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培祥 《河北中医》2002,24(3):217-218
温病学说是中医治疗"外感热病"的专论,这种学说是在<内经>、<难经>及<伤寒论>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仅内容丰富,且临床应用确有实效,成为祖国医学最宝贵的部分,然而其发病与四时气候异常变化有绝对的关系,故笔者从温病的发生与六淫的关系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内经》不寐病证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寐一类病证,在医学文献中最早见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并始将本证称为不卧、不得卧和不能卧,但其中并无理论性描述.<内经>称此类病证为"目不瞑"、"不得卧"、"卧不安"和"不能眠"等,相关认识较为丰富,散见于<灵枢·营卫生会>、<灵枢·邪客>、<灵枢·大惑论>、<素问·逆调论篇>、<素问·病能论篇>和<素问·刺热篇>等20余篇文献之中.  相似文献   

3.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医经典著作<内经>中就已经有了关于传染病--温病的记载,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有"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的论述,明代医家吴又可编著了我国医学发展史上第一部温病专著--<温疫论>,对温病的致病因素有了进一步认识,认为温疫的病因是非风、非暑、非寒、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致,对温病的治疗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笔者对温病学派探研甚勤,并有所心得,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4.
《内经》"治半夏""秫米"名实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及民间故事的分析,本文提出<内经>"治半夏"当作"冶半夏",其实质即今天的生半夏,而多数学者认为是黄黏米的"秫米"应是黏高粱米.这一结论对临床运用半夏汤治疗不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内经》运气理论与温病SARS辨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ARS病,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对中国危害最烈.SARS来势迅猛,传染性极强,死亡率高,属中医温病学中的温疫范畴.对于温疫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防治方法,<内经>中早有所论述.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辰戌之岁,初之气,民厉温病;卯酉之岁,二之气,厉大至,民善暴死;终之气,其病温.寅申之岁,初之气,温病乃起;丑未之岁,二之气,温厉大行,远近咸若.子午之岁,五之气,其病温.巳亥之岁,终之气,其病温厉."从运气学角度论述了温病(疫)会在不同的年份、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发生;再如<素问·刺法论>中也论述了预防温疫的方法:"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等等.  相似文献   

6.
不寐中西医结合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寐即失眠,指因外邪扰动或正虚失养导致神不安舍,临床以经常性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长时期的不寐对疾病的治疗和机体的康复带来不利.古代医家以阴阳学说为依据,对睡眠机理做了论述.<灵枢经·大惑论>:"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灵枢经·口问>:"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说明睡眠是人体调节阴阳平衡的需要.良好的睡眠是生命活动的象征.因此,做好病人的睡眠护理则有助于病人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7.
《温病条辨》滋养肾阴十法及其临床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建康 《浙江中医杂志》2004,39(10):421-422
肾之阴液耗伤是温病过程中的常见病机.温病大家叶天士曾谓"热邪不燥胃津,必耗肾液".滋养肾阴则是温病治法中的常用方法.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对滋养肾阴有比较全面的阐述,笔者将其整理归纳为以下十法,以资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8.
"胃不和则卧不安",出白<素问·逆调论篇>,原指阳明经气上逆,呼吸有声,不能平卧的病症.后世多把"卧不安"看成是"不寐"、"失眠".而把"胃不和"泛指胃气的纳降失常引起的病症.笔者在临床上注意脾胃之病所敛之失眠者,并运用<伤寒论>的理法方药进行辩证论治,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血府逐瘀汤治疗顽固性不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府逐瘀汤出自王清任<医林改错>,用以治疗"胸中血府血瘀"所致诸症.王氏指出:"夜不能睡,用安神养血药治之不效者,此方若神".临床上多数顽固性不寐患者长期服用安眠镇静药物,效果往往渐次递减.笔者遵王氏之意,对顽固性不寐用血府逐瘀汤治疗,效果显著,现举验案2则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李培主任医师系绵阳市中医院院长、成都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导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30余年,悉心研习<内经>、<伤寒>、<金匮>、<温病>等古典医著,不断吸取近代,现代名家所长,并博采现代医学的理论技术,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理论和思想.对呼吸、消化等多系统的疾病均有较深入的研究和较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对脾胃疾病的疑难病症有独特的诊治经验,收效甚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