
王利军  刘云  韩明清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3):1964-1965
目的 探讨血小板相关抗体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20例长期反复输血并且需要输注血小板患者的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输血前后血小板计数,采用血小板计数增值考察血小板输注效果.采用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技术( SEPSA)对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患者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后进行血小板输注.结果 反复输血的患者中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率为65.0%,血小板输注的有效率为61.7%.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输注血小板时输注无效率分别为84.6%和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914,P<0.01).对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患者采用SEPSA进行血小板配型后输注血小板有效率为85.9%.结论 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与血小板输注无效相关,血小板配型可有效提高临床输注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在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中的表达意义。方法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共63例作为观察组,未发现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60例作为对照platelet antibodies组,测定所有患者的血清血小板抗体(PLT抗体)。结果在对照组中PLT抗体阳性率为10%,观察组PLT抗体阳性率为65.1%,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在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患者中血清PLT抗体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