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角膜移植术后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穿透性角膜移植(PKP)及板层角膜移植(LKP)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4年1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科行角膜移植的230例(230只眼)患者进行随访,其中穿透移植190只眼,板层移植40只眼.时间为3~38个月,平均15.个4月.对术后视力、排斥反应、原发病复发情况及继发青光眼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PKP术后视力比术前明显提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植片排斥反应22只眼(12.1%),原发病复发7只眼(3.7%),继发青光眼21只眼(11%).LKP术后视力与术前相比无明显提高,差异无显著性,P>0.05.植片排斥反应2只眼(5%),原发病复发1只眼(2.5%),继发青光眼O只眼.结论 PKP术后较LKP术后视力提高显著,但排斥反应及继发青光眼的发生率也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穿透性角膜移植及板层角膜移植治疗角膜疾病及眼表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穿透性角膜移植、板层角膜移植及板层角膜移植联合羊膜移植手术共98例(101眼),观察术后视力、排斥反应、继发青光眼及原发病复发。随访6~24月,平均12.8月。结果穿透性角膜移植术79例(82眼)巾,62例(78.48%)术后视力较术前有提高,排斥反应11例(12眼),原发病复发3例(3眼),继发青光眼10例(10眼)。板层角膜移植术后视力无明显变化,排斥反应1例(1眼),未见原发病复发及继发青光眼。结论角膜移植是治疗严重角膜疾病及眼表疾病有效手术方式,积极预防及治疗术后并发症可以提高角膜移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深板层角膜移植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圆锥角膜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1年1月~2004年6月共收治圆锥角膜连续病例65例76眼,其中行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指植床仅保留角膜后弹力层和内皮层)43眼,穿透性角膜移植术33眼,术后随访8个月~3年,比较不同术式下视力、角膜内皮计数、并发症、角膜植片透明等情况。结果 43眼行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后,裸眼视力≥0.4的25眼,33眼行穿透角膜移植术后,裸眼视力≥0.4的18眼,两组矫正视力均≥0.4,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89,P〉0.05)。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后角膜内皮计数平均(2870±340)个/mm^2,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角膜内皮计数平均(2120±290)个/mm^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5,P〈0.05),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并发症为植床小穿孔4眼,后弹力层皱褶3眼,层间薄翳3眼,散光(〉2D)18眼;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的并发症主要为植片排斥3眼,虹膜局限性前粘连5眼,散光(〉2D)15眼。两种方式术后均未见圆锥角膜复发,所有植片均透明。结论 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圆锥角膜可获得与穿透角膜移植一样的视力效果,且并发症较少,但与后者相比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板层和穿透性联合角膜移植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性研究板层和穿透性联合角膜移植术治疗角膜病的效果。方法:对12例全角膜病变实施板层和部分穿透性联合角膜移植。手术将板层角膜巩膜病变切除,作中央部分穿透的植床,取新鲜尸体眼球,制作相应的角膜植片,植片与植床对应间断缝合。术后跟踪随访。结果:12例角膜植片术后均保持或恢复透明,裸眼视力0.1~0.2者4例,0.2以上者8例。术后免疫排斥反应被控制,没有虹膜前粘连和继发性青光眼并发症出现。结论:板层和部分穿透性联合角膜移植术,对大范围严重的角膜病变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治愈常规方法难以治愈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用保存角膜行植床带周边后板层的大植片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12/2006-12我院收治的角膜严重病变的患者108例(116眼),其中用保存角膜联合植床带周边后板层大植片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63眼为改良组用传统手术方式新鲜角膜植片移植治疗53眼。比较两组术后的角膜植片、排斥反应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改良手术组治疗的63眼中,8眼(12.7%)发生不同程度的植片排斥反应、术后浅前房2眼(3.2%)、虹膜前粘连1眼(1.6%)、继发青光眼2眼(3.2%);传统手术组治疗的53眼中,植片排斥反应15眼(28.3%)、术后浅前房11眼(20.8%)、虹膜前粘连8眼(15.1%)、继发青光眼6眼(11.3%)。两组的术后的植片排斥反应率和并发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用保存角膜联合植床带周边后板层行大植片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降低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延长植片的存活时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比深板层角膜移植术(DLKP)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两种术式治疗圆锥角膜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连续收治的圆锥角膜48例48眼进行两种术式治疗,其中DLKP23眼,PKP 25眼,对两种手术疗效进行分析比较.术后随访6~24个月.术后分析最佳矫正视力、植片透明情况和并发症.结果 术后矫正视力≥0.5者,DLKP 19眼(82.61%),PKP 24眼(96.00%),两组患者的术后视力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DLKP术后并发症为后弹力层皱折5眼,后弹力膜穿孔2眼,移植片排斥反应3眼(13.04%);PKP术后发生继发性青光眼3眼,虹膜前粘连5眼及排斥反应6眼(24.00%).结论 DLKP比PKP并发症少,它能减少内皮型排斥反应的发生,且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与PKP近似,DLKP为治疗圆锥角膜提供了-个更安全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板层角膜移植术联合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治疗难治性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7-01/2018-11在江西医专一附院眼科就诊收住院行板层角膜移植术联合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的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患者18例18眼,对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后视力、角膜植片透明度的情况及真菌复发、移植片排斥、继发性青光眼、并发性白内障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和预后。

结果:术后18例患者全部保全了眼球,术后裸眼视力提高者16眼(89%),视力不变者2眼(11%),角膜移植片发生排斥反应3眼(17%),继发性青光眼2眼(11%),并发性白内障3眼(17%)。植片透明的患者为13眼(72%),植片半透明4眼(22%),植片混浊1眼(6%)。

结论:板层角膜移植术联合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治疗难治性真菌性角膜溃疡能提高真菌性角膜溃疡治愈率,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病变偏于一侧时穿透性角膜移植,保留健康角膜,降低排斥反应和减少角膜散光的方法。方法 病灶一侧制作偏中心板层角巩膜植床,切除病变。在供眼取相同位置植片,角巩膜交界处标记。对16例偏中心角膜病变患者实施带板层角膜巩膜植片偏中心穿透角膜移膜术。术后随访6月~2年。结果 12例移植片透明,11例裸眼视力0.1以上,其中6例0.4以上。结论 带板层角巩膜植片的偏中心治疗性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能有效地保留健康角膜,降低排斥反应和减少散光,且获取较佳视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用自体角膜瓣封闭角膜穿孔,联合板层角膜移植治疗边缘性角膜溃疡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17眼)不同病因引起的边缘性角膜溃疡穿孔患者行自体角膜瓣填垫及板层角膜移植,术后对植片愈合、虹膜前粘连、继发青光眼、视力、免疫排斥反应进行观察。结果:随访3~12(平均6)mo,所有患者植片透明,未见排斥反应,层间积液2例至术后1mo吸收,前房轴深正常,虹膜粘连于角膜穿孔处3例,无继发青光眼。随访>3mo,视力较术前提高12眼,无进步5眼。结论:板层角膜移植联合自体角膜瓣填垫是治疗边缘性角膜穿孔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姜秀  洪晶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9):1588-1590
目的:观察圆锥角膜患者行深板层角膜移植和穿透角膜移植术后视力、角膜曲率及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方法:将2003-01/2009-07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42例47眼圆锥角膜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接受深板层角膜移植(27眼),另一组接受穿透角膜移植(20眼)。观察两组患者术后3,6,12,18mo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地形图改变和角膜内皮细胞状态。结果:深板层角膜移植组术后裸眼视力平均提高4行,最佳矫正视力平均提高7行,无排斥反应发生。穿透角膜移植术后裸眼视力平均提高5行,最佳矫正视力平均提高8行,有5例发生排斥反应。两种术式相比,术后散光程度无明显差异,深板层角膜移植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速率低于穿透角膜移植组。结论:对于非急性期圆锥角膜患者深板层角膜移植术优于穿透角膜移植术。  相似文献   

11.
DLK与PK治疗圆锥角膜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深板层角膜移植术(DLK)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两种术式治疗圆锥角膜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将我院2001-2004临床诊断明确的圆锥角膜患者47人(58眼)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深板层角膜移植术(25人,30眼,平均年龄28.6岁,平均术后随访时间28个月)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22人,28眼,平均年龄31岁,平均术后随访时间36个月)。术前检查两组患者视力并验光,术后分析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变化和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视力变化无统计学差别(P>0.05),2组术后均表现为轻度近视,但深板层角膜移植组近视较重;2组平均散光均低于5.00DC;深板层角膜移植组排斥反应的发生较穿透性角膜移植组低(P<0.05)。结论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比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并发症少,它能减少内皮型排斥反应的发生,且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与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近似,手术失败的发生率低,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不再是治疗圆锥角膜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2.
羊膜移植联合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蚕蚀性角膜溃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羊膜移植联合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蚕蚀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羊膜移植联合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蚕蚀性角膜溃疡患者15例(16眼),术后辅以地塞米松及环孢霉素A眼液局部治疗,观察羊膜植片生长情况、视力及病情有无复发。术后随访10~18(平均12)月。结果15例(16眼)蚕蚀性角膜溃疡患者术后均未见角膜病变复发,羊膜植片生长良好,未见脱落及溶解,无新生血管长入,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羊膜移植联合板层角膜移植术可有效治疗蚕蚀性角膜溃疡,防止病变复发。  相似文献   

13.
继发性青光眼是穿透角膜移植术(PKP)后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常导致植片混浊,患者视力不可逆下降.PKP术后继发青光眼的预防及处理极为重要,包括PKP的术前准备、术后眼压监测以及对术后高眼压的及时处理.针对大植片PKP术后青光眼的高发生率,一些改良术式正在应用,如大植片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板层角巩膜联合部分穿透角膜移植术、桥式穿透角膜移植术、改良的角巩膜移植术等.对上述改良术式、继发性青光眼的药物和手术方式的选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用保存和新鲜的角膜植片行大植片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12/2006-12我院收治的角膜严重病变并须行大植片穿透角膜移植的患者108例(116眼),其中用保存角膜植片移植治疗63眼,用新鲜角膜植片移植治疗53眼。比较两组术后的视力改变、角膜植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保存角膜植片移植组的视力提高44眼(69.8%),稳定10眼(15.9%),下降9眼(14.3%),植片排斥反应8眼(12.7%);新鲜角膜移植组的视力提高24眼(45.3%),稳定17眼(32.1%),下降12眼(22.6%),植片排斥反应15眼(28.3%)。两组术后的视力和植片排斥反应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大植片穿透性角膜移植时,保存的植片较新鲜植片能降低移植术后的免疫排斥发生率,延长植片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5.
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中、浅层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手术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67例(67眼)真菌性角膜溃疡经抗真菌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者行板层角膜移植术,术后观察复发情况、角膜植片透明度及免疫排斥反应。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其中66例(66眼)术后有效控制了感染,植片透明,无排斥反应,术后视力提高至0.3-0.6。1眼真菌感染复发。结论板层角膜移植可有效治疗中、浅层真菌性角膜溃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PK)术治疗角膜白斑的疗效、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方法对78例(78眼)角膜白斑患者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并观察3~16月,对并发症即时给予药物及手术治疗。结果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访3~16月植片透明69眼(88%),半透明9眼(12%),排斥反应13眼(17%),继发青光眼7眼(9%)。结论PK术是治疗角膜白斑提高视力的最佳方法,手术成功率取决于植床条件、植片质量、手术技巧及并发症处理。  相似文献   

17.
曲建芝  邹留河 《眼科》1999,8(2):111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青光眼是导致角膜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仅次于角膜移植术后植片的排斥反应。妥善处理和预防这一并发症是巩固和发展角膜移植的重要环节之一。北京同仁医院1997年间施行的穿透性角膜移植术233只眼中有18只眼术后继发青光眼,占77%。现...  相似文献   

18.
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圆锥角膜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圆锥角膜的价值。方法采用深板层全厚角膜供体植片治疗圆锥角膜22例(25眼),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术后平均随访5-26个月,术后裸眼视力≥0.2者20例(23眼)矫正视力≥0.4者17例(19眼),矫正视力≥0.7者3例(4眼),发生排斥反应3例(4眼),植片透明20例(23眼),植片半透明2例(2眼)。结论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圆锥角膜具有对材料要求条件低,不涉及前房及排斥反应低,治疗效果好等优点,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瘢痕期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诊断明确的瘢痕期病毒性角膜炎48例(48只眼)。均有不同程度及大小的角膜白斑和基质层的新生血管,部分患眼伴有角膜基质水肿,视力均低于0.1。术前给予积极的局部和全身糖皮质激素和抗病毒治疗,然后行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术后随访2~48个月,观察视力、植片透明度、复发率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3只眼术中发生后弹力层破裂,其中2只眼行前房注气术后植片与植床贴服良好,1只眼术中改为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其余45只眼均接受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手术均顺利,1只眼术后1个月更换角膜植片,3只眼复发未及时随访治疗导致植片浑浊血管化,经治疗恢复透明,4只眼出现上皮型免疫排斥反应,经积极治疗后植片恢复透明。所有术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最佳矫正视力≥0.25者13只眼,0.12~0.2者15只眼,≤0.1者20只眼。结论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可以比较有效地治疗瘢痕期病毒性角膜炎,后弹力层的瘢痕和皱褶是影响术后视力恢复的主要原因,因此对于瘢痕期病毒性角膜炎应早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移植片的转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移植片的转归,分析移植片混浊的原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450例(456只眼)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追踪观察半年-10年,分析角膜移植片混浊原因。结果发现在456只眼中,角膜移植片透明412只眼,透明成功率90.4%。发生角膜混浊44只眼,其中继发性青光眼3只眼,占0.65%;排斥反应28只眼,占6.2%;病灶复发9只眼,占1.96%;供眼角膜内皮细胞损伤4只眼,占0.8%。结论 早期角膜移植片混浊的主要原因为供眼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及继发性青光眼;中晚期混浊的主要原因为排斥反应和病灶复发。认为术中预防供眼角膜内皮损伤,术后尽早发现和治疗排斥反应及病灶复发是预防移植片混浊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