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分析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将382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根据淋巴结转移情况分组,有淋巴结转移的为阳性组,无转移的为阴性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ER、PR、Her-2蛋白表达进行检测,根据其结果分别将淋巴结阳性组和阴性组再分为两组,一组为TNBC,另一组为非三阴性乳腺癌(non-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non-TNBC),比较TNBC和non-TNBC的临床病理特征,Kaplan-Meier法分析乳腺癌的5年无瘤生存率.结果 21.5%(82/382)的病例为TNBC,淋巴结阳性者为163例(42.7%),其中TNBC占43例,淋巴结阴性者为219例(57.3%),其中TNBC为39例.TNBC的淋巴结阳性率(52.4%)高于non-TNBC(4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在淋巴结阳性组中,TNBC较non-TNBC肿瘤直径大(P=0.014),在淋巴结阴性组中,TNBC中有乳癌家族史的比例要高(P=0.030),其它临床病理特征差异无显著性(P>0.05).淋巴结阳性组5年无瘤生存率TNBC组为60.5%,non-TNBC组为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淋巴结阴性组5年无瘤生存率TNBC组为74.4%,non-TNBC组为8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 无论淋巴结转移情况,TNBC比non-TNBC易发生复发和转移,临床预后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 :预测非前哨淋巴结 (non SLN)转移 ,以筛选出转移局限于前哨淋巴结 (SLN)的乳腺癌患者。方法 :采用99mTc SC作为示踪剂 ,对 95例乳腺癌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活检 ,对乳腺癌非前哨淋巴结转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95例患者中成功发现 91例患者有SLN (95 8% ) ,其中 85例患者SLN能准确反映腋窝淋巴结的病理状况 (93 4% )。临床肿块大小(P =0 0 2 8)、肿瘤分级 (P =0 0 40 )和原发灶cyclinD1蛋白 (P =0 0 17)的表达与non SLN转移显著相关。而Logistic多因素分析证实 ,临床肿块大小、肿瘤分级为独立的预测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因子。结论 :可根据临床病理学特征 ,筛选出乳腺癌转移只局限于前哨淋巴结的患者 ,也存在免除腋窝淋巴结清扫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乳腺癌前哨淋巴结不同转移状态 下前哨淋巴结与非前哨淋巴结成熟树突状细胞密度的改变。方法:回顾 性分析79例符合研究标准的女性乳腺癌患者。根据前哨淋巴结的转移状况分为3组:A组(2 8例),所有淋巴结转移阴性;B组(25例),仅微小肿瘤出现于前哨淋巴结,包括B1组(16 例),仅游离肿瘤细胞出现于前哨淋巴结;B2组(9例),仅微转移出现于前哨淋巴结;C组 (26例),转移出现于前哨淋巴结,非前哨淋巴结有或无转移。所有前哨淋巴结及非前哨淋 巴结蜡块切片均行与DC-LAMP抗体免疫反应的免疫组织学检查以确认成熟树突状细胞。蔡司 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每个淋巴结DC-LAMP阳性细胞的相对密度(DC-LAMP阳性细胞面积/淋 巴结面积)。Wicoxon检验和Mann-Whitney检验分别用于DC-LAMP阳性细胞的相对密度的组内 和组间比较。结果:DC-LAMP阳性细胞密度的组内比较显示A组和B组前哨 淋巴结DC-LAMP阳性细胞平均密度较非前哨淋巴结高(P<0.05,P<0.01);C组前哨淋 巴结DC-LAMP阳性细胞平均密度与非前哨淋巴结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比较 显示各组前哨淋巴结DC-LAMP阳性细胞平均密度无显著差异;而B组(尤其B2组)非前哨淋巴结 DC-LAMP阳性细胞密度较A组和C组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 前哨淋巴结和非前哨淋巴结DC-LAMP阳性细胞平均密度在淋巴结肿瘤转移形成过程发生改变,揭示前哨淋巴结在肿瘤与引流淋巴结间相互作用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超声技术作为术前评估乳腺癌腋下淋巴结转移(axillary lymph node metastasis,ALNM)状态最常用的方法,可通过二维灰阶图像、血流表现、弹性成像、超声造影等手段根据淋巴结的形态、纵横比、皮质状态、淋巴门表现、血流情况等指标预测淋巴结转移与否.但超声技术受众多影响因素如腋下淋巴结的大小、位置、腋窝深度、医师经验、超声仪器分辨率不同等的限制,其检出率及准确率仍未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因此,如何提高超声对乳腺癌ALNM的评估效能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递增.我们重点研究了乳腺癌中免疫活性细胞反应的意义,并综合分析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肿瘤间质比(tumor-stroma ratio,TSR)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对淋巴结阳性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HE染色法评估260例乳腺原发癌和相应淋巴结转移癌中TSR和原发癌中的TIL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乳腺原发癌中TSR≥50%(低间质组)148例,TSR<50%(高间质组)112例,低间质组患者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明显高于高间质组(P均<0.05);TIL低表达组(TIL<10%)155例,高表达组(TIL≥10%)105例,两组患者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淋巴结转移癌中TSR≥50%(低间质组)163例,TSR<50%(高间质组)97例,低间质组患者无瘤生存率明显高于高间质组(P<0.05);原发癌和淋巴结转移癌同为低间质组时,原发癌低间质组提示预后更好(P<0.05)。原发癌与淋巴结转移癌中TSR呈明显的正相关(r=0.726,P<0.01)。原发癌低间质组中TIL的表达对预后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间质组中TIL高表达组无瘤生存率明显高于TIL低表达组(P=0.012)。患者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与年龄、肿块直径、组织学分级和阳性淋巴结个数无关(P均>0.05)。结论TSR是判断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预后重要指标,且在原发癌和转移癌之间呈正相关,但原发癌TSR对判断预后更有意义。联合TSR和TIL分析,可为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预后和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32岁,因左锁骨上肿块迅速增大3个月入院。查体:左锁骨上触及椭圆形结节4个,直径1.0-2.0cm,局部无红肿,发热,无压痛,无波动感,活动度可,质中等。胸片及腹部B超未见异常,临床诊断:左颈部肿块待查。行手术切除肿块2个,术中肿块界欠清,与周围组织有粘连。  相似文献   

8.
CD44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相关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D44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LSAB法对76例乳腺癌伴淋巴结转移和无转移组CD44表达进行了免疫组化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雌激素受体(ER)表达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CD44阳性率在乳腺癌伴淋巴结转移组为706%,无转移组为452%,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组织学分级的增高CD44表达呈递增趋势,Ⅰ级与Ⅱ、Ⅲ级间阳性率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CD44与PCNA表达存在平行关系,与ER表达呈负相关趋势。结论:CD44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关,是乳腺癌患者预后判定有价值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癌233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锁骨上淋巴结(SCL)已知发部位转移癌的病理学特别。方法:对1980-1999年(近20年)233例和1961-1980年(前20年)246例已知原发部位SCL转移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转移癌原发部位和组织学类型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近20年来,转移癌的患者趋于高龄、女性增多,转移性肺癌(尤其是左侧SCL)增多,双侧SCL转移癌的原发部位皆肺居首位,转移性腺癌、鳞癌和未分化癌也首先来自肺,左侧SCL转移性黏液腺癌(包括印戒细胞癌)主要来自胃肠道(6/10例,特别是胃),右侧者全部来自肺(8/8例)等。结论:在寻找SCL来源未明转移癌的原发部位时,任何一侧(尤其是右侧)SCL转移癌(无论是腺癌、鳞癌或未分化癌)都应首先考虑转移性肺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浸润性乳腺癌及转移淋巴结中RKIP和Ki-67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RKIP和Ki-67在浸润性乳腺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RKIP和Ki-67在52例浸润性乳腺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灶与原发灶相比,RKIP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Ki-67指数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灶明显高于原发灶(P<0.01);但RKIP与Ki-67之间,无论是原发灶,还是转移灶,都无相关关系(均P>0.05).结论 RKIP具有抑制浸润性乳腺癌转移的作用,属于转移抑制基因;Ki-67可反映乳腺癌的增殖活性及转移和预后,但RKIP的表达对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陆志刚  李振宇  汤鸿 《医学信息》2009,22(12):2874-2875
目的探讨亚甲蓝示踪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方法分析用1%亚甲蓝为染料的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资料67例,其中T1N0M0 27例、T2N0M0 29例、T3N0M0 11例,结果检出率为89.9%,假阴性率为6.2%.结论用1%亚甲蓝作为示踪剂进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作为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一种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13.
邹立新  黄君瑶 《医学信息》2006,19(11):1994-1995
目的 分析和探讨乳腺癌患者病案资料及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为医学科研项目提供真实数据。方法 对337例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乳腺癌患者的年龄跨度大,从二十几岁到九十几岁都有发生,主要发生于外上象限,约占60%。其中有95例有转移,转移途径以腋窝淋巴结为主要途径,结论 仅仅将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作为乳腺癌临床分期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有其局限性。用前哨淋巴结来确定乳腺癌转移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Syk、VEGF-C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及SP法检测55例乳腺癌组织中Syk、NFκB(p65)及VEGF-C的表达情况。结果55例乳腺癌组织中,Syk、VEGF-C及p65阳性率分别为50.9%,56.4%,81.8%。Syk在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VEGF-C在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p65在两组之间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75),p65胞核移位率在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25)。随着Syk表达增强VEGF-C的表达减弱,二者呈负相关(r=-0.620,P=0.000);p65胞核移位与Syk的表达强度降低有关(r=0.448,P=0.002),而与VEGF-C的表达强度增高有关(r=0.310,P=0.036)。结论乳腺癌中,Syk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活性而下调VEGF-C的表达,从而抑制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5.
我们拟采用新鲜标本对乳腺癌的几个预后因素作前瞻性研究,以克服用石蜡包埋组织作回顾性研究时出现的图形分辨差、准确性相对较低的问题。本文作为一个阶段性总结,对100例乳腺癌进行DNA倍性分析,同时比较不同DNA倍性的乳腺癌细胞的区域淋巴结转移和雌激素受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乳腺癌原发灶组织和腋淋巴结中细胞毒性淋巴细胞的数量和状态,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相比较,探讨其意义.方法 对资料齐全且术前均未接受任何化疗和放疗的74例乳腺癌原发灶及所切除的腋淋巴结进行病理分型及临床病理分期,并分为淋巴结无转移组和有转移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催化信号放大系统和EnVision法,通过单克隆抗体CD8、粒酶B、穿孔素、CD56的检测,分析肿瘤原发灶及腋淋巴结中细胞毒性淋巴细胞的表型和功能.结果 在肿瘤原发灶组织中CD8+细胞间质明显多于实质,淋巴结无转移组肿瘤局部[(35.7±16.0)个]及腋淋巴结CD8+细.胞数[(53.0±18.2)个]均高于淋巴结有转移组[(23.7±9.6)个和(38.2±12.7)个],肿瘤原发灶CD8+细胞数在5年生存组[(32.9±14.1)个]显著高于死亡组[(20.1±9.9)个].以粒酶B为细胞毒性淋巴细胞活化标记时,细胞毒性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组织和腋淋巴结中CD8+、CD56+细胞数均与临床病理分期无关.与Ⅰ期相比,在Ⅲ+Ⅳ期原发灶组织和腋淋巴结中细胞毒性淋巴细胞的数量显著降低.值得注意的是,在多数情况下,原发灶组织中穿孔素+细胞数量明显低于粒酶B+细胞.结论 在乳腺癌中细胞毒性淋巴细胞对抑制其肿瘤转移、提高患者生存率有一定意义.组织中细胞毒性淋巴细胞功能缺陷可能是影响其发挥抗瘤效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中不同染色情况的淋巴结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乳腺癌患者92例,以亚甲蓝为示踪剂,根据92例乳腺癌患者SLNB中淋巴结染色情况的不同分为无染色组、完全染色组和染色不均组,病理检测3组患者淋巴结的肿瘤转移情况并作比较。结果92例乳腺癌SLNB共取得淋巴结256枚,平均每例患者2.8枚,无染色组(80枚)肿瘤转移率为13.8%,完全染色组(112枚)肿瘤转移率为43.8%,染色不均组(64枚)肿瘤转移率为62.5%,3组间肿瘤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SLNB中染色不均的淋巴结最易出现肿瘤转移,其次为完全染色的淋巴结,染色淋巴结附近看到的未染色淋巴结也有肿瘤转移的可能,宜一并切除送检,有利于降低假阴性率。  相似文献   

18.
19.
乳腺癌组织中LVD、VEGF-C和MMP-9表达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组织中的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VEGF-C及MMP-9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80例乳腺IDC和20例乳腺增生性病变,应用免疫组化PV-6000两步法检测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VEGF-C和MMP-9的表达.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LYVE-1标记的LVD、VEGF-C和MMP-9的表达明显高于乳腺增生性病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VD、VEGF-C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均无差异(P>0.05).MMP-9的表达水平在肿瘤直径>2 cm组和淋巴结转移阳性组明显升高(P<0.05和P<0.01);而在组织学分级之间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D与VEGF-C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398,P<0.01);LVD和MMP-9之间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 IDC中淋巴管生成增多,VEGF-C是乳腺癌中淋巴管生成的重要刺激因子,促进乳腺癌中淋巴管的生成;但乳腺癌淋巴管密度与淋巴道转移无关.MMP-9参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的过程,促进乳腺癌淋巴道转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乳腺癌中有无表达及其表达程度与癌细胞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以探讨VEGF-C在肿瘤淋巴道转移中的作用以及肿瘤细胞通过淋巴道转移的机理。方法:选用67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女患者肿瘤组织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VEGF-C蛋白的表达,结果:在部分乳腺癌的癌细胞胞浆中可检测到VEGF-C蛋白的表达(28/67),且VEGF-C在伴腋淋巴结转移的病例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无腋淋巴结转移的病例组,结论:VEGF-C表达于乳腺癌中,且其表达与乳腺癌肿瘤细胞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