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肺癌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治尤为重要,而手术切除是肺癌治疗最有效的方法。但是肿瘤侵犯血管将影响肺切除的可能性和难易程度。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及删检查在评价血管受累方面准确性较高,而且能显示癌肿,为无创性检查,作为综合利用,优于血管造影。现就国内外文献关于肺癌侵犯血管的病理解剖及CT、MRI表现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肺癌侵犯中央肺血管的CTA表现及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螺旋CT血管造影(CTA)判断肺癌侵犯中央肺血管的临床价值。方法 术前对29例行全肺切除术的肺癌患者进行胸部CTA检查,分别在3mm间隔的增强横断面CT和CTA图像上采用五分制分析患侧187根中央肺血管与肿瘤的关系,术后进行病理观察。结果 肺癌侵犯中央肺动静脉有共同的影像学特征;以病理结果为标准,CTA判断血管与肿瘤关系的正确率高于横断面(P<0.01)。结论 CTA判断肺癌与中央肺血管的关系优于横断面CT。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分析15例肺癌侵犯肺动静脉干的CT表现结合临床手术病理所见,提高时临床手术评价的认识。方法15例肺癌病例均做常规CT平扫及增强检查并被手术病理证实癌肿侵犯肺门血管。结果15例病例中因癌肿过度侵犯肺门血管不能完成手术而仅做组织病理检查者3例,手术所见及病理检查癌肿侵犯血管的范围大于CT显示范围者5例,以CT显示癌肿侵犯血管范围提示,手术顺利完成者12例。结论SCTA能较好的显示血管与肿瘤关系,为临床手术的选择提供了较好的帮助,在肺癌的定性诊断、分期和手术预后方面有着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CT可清晰显示肺癌侵犯血管的范围与程度 ,对术前能否切除很有帮助[1] ,笔者收集了我院 1 994年—1 999年间 2 3例肺癌侵犯肺血管患者 ,着重就其CT平扫及CT血管造影的表现进行分析 ,旨在提高对其CT表现的进一步认识及给临近是否手术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2 3例肺癌侵犯临近肺血管患者 ,其中男性 1 7例 ,女性 6例 ,年龄 4 2岁~ 68岁 ,平均年龄 5 3 .6岁。中央型肺癌 2 1例 ,周围型肺癌 2例 ,其中鳞癌 1 5例 ,腺癌 6例 ,鳞腺癌 2例。2 方法 采用SCT -4 80 0TC型扫描机 ,自肺尖至膈面横断面扫描。层厚 1 0m…  相似文献   

5.
肺叶切除肺动脉重建术治疗中心型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分析肺叶切除肺动脉重建术治疗中心型肺癌的效果。方法:采取肺叶切除肺动脉重建术治疗中心型肺癌,其肺动脉均受到肿瘤侵犯。肺部肿瘤部位左上叶45例,右上叶29例。处理方法为:浸润血管壁局部切除+直接缝合术27例;浸润血管壁局部切除+缺损血管壁补片术21例;浸润血管壁袖状切除+端端缝合术11例;浸润血管袖状切除+再造导管间置术15例。结果:本组74例患者中,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并发症15例,肺炎13例次,心律失常1例次,心功能不全1例次,胸腔积液5例,经保守治疗均痊愈。结论:肺血管成形肺叶切除是治疗中心型肺癌安全可靠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肺栓塞具有高发病率、高误诊率和高病死率的特点。常用的无创诊断手段包括Ge-neva量表和Wells量表评分、心电图、X线胸片、D-二聚体定量、血气分析、心脏超声、CT肺血管造影、核磁血管成像及核素肺通气/灌注成像等。有创检查主要是肺血管造影。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主干、叶、段水平的肺栓塞诊断敏感度为96%,特异度为92%,已经逐步被认为是取代肺血管造影无创检查的首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经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诊断为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分析比较非危重(33例)和危重(46例)患者CT肺血管造影表现以及CT检测结果。结果:79例肺栓塞患者多层螺旋CT影像学图像显示4 378支肺动脉中有833支(19.0%)肺动脉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栓塞;肺动脉栓塞患者直接征象主要为中心型、锐角附壁型、钝角附壁血栓型以及完全阻塞型充盈缺损,间接征象主要为肺动脉高压、脑梗死以及胸膜增厚和积液;病情危重患者其CT肺动脉阻塞指数以及中央肺动脉受累率均明显高于病情非危重患者(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在诊断肺动脉栓塞方面具有无创、简便、快捷且安全等特点,对评价肺动脉患者病变严重程度上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多排螺旋CT肺血管成像技术显示周围型肺癌与肺血管的关系,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51例周围型肺癌患者行多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检查,分别采用螺旋CT多层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等技术显示周围型肺癌与肺动脉和肺静脉的关系。将周围型肺癌引发肺动脉和肺静脉的改变分为4型,分析分型与周围型肺癌病理类型间的关系。结果1~6级肺血管均可显示,5级以上肺血管形态可清晰显示。肺鳞癌和腺癌间肺动、静脉受累及率均无统计学意义。腺癌Ⅲ型肺动脉改变所占百分比高于鳞癌(x~2=4.595,P〈0.05)。腺癌和鳞癌间Ⅰ~Ⅳ型肺静脉改变所占百分比均无统计学意义,腺癌Ⅰ型+Ⅱ型肺静脉改变所占百分比高于鳞癌(x~2=7.526,P〈0.05)。结论多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及后处理技术可确切显示5级以上肺血管与肿瘤间的关系,周围型肺癌与血管关系的分型有助于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分期及预后,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示病理学改变。  相似文献   

9.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4岁,76kg.因咳嗽1个月,发现肺部包块1周,以左肺癌收入院.人院检查:心、肺功能正常,ECG正常,血常规、凝血常规、血生化检查正常.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未见异常.CT检查发现左肺上叶癌,包埋左肺动脉.MRI示左上肺前段占位,侵及肺动脉干及升主动脉.拟行左全肺切除,肺动脉及升主动脉部分切除成形术.  相似文献   

10.
肺血栓栓塞症诊断技术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罗华  梁瑛 《中国医刊》2005,40(2):15-17
肺动脉造影检查一直被视为诊断肺栓塞的"金标准",对肺栓塞的准确诊断率可达95%;磁共振肺血管造影目前被认为是最先进的、最有发展前景的无创检查技术;螺旋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主干、叶、段水平的肺栓塞诊断敏感性为96%、特异性为92%, 其已经成为诊断肺栓塞的主要影像学方法; CT静脉血管造影在评价下腔静脉与髂静脉的病变优于传统的静脉造影与超声波显像;放射性核素肺扫描是进行鉴别诊断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手段;超声心动图有助于对肺栓塞病人进行筛查及危险分层;心电图检查缺少特异性,但可能提供重要的诊断线索;D-Dimer <0.5mg/L时可较准确的排除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在肺癌侵犯中央肺血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阅读国内外有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①SCTA的几种重建方法所得图像判断血管与肿瘤的关系各有优缺点;②SC-TA判断肺癌与肺血管的关系优于横断面CT.结论:SCTA图像重建能够准确、直观地显示肺血管的立体解剖特点以及与肺癌的空间毗邻关系,为制定手术治疗方案提供了客观依据,是CT横断面图像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2.
<正>本文分析1994年7月~1996年10月中心型肺癌60例患者病例,比较按常规心包外解剖肺血管和心包内处理肺血管对中心型肺癌切除率和手术并发症的影响.材料和方法一、中心型肺癌诊断标准和分组1.按照肺癌侵犯范围,以段支气管开口为界限,凡原发病变侵犯肺段支气管开口近端的主或叶支气管者为中心型肺癌.患者不论性别、年龄,凡胸部X线、CT、MRI、手术探查或病理检查,一项以上证实者即为中心型肺癌.本组94例,选择其中开胸术中探查肺门结构固定(病变极近肺根部或肿大淋巴结包囊所致),病变侵犯一侧肺动脉干或上、下肺静脉的病人为本文统计对象,计60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将螺旋CT血管成像(SCTA)技术应用于肺动脉成像,初步探讨肺血管成像的技术方法及中心型肺癌侵犯中央肺动脉(Cancerous invasion of central pulmonary arteries CICPA)的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具有中央肺动脉受侵征象(CICPA)的中心型肺癌50例进行螺旋CT肺血管成像(SCTPA),扫描层厚3mm,螺距1.5.重建间隔1.0-2.0mm,对比剂注射速度3ml/s。结果:50例均能直观显示肺动脉的改变,其中,34例CPA有明显行径改变,表现为CPA的僵直、移位等。45例CPA有管径狭窄,管腔呈管柱状向心性狭窄。12倒CPA狭窄程度较重则可见外周血管的数量比对侧明显减少,延伸范围缩小。结论:SCTPA在判断中心型肺癌侵犯中央肺动脉的诊断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评价中央型肺癌对中央肺血管侵犯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对27例病变在肺门区、术前诊断为中央型肺癌的患者进行SCTA检查,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和表面遮盖重建(SSD),肺门血管受侵分为5级,对比影像诊断结果与手术及病理结果。结果:以手术所见和病理观察为金标准,SCTA判断血管与肿瘤关系的正确率高于横断面CT,分别为93.61%、84.04%和88.46%和73.07%,有统计学意义(χ2=4.87,χ2=18.61;P<0.05,P<0.001)。结论:SCTA能明确判断中央肺动静脉侵犯的部位、范围和程度,应成为中央型肺癌术前检查、确定手术方案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孟亮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6):2781-2782
目的进一步探讨肺癌的血供来源,为介入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30例原发性肺癌和5例转移性肺癌进行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分析造影表现。结果所有肺癌均以支气管动脉供血为主,其中11例可见肺动脉参与供血,占31.4%。结论应动态地看待肺癌的血供,支气管动脉是肺癌的主要供血来源,肺动脉参与供血与否取决于肿瘤对其侵犯程度,肺动脉对肿瘤的供血随着病灶的增长和肺动脉受侵蚀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减少;超选择性肺动脉造影对显示肺动脉是否参与肿瘤供血很重要。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云飞  马海鸿  潘家洁  月热卡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0):123-123,F0003
目的 讨论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2例经临床诊断怀疑为肺栓塞患者,行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结果 11例诊断有肺栓塞,4例为中心型,4例为周嗣型,3例为混合型.结论 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尤其是亚段肺动脉栓塞的诊断,明显优于普通螺旋CT.  相似文献   

17.
16排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初步评价16排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GE公司LightspeedTM 16CT机,对46名有肺部疾病的患者行肺动脉血管造影成像,扫描速度0.5 s/360°,扫描层厚0.625 mm,螺距1.375∶1,重建间距1.25 mm,造影剂注射速度3.5~4 ml/s。肺动脉正常25例,中央型肺癌侵犯肺动脉干或肺动脉16例,肺动脉栓塞4例,大动脉炎伴发肺动脉狭窄1例。8例经病理证实。结果经16排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肺动脉正常的25例均可清晰显示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以及段和亚段级肺动脉。明确显示癌肿与肺动脉的关系16例,肺动脉变形、移位及狭窄17例,肺动脉栓塞4例。结论16排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对肺动脉相关疾病的临床应用有重要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可取代血管造影及ECT。  相似文献   

18.
肺动静脉瘘(PAVF)是肺动静脉短路使肺动脉血未经肺泡直接进入静脉的一种罕见肺部血管疾病,其发病率低,如未及时有效治疗,病死率较高。明确诊断可指导临床治疗,提高治疗效果。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常用影像学检查有超声、胸部X线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及磁共振成像(MRI)。DSA是诊断PAVF的金标准,CT的使用价值也已得到公认,而超声检查、MRI检查是迄今尚未证实会对受检者造成附加损害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9.
王立侠  叶兆祥 《当代医学》2009,15(8):104-107
肺癌越来越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诊断主要依靠胸片、CT和MRI、活组织检查等。CT是评价肺癌最常用的手段,但是诊断准确性在近年来并没有明显提高。早期MRI主要应用于肺上沟瘤、肺癌侵犯纵隔和胸壁的诊断,其准确性与CT没有明显差别。但是MRI技术的发展和造影剂的使用使得影像质量和诊断可靠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①目的 探讨肺隔离症的影像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②方法 分析18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患术前诊断及外科治疗资料。③结果 术前经胸部X线、胸部CT平扫检查10例,术前诊断肺隔离症4例,发现异常血管1例。术前经胸部薄层增强CT并三维重建和MRI检查8例,术前诊断肺隔离症7例,发现异常血管6例。18例肺隔离症均经手术治疗效果满意。④结论 术前进行胸部薄层增强CT并三维重建和MRI检查对肺隔离症诊断、异常血管发现及为手术治疗提供解剖信息方面均优于单纯行胸部X线、胸部CT平扫检查。术前怀颖肺隔离症患,除常规CT平扫检查外,还应常规采用其他影像学方法,特别是可以采用胸部薄层增强CT并三维重建和MRI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