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治疗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发热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对原发性肝癌(HCC)患者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术后出现发热、腹水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入组的方式,将拟行TACE初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中药加常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体温变化及腹水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最高体温及发热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水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中药可以减轻肝癌患者介入术后出现的发热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 S分析基于跨理论模型(TTM)的动机访谈(MI)对肝癌介入术后患者并发症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64例肝癌介入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采用TTM的MI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术后3 d内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自我管理行为分量表(CDSMS-SMTB)评价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行为。结果观察组胃肠道反应、发热、肝功能异常、肝区疼痛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CDSMS-SMTB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TM的MI能减少肝癌介入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3.
观察综合保温措施对肝癌肝切除患者术中体温变化及术后恢复期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肝切除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采取常规保温措施;和观察组30例,采取综合保温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术中体温变化、苏醒期寒战、躁动发生情况、术后咳嗽、发热发生率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在肝实质离断后和苏醒期体温分别为(36.0±0.43)℃和(36.1±0.37)℃,对照组分别为(35.7±0.33)℃和(35.8±0.20)℃,观察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苏醒期寒战和躁动的发生率分别为10.0%和13.3%,对照组分别为40.0%和36.7%,观察组术后咳嗽和发热的发生率分别为13.3%和10.0%,对照组分别为36.7%和3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26.8±3.6) h,对照组是(41.2±4.4) h,观察组术后平均住院(8.1±1.8) d,对照组是(10.2±1.6)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综合保温措施能有效维持肝癌患者术中正常体温,减少苏醒期寒战、躁动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在肝癌患者快速康复外科治疗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干预前后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抗生素使用与否在感染、发热之间的差异,指导抗生素规范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的659例次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资料,根据介入治疗时是否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分为预防用药组、未预防用药组,比较两组发热及感染情况。结果介入术后共发生医院感染26例次,总体感染率3.95%(26/659);其中预防用药组21例次,感染率4.09%(21/514);未预防用药组5例次,感染率3.45%(5/145),两组比较P〉0.05。308例次术后出现发热,其中预防用药组239例次(46.5%),未预防用药组69例次(47.6%),两组比较P〉0.05。预防用药组平均发热体温95%CI为37.80~38.70qC,未预防用药组为37.65~38.90℃,两组比较P〉0.05。预防用药组、未预防用药组最初发热时间中位数均为第3天。预防用药组热程平均为4.12d,预防用药组平均为3.76d,两组比较P〉0.05。结论行TACE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与未应用者在感染类型、感染率、发热率及最初发热时间、热程及发热程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中无需常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TACE)术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方案治疗晚期肝癌对肝功能恢复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84例晚期肝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药物化疗,n=42)、观察组(TACE术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对比患者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 0. 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治疗后生命质量总评分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给予晚期肝癌患者TACE术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可使患者肝功能得到更大程度改善,总疗效更理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术前动脉介入化疗在进展期胃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76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术前选择性动脉介入化疗,第2个疗程后8~15 d进行胃癌根治手术,对照组仅采用胃癌根治手术治疗,术后两组均实施5个疗程的常规全身静脉化疗治疗。统计比较观察组动脉介入化疗后临床体征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病理治疗效果,并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生存率。结果观察组38例动脉介入化疗后临床症状减轻,且未见严重并发症;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8例动脉介入化疗后轻度有效23例、中度有效12例、重度有效2例、无效1例;术后随访无病例脱落,两组术后12个月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术后24、36个月生存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动脉介入化疗应用于进展期胃癌患者,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同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药物相关分子靶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预防性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原发性肝癌切除并在术后行预防性TACE的92例患者分为分子靶标检测筛选化疗药物组(观察组,n=50)和经验选用化疗药物组(对照组,n=42),比较两组患者1年复发率、TACE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应用KaplanMeier法比较无瘤生存期,绘制无瘤生存曲线并进行Log-rank检验.结果:观察组1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422,P=0.035);观察组平均无瘤生存期明显优于对照组(t=3.081,P=0.003).两组无瘤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9,P=0.014);观察组TACE后恶心呕吐、腹泻、白细胞计数下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发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1,P=0.763).结论: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依据分子靶标检测筛选化疗药物行预防性TACE可明显延缓肿瘤复发、延长无瘤生存期、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及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不可切除肝癌的效果。方法 142例不可切除肝癌患者以用药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雷替曲塞治疗,观察组给予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及TACE治疗,比较临床疗效、症状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症状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疼痛、疲乏、恶心呕吐、睡眠障碍等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热、恶心呕吐、疼痛、白细胞减少与肝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经TACE治疗不可切除肝癌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改善患者疼痛、疲乏等各项症状指标,还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个体化延续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100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高血压患者采用单双号分组的方式进行分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术后康复护理,观察组行常规术后康复护理和个体延续护理。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饮食、用药、运动、睡眠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且生理功能、精神活力、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个体化延续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下降发挥积极作用,同时提高其康复依从性,改善其术后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整体康复效果非常理想,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手术中低体温预防处理对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凝血功能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南充市中心医院于2017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28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术中护理方式不同,将术中常规护理予以对照组,术中低体温预防护理予以观察组,每组64例患者,观察比较2组术前术中体温、术中出血量、术前后凝血功能情况、术前与术后应激反应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1)观察组患者术中体温较对照组术中体温高[(36.42±0.41)℃vs(34.46±1.02)℃],且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04.12±6.15) mL vs(163.84±13.11) mL](P<0.05)。(2)对照组术后Fbg水平较术前升高,PT、 TT、 APTT水平较术前降低;观察组术后Fbg水平较对照组低,PT、 TT、 APTT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3)对照组术后NE、 CRP及AD较术前明显升高,而观察组术后NECRP及A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4)观察组患者总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100.00%vs 87....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芬太尼透皮贴剂联合吗啡皮下注射在晚期肝癌介入术后疼痛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12月—2018年6月,于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收治的晚期肝癌患者中选取86例,所有患者均行介入术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后疼痛护理中单独应用吗啡皮下注射,观察组患者则在术后疼痛护理中采用芬太尼透皮贴剂联合吗啡皮下注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情况与药物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 h、治疗后12 h、治疗后24 h的NRS评分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芬太尼透皮贴剂联合吗啡皮下注射在晚期肝癌介入术后疼痛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1病例简介 患者,男,34岁,某企业工人,主因“发热5d,伴咳嗽、乏力3d”于2008年8月27日入院。入院前5d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达39cc,伴咽痛不适。在附近一诊所就诊,按“上感”给予头孢类抗生素等药物静滴治疗2d。具体用药不详。患者诉第一天曾用“地基米松”。后体温恢复正常。3d前,患者淋雨后再次出现发热,体温38.6℃,仍伴有咽痛不适,并出现轻度咳嗽,有少量白色黏液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四花穴隔药灸联合格拉司琼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恶心呕吐患者74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格拉司琼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隔药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恶心呕吐症状评分、胃液引流量及胃管留置时间,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在恶心呕吐症状评分、胃液引流量、胃管留置时间方面明显均低于对照组(均P 0. 05)。治疗组、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1. 89%、72. 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四花穴隔药灸联合格拉司琼可以明显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术后恶心呕吐症状,缩短胃管留置时间,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正患者,男,42岁,甘肃靖远人,建筑工。于2019年3月和8月前后两次无诱因发热,体温38~39℃,伴大量出汗、乏力,于陇南市文县城关镇私人诊所静脉输注"头孢曲松钠" 7 d,效果欠佳,改为"青霉素"输注5 d (具体用药剂量不详),经治疗后发热症状消失。此后患者一直乏力,且面色发黑。2020年1月3日患者无诱因再次发热,体温最高达39.0℃,无发冷、寒战。自服"布洛芬混悬液"(具体用药剂量不详),体温恢复正常。患者自觉恶心,以进食后为主,无呕吐,上腹胀满不适,无腹痛、腹泻。于2020年1月6日前往靖远县人民医院检查,CT示脾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腔内介入手术中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POBA)和药物涂层球囊(DCB)扩张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纳入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78例(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研究,给予对照组患者(39例)POBA扩张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39例)DCB扩张治疗,观察术后12个月患者一期通畅率以及血运重建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12个月一期通畅率高于对照组患者,血运重建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更低(P<0.05)。结论 腔内介入手术中POBA和DCB扩张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均较好,而后者可较好提升患者术后12个月一期通畅率,避免血运重建,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保证手术的安全,具有较好临床应用前景。值得临床应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至阳八阵穴联合巴氯芬治疗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2例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巴氯芬片,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至阳八阵穴,疗程为7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呃逆、睡眠状况、生活质量评分及中医症状评分,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呃逆、中医症状、睡眠状况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至阳八阵穴联合巴氯芬治疗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顽固性呃逆患者,可明显改其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40岁,因咳嗽、发热20天,腹痛15天,于2003年11月12日收人我院呼吸内科。患者20天前受凉后出现阵发性咳嗽,咳少量黄脓痰;发热,体温最高达40℃,伴畏寒、寒战。用地塞米松等药物后体温降至38℃,伴心慌;摄X线片示支气管炎,但抗炎效果不佳。加服中药后即出现剧烈腹痛,对症处理后减轻。15天来持续性腹痛,且伴腰部疼痛,伴发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炎应用氨溴索联合抗菌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成本-效果分析.方法 采用氨溴索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炎患者,并与盐酸溴己新片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的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症状、成本-效果及不良反应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热、咳嗽咯痰等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发热、咳嗽咯痰等症状的改善起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平均住院天数明显较对照组缩短(P<0.05).从成本-效果比上分析,发现观察组的用药更经济实用.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氨溴索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炎的疗效确切,成本-效果较佳,且安全性也较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正>药物热指由药物直接或间接引起的发热,是一种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1]。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国内外目前尚无确切诊断标准,只能根据其临床特征、用药史等作综合判断。本文报道1例药物热所致发热待查病例。患者男,15岁。因"间断发热13 d"于2014年10月31日入院。患者于10月19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咽痛,随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伴畏寒,无明显寒战,用退热药后体温可降至正常,发热多以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39岁,因“胰腺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7个月伴发热3周”入院。入院前3周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午后明显,体温38~39℃。最高达40.2℃,伴寒战。入院体检:体温38.4℃,皮肤巩膜无黄染,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腹部未扪及肿物。实验室检查:白细胞4.5×10~9/L,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