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柳州市、来宾市、河池市采供血机构实施血液标本集中检测在提高血液制品质量,保障输血安全性方面的意义。方法评价集中检测实验室的检测工作质量,回顾性分析集中检测前后献血者血液标本各项血液传染性疾病指标检测结果。结果集中检测实验室在各级室间质评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集中检测后采用互补片段试剂组合模式进行血液传染性疾病指标检测,检测阳性率高于集中检测前得随机试剂组合模式( P<0.05);集中检测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联合核酸检测法进行血液传染性疾病指标检测,阳性率较集中检测前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明显增高(P<0.05)。结论柳州市、来宾市、河池市采供血机构实施血液标本集中检测,能够明显提高血液制品质量,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Whole blood was collected in increments varying from 100 g to 600 g into plastic containers intended for 450 ml collections.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clinical usefulness of over and undercollected bloods, red blood cell survival studies were performed after 21 and 28 days of storage and in vitro measurements were performed weekly throughout the storage period. The red blood cell survival of 21-day-old CPD bloods was acceptable if as little as 300 g of blood were collected whereas a minimum of 400 g of blood was necessary to provide normal survival after 21 days storage in ACD solution. If as much as 600 g of whole blood were collected into a standard ACD or CPD blood pack, the red blood cell survival was within normal limits after 21 days of storage. These data demonstrate the limits to which over- and undercollected units can be utilized in transfusion therapy. 相似文献
3.
4.
红细胞同种免疫通常由输血或妊娠刺激产生。为探讨由输血引起的红细胞同种免疫 ,笔者对上海地区 1 9345例输注含红细胞成分血单位的患者的输血后血样进行检查 ,共检出 1 3例同种抗体 ,通过分析初步得出了上海地区红细胞输血的同种免疫发生率。同时 ,由于上海地区各医院输血水平参差不齐 ,故将患者按其样本是否使用增强技术 (抗人球法、Polybrene法、酶法、凝胶技术等 )进行输血前免疫血液学检查分为两组 ,比较这两组患者的同种免疫发生率 ,探讨免疫血液学增强技术在输血前的应用与红细胞免疫性输血反应的相关性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 相似文献
5.
医院输血科规范化管理与临床输血安全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加强医院输血科规范化的管理和输血质量控制.方法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卫生部《医疗机构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及《湖北省成分输血实施办法(试行)》,按湖北省医疗临床用血统计法计算.结果 2004全血使用量为1 153.5 U,占全年用血量的52.4%,而2005年全年使用全血的量为44.5 U,占全年用血量的0.97%,全血用量减少了1 109 U,增加浓缩红细胞使用量,提高了成分输血率.结论 在严格的质量控制下,通过规范化管理方式,引导临床逐步走上科学化、合理化的用血道路,真正做到临床输血安全有效,确保受血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Rh类抗体的血清学特征,分析其在输血医学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盐水法、抗球蛋白法、微柱凝胶法同时对免疫性溶血病患者血浆中抗体及自身红细胞血型抗原进行鉴定,分析其抗体的特异性并以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了Rh血型分型。结果该5例患者血浆中的抗体均被鉴定为Rh类抗体:抗-Ce、抗-e、抗-c、抗-Ec抗体,具有明确的抗体特异性,并且相关抗原为阳性。针对血浆中抗体的特异性,均配合了相容性血液供临床输注。结论 Rh类抗体在AIHA病患者中是最具特异性的自身抗体,在临床输血中同样会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基于Rh血型抗原等位基因与抗原免疫力强弱的表现,如何科学并合理地选择相关抗原的血液以避免Rh其他连锁抗体的产生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8.
9.
Great variation exists with respect to viability and function of fresh and stored red blood cells (RBCs) as well as of the contents of RBC hemoglobin (Hb) in individual units. Improved technology is available for the preparation as well as the storage of RBCs. The authors raise the question whether it may be time to revise current standards for RBC unit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tandard unit of blood based on Hb content should be a high-priority goal. It is recommended that a standard RBC unit should contain 50 g of Hb. Major organizations concerned with the collec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blood components should agree on the criteria for a standard unit of RBCs based on Hb content and for the collection of double units. Manufacturers of blood collection equipment should provide suitable technology for collecting a standard unit with defined contents of RBC Hb. Efforts should be directed at the design of storage solutions acceptable for transfusion that maximize the maintenance of both RBC viability and function during storage. The ideal storage protocol would require sterile, high-pH solutions containing both glucose and electrolytes.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降低护士输血缺陷发生率中的效果分析。方法成立输血护理质量改进小组,采用《输血管理制度落实检查表》收集资料,分析存在的护理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并实施,最后评价效果。结果经过5个月的持续质量改进,护士输血缺陷发生率由原来的57.58%降低到15.53%,护士输血相关知识知晓率由原来的56.24%提高到97.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活动降低了护士输血缺陷率,保证了输血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解放军总医院输血科自主研发的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品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全国31家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应用该室内质控品对ABO及RhD血型鉴定试验、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和交叉配血试验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工作情况,分析该室内质控品检测结果的重复性和稳定性;根据各实验室应用的试验方法、试剂、耗材及试验结果,分析室内质控品在各种检测条件下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 31家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共完成室内质控试验14 271次,包括ABO及RhD血型鉴定试验4 552次、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4 539次及交叉配血试验5 180次,失控7次。ABO及RhD血型鉴定试验A、B、D抗原检测结果变异系数(CV)为0;ABO血型鉴定反定型试验、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及交叉配血试验抗原、抗体反应阴性结果的CV为0,抗原、抗体反应阳性结果均为CV<10.0%;质控品不同保存时间试验结果比较差异甚小(P>0.05)。结论研发的自制室内质控品在重复性、稳定性方面可以满足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指导下适合急诊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成分输血策略.方法 选取阳江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抢救室自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20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D组,每组各30例.A组给予高比例的悬浮红细胞(RBC):新鲜冰冻血浆(FFP):血小板(PLT...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中国输血杂志》2019,(8)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19家市属医院输血质量控制现状调查,发现输血环节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从而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逐步完善输血质量控制体系。方法采用文献研究、现场调研、问卷调查及电话随访的方式对19家医院的输血科、临床用血相关科室、行政主管部门及信息管理部门进行调研,调研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汇总及分析。结果 19家医院的调研结果显示,人员构成分布中学历构成(博士、硕士、本科、大专、中专)在三级专科医院占比分别为1.7%、6.9%、12.2%、19.2%、1.7%,而在三级综合医院占比分别为1.7%、11.6%、30.8%、13.4%、0.6%,本科以上学历人员较专科医院多(P0.05);在职业类别构成中,三级综合医院医师占比5.8%、三级专科医院占比2.3%,而医师在19家医院总比例为8.1%,技师占比87.3%,差异显著(P0.05);在实验室检测项目开展情况比较中,不规则抗体鉴定试验和Rh五型抗原检测试验在三级专科医院中占比分别为21.1%和5.3%,在三级综合医院占比分别为47.4%和31.5%(P0.05);在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中,只有患者信息提取功能、输血不良反应上报功能和用血数据统计功能实现占比超过50%(分别为73.7%、73.7%、52.6%),其它功能模块未应用或应用不全。结论在输血科人员配置、实验室能力与输血信息管理系统(TMS)的建设等几个方面北京市19家市属医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和不足。输血质量控制必须将行之有效的措施纳入输血管理体系来指导临床输血实际工作,才能提高临床输血质量、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如何利用基层输血科现有实验室条件,选则自制质控品对ABO血型正反鉴定、Rh D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试验进行室内质量控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输血科2013年7月—2014年7月13次自制质控品的可靠性和特异性,评价自制质控品的临床应用效果。自制单独血浆与红细胞质控品,经亲和力、抗体效价检测、凝集强度和稳定性等验证后,按照自行设计的室内质控模式,进行ABO血型鉴定、Rh D血型、交叉配血试验及不规则抗体筛查等试验。结果各检测项目共有1 780个室内质控结果,其中1次(0.06%)属于"警告",2次(0.11%)属于"失控";失控中随机误差1次(50%),系统误差1次(50%)。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各占质控总数的比例为0.06%。结论本院输血科自制的室内质控品,其有效性、特异性、稳定性和可靠性,符合《ISO15189医学实验室认可准则》中对IQC的基本要求,可以有效控制输血差错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