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习和记忆是大脑高级功能之一。学习是指经验(行为习惯、感知、思维)的获得或发展,记忆则是指经验的保存和再现。学习记忆的物质基础是脑内一些参与学习记忆的物质保持在一定的水平,如脑内蛋白质浓度、各种氨基酸的合理组合、胺类物质等。睡眠期间,脑内蛋白质合成加快,同时有利于建立新的突触联系而促进学习记忆活动。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SD)即减少受试着的睡眠时间。长期严重SD可引起动物或人产生不良情绪,学习记忆受损、思维紊乱、疲劳、免疫力下降甚至累及儿童的生跃发育。如今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律,工作压力的增加以及特殊职业,使得SD不可避免。已有的研究发现SD可扰乱脑内神经递质的分布,诱导某些异常基因的特异性表达,使脑内的神经网络结构偏离平衡。本综合了近几年国内外的最新成果,对SD降低动物和人的学习记忆的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吞噬细胞在脑淋巴引流中的作用.方法:将荧光蛋白作为脑淋巴引流的示踪剂微量注射到大鼠大脑皮层内,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其在大脑皮层和颈部淋巴结的分布.结果:荧光显微镜下,大脑皮层内可见红色荧光沿血管周围间隙分布,还可见室管膜周围和脑室内有强荧光信号.高倍光镜下,可见大脑皮层内点状散在分布的红色荧光,为吞噬了荧光蛋白的细胞.颈部淋巴结内见红色点状荧光信号沿淋巴窦分布.结论:脑淋巴内的大分子物质可引流到颈部淋巴结.大分子物质在大脑皮层内沿血管周围间隙分布,脑内的吞噬细胞参与脑淋巴内大分子物质的引流.脑淋巴内的大分子物质可沿神经纤维间隙经室管膜进入脑室,加入脑脊液循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吞噬细胞在脑淋巴引流中的作用。方法:将荧光蛋白作为脑淋巴引流的示踪剂微量注射到大鼠大脑皮层内,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其在大脑皮层和颈部淋巴结的分布。结果:荧光显微镜下,大脑皮层内可见红色荧光沿血管周围间隙分布,还可见室管膜周围和脑室内有强荧光信号。高倍光镜下,可见大脑皮层内点状散在分布的红色荧光,为吞噬了荧光蛋白的细胞。颈部淋巴结内见红色点状荧光信号沿淋巴窦分布。结论:脑淋巴内的大分子物质可引流到颈部淋巴结。大分子物质在大脑皮层内沿血管周围间隙分布,脑内的吞噬细胞参与脑淋巴内大分子物质的引流。脑淋巴内的大分子物质可沿神经纤维间隙经室管膜进入脑室,加入脑脊液循环。  相似文献   

4.
大鼠脑内大分子物质的引流通路及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脑内大分子物质的引流通路,本研究微量注射示踪剂墨汁到大鼠右侧尾壳核,Ⅰ组动物使用传统的脑内注射方法,Ⅱ组动物采取改良方法防止示踪剂从进针处进入蛛网膜下腔,术后1、3、7、14、21 d处死动物,分别用肉眼、光镜及电镜观察墨汁在脑内、蛛网膜下腔、颈总动脉及颈部淋巴结的分布。结果显示:墨汁在两组动物脑实质内的分布趋势相同,即在白质内沿神经纤维弥漫性分布,7 d后在灰质内选择性地沿血管周围间隙分布,部分碳颗粒被管周细胞和巨噬细胞吞噬;Ⅱ组动物中观察到墨汁从大脑顶部进入蛛网膜下腔后沿其中的血管周围间隙分布并引流到脑的底部和嗅球及筛板区域,在耳蜗、前庭蜗神经和视神经等的脑神经鞘以及颈总动脉壁和颈部淋巴结有碳颗粒沉积;Ⅰ组动物没有这种分布。以上结果表明,大鼠脑实质内的大分子物质在白质和灰质中的引流方式不同;进入脑脊液的大分子物质可由颈部淋巴系统引流;墨汁不是很好的研究脑实质内大分子物质引流的示踪剂。  相似文献   

5.
学习记忆是脑的基本功能,作为脑内高级活动之一,其实质是信号转导和处理问题,其机制可能包括:①神经生理学机制,神经元之间的环路联系与短时记忆密切相关,而突触的可塑性尤其是长时程增强(1ong-term poten-tiation,LTP)被认为是长时记忆的分子学基础;②神经生物化学机制,长时记忆与脑内蛋白质的合成有关;其次,中枢神经递质也参与了学习记忆的活动;③神经解剖学机制,永久记忆的形成与新的突触联系的建立密切相关。本文主要就大鼠海马神经元对学习记忆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实验性淋巴滞留性脑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内虽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衬有内皮细胞的淋巴管,但脑淋巴引流途径明确存在,对于维持脑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脑淋巴引流途径阻断后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滞留于脑组织内,导致脑水肿、颅内压升高,继而脑血管受压,  相似文献   

7.
大多数化学致癌物均可影响DNA、RNA和蛋白质合成的过程。本文研究了从食管癌高发区林县粮食中分离出的互隔交链孢霉菌株261提取物261-B_2-3对这些大分子物质合成的影响。研究表明261-B_2-3对DNA和蛋白质的合成有明显的抑制,其作用强度呈明显的浓度相关性。但是它对RNA的合成无明显影响。三种大分子物质的合成对于261-B_2-3的敏感性顺序为:蛋白质>DNA>RNA。261-B_2-3对DNA和蛋白质抑制作用的类型和机理并不相同。在中止261-B_2-3的作用后,DNA的合成率持续下降,形成一谷值,属于模板损伤型,而蛋白质则呈递增型合成曲线,为干扰代谢型。261-B_2-3对大分子合成的干扰导致了细胞生物学和生化过程的紊乱,并有可能在诱变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技术,探讨已建立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的模型大鼠脑中代表记忆痕的高兴奋区.方法通过水迷宫建立大鼠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模型,对不同训练时间段的模型组与游水组和对照组大鼠行fMRI检查大鼠脑中高兴奋区.结果模型大鼠脑内,与学习记忆相关的脑区额叶、颞叶等神经元活动增强,表现为高兴奋区.该兴奋区有时空差异.在训练7天时,脑内高兴奋区位于前额叶皮质和嗅球,兴奋度高(象素水平p<0.0001).在14天时,脑内高兴奋区仍位于前额叶,兴奋度亦高,但较前稍低(p<0.0005).在21天时,脑内高兴奋区位于颞叶皮质,兴奋度高(p<0.0001).游水组和对照组无高兴奋区(p>0.001).结论已建立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的大鼠脑内出现代表记忆痕的高兴奋区.在训练不同时间段,脑内高兴奋区的强度和部位发生相应的变化.此变化提示前额叶皮质是短期记忆过程中重要的整合中枢,颞叶皮质参与了长期记忆.  相似文献   

9.
惊厥阈下脑放电对大鼠空间变换学习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查痫样放电对大鼠空间变换学习记忆影响。方法:在大鼠前额叶皮层给予引起痫样放电但无惊厥发作的阈下电刺激,建立惊厥阈下脑放电的动物模型。对大鼠进行空间变换学习记忆能力测定。结果:训练前给予阈下电刺激,可影响信息的获得,训练后给予阈下电刺激可影响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的转化。在已形成长时记忆时,阈下电刺激则干扰信息的提取。对刺激组停止刺激,动物的训练成绩逐日提高并在一周内达标。结论:阈下电刺激引起的认知损害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10.
用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的探讨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目的 寻找把脑形态与功能结合起来加以研究的可靠方法.方法 用水迷宫训练大鼠建立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模型.结果 (1)用水迷宫每天训练10次,连续7天即可达到预定的模型标准;(2)用此方法建立的模型动物在海马结构内均表现出实验效应;(3)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发现在训练的第5天有学习的平台期出现.结论 水迷宫训练试验能有效地分辨大鼠的空间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1.
tRNA是一类小分子单链RNA,分子量约25,000道尔顿。它的最重要的生物功能是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在携带信息的mRNA与最重要的生命物质——蛋白质之间起着桥梁作用。tRNA还具有其它许多生物功能,这些生物功能都在与其他生物大分子,特别在与各种蛋白质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因此,  相似文献   

12.
大鼠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的脑fMRI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运用功能性核磁共振 (fMRI)技术 ,探讨已建立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的模型大鼠脑中代表记忆痕的高兴奋区 .方法 通过水迷宫建立大鼠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模型 ,对不同训练时间段的模型组与游水组和对照组大鼠行fMRI检查大鼠脑中高兴奋区 .结果 模型大鼠脑内 ,与学习记忆相关的脑区额叶、颞叶等神经元活动增强 ,表现为高兴奋区 .该兴奋区有时空差异 .在训练 7天时 ,脑内高兴奋区位于前额叶皮质和嗅球 ,兴奋度高 (象素水平p <0 .0 0 0 1) .在 14天时 ,脑内高兴奋区仍位于前额叶 ,兴奋度亦高 ,但较前稍低 (p <0 .0 0 0 5 ) .在 2 1天时 ,脑内高兴奋区位于颞叶皮质 ,兴奋度高 (p <0 .0 0 0 1) .游水组和对照组无高兴奋区 (p >0 .0 0 1) .结论 已建立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的大鼠脑内出现代表记忆痕的高兴奋区 .在训练不同时间段 ,脑内高兴奋区的强度和部位发生相应的变化 .此变化提示前额叶皮质是短期记忆过程中重要的整合中枢 ,颞叶皮质参与了长期记忆  相似文献   

13.
用水迷宫和一次性被动回避反应两种行为学训练方法 ,结合脑室内注射一氧化氮合酶 (NOS)抑制剂 NAME(Nω-nitro-L -arginine)和原位杂交技术 ,观察了阻断 NOS前后大鼠海马和大脑皮层前额叶等区域由行为学训练诱发的生长抑素 (somatostatin,SOM) m RNA阳性细胞数量的改变。结果显示 :(1)同未经训练的对照组相比 ,两种行为学训练都引起海马和大脑皮层中 SOMm RNA阳性细胞的显著增加 ;(2 )在脑室中注射了 NAME的实验组动物 ,两种行为学训练都不能再诱发上述阳性细胞的增加 ,同时NAME也阻止了训练组出现的学习和记忆的形成。以上结果提示 ,一氧化氮参与了作为脑内学习和记忆神经化学基础之一的生长抑素表达增加的调控  相似文献   

14.
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及其生物学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钙 /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 -Ⅱ (calcium/calmodulin -dependentproteinkinase -Ⅱ ,CaMKⅡ )是一种多功能蛋白激酶 ,存在于许多动物细胞内 ,尤其在神经组织中含量丰富。在脑部某些区域如海马内占其蛋白质总量的 2 % ,主要集中在突触部位。研究表明 :CaMKⅡ广泛参与基因转录调节、神经递质合成、骨架蛋白磷酸化 ,近年来CaMKⅡ在海马学习及记忆功能过程中的作用正得到广泛的研究。1 CaMKⅡ的分子结构与活性调节CaMKⅡ是不同动物种属脑内广泛存在的一种非脯氨酸指导的蛋白激酶。…  相似文献   

15.
<正>据英国《BBC新闻》(BBC NEWS)2014年1月3日报道,日本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脑内一种基因的功能会随着年龄增加而弱化,导致中年发福。动物实验显示如果人为增强这个基因的功能,可以遏制体质量增加。日本专家研究发现,有一种叫SIRT1的基因功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弱,导致中年肥胖,而加强这个基因的功能可抑制肥胖。SIRT1是在人类和动物的丘脑部位指导合成蛋白质。随着人的年龄增长,该基因功能减弱,它指导生产的蛋白质也会减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大鼠主动逃避学习后转录因子pElk1在脑内表达分布的时程变化,将55只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Y迷宫训练组和假训练组,其中训练组与假训练组再各分为训练后0、1、3、6、24h组,每组动物各5只。训练组动物接受Y迷宫光-电结合训练,假训练组动物接受光电不结合假训练。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内各区pElk1分布及表达的变化。结果发现:pElk1免疫阳性神经元在全脑内分布广泛,在纹状体边缘区皮层大部、下丘脑、杏仁核、海马、尾壳核、边缘区、小脑均有较强表达;Y迷宫训练后0、1、3、6h,在海马、皮层大部、杏仁核、下丘脑、纹状体尾壳核及边缘区、小脑均有pElk1免疫阳性神经元表达的持续增强,训练后24hpElk1免疫阳性反应回归到正常组水平;假训练组在假训练后各时间点也有皮层大部、杏仁核等部位的表达增强,但在海马、尾壳核、纹状体边缘区等部位表达增强不明显,与训练组表达强度相比,差异有显著性。以上结果表明:pElk1在全脑分布广泛,Y迷宫学习增强海马、尾壳核、纹状体边缘区等区域的pElk1的表达,提示pElk1可能参与了Y迷宫相关的各脑区的学习记忆活动。  相似文献   

17.
学习和记忆是脑的基本功能。情绪、思维、意识等脑的高级活动、无一不与学习记忆有着密切关系。脑能进行学习记忆,这是毋庸质疑的。但是否只有脑才能进行学习呢?无脑的动物也能进行学习吗? 早期的学者们一般都认为学习和记忆离开了脑,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那样不可思议。但是随着人们对自然界认识水平的不断增长,发现在许多低等无脊椎动物的行为中也存在着学习记忆现象。然而这些动物的脑却分化得极不完善,甚至根本就没有脑。人  相似文献   

18.
空间学习记忆的行为模式及其分子神经生物学基础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空间学习记忆是检测空间定向、反应时间,视知觉和结构应用等能力,从而评价其认知水平的一种行为模式,是一类关于场景和事件的学习记忆。随着神经生物学的发展和分子生物学的渗人,人们发现啮齿类和鸟类空间学习记忆的中枢定位在海马,而灵长类则定位在下颞叶皮质。突触形态和传递可塑性均参与空间学习记忆过程,原癌基因表达、多种生物活性分子和新蛋白质的合成等在空间学习记忆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小RNA组学的兴起,越来越多不曾被关注的小RNA分子,如siRNAs,miRNAs,rasiRNAs和piRNAs等先后被发现.研究显示,相对于基因、蛋白质等具有复杂结构的生物大分子而言,这些结构非常简单的微型RNA对动物正常机能的维持、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器官形成、肿瘤形成等各种生命现象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孙田歌  孙保亮  贾莉  杨明峰 《中国微循环》2007,11(4):275-277,F0003
目的探讨适于研究脑实质大分子物质引流的大鼠尾壳核大分子示踪剂的注法。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剪断针头组、非剪断针头4μl组和非剪断针头1μl组,在立体定位仪控制下用微量进样器向尾壳核内注射伊文思蓝白蛋白复合物溶液,于72h留取脑标本并行冰冻切片,分别进行大体观察和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剪断针头法伊文思蓝白蛋白复合物的注射量不准确且不稳定,而非剪断针头法注射的量准确而稳定。结论非剪断针头尾壳核示踪剂注射法经济、准确、稳定,适于脑实质内大分子物质引流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