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祖国医学称为“肩凝症”、“五十肩”、“漏肩风”等,是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的慢性肩部疾患。临床以肩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笔者自2004年3月-2008年3月运用针灸加手法松解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健康教育对肩周炎病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华珍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6):2501-2502
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炎的简称.又称冻结肩、漏肩风等,中医属“肩痹”、“肩凝”。是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滑液囊及关节囊的慢性损伤性炎症,其临床特征是肩部疼痛、功能受限。  相似文献   

3.
老年肩周炎患者的康复治疗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卫  汪丽萍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6):1669-1670
肩周炎又称“冻结肩”、“五十肩”、“肩疑症”,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为肩部受风寒所致而称为“漏肩风”。是老年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肩部疾患,特别是50岁左右中老年人,尤其妇女多见,本病发病率较高,约占成人的8 %~12 %[1]。1肩周炎发病与临床表现一般认为老年易患骨关节炎(如腰椎  相似文献   

4.
肩周炎是一种最常见的骨伤疾病,因好发于50岁左右的人,又称为“五十肩”。由于患病后肩关节活动受限,仿佛被冻结或凝固,故又称为“冻结肩”、“肩凝症”。    除肩关节明显疼痛外,肩周炎的主要症状还有肩关节功能受限、肩部周围广泛压痛,以及肩关节外展时出现“扛肩”现象。由于肩关节粘连日久,肩部活动减少,还会发生肩部的肌肉萎缩。    别看肩周炎算不上什么大病,它却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不便。患了肩周炎除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外,还必须加强自我按摩和功能锻炼。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锻炼”,这就是治疗肩周炎的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5.
张乾 《家庭医药》2013,(12):48-49
五十肩又称肩关节组织炎,简称肩周炎,是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因以50岁左右的人比较常见,故名“五十肩”。对于肩周炎的治疗,目前主要以保守治疗为主,但是,不同时期的治疗原则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正> 肩周炎也称粘连性关节囊炎,俗称“冻结肩”,“凝肩症”,“漏肩风”等。我们采用Moseley 氏三点注射法,治疗一千余人次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尤其是对一些顽固性肩周炎,收到了其它方法不能收到的效果。此法疗程短、疗效高,很值得推广。方法如下: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分别在关节腔,肩峰下滑囊腔,二头肌长头腱鞘内分别注入0. 5%普鲁卡因  相似文献   

7.
肩周炎即肩关节周围炎,是好发于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女性多于男性。由于发病年龄多在五十岁左右,故俗称“五十肩”。又因为临床表现常常功能受限,又俗称之为“肩凝症”、“冻结肩”。肩周炎初期以疼痛为主症,晚期以疼痛伴有程度不同肩关节功能受限的一种退行性疾病,有的单发一侧,  相似文献   

8.
<正>生活中,很多人发现在换季的时候,肩周炎容易悄然出现。实际上,由于人口老龄化及运动损伤的积累,肩周炎的发病率近年来也越来越高。鉴于此,下面带大家一起来认识肩周炎的相关知识。诱发因素易忽视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炎的简称,是老年人常患的疾病,俗称“冻结肩”或“五十肩”。肩周炎是以肩关节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为特征的疾病,肩部逐渐产生疼痛,夜间更为严重。本病病程具有自限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肩三针”齐刺法配合健康教育治疗急性期肩周炎的效果。方法 采用“肩三针”(肩前、肩髃、肩髎)齐刺法治疗急性期肩周炎患者41例,并配合俱乐部授课、心理指导、家庭锻炼指导等健康教育方法,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痊愈21例(51.2%),显效11例(26.8%),有效9例(22.0%)。治疗后麦吉尔疼痛问卷表总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肩关节活动度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肩三针”齐刺法配合健康教育治疗急性期肩周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喻恒锋  陶文华  喻永明 《江西医药》2006,41(10):760-761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又称“冻结肩”、“漏肩风”、“凝肩”“五十肩”等,是老年人极为常见、多发的慢性病;发病多在秋冬季;因空调及其他降温设备使用,夏季的发病率明显增高。由于活动受限,疼痛剧烈,严重地影响起居,如梳头、穿衣等.特别晚间疼痛剧烈,严重影响睡眠,生活质量大大地下降.本病可自愈,但给患者带来痛苦时间长达数月至数年.  相似文献   

11.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又名“五十肩”、“漏肩风”,是临床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 本病起初为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腱鞘内充血、水肿、粘连,因而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如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当,可发展为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炎症。水肿疼痛范围从肩关节扩展至三角肌等部位,肩关节外展、上举、内旋及内收运动明显受限,严重的影响了生活和工作。近年来我们采用经穴灸疗仪治肩周炎65例,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我们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秦云 《贵州医药》2004,28(9):837-837
肩周炎又称五十肩,属中医学的“漏肩风”、“痹症”范畴,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引起肩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笔者采用电针加锋勾针治疗138例,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中医称之为“漏肩风”、“肩凝症”等,由于该病的发病年龄多发生在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所以又称“五十肩”,临床上单侧发病比较多见,右肩多于左肩,双肩同时发病者约为8%~12%。该病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是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的退行性、无菌性、炎症性疾病,早期以肩部疼痛、晚期以功能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特征。病理上主要为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滑囊、关节囊等所有软组织因退行性变或创伤劳损等外因作用引起炎性粘连,致使关节运动受阻而凝滞。目前治疗该病尚无特效药物,针灸、推拿等非手术治疗是治疗肩周炎的首选方法,但本病的治愈与护理也是密不可分,正确的护理会使该病的治愈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14.
肩周炎是指肩关节的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发生范围较广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它引起软组织广泛粘连,肩关节周围疼痛,限制了肩关节的活动,有人称为“冻结肩”、“粘连性肩关节囊炎”、“凝肩”、“五十肩”等,不是独立疾病。但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多有发生,且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我在多年的研究治疗中发现,此病若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加手法松懈法治疗十分奏效。 肩周炎临床病症表现多发于单侧,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早期以上肢上举或外展时发现病痛为主,后呈弥散性,部分患者亦可为锐痛,疼痛部位多在肩部和上臂,可向颈  相似文献   

15.
腕踝针配合推拿疗法治疗肩周炎5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晓贵 《贵州医药》2009,33(9):851-852
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病,好发于50岁左右的人,故称“五十肩”。笔者采用腕踝针并配合推拿疗法治疗肩周炎50例,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肩周炎又称“凝肩”“漏肩风”,并因多发于五十周岁的老年人,故称“五十肩”,且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临床表现以肩周疼痛、肩关节运动障碍为主。此病起病缓慢,病程长,治疗时也体现出疗程长,患者痛苦且不易接受的缺点。笔者多年以来,采用推拿、针炙、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6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正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炎的简称,又称"冻结肩""五十肩""漏肩风""肩凝症"等,是以发生于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为病理基础,表现为肩部疼痛和肩关节运动功能障碍症候群的一种疾病。广义的肩周炎指肩关节周围软组织任一部位的炎症,包括肩峰下骨囊炎、风上肌腱炎、肩袖病变、肱二头肌长头腱炎及其腱鞘炎、喙突或喙肱韧带炎、肩周炎、肩锁关节病变、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小圆肌腱炎、肩部纤维组织炎、感触肌腱炎、肩损伤等多种疾患。而狭义的肩周炎,即冻结肩,指肩关节周围广  相似文献   

18.
肩凝症是指肩部冷痛、酸胀麻木,甚者遇冷或夜间痛如刀割及宿父节的平举背伸等活动受限的临床综合征,又称“冻结肩”、“五十肩”、“漏肩风”,现代医学称为肩关节周围炎或肩周炎,是因为肩关节及其周尉组织困退行性改变、劳损等,引起肩部疼痛及肩火节活动受限。临床以单侧发病多见,早期以肩部疼痛为主,后期以肩关节功能障碍为主。近年来,笔者护理肩凝症患者108例,根据临床症状将其分为三型进行治疗与护理,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达91%.  相似文献   

19.
胡志学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1):163-163
肩周炎是临床疼痛科和针灸科常见病及多发病,多由外感风邪后因气血瘀滞、寒湿阻络而发,以肩部酸痛不适、肩关节周围软组织退行性、炎性病变为主要症状的一组临床疾病。有“漏肩风”、“肩痹”和“五十肩”等名称,早期以疼痛为主。后期以功能障碍为主:肩关节半脱值乃因外伤或重力牵拉、推移而致肩关节发生不完全性脱位,在放射影像上不典型。在临床诊疗过程中,  相似文献   

20.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老年人的常见病。由于该病的发病年龄多发生在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所以又称作“五十肩”,中医称它为“漏肩风”、“肩凝症”、“痹症”等,以女性多见。此病多发生在左肩,也有两侧先后或几乎同时发病,由于此病进展缓慢,大都无外伤史或只有轻微外伤史。它是由于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如关节囊、肌腱、韧带的退行性改变、渗出、粘连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