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机动卫勤力量是军队卫勤力量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军队战略、战役卫勤保障的主要力量[1].新时期所赋予我军"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决定了我军担负的职能多样化,有必要构建新型机动卫勤分队.武警部队作为处置各种突发事件及抢险救灾等非战争军事任务的主要力量,所组建的机动卫勤分队应具备应急反应快速化、遂行任务多样化、组织指挥信息化等特点[2].本文从五个方面对武警部队构建新型机动卫勤分队的要素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2.
武警机动卫勤力量是由武警卫生机构抽组,负责辖区内的卫勤应急保障任务或对邻近地区和重点地区实施支援卫勤保障,能够完成紧急、突然、复杂情况下保障任务的卫勤分队。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武警部队任务使命的拓展,武警机动卫勤力量面临多样化军事任务卫勤保障的需求,任务范围广泛,  相似文献   

3.
快速投送是机动卫勤分队有效应对各种安全威胁和圆满完成多样化保障任务的前提和保证。本文针对机动卫勤分队的投送保障要求,分析了当前我军机动卫勤分队投送现状与问题,同时借鉴国内外快速投送的先进经验与做法,对加强我军机动卫勤分队快速投送能力建设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并提出了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武警部队遍布全国,比其他任何军兵种与社会的接触更广泛、更密切,是各级政府抗灾减灾的“常备力量”。随着我国各种灾害事故的频繁发生,越来越多的武警总队或机动师将会参加到灾害事故的救援工作中来,进而对承担卫勤保障及医疗救援任务的卫勤保障分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对武警部队卫勤保障分队建设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对于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其应急保障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军队应急机动卫勤分队是我军卫勤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对其性质、特点和要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其所面临的多样化军事任务卫勤保障需要,指出了构建军民融合式快速投送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结合我军机动卫勤分队投送现状以及我国信息化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借鉴了国内外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先进经验,对军民融合式快速投送体系在机动卫勤分队中构建的重要内容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科学、系统、实用的机动卫勤分队消毒供应模块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为训练和考评提供参考。方法结合胜任力特征理论,通过文献分析法和小组访谈法初步拟定机动卫勤分队消毒供应模块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框架,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18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咨询,确定各级指标及权重分值,构建机动卫勤分队消毒供应模块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果构建的机动卫勤分队消毒供应模块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35项,咨询专家积极性、权威程度及可信度高。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机动卫勤分队消毒供应模块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武警卫勤应急保障分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构建一套适合武警卫勤应急保障分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开展有效的评估工作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通过文献资料、实地调研和课题小组讨论,拟定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再通过Delphi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AHP)法,进行评价指标的筛选和权重系数的确定.结果 确定了包括5项一级指标、13项二级指标和36项三级指标的武警卫勤应急保障分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论 该评价体系符合武警卫勤应急保障分队建设的实际需要,为进一步形成较为完善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介绍俄军特种医疗队的特色优势,对比分析我军机动卫勤力量的发展建设。方法 详细介绍俄军特种医疗队的组织架构、人员编成、部署展开、应用场景等内容,总结分析其功能、特色与优势。结果 经过对比分析,对于我军机动卫勤分队的人才队伍储备、力量编组优化、重点保障强化、新型装备研发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思考启示以及对策建议。结论 俄军特种医疗队独有的卫勤保障模式,为我军加快机动卫勤力量建设以及未来打造我军特色的特种医疗队,提供了具备实战检验的绝佳案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适合于评价武警医院卫勤保障分队灾害应急能力的指标构成要素,为管理部门开展有效的评估工作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住查阅分析文献资料和进行典型调查的基础上,提出评价指标构成要素锥形;再综合运川系统分析、头脑风暴等方法修订完善。结果确定了包括5项一级指标、13项二级指标、37项三级指标的初级评价指标构成要素框架结构。结论该评价指标构成要素结构符合武警部队医院卫勤保障分队灾害医学救援实际,为进一步形成较为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武警四川总队医院及所属分院根据上级命令迅速组建7批17支191人的医疗队,灾后0.5-24h,即随救援部队奔赴汶川、映秀、漩口、水磨、平武、北川、青川等重灾区,解救被困人员3715人,救治转运伤员6331人,巡诊巡治41000余人,开展手术349例,洗消防疫面积18万m^2,心理疏导8000余人次。成为到达灾区最早,覆盖灾区最广,救治转运伤员最多的医院之一。现将此次医疗救援行动中卫勤保障的实践与体会做一总结分析,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联合国国际救援队伍分级测评,已经成为任何一支国际救援队实施国际救援任务的准入证明.在多次地震灾害救援中,国内已形成现场急救、方舱(帐蓬)医院、后方医院三级救治体系,伤病员救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国内医疗救援队伍建设还没有统一的建设标准,尤其是灾害现场医疗救援队,在队伍注册、人员配置、专业设置、行动方案、装备配置和后勤保...  相似文献   

12.
根据模块化原理将野战医疗队的模块编组规模设定在15人左右或30人左右,其中医护人员在11人左右和22人左右。模块分为4类:分类模块、手术模块、重伤救治模块和医疗处置模块。通过地震伤员仿真模拟系统模拟不同规模的野战医疗队对地震伤员进行紧急救治的过程,以探索其急救能力。时间片被设定为1min,救治时间设定为1天20小时。试验结果表明增加医疗处置模块内的医务人员数量显著提高伤员通过量,增加重伤重伤救治模块内的医务人员数量次之,而增加分类米快和手术模块内的医务人员数量对伤员通过量无明显影响。若医务人员总数不变,分类模块内的小模块量降至1个,而其他3个医疗救治模块之一增加一个小模块,则手术模块增加一个小模块后对伤员通过量并无影响,而其他两个模块增加一个小模块后伤员通过量均能增加。  相似文献   

13.
5月14日,浙江省首批医疗卫生紧急救援队奔赴四川汶川大地震重灾区江油市和平武县开展工作。笔者根据工作中的经验,认为应建立省级综合性应急医疗救援队,队员包括各专业的人员,如医疗专家、心理专家和疾病防控、卫生监督人员。医疗救援应与其他救援队,如消防救援队、军人等合作。在灾害发生后72小时的黄金救援时间内,首先派出由训练有素、业务精良的人员组成的医疗队。在临近灾区的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应建立治疗区。在后续阶段,应主动搜寻以发现幸存者。现场医疗救援队的成员应每三人组成一组,由专业背景不同,体格和心理素质均高的人员组成。首先进入核心地区的医疗队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评估现场情况,并向后勤保障部门报告。后勤保障部门应努力将必需的物资送到需要的地方去。送往灾区的物资和装备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要改善。应建立现场指挥机制。  相似文献   

14.
特大地震灾害医疗应急救援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德阳地区作为汶川地震的重灾区,在地震发生后,医疗救援快速反应、措施得当、效果明显,截至2008年7月31日,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共收治伤员59276人,收治住院28000余人。但同时也暴露了目前医疗应急救援法制、体制、机制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有必要把灾害医疗应急救援作为一个专门的课题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探索,尽快实现医疗卫生应急救治法制化,尽快建立区域性医疗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基地,尽快建立立体分级救援模式,尽快完善应急医疗救援体系,以使科学、有序、有力、有效地应对各种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15.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武警四川总队医院迅速接受救援任务,在短时间内先后派出5批16支医疗队奔赴重灾区执行救援任务。面对震后通讯不畅、应急卫勤保障信息化装备缺乏、信息情报收集不全等不利局面,紧急启动《卫勤保障信息化处理预案》,依托卫生信息网络系统构建抗震救援信息化保障模式。通过“军字一号”、“军字二号”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对灾区情况进行现场报道,随时发布各类急救、防疫、心理干预等专题信息,使官兵了解和掌握了应急救治、疾病预防及地震灾区自我保护知识。为地震后开展医疗救援、疾病防治、伤员救治、灾区防疫等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6.
当今军队执行的非战争军事任务,主要包括反恐、灾害救援等.根据国际救援队在国内外救援行动的实战经验,军队医院的营房保障模式被总结如下:在地震(或其它自然灾害)发生后开始3天,帐篷用来指挥、医疗救治、日常生活,同时移动式野战帐篷医院被建立,在灾后3~14天帐篷医院有序组织管理,14天后营房保障的重点应转变为灾后传染病的防控,帮助工程技术人员驻扎以展开长期工作,保障救援人员和灾害伤员的日常生活.为了更好的完成营房保障任务,今后必须周密制定预案、组建专业化队伍、加强装备建设、加大联合演练力度.  相似文献   

17.
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发生后,中国红十字会999医疗救援队赶赴重灾区绵竹市展开医疗救援工作。因组队合理、科学指挥、专业技能强、后勤保障有力,中国红十字会999医疗救援队完成了这次救援任务。笔者认为,应组建具有一定规模、装备齐全、训练有素、业务精良的医疗救援队,在大型破坏性灾害发生时,第一时间到达一线,在当地卫生指挥部门统一的指挥下进行医疗救援。现代医疗救援队自身的建设应从队伍组建、装备建设、技术培训、日常管理及制度建设几个方面实施,并将医疗救援队纳入全国性的紧急医疗救援网络,完成一线的医疗救援任务。  相似文献   

18.
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灾害医学救援队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灾害频发,但灾害医学救援力量仍较落后。基于自身的实践经验,笔者提出若干建议。应建立涉及不同层次的权威性卫生行政体系,建立人才储备库,包括医生,护士,流行病学家,疾病控制专家,消毒、杀菌专家,卫生监督人员,警察,司机等等。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定期举办短期培训。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建立储备物品的动态信息管理系统,涉及药品、医疗设备,以及救援队必需的日用品,应指定经销商。必须保证医学救援队员一个星期的生活用品。要建立覆盖全国的医疗救援信息网络,救援队应具备通讯工具。  相似文献   

19.
海上医疗队平时海上灾害医学救援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海上医疗队(组)在海上展开灾害医疗救援的效果,探讨提高海上灾害医学援救能力。方法2003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海上医疗队以10~15、50和120人的编组构成与展开流程的实践回顾,全组经海上医疗救护97批次,抢救伤病员1257例,对伤病员进行分类,现场急救、急救手术、海水浸泡伤的综合处理和快速后送。结果本组1257例伤病员中,存活1183例(94%),死亡74例(6%),其中伤后1h以内21例(28%),24h以内51例(69%);死于创伤68例(92%),溺水3例(4%),中毒伤员3例(3%)。结论通过海上医疗队在平时海上灾害时医疗救援的展开实践,提高了海上灾害救援的快速反应能力、整体配合能力和救援水平,丰富了海上医疗队的救援经验。  相似文献   

20.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参加了此次救援行动。第一时间进行废墟现场搜救;第一时间展开流动医院进行救治;第一时间“走村人户”进行巡诊;第一时间与当地医院实施联合救治;第一时间联合当地医疗机构开展卫生防疫与心理干预。总结出:①携带足够的制氧设备;②实时补充大量水分;③加强后勤保障质量;④及时对高原反应给予对症治疗;⑤实施轮班工作制度。这些经验对医疗队急进高原实施医疗救援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