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两种不同吸痰管在人工气道吸痰中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因会厌暂时失去作用,咳嗽反射减弱,咳痰能力下降或丧失,不能及时排除呼吸道分泌物,因此,人工吸引成为清除气道分泌物的重要手段。为减少反复气道内吸引时气管黏膜的损伤及肺部感染的发生,作者采用一次性呼吸道吸引导管作吸痰管并与传统的吸痰管比较在人工气道吸痰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气管切开吸痰技术(tracheostomy suction)指对气管切开人工气道的患者实施的涵盖支气管卫生学管理、机械通气和机械吸引气管内分泌物的综合技术,是气管切开术后气道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及组织有效供氧的重要手段[1].气管切开人工气道建立后,由于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加湿和过滤作用的消失,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可能干燥、黏稠,甚至黏附在人工气道内径表面,使患者对呼吸道分泌物清除能力下降[2-4].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及治疗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措施,吸痰是气管切开术后的重要护理措施,而导管的反复插入,容易刺激气道黏膜而产生出血、溃疡,使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率等并发症和临床风险增加.不必要的吸痰可增加风险发生的几率,但若不及时吸痰,则可发生痰液堵塞,会使肺通气量降低,影响通气效果[5-7].尤其对颅脑损伤患者,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受损,咳嗽反射可能减弱或消失,呼吸道阻塞和肺内感染的发生率和致死率较高[8].同时,由于人工气道直接开口于颈部环状软骨下,气道长期处于开放状态,增加了气道感染的可能性.因此安全、有效的气道管理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至关重要,本文就气管切开患者吸痰时机及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人工气道患者开放式气管内吸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直接或经上呼吸道插入气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为气道的有效引流、通畅和机械通气提供条件。目前最常用的建立人工气道的方法是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管。由于人工气道破坏了上呼吸道的正常防御机制、抑制咳嗽反射,因此,气管内吸痰即成为排除人工气道患者气管内分泌物的有效方法。然而,气管内吸痰做为一种侵入性的护理操作,会导致患者发生各种并发症,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包括低氧血症,其他还有气管黏膜损伤、支气管痉挛、肺部感染、肺不张、刺激性窒息、心律失常、心脏停搏等。尽管有研究证明,密闭式吸痰较传统的开放式吸痰相比,更有助于降低患者呼吸道感染率、维持气道正压、减少低氧血症的发生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清理气道内的异物和分泌物是贯穿于吸入性损伤病人治疗始终的重要措施。其目的不但要保持气道通畅,防止肺不张,维持良好的通气功能,而且在于清洁气道,减轻感染,促进糜烂的黏膜和溃疡早期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气管切开后,气道干燥,而常规吸痰护理很难清除气道内的异物和分泌物。不利于吸入性损伤病人的治疗。我院自2003年1月—2006年1月对21例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病人采取了反复气道冲洗吸痰法,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灭菌石蜡油在吸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的病人要根据病情按需吸痰,及时清除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但在常规吸痰操作过程中,大部分病人因反复吸痰会出现呼吸道黏膜破损出血、吸痰管不易插入等影响吸痰效果.我们使用灭菌石蜡油在吸痰前充分润滑吸痰管,能有效减少病人上述症状的发生,收效很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气管切开术后出血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上常采用的一种急救性手术,气道出血是气管切开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术中止血不完善或气管黏膜的损伤都会造成出血[1,2]。根据出血的程度分为血痰、渗血和出血[2,3]。常规气管切开术并发症较多,以切开后出血最为常见,现将发生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综述如下。1出血原因分析1.1伤口及气道感染:①气管切开口周围组织甚至血管发生感染糜烂,气管黏膜炎症、水肿、坏死出血。②排痰困难:病人昏迷卧床,咳嗽反射差、痰液多较粘稠,排出困难,感染难以控制,尤其在套管的磨损下易引起大出血。1.2损伤性原因:①放入不合适的气管套管,如:过长、过粗、弯度过大等;气管内有分泌物不易咯出以及套管作为异物的刺激,病人剧烈呛咳或呼吸困难,躁动不安,头部过度后仰,致使气管套管壁损伤气管内的血管或颈部切口周围血管破裂而出血。②吸痰不正确:病人气管切开后气管内分泌物多,护理人员急于快速吸痰,动作不轻柔;吸痰管过粗、过硬,前端不圆钝,容易刺破气管黏膜;吸痰方法不当,吸痰压力过大;气道湿化不够,气道黏膜干燥以及吸痰管过细,吸痰不通畅,势必反复吸痰均可导致气管黏膜血管的损伤而致出血[2]。③气囊或气管导管压迫气管粘膜:长期使用气管套管而气囊内压...  相似文献   

7.
气管切开是将病人颈部正中气管上段前壁第3~5气管环切开。并插入合适的硅胶气管以开放呼吸道。改善呼吸的手术。是抢救危重病人常用的一种手段。但气管切开病人因人工气道的建立使气体失去鼻部过滤湿化、调节的过程以致气道分泌物粘稠。痰不易吸出,易形成痰痂,或吸痰操作不当等原因所致的肺部感染。导致痰液增多粘稠不易吸出,影响肺通气或肺换气功能。现将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高位截瘫病人排痰方法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呼吸道感染是高位截瘫病人严重的并发症。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对于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和控制呼吸道感染极为重要。叩胸拍背,刺激器官能起到一定的排痰作用。但高位截瘫病人由于呼吸肌力量不足,不能产生有效咳嗽,排痰效果往往不太理想,气管切开可以减少呼吸道死腔,及时吸出分泌物,但气管切开后增加了感染的机会和护理难度,也给病人身心带来了更大痛苦。  相似文献   

9.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常见急救手术,术后可迅速解除上呼吸道梗阻,纠正患者缺氧状态,改善通气功能,清除下呼吸道分泌物。在头颈部手术中行预防性气管切开可防止术中急性呼吸困难。气管切开后,呼吸道水分丢失增加,再加上机械通气量上升导致气管、支气管黏膜水分丢失过度,若不对气道湿化,会导致黏膜干燥、分泌物干结、纤毛活动减弱甚至消失、排痰不畅,进而发生气道阻塞、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因有意识障碍,入院前多有误吸,口鼻腔及大量血凝块,造成呼吸道阻塞而加重脑缺氧,需要施行气管切开术,气管切开后可达到或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解除痉挛,保持呼吸道,防止感染的目的,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1.
气管切开的目的主要是清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怎样才能做到行之有效且不过多增加病人痛苦,除做得吸痰及时和及早气管内滴药以外,还有以下方法值得注意: 1保证有效吸痰 吸痰前应拍背数次,再滴入a-摩蛋白酶的稀释溶液,待约十分钟以后再进行吸痰,可起到吸净肺内深部痰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赵晓雯 《全科护理》2011,(11):995-995
气管切开是抢救危重病人的急救手术,可改善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气管切开后因气管直接与外界相通,下呼吸道免疫功能受到破坏,易使细菌侵入,加上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吸痰等介入操作,均可增加感染机会。因此,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做好气道护理,是抢救危重病人的关键。现将危重病人气管切开的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持续气道湿化在气管切开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颅脑损伤、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因昏迷、呼吸道梗阻、呼吸不畅、痰多且粘稠、严重缺氧等原因,需行气管切开术。气管切开术后气体失去正常呼吸道黏膜加温、滤过、湿化等作用,又因频繁吸痰使气道黏膜和纤毛运动受损导致气道干燥,痰液干涸,呼吸道粘稠分泌物增多,咳嗽及排痰机制障碍而影响通气功能,容易并发肺部感染叫。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管内给药与传统方法相比有利于呼吸道湿化,稀释痰液,降低呼吸道感染率。2005-01~2007—06我科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管内给药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危重病人的常用急救手段之一,术后可迅速解除多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从而纠正病人的缺氧状态,改善通气功能及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气管切开后,呼吸道水分丢失可增加800 ml/d[1],尤其在高海拔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呼吸道水分丧失量增加,容易形成痰痂,进而造成肺部感染,甚至痰痂堵塞套管引起窒息.合理的气道湿化可保持气道湿润,稀释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因此,加强气道湿化,促进有效排痰显得极为重要.现将80例气管切开患者采用气道湿化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气管切开是抢救危重病人的急救手术,可改善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气管切开后因气管直接与外界相通,下呼吸道免疫功能受到破坏,易使细菌侵入,加上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吸痰等介入操作,均可增加感染机会.因此,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做好气道护理.是抢救危重病人的关键.现将危重病人气管切开的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气管切开吸痰的护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辜德英  余蓉 《华西医学》2006,21(1):145-146
气管切开是一种抢救重危病人的急救手术,即将颈段气管前壁切开,通过切口将气管套管插入气管,使病人直接经套管呼吸而形成人工气道。气管切开后,吸痰是最基本的护理操作。如何有效而安全地吸痰是临床工作中护士长期关注和探讨的问题。现就气管切开后吸痰的护理综述如下。1气道的湿化1·1气道湿化的方法由于气管切开使气管直接与外界相通,空气未经鼻腔温化和湿化直接进入气道,易使气道内分泌物干燥形成痰痂,不但不易吸出,而且还会阻塞气管套管出现窒息,因此,术后必须常规给予气道湿化。气道湿化的方法有多种,石美玉[1]总结的有:滴注式湿化法、…  相似文献   

17.
许金娇  何友云 《全科护理》2012,10(8):698-699
[目的]探讨脑外科气管切开病人的吸痰时机。[方法]选取90例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45例。实验组采取按需吸痰法,对照组采取按医嘱按时吸痰法。[结果]实验组气道黏膜受损出血及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按需吸痰可减少吸痰次数,降低吸痰管对气道黏膜的机械性刺激,减少气道黏液的分泌,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临床中 ,气管切开的患者较多 ,给此类病人吸痰时 ,由于吸痰管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 ,病人往往出现剧烈呛咳 (深昏迷患者例外 ) ,气管内的分泌物向外喷射 ,既污染了病人自身 ,也弄脏了操作者的服装、头面部等。为了保护病人伤口及吸痰者不受污染 ,呼吸道内分泌物不再四溅 ,我们设计了一种吸痰罩 ,用于气管切开病人的吸痰。如图 1。该吸痰罩取材方便 ,价格低廉。上部是无色透明、有一定强度的塑料 ,剪成扇形 ,做成圆锥状。上口直径 10mm以吸痰管顺利通过为宜 ,下口直径 5 0mm ,高40mm ,罩在气管套管外口周围。下口周缘延续成无色带弹性乳…  相似文献   

19.
气管插管是全身麻醉病人和抢救危重病人常用的急救手段之一,插管后可改善多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以纠正病人的缺氧状态,改善病人的通气功能及有效清除气道分泌物,但气管插管操作损伤黏膜上皮,使黏膜纤毛运动功能下降,上呼吸道防御功能降低,易致下呼吸道感染、痰栓等.良好的气道管理能有效预防并发症,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吸痰是人工气道管理中一项重要的护理措施,也是临床中常见的一项护理操作。由于机械通气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增多、黏稠,痰液不易咳出,加之病人咳嗽无力,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道梗阻。正常有效的吸痰可将气道内的分泌物及时吸出,保持呼吸道的通畅,以维持病人的通气功能,预防肺部并发症。过于频繁的吸痰可导致不必要的气管黏膜损伤,加重低氧血症和急性左心衰竭,吸痰不及时还可造成呼吸道不畅、通气量降低、窒息,甚至心律失常。本文就近年来机械通气的护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