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中性粒细胞与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1 PMN参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一些有关证据及可能机制2 0余年前已经发现 ,抗原激发的支气管哮喘 (哮喘 )患者PMN呈活化状态[1] 。以后的时间里 ,也有一些关于PMN与哮喘的关系研究 ,Diaz等[2 ] 给哮喘患者吸入变应原后 ,发现支气管粘膜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PMN数量显著升高。Sur[3 ] 等发现突发致命性哮喘表现为以PMN浸润为主的气道炎症 ,而嗜酸性粒细胞 (Eos)不增多。稍后的研究证实哮喘患者气道内PMN的数量和活性不论是在稳定期还是急性发作期都会增加[4、5] 。1995年后的研究显示 ,高渗盐水诱导痰细胞组分析和支气管肺泡灌洗与支… 相似文献
4.
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粒细胞吞噬功能具有灵敏、准确、快速等优点。用我校同位素实验室LS3801型液体闪烁分析仪,全部使用国产试剂,建立了分离的中性粒细胞化学发光测定法,并对影响因素作了初步观察和探讨。实验表明,此法既可用于中性粒细胞吞噬杀菌功能机理研究,亦可用于临床监测。对糖尿病人粒细胞功能化学发光测定结果,显示了此法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白细胞介素—8、中性粒细胞与哮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多种细胞因子在气道炎症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白细胞介素 8(interleukin 8,IL 8)作为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可由多种气道细胞分泌 ,在机体内发挥着强大的生物学效应。一般认为 ,气道炎症参与的细胞主要是嗜酸细胞、肥大细胞和淋巴细胞。近年来的研究显示 ,中性粒细胞在哮喘发作中的作用不容忽视。1 IL 8[1~ 4 ]1 1 生物学特性1 987年 ,Yoshimura等首先发现IL 8,当时称为单核细胞衍生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中性粒细胞激活肽、T细胞趋化因子等 ,1 98… 相似文献
6.
白细胞介素17抗体对哮喘小鼠中性粒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7(IL 17)抗体对哮喘小鼠中性粒细胞(PMN)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40只雄性昆明小鼠分为对照组(A组)、哮喘组(B组)、IL 17抗体组(C组)、地塞米松组(D组) ,每组10只,采用卵蛋白致敏和激发方法建立哮喘模型并给予相应治疗,对血PMN分离纯化检测凋亡率;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 进行细胞分类计数,肺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炎性细胞浸润;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中性粒细胞髓过氧化物酶(MPO)表达水平。结果C组外周血PMN凋亡率明显高于B组,BALF中Neu计数及肺组织免疫组化MPO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B组;D组外周血PMN凋亡率及BALF中Neu计数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组织免疫组化MPO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B组。结论IL 17抗体有利于缓解哮喘小鼠PMN引起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根据诱导痰炎症细胞的类型分为嗜酸粒细胞哮喘(eosinophilic asthma ,EA)、中性粒细胞哮喘(neutrophilic asthma ,NA )、寡细胞哮喘(pauci-granulocytic asthma ,PA )和混合细胞哮喘(eosinophilic and neutrophilic asthma ,MA)。既往认为,痰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 ,EOS)增多是哮喘气道炎症的特征之一,但近年发现部分患者未升高,且50%以上的哮喘存在以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 ,NEU )浸润为主的气道炎症,甚至在哮喘恶化和持续期,升高的也是 NEU [1-2]。近年发现,NEU 可能与重症哮喘及激素疗效差的哮喘等密切相关,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现将有关 NA 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用放免法测定支气管哮喘儿童的血浆皮质醇(PC)和尿游离皮质醇(UFC)含量,并与正常同龄儿对照。哮喘发作组与对照组PC含量(±S)分别为282.52±151.75nmol/L和309.01±154.50nmol/L,UFC醇含量(中位数)分别为24.90和20.43μg/d,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哮喘儿童肾上腺皮质功能无先天异常,与哮喘发病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经电镜检查发现,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存在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的异常改变。其异常包括粒细胞的形态不规则、多伪足和吞噬空泡、核体密度增加、比表面变小、颗粒减少以及粒细胞出现崩解、核孔和核泡等。本文为乙型肝炎病人粒细胞功能异常提供了形态学上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IL-17)水平变化,分析IL-17在支气管哮喘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严格按照标准纳入80例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儿,以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40例门诊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测定支气管哮喘患儿及健康对照组血清中IL-17浓度;免疫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E( IgE)。结果①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IL-17中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②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IL-17与IgE呈正相关(r=0.761,P〈0.05);③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IL-17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呈正相关(r=0.619,P〈0.05)。结论IL-17与IgE有密切联系,共同参与了哮喘的发病。 IL-17通过促进中性粒细胞的增殖与募集,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测定了90例某些皮肤病患者的P-LPO、Ery-LPO值和Ery-SODA.结果显示,结缔组织病、银屑病、带状疮疹、药疹、荨麻疹、血管炎和湿疹患者的P-LPO和Ery-LPO值明显增高,而Ery-SODA则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相比皆呈显著差异(P<0.05~0.01).提示活性氧自由基反应和脂质过氧化反应在皮肤病发病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作者观察血小板激活后对致敏豚鼠气道高反应性的作用,发现致敏血小板激活后,与豚鼠离体气道共浴5min,分别用特异抗原(OA)和氨甲酰胆碱(CCh)攻击,气道对OA和CCh的反应性增高;而豚鼠耗竭90%以上血小板后的气道对OA及CCh的反应性降低。 相似文献
14.
作者测定了50例冠心病(CAD)患者及60例正常人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I(apoAI)、apoB,以及脂质过氧化物(LPO)、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果表明,CAD患者与正常人相比,apoB及LPO水平明显增高(P均<0.01),HDL-C及apoAI水平明显降低(P均<0.01);apoAI、apoB、HDL-C及LPO的变化幅度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多而依次递增。HDL-C为判断CAD病变严重度的最佳参数。CAD缺血性损伤的主要原因是脂质过氧化。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在迷走神经切断和未切断的麻醉兔上观察比较了单独电刺激下丘脑室旁核(PVH)、下丘脑背内侧核(DMH)及合并刺激PVH与DMH所诱发的缺血性心电变化(ST偏移)、定性心律失常(室性早搏)及升压反应。结果提示:DMH是诱发缺血性心电变化的高反应区,PVH则是诱发室性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高反应区,PVH与DMH合并刺激能使两者反应叠加。迷走神经完整组与迷走神经切断组的结果比较提示,迷走神经的存在使刺激DMH及PVH+DMH诱发的缺血性ST偏移减轻,表明迷走神经对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但对诱发室性早搏及升压反应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过氧亚硝基阴离子致豚鼠气道反应性增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过氧亚硝基阴离子(ONPP-)在气道上皮损伤致气道高反应性中的作用。方法 以离体豚鼠气管条建立组织胺累积-浓度反应曲线,电镜观察气道上皮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豚鼠气管条与ONOO-孵育后,气管条的反应性增高,同时电镜观察有气道上皮细胞损伤脱落。结论 ONOO-参与了气道上皮细胞的损伤,并导致了气道高反应笥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已知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可有HBVDNA存在,但对HBV基因在PBMC内是否表达及如何表达,至今所知尚少.本文用完整PBMC涂片,PAP染色等方法研究了血清中HBV标志阳性者PRMC内HBsAg-HBV基因表达产物.实验结果表明,27例受试者中13例PBMC内HBsAg阳性.对阳性者中的4例,进一步分析HBsAg在单核细胞、T细胞及非T细胞内的分布,结果有2例HBsAg同时存在于T细胞和非T细胞内,另2例分别仅在非T细胞或单核细胞内检出.本文发现HBsAg仅存在于PBMC的胞浆中,并可分为两种染色类型:弥漫型及局灶型.提示PBMC可受HBV感染,HBV基因也可在PBMC内表达. 相似文献
18.
作者研究了55例急性、迁延性和慢性腹泻患儿的粪α1-抗胰蛋白酶(α1-AT)含量,年龄1~29个月。结果显示,迁延性腹泻及慢性腹泻组每克湿粪α1-AT含量分别为0.49±0.29mg、0.68±0.32mg均显著大于正常组0.27±0.25mg(P分别<0.05,0.01);急性腹泻组为0.36±0.27mg,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增加,但显著低于慢性腹泻组(P<0.05)。我们测定的每克湿粪α1-AT正常值<0.52mg。提示随着腹泻病程延长粪α1-AT量增加,迁延性及慢性腹泻时血浆蛋白经肠道丢失增加,表明迁延性、慢性腹泻是一种蛋白质丢失性肠病,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 (PMN)与白细胞介素 8(IL - 8)、白细胞介素 6 (IL - 6 )在支气管哮喘 (哮喘 )气道炎症反应的作用以及与哮喘的关系。方法 :对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血清、肺泡灌洗液 (BALF)的PMN及IL - 8,IL - 6浓度测定 ,分别与健康志愿者进行对比。结果 :哮喘急发期组血清IL - 8水平和IL - 6水平明显比哮喘缓解期组及健康志愿组高 (P <0 .0 1) ,哮喘缓解期组血清IL - 8水平比健康志愿组高 (P <0 .0 5 )。哮喘缓解期组血清IL - 6水平与健康志愿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BALF的PMN ,IL - 8和IL - 6水平哮喘急发期组比哮喘缓解期组及健康志愿组高 (P <0 .0 1) ,哮喘缓解期组比健康志愿组高 (P <0 .0 5 )。哮喘患者BALF的IL - 8水平与PMN呈显著正相关 (r=0 .80 36 ) ,BALF的IL - 6水平与IL - 8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r=0 .76 15 )。BALF的IL - 8水平、IL - 6水平、PMN分别与FEV1占预计值 %呈显著负相关(r=- 0 .785 2 ,r=- 0 .6 5 34,r=- 0 .8891)。结论 :PMN ,IL - 6及IL - 8参与哮喘的气道炎症反应 ,而且哮喘缓解期患者的气道炎症反应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