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1984—1987年我们在全省开展了流行性出血热(EHF)地理流行病学研究。1、确定了我省有野鼠型、家鼠型二种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毒血清型和三种 EHF 疫区及其地理分部,即予东南的野鼠型疫区,予西北的家鼠型疫区,予中部的混合型疫区。2,核实了全省128个县市中有125个县市为 EHF 疲区。1个县为潜在疫区。3、从11种啮齿类小兽中查出8种鼠携带 EHFV 抗原,以褐家鼠和黑线姬鼠为优势种且带毒率最高,分别为7.68%和3.68%,证实了这两种鼠为我省本病主要传染源,其余鼠种次要。并证明各疫区发病率与这二种鼠数量增多有关,与其带毒鼠数量增多呈密切正相关。4、发现我省 EHF 流行有一定的周期性变化,在自然发展情况下野鼠型一般相隔5-8年有一次较大的流行,家鼠型一般相隔3—6年有一次较大的流行。5、摸清了野鼠型和家鼠型各具特点(见表18),但其疲区类型有转化趋势。6、我省 EHF,特别是家鼠型有与铁路交通明显有关的传播特点。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不同类型疫区监测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河南省不同类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区的人间疫情、宿主动物监测及影响因素,为控制该病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血清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及计学方法进行研究。结果:(1)1990至2000年,河南省HFRS呈稳定下降趋势,其中姬鼠型疫区一直呈下降趋势,家鼠型有一定有春、冬两个季节高峰。(3)家鼠型疫区居民区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58.07%),黄胸鼠、小家鼠次之。野外以黑线姬鼠(33.67%)和大仓鼠(42.5%)为优势种。姬鼠型疫区居民区以褐家鼠(46.12%)、小家鼠(42.92%)为优势种;野外以黑线姬鼠占绝对优势(83.04%),大仓鼠为次要鼠种(11.49%)。混合型疫区居民区褐家鼠为优势鼠种(73.8%),黄胸鼠为次要鼠种(17.83%);野外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49.66%),大仓鼠次之(36.43%)。(4)家鼠型疫区居民区褐家鼠带病毒率较高,其次为黄胸鼠、小家鼠,野外为褐家鼠、黑线姬鼠。姬鼠型疫区居民区以黑线姬鼠带病毒率最高,褐家鼠及小家鼠次之,野外仅有黑线姬鼠带病毒。混合型疫区居民区带病毒鼠包括褐家鼠、黄胸鼠及小家鼠,野外为黑线姬鼠、大仓鼠、黑线仓鼠。(5)在姬鼠型疫区褐家鼠、黄胸鼠及小家鼠中发现带有Ⅱ型HFRS病毒。说明我省姬鼠型疫区已发生向混合型疫区的转化。结论:我省HFRS不同疫区呈不同流行特点,制定防制措施应根据监测结果分别实施,并密切观察不同疫区的演变。  相似文献   

3.
<正> 我们曾于1983年11月份在流行性出血热(EHF)新疫区扶沟县进行了该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工作。揭示该地当时为家鼠型EHF流行,褐家鼠为主要传染源。随着时间的变化,带毒鼠会不会由家鼠传给野鼠?家鼠型疫区会不会向混合型甚至野鼠型疫区转化?为此我们于1986年11月份,又以同样方法,同样地点进行了传染源监测及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以进一步明确该地的带毒鼠种及疫区类型。  相似文献   

4.
1988~1990年,对野鼠型和家鼠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疫区7145人进行了隐性感染定群研究。1989年和1990年抗体阳转率,野鼠型疫区以20~49岁、农民最高,男女之比为2.1~2.2:1;家鼠型疫区各年龄组无显著性差别,家庭妇女最高,男女之比为0.9:1。显性感染与隐性感染之比,野鼠型疫区为1:22.6,家鼠型疫区为1:42,表明HFRS是一种以隐性感染为主的疾病,在人群中主要呈潜在流行。  相似文献   

5.
2007年安义县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安义县2007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特点和流行趋势,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安义县2007年人间疫情及宿主动物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7年安义县HFRS发病率为6.13/10万,5—6月和11—12月发病较多,占全年病例总数的81.25%。人群隐性感染率高,达21.00%,无死亡病例。捕获鼠类7种207只,其中居民区以褐家鼠为优势种,野外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鼠带病毒率为1.49%,带病毒鼠均为居民区小家鼠。鼠血总抗体阳性率为12.08%。结论安义县HFRS符合家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区流行特征。2007年发病率上升较快,应继续加强疫情监测,贯彻“灭鼠和免疫并重”的措施,控制HFRS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临沂市河东区肾综合征出血热防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摸清临沂市河东区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人间及兽间疫情 ,以便有效控制HFRS流行。方法 收集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 (IFAT)检查病人及健康人群HFRS特异抗体 ;用夹夜法调查鼠密度 ;以IFAT检测鼠肺汉坦病毒抗原 ;采用灭鼠、疫苗接种和健康教育等措施控制HFRS流行。结果  1973~ 2 0 0 2年共发生HFRS 2 112例 ,年平均发病率为 14 .2 9/10万 ,死亡 91例 ,病死率为 4.3 1%。 1973~ 1984年河东区为姬鼠型HFRS疫区 ,1985年起 ,出现家鼠型HFRS流行。本区有鼠类 2目 6种 ,野外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 (77.2 9% ) ,室内以褐家鼠为优势种(5 0 .64 % ) ,带病毒率分别为 4.5 6%和 4.12 %。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 ,随着疫区时间的推移而增高。结论 临沂市河东区由姬鼠型HFRS疫区演变为以家鼠型为主的混合型HFRS疫区 ,开展以灭鼠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能有效控制HFRS流行。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洛阳市家鼠型EHF十年来的流行情况,主要传染源的特征及控制效果等:表明家鼠型EHF的流行有4—5年一个流行周期的特点,比以往认为“EHF的年度流行周期2—3年”略长。在疫区分布和流行强度上受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且重疫区有相对稳定和局限的特征,此与野鼠型EHF的疫区分布有相似之处。本区目前有六种鼠和一种家畜携带EHFV抗原,但主要传染源具有相对稳定性。同时根据历年褐家鼠密度,带毒率与发生率的关系等,提出了相应的预测指标。并对控制效果进行了评价,认为在目前疫苗预防尚未应用的情况下,抓好灭鼠防鼠,仍是预防EHF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葫芦岛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征、长期变化趋势以及疫区分型,以制定有针对性的防制措施。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研究疫情;实验室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肺汉坦病毒抗原,计算鼠带病毒率;采集HFRS恢复期患者血清,通过血凝抑制试验(HI)进行分型。结果 1998年以来HFRS发病一直较高,2006年开始大幅下降;有比较明显的春季发病高峰,2-6月发病数占总病例数的61.37%;高发人群为青壮年男性农民;鼠密度及鼠带病毒率一直较高;恢复期患者血清检测为家鼠型。结论葫芦岛市HFRS疫情近年来下降幅度较大,主要与大范围疫苗接种有关;疫区型别为家鼠型,未向混合型疫区转变;应加强灭鼠、防鼠工作,加强既往接种人群长期预防效果观察和必要的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9.
本文指出,在EHF高发疫区二个乡的五个自然村,按每15m~2放夹1个进行捕鼠,标记捕鼠点的位置和栖息场所,用荧光抗体技术对捕获的每只小兽作EHF病毒抗原、抗体检测,结果捕获6种小兽,查到褐家鼠、小家鼠携带EHF病毒抗原或抗体,褐家鼠为优势种,且病毒感染率最高。从家鼠EHF病毒感染的季节分布看带病毒率,以6月份最高,EHF抗体阳性率以2月份最高,褐家鼠EHF病毒感染率平屋高于楼屋,EHF病毒感染鼠在居民区内的空间分布比较广泛。但在感染率高的地方有相对集中,这些相对集中的地点未感染鼠的密度也比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河北省2011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征,对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全省HFRS疫情资料,对各监测点鼠密度和鼠带病毒率进行监测,对阳性鼠肺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2011年全省共报告HFRS病例513例,死亡1例,发病率为0.71/10万,病死率为0.20%.病例分布于全省74个县(市、区),主要集中在秦皇岛和唐山市;具有明显的春季及冬季流行高峰,3-6月占发病总数的42.50%,10-12月占30.02%;发病以青壮年为主,20~59岁组发病364例,占病例总数的70.96%;男女之比为2.72∶1;农民发病占78.36%.居民区鼠密度为2.04%,带病毒率为7.41%;野外鼠密度为0.64%,带病毒率为0.居民区和野外优势鼠种均为褐家鼠;阳性鼠肺进行PCR分型,结果均为家鼠型(Ⅱ型).结论 河北省是以家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区,应以高发病较集中的9个县(区)为重点,加强HFRS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1.
本病主要宿主动物,疫源地类型及流行程度,随着不同地形地貌而异。福建19℃等温线以北的Ⅰ、Ⅱ地理区划,有黑线姬鼠分布,存在家野鼠混合疫源地;该线以南Ⅲ、Ⅳ地理区划,无黑线姬鼠分布,仅有家鼠型疫源地。家野鼠混合疫源地比仅家鼠型疫源地的流行程度强。黑线姬鼠构成比和带毒率越高的地区流行越强。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家鼠型地区比野鼠型地区高。
本病流行因素除与地形地貌,主要宿主动物种类及带毒鼠EHF抗原携带率有关外,尚应考虑病毒毒力和带毒鼠种的密度。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1994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河南省1994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发病情况及3个监测点的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1994年全省HFRS发病2231例,发病率为2.532/10万,较1993年增加20.53%,呈回升趋势。3类疫区中姬鼠型疫区疫情最重,家鼠型次之,混合型最轻.季节分布、人群分布均保持原有特点。监测结果显示,1994年3类疫区的人HFRS抗体阳性率平均为6.96%,已低于我省HFRS免疫保护屏障,且鼠密度及主要传染源带毒率高,故存在暴发或大流行的危险.建议重视灭鼠,降低鼠密度,同时逐步推广出血热疫苗,提高人群免疫力.  相似文献   

13.
家鼠型流行性出血热鼠间传播因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89年5月,在江苏省家鼠型EHF疫区进行鼠间传播因素调查中,发现鼠密度高的地区,鼠的EHF抗原、抗体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鼠密度低的地区;鼠体皮肤破损组鼠的EHF抗原、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无破损组;鼠肺EHF抗原阳性者,鼠粪EHF抗原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胃残留食物EHE抗原阳性率。结合鼠各脏器EHF抗原检测结果分析表明:在家鼠型EHF鼠间传播因素中,以鼠间密切接触和鼠体皮肤破损为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更楼乡流行性出血热(EHF)疫源地鼠类种群分布及抗原携带情况。[方法]鼠密度调查用夜夹法;鼠类带毒率检测用直接免疫荧光法;人群隐性感染调查用间接免疫荧光法。[结果]该乡室内鼠密度为16.3%,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室外鼠密度为23.3%,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室内褐家鼠带毒率为7.3%,室外黑线姬鼠、褐家鼠带毒率为4.9%和18.2%,室内外平均带毒率为6.44%;成鼠带毒率高于亚成鼠。人群隐性感染率为2.7%。[结论]该乡疫区类型为家鼠型、姬鼠型同时存在的混合型。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不同疫区肾综合征出血热宿主动物监测及病毒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福建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区类型,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笼夜法捕鼠,计算鼠密度及鼠种构成,对鼠肺进行HFRS病毒抗原检测及病毒分离与鉴定。结果家鼠型疫区室内平均鼠密度为4.91%,褐家鼠为主要鼠种。混合型疫区室内平均鼠密度为5.73%,褐家鼠为优势种;野外平均鼠密度为12.95%,秋冬季明显高于春季,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室内以褐家鼠为主要带病毒鼠种,携带Ⅱ型病毒,野外带病毒鼠均为黑线姬鼠,携带I型病毒。从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中各分离出1株HFRS病毒,定名为A44和R50株。结论福建省HFRS的主要宿主动物仍以褐家鼠为主,混合型疫区野外主要宿主动物为黑线姬鼠,应加强重点疫区和老疫区的HFRS监测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6.
本文总结了荔湾区1983年~1990年流行性出血热监测资料,8年中有17条行政街发现出血热病人37例,年发病率为0.19~1.84/10万。健康人群感染率为0.75~6.1%,病家密切接触者除1984年隐性感染率为5.7%之外,其余年份均为阴性。鼠间监测结果:1984~1986年9月笼捕率6~8.7%,经大规模灭鼠,1986年10月至1990年底笼捕率均在0.21~1.74%范围内,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90%),其鼠肺EHF抗原阳性率为10.34%,19条行政街均发现阳性鼠。从资料分析认为:荔湾区为家鼠型出血热疫源地,传染源及宿主是褐家鼠,发病分散,传播率低,但各街鼠肺EHF抗原携带率高,对人群健康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17.
江汉平原鼠间流行性出血热感染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湖北省江汉平原流行性出血热(EHF)疫区鼠间感染状况,采用挖洞法捕鼠,鉴定鼠种、性别和年龄,检查有无皮肤破伤,检测EHFV抗原抗体。结果,黑线姬鼠和褐家鼠占所捕鼠的69.7%和23.6%,其EHFV感染率分别为21.8%和30.9%。鼠间EHFV感染,成年鼠显著高于亚成年鼠和幼年鼠,感染率分别为40.8%、17.0%和12.4%;皮肤破伤鼠感染率45.9%,显著高于非皮肤破伤鼠的13.9%。感染鼠以窝为单位具有明显的窝聚集性,而感染鼠窝在地理空间上则随机分布。感染鼠血清分型,黑线姬鼠以野鼠型为主,少数为未定型;褐家鼠以家鼠型为主,亦有少数未定型。这表明,江汉平原EHF疫区是以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主要宿主动物的家野混合型疫区;年龄、皮肤破伤和密切接触是该疫区鼠间EHFV传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辽源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征,为制定HFRS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疫情报告、个案调查对重点疫区鼠密度监测、鼠带病毒率调查,了解目前本市HFRS发病现状。结果本市疫情呈散发分布,但近几年来疫情有上升和向城区扩散的趋势,监测表明局部地区鼠密度较高,鼠抗体阳性率达14%以上,全市平均带病毒鼠指数为0.069 8,处于高强度流行阶段。存在暴发流行的潜在危险。结论本市HFRS流行符合家鼠型流行特点,褐家鼠是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应加强对HFRS的监测,对重点疫区应加大灭鼠力度,开展重点人群疫苗预防接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广西隆林县2000年家鼠型鼠疫暴发流行期蚤类的种群特征,分析疫情发生流行的影响因素。方法 在鼠疫暴发流行期间对疫区及周围地区将捕获的黄胸鼠、小家鼠进行采集鼠体蚤类,计算鼠体蚤指数;采用粘蚤纸法粘捕室内游离蚤,计算游离蚤指数。结果 调查的13个疫区村屯共捕获黄胸鼠14只,检获鼠体蚤44匹;而疫区周围的8个村屯共捕获黄胸鼠158只,检获鼠体蚤271匹,疫区黄胸鼠鼠体的印鼠客蚤指数、地面游离印鼠客蚤指数分别为3.14和0.033,明显高于疫区周围村屯。结论 鼠疫流行期主要传播媒介为印鼠客蚤。疫区与非疫区的小家鼠鼠体染蚤率较低,显示小家鼠鼠体蚤种群未对疫情流行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首次发现野鼠型肾综合征出血热暨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东省1984~1993年收检冻存的肾综合征出血热隐性感染者和患者血清、鼠阳性血清及阳性鼠肺标本进行分型诊断。82例感染者、患者血清中检出家鼠型36例(43.9%),野鼠型17例(20.7%),未定型29例(35.4%)。38份鼠阳性血清中,褐家鼠28份、黄毛鼠3份、板齿鼠1份和臭分均为家鼠型,1例份黄毛鼠检出野鼠型,4份未定型。20份鼠肺中,除1份褐家鼠检出野鼠型外,其余均为家鼠型。首次发现我省有野鼠型肾综合征出血热存在,是以家鼠型为主的混合疫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