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竹友《简明中医训诂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年出版.该书是继钱超尘《中医古籍训诂研究》、王筑民、辛维莉《中医古籍训诂概论》之后出版的又一部中医训诂理论著作.该书对中医训诂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引进了广义训诂学和狭义训诂学的概念;拓展了训诂研究的材料和方法;分析了中医训诂的基本特点;指明了中医训诂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王筑民、辛维莉二位先生合著的《中医古籍训诂概论》,出版于1994年,是对钱超尘先生《内经语言研究》《中医古籍训诂研究》的继承和发展,突出表现在:阐明了学习训诂学与学习中医学的关系;丰富了训诂学的研究材料和训诂内容;拓展了中医训诂的方法;阐述了中医训诂的理论基础;概述了中医古籍训诂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成就.本书对以后的中...  相似文献   

3.
中医训诂学是普通训诂学的一个分支,是利用传统小学即文字、音韵、训诂之学研究中医古籍语言的一门学问.这门学问虽历史悠久,但缺乏系统的理论总结和指导,因此难免有一定欠缺.钱超尘先生秉承传统小学良好师承,将普通训诂学引进到中医界,有力推动了中医训诂学及中医古籍的整理研究.其贡献主要表现在:全面阐述中医古籍训诂学的理论;运用文字音韵训诂考据之法,解决中医古籍疑难问题;开创中医古籍训诂史的研究;致力中医训诂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后备力量.  相似文献   

4.
研究《内经》应以训诂发端,舍此则无门径。何谓“训诂”?《说文解字》言部:“训,说教也”,段玉裁注:“说教者,说释而教之,必顺其理”,这就是“训”字之意;《说文》:“诂,训故言也”,段氏注:“故言者,旧言也。训故言者,说释故言以教人,是之谓诂”。所谓“故言”,即前人传下来的语言。我们对前代的语言加以解释,这种学术工作就叫“训诂”。  相似文献   

5.
<正>钱超尘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训诂学家和中医文献学专家,擅长以《说文解字》为核心的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校勘学、考据学,为乾嘉学派正统传人。他在北京中医药大学40余年教学生涯中,勤勉治学,孜孜不倦,在中医文献研究及中医经典著作的语言研究方面开拓新领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医古籍相关学科的传承与普及做出了重要贡献。基于钱超尘教授精湛的学术造诣,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成立"钱超尘人文学术传承工作室"作为北京中医药  相似文献   

6.
《黄帝内经》主谓倒装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谓倒装是古籍中常见的一种特殊语序。是为了强调谓语,突出谓语的感情色彩,或者为了押韵,把谓语置于主语前的语法现象。《内经》中主谓倒装句一般都简洁明了,故钱超尘先生在《黄帝内经研究大成》“《黄帝内经》语法研究”部分对《内经》中出现的宾语前置和定语后置现象进行了详细的探讨,没有涉及主谓倒装。考察《内经》全文,主谓倒装现象共出现61处之多,其中的有些句子还比较复杂,各本校释书的标点和释义也不尽相同,因此有必要对《内经》中的主谓倒装句进行整理研究。  相似文献   

7.
古籍的训诂,在解释词义方面,据其途径之不同,可分为“形训”、“音训”、“义训”几种。现将形训举例介绍于下,冀能对学习与研究古医籍者有所帮助。所谓“形训”,就是从字形结构的分析入手的训诂方法以说明词义的训诂方法。形训通常用来探求字的本义(造字之初的意义);弄清字的本义,又便于掌握一个词的词义系统,从而有利于解决阅读古籍中所遇到的语言文字障碍。  相似文献   

8.
训诂学是语言解释之学。近代学者刘师培说:训诂即“以今语释古语”“以雅言证方言”《中国文学教科书·周代训诂学释例》。黄侃则更明确地指出:“训诂者,用语言解释语言之谓。”(《训诂学讲词》)为了将古代医籍所用语言解释准确清楚,训诂的内容应包括解释词义、分析句读、注明读音、阐明语法、说明修辞手段、阐述医理、串讲大意等,其中解释词义是训诂工作的基础和核心。本文所说的训诂方法,即专指词义训释的方法。训释词义的方法宜分探求词义的方法和说解词义的方式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外台秘要方校注》读后钱超尘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高文铸教授校注之《外台秘要方》一书,是一部优秀的著作,作者不仅填补了王焘《外台秘要方》校注、整理之空白,而且以巨大精力对王焘本人及《外台秘要方》的成书因素、编纂方法、版本源流、引用文献等多方...  相似文献   

10.
训诂学在阅读《黄帝内经》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帝内经》内容丰富而深奥,是中医献中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医工作的必读之书。然而,由于成书年代久远,今人不悉古语,读来不免有些艰涩。宋人郑樵云:“古人之言所以难明,非谓书之理意难明也,实为事物难明也;非谓古人之言难明也,实为古人之言有不通于今之难明也”(《通志·艺略》)。为《素问》作注的王冰也曾说:“假若天机迅发,妙识玄通,葳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于诘训”。可见要沟通古今,唯有训诂:要读潼《黄帝内经》,同样要借助于训诂。  相似文献   

11.
主谓倒装是古籍中常见的一种特殊语序 ,是为了强调谓语 ,突出谓语的感情色彩 ,或者为了押韵 ,把谓语置于主语前的语法现象。《内经》中主谓倒装句一般都简洁明了 ,故钱超尘先生在《黄帝内经研究大成》“《黄帝内经》语法研究”部分对《内经》中出现的宾语前置和定语后置现象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没有涉及主谓倒装。考察《内经》全文 ,主谓倒装现象共出现 6 1处之多 ,其中的有些句子还比较复杂 ,各本校释书的标点和释义也不尽相同 ,因此有必要对《内经》中的主谓倒装句进行整理研究。1 《内经》主谓倒装句的类型《内经》中主谓倒装句包括感叹…  相似文献   

12.
医史文献《素问》王冰注引《易》辑览《钱超尘(1:1)宋板《千金要方》是如何流入日本的《钱超尘(2:63)《周易》“象”思维模式对《内经》理论体系构建的影响苏颖(2:67)中国医科大学图书馆馆藏《仲景全书》版本考证钱超尘,傅海燕(3:125)《汤液经法》、《伤寒论》、《辅行诀》古今  相似文献   

13.
笔者从事中医古文教学10多年,加之近年的出版工作实践,深感正确的理解词义对准确地把握中医古籍、学习历史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故特将部分常见的中医古籍词语注释存在的一些不足摘出,不揣浅聘,略陈管见,以就正于方家。1 晋·皇甫谧《甲乙经·序》:“若知直祭酒刘季琰病发于畏恶。” 句中“知”当释作“主持”、“主管”。《字■·矢部》云:“知,《增韵》:主也。今知府、知县,义取主宰也。”“知”有“主”义,文献多见例证。《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公孙挥曰:‘子产其将知政矣……’”《国语·越语》:“有能助寡人谋…  相似文献   

14.
<正> 名物之训释,乃训诂之重要方面发。《本草纲目》虽为方技之书,然其“释名”一项,实为名物训诂之属。取证群书,博采异名,郭璞注《尔雅》之绪余也,推本求源,训释名义,刘熙撰((释名》之遗意也;广访南北,备列方言,杨雄著《方言》之流亚也。全书五十二卷,载药1892种,分为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凡17类。涉及面之广,所举物之众,皆为可观。训诂之旨,在于求通。所谓通,一则沟通古今,使古今如旦暮也;一则沟通方俗,  相似文献   

15.
马继兴,当代著名中医文献专家,在60年的学术生涯中,独立撰写学术著作17部,与他人合著8部,发表论文150篇。马先生在中医古籍训诂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主要体现在其《马王堆古医书考释》一书中(下简称《考释》),该书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出版。本书博综古今,穷研深究,撰写文  相似文献   

16.
由龙致贤教授主编的《中药疗效学概论》一书 ,2 0 0 1年 5月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本书除绪论外 ,着重从理论、药材、炮制、制剂、配伍、新药开发诸方面进行论证。从以往的角度来看 ,本书相当于“中药学概论” ,可作为大学一年级新生入学的第一门主课 ,全面了解本专业的概貌。正如农学系的农业概论 ,林学系的林学概论一样。本书的特点是始终围绕着“疗效”二字 ,中医疗效是中医药的精髓(钱信忠语 ) ,是中医存在发展的生命。通读本书一遍 ,有以下几点体会。1 专题扼要重点、系统全面该书合之为一大型“概论” ,分之可为七个分册 ,每篇…  相似文献   

17.
近日.记者有幸拜访了极具影响力的《简明科学技术史话》(1981年出版)一书的作者、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原高级工程师申漳教授。申漳教授虽然年逾花甲.但探索精神却从未因年龄的增长而衰退;退休在家的他,刻苦钻研中医古籍,对中医理论做出了独创性、开拓性的解析.于2008年出版的《中医今解与关系医学》更是凝聚了申漳教授近20年的心血。  相似文献   

18.
介绍日本江户中后期医家对《伤寒论》的研究概况,特别列举了大师们学习运用清代朴学训诂考据方法,对《伤寒论》的文字训诂、校勘以及名物方面进行的研究。作为例证,简介了有关《伤寒论》中“似”“几几”、“钱匕”、“微除”、“喘冒”等的考证,同时也指出日本学者研究《伤寒论》中存在繁琐考据的缺点。  相似文献   

19.
正本草名物训诂又称为本草释名,指运用传统训诂学的方法推究中草药名称的来源,解释名称的形、音、义与药物的关系。本草释名的材料多散存于经书、小学书以及一些本草典籍中,并无专书。孔子倡导学习《诗经》,把《诗经》作为学习名物的教材,《论语·阳货》中告诫弟子:"小子何莫学夫《诗》……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郑樵认为:"古人  相似文献   

20.
介绍日本江户中后期医家对《伤寒论》的研究概况,特别列举了大师们学习运用清代朴学训诂考据方法,对《伤寒论》的文字训诂、校勘以及名物方面进行的研究。作为例证,简介了有关《伤寒论》中“似”、“几几”、“钱匕”、“微除”、“喘冒”等的考证,同时也指出日本学者研究《伤寒论》中存在繁琐考据的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