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星状神经节联合颈丛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联合颈丛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疼痛门诊颈源性头痛患者63例,阻滞药物均为1%利多卡因。于患侧阻滞颈2、3、4脊神经,无不良反应后阻滞同侧星状神经节。均隔日阻滞1次,3次为1疗程。观察记录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同时记录患者治疗后1、6、12个月的治愈、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及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第1次至第3次治疗后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与第1次治疗后比较,第3次治疗后的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第1次和第2次治疗后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治愈率84.1%(53例),总有效率96.8%(61例);均无任何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星状神经节联合颈丛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颈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硬膜外腔连续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颈源性头痛住院患者60例,将其分成A、B两组,每组30例,A组患者采用颈神经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硬膜外腔连续阻滞方法治疗颈源性头痛,B组患者采用颈神经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方法治疗颈源性头痛.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3、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较,两组治疗后1周、3、6个月与治疗前VS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患者VAS评分下降优于B组(P<0.05),全部患者无神经和动脉损伤及感染并发症.结论 颈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硬膜外腔连续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颈椎旁神经阻滞加耳颞神经阻滞联合手法按摩治疗颈源性头痛效果。方法:选择颈源性头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神经阻滞组;神经阻滞联合手法按摩治疗组;比较两组的VAS视觉镇痛评分,每周头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结果:治疗前后VAS评分均值分别是8.03±1.07,1.24±1.63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头痛完全缓解18例(60%),好转9例(30%),有效1例(3.3%),无效2例(6.7%),总有效率93.3%。治疗后头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均明显短与治疗前,(P<0.05)。结论:采用颈椎旁神经阻滞加耳颞神经阻滞联合手法按摩治疗颈源性头痛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单纯神经阻滞、针灸,以及神经阻滞联合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疼痛科治疗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组1接受神经阻滞治疗;组2接受针灸治疗;组3接受神经阻滞联合针灸治疗。结果:治疗后随访6个月。比较3组的VAS视觉模拟评分,每月头痛天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组3患者治疗痊愈率,有效率较前2组高,复发率较前2组低(P<0.05)。结论:神经阻滞联合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较单纯神经阻滞或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确切,痊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颈2椎旁和颈椎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按照国际诊断颈源性头痛的标准,选择62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3例,行颈2椎旁神经阻滞;B组29例,行颈椎硬膜外神经阻滞,两组均每周一次,4次为1个疗程。用数字评分法评估和对照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及疗效。结果A、B两组治疗优良率分别为90.91%和68.97%,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颈2椎旁神经阻滞和颈椎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均有疗效,但前者疗效明显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与神经阻滞联合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颈源性头痛患者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3)和观察组(n=33)。对照组接受外周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度洛西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睡眠质量(QS)评分以及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2周、4周后的VAS评分和Q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度洛西汀与神经阻滞联合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头痛症状和睡眠质量,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效果优于单纯外周神经阻滞治疗。  相似文献   

7.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颈2椎旁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颖  秦树国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11):1302-1304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颈2椎旁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C2横突阻滞组(A组)和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外周神经阻滞组(B组),每组28例。治疗3周后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表评估疼痛程度来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疼痛评估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疼痛强度指数(present pain index,PPI)、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均降低(P〈0.05)。治疗后,A组PRI、PPI、VAS评分均较B组为低,治愈率较B组为高(P〈0.05)。结论: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颈2横突及后支阻滞及联合外周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均有疗效,但前者疗效明显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神经阻滞与超短波、中频电综合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颈源性头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实施患侧枕大神经、枕小神经或耳大神经阻滞,阻滞后第2日开始进行超短波和中频电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神经阻滞治疗。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疼痛评分下降,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提高,复发率较少(P〈O.05)。结论 神经阻滞与超短波、中频电综合治疗颈源性头痛,可减轻疼痛,缓解症状,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椎旁神经阻滞联合穴位注射甲氧氯普胺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64例临床确诊的无其他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单纯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甲氧氯普胺穴位注射联合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对照组采用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同时段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1,P0.05);治疗后头疼发作次数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显著减少(P0.01,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甲氧氯普胺穴位注射联合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效果确切,两者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SGB)连续置管术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36例经确诊惠颈源性头痛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SGB连续阻滞配合神经妥乐平组(联合组)与单纯SGB连续阻滞组(阻滞组),每组18例.联合组除给予sGB连续置管带泵外,同时给予神经妥乐平制剂7.2 U,每日1次静滴,连续应用15 d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后1、7、15、30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睡眠质量(Qs)评分、颈椎活动度(ROM)、麻木和针刺感改善情况、头痛缓解率及镇痛药科洛曲的用量.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VAS、QS、ROM评分均明显下降,麻木及针刺感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2组比较,VAS、QS、ROM评分、麻木及针刺感改善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镇痛药科洛曲用量较治疗前均降低,联合组减量明显,最后停药.结论 连续sGB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患者耐受性和依从性佳,联合神经妥乐平治疗对患者疼痛、麻木、针刺等神经症状的改善优于单纯SGB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颈椎旁神经阻滞联合护理干预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临床确诊的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颈椎旁神经阻滞联合护理干预,对照组仅采用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镇痛效果评价及疼痛发作次数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段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同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3、6个月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VAS评分,减少疼痛发作次数,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左布比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对甲状腺手术局部浸润与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治疗的88例甲状腺疾病需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4例。对照组于术后缝皮前予左布比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进行切口局部浸润麻醉,研究组于缝皮后予左布比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进行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2、6、12、24 h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未发生苏醒期躁动情况,对照组发生6例,发生率为1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未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生1例,发生率为2.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后采用左布比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进行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较好,并可降低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针刀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颈源性头痛患者85例.随机分为3组:①星状神经节阻滞组(Ⅰ组)27例,采用第6颈椎横突刺入法行星状神经节阻滞,隔日1次,10次一疗程.②针刀疗法组(Ⅱ组)28例,7天治疗1次,5次为1疗程.③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针刀疗法组(Ⅲ组)30例,先行星状神经节阻滞,半小时后再行针刀治疗,7天1次,3次1疗程.观察记录三组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同时记录患者治疗后2个月、2年的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2个月和治疗后2年Ⅲ组与Ⅰ、Ⅱ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内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星状神经节联合针刀治疗颈源性头痛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神经阻滞疗法在治疗颈性疼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颈源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所有颞部疼痛或闷胀不适患者给予耳颞神经阻滞治疗,所有顶枕部疼痛伴有颈部僵硬不适患者给予颈椎旁神经阻滞,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结果经过4次治疗,观察组患者颈性疼痛总有效率为86.67豫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3.33豫,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性头痛疗效显著,安全性好,有一定的短期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15.
肖宇民 《医学综述》2007,13(23):1894-1895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方法对60例带状疱疹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在抗病毒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病交部位不同,行星状神经、颈丛神经、椎旁神经、臀上皮神经或坐骨神经等镇痛液神经阻滞。治疗组口服中药升降散加味汤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在VAS评分、SQS评分改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未见明显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神经阻滞联合中药升降散加味内服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电动牵引加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动牵引加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颈源性头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牵引加神经阻滞治疗组和单纯牵引及单纯神经阻滞组。牵引选坐式颌枕带颈部间歇牵引,神经阻滞选患侧颈2横突及枕后结节外侧枕大神经、枕小神经为穿刺点,每点注入阻滞液3~5 ml。结果治疗后1个月、3个月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颈源性头痛选择神经阻滞能迅速缓解疼痛,颈部牵引则能纠正紊乱的颈椎力学结构,二者兼用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优于单纯牵引及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颈丛阻滞配合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效果,探讨其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 对资料完整的86例符合1990年国际头痛委员会提出的CEH诊断标准的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别给予患侧颈丛阻滞(C2横突)(Ⅰ组;43例);颈丛阻滞(C2横突)+手法(Ⅱ组:43例),所有病例均于治疗前评定VAS分,一个疗程结束后据VAS分评估疗效,于治疗后3个月和1年据随访单VAS分评估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 两组近期疗效的显效率及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Ⅱ组远期疗效的显效率及有效率与I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 颈丛阻滞是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有效方法,但疗效不易巩固,加用颈椎推拿手法可显著提高远期疗效,提示寰枢关节半脱位、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及C3~5小关节不稳应为其主要病因,C1~4(尤其C2)神经根炎症,椎动脉受压、扭曲和颈交感神经受挤压是其发病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源性头痛患者采用内热针联合星状神经阻滞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湖南常德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一医院收治的6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颈椎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采用星状神经阻滞联合内热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关节活动度评分、头痛发作频率、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头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血流高速峰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热针联合星状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安全性、有效性较高,可使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且临床症状及疼痛程度缓解,在临床中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马彩云  孙西霞 《中外医疗》2010,29(13):90-91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颈1、颈2脊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158例患者采用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颈1、颈2脊神经节阻滞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3、6个月行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治疗前后1周、1、3、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达97.5%。结论颈源性头痛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颈1、颈2脊神经节阻滞较单用脊神经节阻滞效果佳、安全、疗效持久稳定。  相似文献   

20.
李红英  马薇涛 《广东医学》2007,28(3):414-416
目的 比较单纯神经阻滞与神经阻滞复合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痛症门诊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组1接受神经阻滞治疗;组2接受神经阻滞治疗,配合手法治疗;治疗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的VAS视觉镇痛评分,每个月头痛天数,以及两组痊愈率和有效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VAS视觉镇痛评分,每个月头痛天数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每组患者的VAS视觉镇痛评分,每个月头痛天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组2患者治疗痊愈率、有效率均较组l为高,复发率较组1低(P<O.05).结论 神经阻滞治疗可有效缓解颈源性头痛发作,但是复发率高,结合使用手法治疗后,痊愈率明显提高.因此,神经阻滞复合手法治疗具有有效率高,复发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