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医学衷中参西录》是张锡纯(1860-1933)所著。张氏毕生精研中医药学,于医理多有建树,临证施治,法古不泥,推陈出新,起沉疴多之效。 张氏认为:喘病起于外邪,内伤于五脏。外邪者,风寒湿热也;内伤者。肺肾肝胃也。既有实证,也有虚候,治疗之法,当明辨脏腑、阴阳、气血、虚实。纵观所载案  相似文献   

2.
《辨证录》为清代医家陈士铎所著,1964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在出版说明中说:本书“又名《辨证奇闻》”。中医研究院等主编的《简明中医辞典》也认为《辨证奇闻》即《辨证录》,并在《辨证录》条中说:“由于本书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后世刻本颇多,有些书商将其改名为《辨证奇闻》或《辨证冰鉴》”。  相似文献   

3.
正说到李清照,大家都知道她是创作长短句的高手,较少晓得她协助乃夫赵明诚写作《金石录》的贡献,更加鲜闻她偏爱写本的情结。赵明诚亡故后,李清照将其有关金石收藏、研究的手稿,整理成《金石录》三十卷,并撰有《金石录后序》(见《李清照集》,中华书局1962年。以下引文凡未引出处者并见于此),介绍夫妇俩搜集、整理金石与撰写《金石录》的过程以及该书内容。  相似文献   

4.
陈修园著作真伪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为  苏颖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2):1715-1716
通过对陈修园的《医医偶录》、《医学逢原》、《家藏心典》、《伤寒医约录》的研究,推断《医医偶录》非陈修园作,《医学逢原》、《家藏心典》、《伤寒医约录》虽非陈修园手订之书,但是记录了陈修园不同时期的学术思想,可以看作是陈修园的医书,由他人编辑而成。  相似文献   

5.
仲景《伤寒杂病论》在宋版以后之流传 ,脉络清楚 ,如指诸掌 ;宋版以前至仲景逝世凡八百六十余年 ,流传脉络 ,乱如紊丝。其中尤以六朝之流传 ,由于史料缺如 ,疑团重重。今可借助近年日本发现的《小品方》 (残卷 ) [1] 及梁·阮孝绪《七录》探清《伤寒杂病论》在六朝流传之奥秘。梁·阮孝绪《七录》[2 ] 著录“张仲景辨伤寒十卷” ,在《伤寒论》版本演变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阮孝绪 (4 79~ 5 36 ) ,南朝梁人 ,于梁·普通四年 (公元 5 2 3年 )撰成《七录》 12卷。《七录》是根据齐秘书丞王俭 (4 5 9~ 4 89)《七志》、东晋穆帝著作郎李充…  相似文献   

6.
从缺血性中风病因病机分析《古今录验》续命汤的配伍原则、现代药理、临症经验,揭示《古今录验》续命汤加减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本质。通过理论与经验分析《古今录验》续命汤治疗缺血性中风取得良好的效果。《古今录验》续命汤加减治疗缺血性中风确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汪文绮,字蕴谷,清安徽休宁人。家世业医,父十洲、伯兄汪广期皆有医名。文绮承袭家学,著有《杂症会心录》、《脉学注释汇参证治》等著作。《杂症会心录》两卷,成书于乾隆19年(1754年),为汪氏数十年临床经验之总结,其辨证准确,立论精详,  相似文献   

8.
也谈《傅青主女科》和陈士铎《辨证录》——与贾得道先生的商榷山西中医学院(030024)李树德关键词傅青主女科,辩证录,陈士铎近抽工作之隙,认真地研读了贾得道先生1988年在《山西中医》第6期上发表的《(傅青主女科)和陈士铎(辨证录)》一文,并查阅了一...  相似文献   

9.
《辨证录》十四卷(附《脉诀阐微》一卷)清·陈士铎著。陈氏,字敬之,号远公,又号朱华子,浙江山阴(今绍兴县)人。生平著述甚多,据嘉庆《山阴县志》所载,除《辨证录》外,尚有《石室秘录》、《内经素问尚论》、《灵枢新编》、《本草新编》等十余种。近来,笔者为校勘《辨证录》一书,查阅了一些资料,从而发现,《辨证录》的成书时间,以及最早刊本,都有再讨论之必要,  相似文献   

10.
据《华阳隐居先生本起录》,陶氏生于朱孝建三年丙中,《南史》本传相同,即当公元456年。《本起录》是陶氏姪子陶翊写的一篇生传,记述陶氏家世及其活动,没有写到卒年。梁邵陵王萧纶作《碑铭》及晋安王萧纲作《墓志铭》并称“大同二年卒,春秋八十有一”。而唐人姚思廉所撰《梁书》、李延寿所撰《南史》和李渤的《梁茅山贞白陶先生传》记,作“大同二年卒,时年八十五”。按大同二年当公元536年,距456年正  相似文献   

11.
<正>解急蜀椒汤是《小品方》中治疗寒疝腹痛的名方,被《外台秘要》《千金要方》《古今录验》《医心方》《经心录》等收录,其方用药精炼、疗效确切,符合经方法度。《小品方》载其药物组成为蜀椒二百枚,炮附子一枚,粳米半斤,干姜半两,半夏十二枚,大枣二十枚,炙甘草一两。《肘后备急方》《古今录验》《范汪方》无甘草,余同。《经心录》同。《外台秘要》卷七引《小品方》。一般认为该方是大建中汤合四逆汤加减而成。笔者认为乃大建中汤合  相似文献   

12.
刘福庆是晚清四川绵州著名医家,著有《医录便览》传世。本文对其生平、生卒年代、葬地、《医录便览》书名,以及其子刘莹对《医录便览》的贡献等问题作出相关考证。  相似文献   

13.
论“东垣针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垣针法,悉本《素问》、《难经》,法古而创新,将补土法灵活应用于针灸,结合《灵枢》"导气"与"同精",提出了"导气同精"与"同精导气"法,据《素问》"阴病治阳,阳病治阴"创背俞治外感、腹募治内伤的治疗大法,不仅提出了用刺经放血——通调气街,并大胆地提出了虚证亦可放血的理论。  相似文献   

14.
《新修本草》中明确标明文献名的引用文献有30余种,其中引用的本草文献有《名医别录》、《李当之本草》、《药录》、《药对》、《徐仪药图》、《本草音义》和《食经》7种.《名医别录》的编定者为陶弘景;《李当之本草》在唐时仍有存留,属《神农本草经》传本之一;《药录》应非《李当之药录》;《新修本草》所引之《药对》非徐之才《雷公药对》,而可能是《旧唐书·经籍志》所录之古本《雷公药对》.  相似文献   

15.
《医学衷中参西录》(以下简称《医录》)是近代名医张锡纯毕生经验的结晶。医家一生学验俱丰 ,勇于探索 ,勇于创新 ,其论病用药有其独到之处。笔者细读《医录》,感其山茱萸应用颇具特色。现不揣愚昧 ,浅述如下 ,供与同道商磋。1 《医录》中山茱萸应用概况1985年 8月由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医录》共上、中、下三册。上册收录的主要内容是张氏自制方 ,共 182方 ,其中原方中有山茱萸的有 17方 ,占 9.4% ,下册主要是医案 ,共有 139条病证及案例 ,其中 2 9则医案中有山茱萸 ,占 2 0 .9% ,中册主要为药物解 ,共有中药 79味 ,其中山茱萸解位…  相似文献   

16.
信息平台     
《国之瑰宝——中国国医大师录》画册首发仪式在京举行2011年6月26日,《国之瑰宝——中国国医大师录》画册首发仪式在京举行。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中国卫生摄影协会副会长、总后卫生部原副部长袁永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吴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  相似文献   

17.
考证“金匮”文字来历,以及《金匮录》与《仲景金匮录》等的关联。  相似文献   

18.
章穆,字深远,晚号杏云老人,清·乾嘉间鄱阳(江西波阳县)人。著有《四诊述古》《伤寒则例》、《药性指南》、《五种心法》及《饮食辩录》等书,其中《饮食辩录》是章氏最得意之作。亦为医家病家乐读之书,仅从《饮食辩录》即可见章氏治学的四大特色。1 为病人写书,二十万言三载成章氏《四诊述古》、《伤寒则例》、《药性指南》、《五种心法》为中医诊断学、药物学增  相似文献   

19.
曹师穎甫先生,名家达,号鵬南,晚署拙巢,江阴县人,公元1968年生,1937年卒,擅詩文画梅,晚年特以医学著称。其遺著有《汉乐府評注》、《諸子精华录》、《气听斋詩集》、《梅花詩集》《詞集》各若干卷,并有《伤寒发微》、《金匱发微》,(1956年9月由上海卫生出版社合刊,改称《曹氏伤寒金匱发微合刊》)《曹穎甫医案》、《經方实验录》等书,久为医林称道。茲将其史迹和医学經验分別介紹如次:  相似文献   

20.
江阴名医曹颖甫在其著作《经方实验录》中将葛根汤归为《伤寒论》太阳温病之主方,本文就《经方实验录》中曹氏按语与验案对其论点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