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刺络疗法,是指针刺络脉出血,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后世称为放血疗法。此种疗法《内经》中有不少记载。除《灵枢·血络论》外,还见于《灵枢》之《九针十二原》、 《经脉篇》、《脉度篇》等二十一篇见,于《素问》之《三部九候论》、《调经论》等十篇中。有完整意思者共百余条。现选释有关使用原则和运用规律部分条文供参考。 使用原则 1.“宛陈则除之”(《灵枢·九针十二原》 宛,与郁同,宛陈指气血的瘀浊。除作去除解。《灵枢·小针解》指出“宛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清·张隐庵阐明其意曰:“宛陈则除  相似文献   

2.
谈“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曹大明(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3)主题词《灵枢》,中医名词《灵枢·本神》篇说:“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素问·保命全形论》载:“凡刺之真,必先治神。”在《内经》的其它篇章如《灵枢·官能》篇亦说:“用针之要,无忘其神”...  相似文献   

3.
甲诊临床浅识孙咸茂,黎涛,赵辉(青岛市401医院266071)关键词甲诊,望诊,临床应用甲诊属中医望诊范畴,源于《内经》,发扬于后世。《灵枢·本脏》云:“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素问·五脏生成论》云:“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其主肺也。”《灵枢·天年...  相似文献   

4.
胃脘痛的辨证施护韩玉龄(附属弋矶山医院中医科)胃脘痛是以上腹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为主证。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说:"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指出:"胃病者,腹胀感,胃脘当心而痛。"《外台秘要·心痛方》论曰:"足阳明为胃...  相似文献   

5.
谈“针刺得气”与“气至病所”和针灸临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针刺得气”与“气至病所”和针灸临床高俊雄,赵万标(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北京100015)关键词:《灵枢》;针刺得气;气至病所《灵枢·九针十二原》曰:“刺之要,气至而有效”。《灵枢·刺节真邪》曰:“用针之类,在于调气”。《金针赋》着重指出:“气速效速,...  相似文献   

6.
《内经》辫析2则福建中医学院93级研究生(新加坡)杨竣联,陈清辉指导老师郑家铿1《内经》"痹"义析1.1指气血闭阻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厥阴之复,……甚则入脾,食痹而吐。"《素问·阴阳别论》提到的"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此处"痹"即是指有气血运...  相似文献   

7.
“杂病”内涵管窥陈国权湖北中医学院(430061)刘茂林河南中医学院(450003)主题词中医名词,注释“杂病”是中医界使用较广的名词之一,现从五个方面对其内涵略陈管窥之见。1五官科、内科疾病之联称《内经·灵枢·杂病第二十六》载有耳聋、鼻衄、喉痹、咽...  相似文献   

8.
《内经》中的“精”字其含义约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泛指人体中的精微物质。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灵枢·本藏》:“是故五藏主藏精者也。”二、指人身先天之精。如《灵枢·决气》:“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灵枢·经脉》:“人始生,先成精。”  相似文献   

9.
学习《内经》“神”的含义有广狭之分,广义的神是人体各种生命活动现象的总称,狭义的神则是指人的神志。现将《内经》中有关“神”的九种含义分述于后。1代表精神活动,意识思维、聪明智慧:如《索问·上古天真论》“昔在黄帝,生而神灵。”《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又《灵枢·五色篇》“积神在心,以知往今。”等。2代表巧妙、高明:《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云:“按其脉,知其病,命回神。”又说:“知一则为工而知二则为神,知三则神且明矣。”《难经,六十一难》云:“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至…  相似文献   

10.
九画 临临(lǐnlǐn)高大的样子。①《灵枢·通天》:念然下意,临临然长大。②《灵枢·顺逆肥瘦》:肉薄厚皮而黑色,唇临临然,其血黑以浊。昭昭(zhāozhāo)。明亮的样子。①《灵枢·外揣》昭昭之明不可蔽。②《素问·至真要大论》:顾闻上合昭昭。③《素问·阴阳类论篇》:上合昭昭,下合冥冥。 亭亭淳淳(tíng tíng chǘn chǘn)。亭亭,遥远之意;淳淳,水流动的样子;享亭淳淳,形容营卫之气运行遥远而不停。《灵枢·卫气》:阴阳相随,外内相贯,如环之无端,亭亭淳淳乎,孰能穷之。  相似文献   

11.
<正>中医体质学说溯源于《黄帝内经》,如《灵枢·论痛》云:"筋骨之强弱,肌肉之坚脆,皮肤之厚薄,腠理之疏密,各不同,其于针石火炳之痛何如?肠胃之厚薄坚脆亦不等。"《素问·逆调论篇》曰:"此人者质壮,以秋冬夺于所用。"提出体质的形成与先天禀赋有关,不同个体存在差异性。在《灵枢·通天》中还依据人体阴阳盛衰,将其分为太阳、少阳、太阴、少阴、阴阳平和"五态"之人;而《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归纳出"木、火、土、金、水"五型人及各具有的不同体型、秉性、对疾病的易感性等;《灵枢·卫气失常》还将肥壮体型划分为肉型、膏型、脂型3种体型。但《内经》中  相似文献   

12.
《灵枢·经筋》探讨刘金洪(浙江中医学院研究生310009)关键词《灵枢·经筋》理论探讨中图号R224《灵枢·经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论述经筋的专著,其详细记载了十二经筋的循行、病候和治疗。作为经络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十二经筋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现...  相似文献   

13.
<正> 《灵枢·海论》提出了四海的概念和四海有余、不足的证候表现,本文试对四海的生理病理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并就四海有余不足针灸治疗的理法方穴作初步探讨。关于海,《说文》云:“天池也,百川所会者。”自然之海有东西南北之分。《灵枢·  相似文献   

14.
皮肤病从肺论治心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肤病从肺论治心得谢勇(如皋市中医院皮肤科226500)主题词皮肤病/中医药疗法,宣肺,清肺,润肺,补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肺生皮毛"。又《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均说明了肺与皮毛生理上的紧密关系.皮毛在一身之表,依赖...  相似文献   

15.
论《内经》中"神”与针灸临床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医学、自然哲学和道教都认为 ,精、气、神是构成人体生命的基本要素。精、气、血是“神”形成的物质基础 ,“神”寓于精气之中。宋·虞庶云 :“神者 ,精气者之化成也”,表明人身之神是由精气化生而成的。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内经》,深受中国古代哲学和宗教思想的影响 ,应用大量篇幅论“神”,《素问·八正神明论》:“血气者 ,人之神也”。《灵枢·小针解》:“神者 ,正气也”。《平人绝谷》云 :“故神者 ,水谷之精气也”。《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载 :“所言节者 ,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 ,非皮肉筋骨也”。可见《内经》中之神就是人身…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与《阴阳十一脉灸经》两部古代医书中经脉的命名、循行特点、与之相关病候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发现两部灸经与《灵枢·经脉篇》中经脉命名相似,与经脉循行方向大体一致,《足臂十一脉灸经》与《阴阳十一脉灸经》所载疾病症候及所主疾病较为简单,而《灵枢·经脉篇》则较为系统,灸经与《灵枢·经脉篇》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7.
中医络脉理论源于《内经》 ,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 ,可谓源远流长。其临床应用价值尤为重要。络脉是从经脉中分出的支络部分 ,《内经》中最早提出了络脉的概念。《灵枢·经脉篇》说 :“经脉十二者 ,伏行于分肉之间 ,深而不见……诸脉之浮而常见者 ,皆络脉也。”《灵枢·脉度》指出 :“经脉为里 ,支而横者为络 ,络之别者为孙。”《内经》中还论述了络脉的生理功能及病理改变 ,《灵枢·小针解》说 :“节之交 ,三百六十五会者 ,络脉之渗灌诸节者也。”络脉在人体上主要是将经脉之中的气血 ,渗濡灌注到全身各部分 ,以司营养筋、骨、皮…  相似文献   

18.
一、五输穴五输穴是指十二经脉气从四肢指趾末端走向肘膝部位各有“井.荣、输、经合”五个特定名称的腧穴,简称‘五输穴”。这些输穴的性能,各有其五行(木、火、土、金、水)属性,故又有“五行输”之称。五输穴出自《灵枢·九针十二原》、《灵枢·本输》、《灵枢·结根》  相似文献   

19.
巨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巨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探讨解放军第四医院王掌乾,苏爱萍巨刺是针灸临床一种取穴方法。《灵枢·官针》曰:“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素问·缪刺论》曰:“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如此者必巨刺之。”我们用巨刺法治疗面神经麻痹78例,另用常规...  相似文献   

20.
<正> 《灵枢·经脉篇》主要论述了十二经脉在人体的分布和循行的具体部位与走向,从而说明了营气的循行规律。并在所述每经循行径路之后,分别叙述了每经病候及其治法。对论中(以下所引《灵枢·经脉篇》之内容,皆称论中)“是动则病,是主×所生病”一句,自《难经·二十二难》提出“然,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