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cation of ce-rvical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简称OPLL)是引起颈椎管狭窄,导致脊髓损害和四肢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1960年日本  相似文献   

2.
后纵韧带钩辅助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物切除减压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后纵韧带钩辅助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物前路切除的适应证、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患者19例,男14例,女5例;年龄51-71岁,平均59岁。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示后纵韧带骨化物局限型6例,分节型13例;椎管狭窄率32%-75%,平均54%。术前神经功能JOA评分4-14分,平均9.6分。行颈前路常规手术入路,椎体开槽切骨达椎体后壁,范围超过后纵韧带骨化灶。利用后纵韧带钩插入后纵韧带下,钩起后纵韧带及骨化物,在后纵韧带与硬膜间形成一间隙,直视下用超薄型枪状咬骨钳切除后纵韧带及骨化物,而后植骨固定,恢复颈椎稳定性。结果随访6-36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JOA评分8~16分,平均12.8分,恢复率42%'-92%,其中疗效优9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84.2%。4例患者术后并发脑脊液漏,保守治疗后均获得痊愈。术后CT和MR检查显示骨化后纵韧带切除完全,脊髓和硬膜囊形态恢复良好。结论后纵韧带钩可提高颈椎前路手术切除后纵韧带骨化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适用于局限型和分节型、切除范围在两个椎节之间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RI对下颈椎前纵韧带与后纵韧带损伤的诊断标准、诊断价值,以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2010年8月~2011年7月87例下颈椎损伤但椎体无骨折脱位患者行前路手术,术前均行颈椎X线、CT及MRI检查。两位诊断医师分别以MRI T1加权像低信号带连续中断(T1D)、T2加权像纵形高信号(T2L)、T2加权像横形高或中等信号(T2T)作为标准诊断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损伤。术中仔细探查韧带损伤(韧带完全或部分断裂)情况,并将不同MRI标准的诊断结果与术中所见进行比较。诊断者间的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以术中所见作为金标准,计算不同MRI标准诊断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以T1D为标准判断前、后纵韧带损伤时,两诊断者间一致程度差(Kappa值分别为0.152、0.238),敏感性(57.4%~67.2%、64.7%~64.7%)、特异性(43.3%~60.8%、56.5%~59.7%)、准确性(48.7%~63.3%、58.2%~60.8%)、阳性预测值(38.9%~51.9%、29.0%~30.6%)及阴性预测值(61.8%~74.7%、81.4%~86.1%)均较低。以T2L为标准诊断前、后纵韧带损伤时,两诊断者间一致程度较好(Kappa值分别为0.657、0.607),特异性也较高(78.4%~80.4%、88.7%~90.4%),但敏感性较低(54.1%~65.8%、29.4%~50%),准确性(70.3%~73.4%、75.9%~84.8%)、阳性预测值(63.5%~65.8%、41.7%~70.8%)及阴性预测值(73.6%~78.4%、82.1%~87.3%)也较低。以T2T为标准诊断前、后纵韧带损伤时,两诊断者间一致程度非常好(Kappa值分别为0.837、0.799),且有较高的敏感性(83.6%~86.9%、82.4%~88.2%)、特异性(91.8%~95.9%、90.3%~91.9%)、准确性(89.9%~91.1%、89.9%~89.9%)、阳性预测值(86.9%~92.7%、71.4%~73.7%)及阴性预测值(90.3%~91.8%、95.0%~96.6%)。结论:以MRI的T2T为标准诊断下颈椎前、后纵韧带完全或部分断裂较准确可靠,有助于评价下颈椎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误诊为腕管综合征1例林泉,王立舜患者男性,56岁,因手指疼痛半年就诊。入院前半年,劳作时抬头突感右手桡侧三指电击样痛。此后,局部持续麻木,骑自行车时疼痛。某医院以“左腕管综合征”保守治疗3个月,症状无改善,而行手术治疗,无效。术后1个...  相似文献   

5.
Tsujama Clinical Osthopaedic 184 71~84 1984 脊柱后纵韧带钙化,1960年日本Tsukimoto首先叙述尸解发现的病理情况,此后病例报告迅速增加。 日本的后纵韧带钙化的流行病学。日本矫形外科学会在360所医院调查,共住院治疗2142例(19/1000000),按统计在日本后纵韧带钙化者大约4000人。  相似文献   

6.
颈椎病的病理解剖、病理生理的不断深入研究和治疗方法的进展,使人们注意到椎管内椎体后纵韧带的异位骨化的特殊病理变化,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椎管腔狭窄与颈髓(偶有神经根)损害。这种异位骨化现象首先在日本发现,并且较多见,故又称“日本人病”。此后,在澳大利亚、朝鲜、夏威夷和中国(包括香港)等地陆续有报告。本文就该病的几个主要问题,复习有关文献加以综合,供同道们参考,以便提高认识  相似文献   

7.
正石骨症又名Albers Schonberg病,是由破骨细胞数目减少或功能缺陷导致的一种以骨吸收障碍为主的罕见遗传性代谢性骨病,发生率约为1∶100 000,且具有一定的地区性~([1])。其典型的临床特征为骨密度增高、骨骼畸形~([2])。石骨症患者因骨脆性增加,骨组织弹性降低,骨折的发生率较高,且骨折后骨不愈合的发生率较高,因此既往文献主要涉及石骨症并四肢骨折的处理~([2])。又由于石骨症患者以骨吸收障碍为主,因此  相似文献   

8.
高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治疗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引起慢性颈髓损害或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主要原因。目前治疗OPLL的手术方法主要分为1.经颈前路OPLL切除,2.经颈后路椎板切开减压、扩大椎管。其中经颈后路椎板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型术较为常用,临床已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但就手术的节段(范围)应根据具体病人的不同情况,慎重选择。本文报告1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合并高位OPLL患者进行常规C3-7节段单开门手术治疗后症状复发,再次手术扩大减压范围取得了理想效果的病例。试探讨颈椎高位OPLL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椎间盘及后纵韧带应力的变化.[方法]选择C4/5节段孤立型、混合型和节段型OPLL患者和正常人各1例行CT扫描,采用Mimics 14.0、Geomagic Studio 10.0和Hypermesh11.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建立有限元模型.采用Abaqus6.12软件计算在前...  相似文献   

10.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逐渐提高,最常见的是椎体压缩骨折,好发于下胸椎及腰椎.椎体压缩骨折目前主要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具有创伤小、疼痛缓解迅速、并发症少等优点[1].椎体成形术具有着良好的止痛效果,微创手术使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但也存在并发症发生的风险[3].笔者于20...  相似文献   

11.
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由于骨化的后纵韧带占据椎管空间,引起胸段脊髓受压,出现下肢肌力减弱,不全瘫甚至截瘫,呈进行性加重;手术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方法。由于胸椎的解剖学特点,手术治疗难度大,手术风险高,并发症多,是目前临床治疗的难点。手术治疗包括后路间接减压和前路直接减压两种方式。胸椎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是一种常用的间接减压方法,但由于胸椎呈生理后凸,脊髓向后漂移有限,疗效欠佳。直接减压术式有两种:一是经胸腔入路切除椎体及骨化的后纵韧带,但手术创伤大,并发症较多;另一种是经侧后方入路对脊髓环形减压(涵洞法),能较好地解除脊髓压迫,但依然存在手术时间长、出血多、容易损伤脊髓等缺点。2018年长征医院史建刚教授团队首创胸椎椎体后纵韧带骨化物复合体前移术治疗胸椎OPLL,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该方法通过切除骨化节段头尾侧的椎间盘,切断双侧肋骨,切除骨化节段的椎板,利用钉棒系统将椎体后纵韧带骨化物复合体向前推移,在无须切除骨化物的情况下直接解除脊髓前方的压迫,有效降低了手术难度和手术并发症。我们采用史建刚教授团队的方法治疗了数例胸椎OPLL患者,也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但我们在手术过程中发现该手术最大的操作难点是头尾侧的椎间盘切除,因椎间盘是软性组织,手术过程中不容易把握切除的程度,椎间盘切除过多容易损伤周围的血管、神经及胸膜,椎间盘切除不足则不容易将椎体向前推移,因此,我们对该技术进行了改良,不再切除椎间盘,而是采用超声骨刀在椎体终板骨性结构处截骨,超声骨刀具有“截硬不截软”的特点,在手术过程中容易把握是否截骨完全,且不容易损伤周围组织结构。我们应用该方法治疗1例OPLL患者,缩短了手术时间,也减少了损伤周围结构的可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腰椎间盘突出并后纵韧带钙化的手术治疗(附1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间盘突出并后纵韧带钙化按常规开窗切除困难,全椎板切除术式显露较为常用。近年较多资料报道,脊柱的后往大部分切除,其生物力学发生较大改变,易导致脊柱不稳,长期存在腰痛之弊病。作者设计本术式,代替了全椎板切除。收到满意效果。临床资料本组16例中.男7例.女9例,年龄32~63岁,平均48.6岁;病程1~17年,平均5.6年;体力劳动8例,轻劳动3例.干部5例.无明显外伤史。症状与体征不同程度腰痛和下肢放散痛.12例双下肢交替疼痛,5例足外侧和足趾发麻,9例神经源性歧行。查体有不同程度椎旁压痛和放做痛,13例直腿抬高<60度…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53岁。走路时不慎摔倒。伤后5小时发生四肢麻木,运动障碍,症状逐渐加重致完全性截瘫。24小时后入院。查体见四肢及T_4平面以下躯干深浅感觉丧失,除两侧三角肌肌力为Ⅲ级以外,四肢为硬瘫,括约肌功能障碍。腱反射亢进。Hoffman’s 征(+),Babi-nski 征(+)。Queikenstedt 试验提示椎管上段不完全性梗阻。颈椎侧位断层摄影显示C_(3、4、5)椎体后缘有连续的密度增高阴影。CT 扫描片清楚显示出C_(3、4、5)平面后纵韧带明显增生骨化。向椎管内突  相似文献   

14.
腰椎黄韧带内血肿较为罕见。笔者在日本和歌山县立医科大学骨科收治1例南腰椎黄韧带内血肿引起的腰部神经根症状和腰椎管狭窄症状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9例报告孙建民1于夕欣1脊柱后纵韧带骨化(简称TOPLL)多见于颈椎,胸椎发病率较低。由于其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常造成误诊、误治。近年来由于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手术方法的改进,使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了提高。我院收治9例,男3例,女6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症状较轻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的非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河北北方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自1995年1月以来非手术治疗108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其中63例症状较轻患者(JOA评分>12分)获2年以上的随访,作者以非手术治疗前、后脊髓功能状态的JOA评分为观察标准,将疗效与多种可能的相关因素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治疗前平均JOA评分为(12.22±1.52)分,随访平均JOA评分为(14.85±2.20)分,治疗前、后的JOA评分平均变化率为(58.09±11.9)%。经回归分析,治疗前JOA评分与疗效呈正相关,治疗前、后脊髓功能状态存在线性回归关系。[结论]脊髓功能损害较轻的患者(JOA评分>12分)经2年以上非手术治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进一步认识胸椎后纵韧带骨化(TOPLL)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报告13例TOPLL患者发病情况,临床表现、X线征、CT、MRI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经休守治疗,13例均效果不佳。10例行手术治疗。后路椎板切除减压5例,3例症状改善,1例部分恢复,1例加重;后路椎板切除加骨化韧带切除1例,术后症状加重;侧前方入路3例,2例症状恢复,1例部分恢复。1例作环状减压术后完全恢复。结论:CT、MR  相似文献   

18.
笔者于2011年9月收治颈椎后纵韧带骨化致呼吸困难1例,报告如下. 1病例报告 患者,男,60岁,因呼吸困难入住呼吸内科经会诊后转入骨科,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进行性四肢功能障碍、肢体麻木、手不能持物、排尿不畅、呼吸浅而弱且咳痰无力.入院时轮椅推入病房,不能站立.体温36℃,呼吸28次/min.查体显示:双手指呈屈曲位不能主动背伸,四肢肌力2~3级,肌张力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左侧症状重于右侧.膀胱区略充盈,双肺布满痰鸣音.影像资料显示:C2~6后纵韧带骨化,颈脊髓明显受压,受压最高位达C2椎体的下缘.诊断: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处置:行气管切开后3d于局麻下行颈后路C2~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后2周肌力恢复达4~5级,双手指屈伸自如握力较弱,无人搀扶下可站立缓行,拔尿管后自行排尿.MRI显示脊髓压迫解除,脊髓形态恢复正常.患者呼吸状态好转,频率20次/min,咳痰力量增强,拔除气管套管后双肺无痰鸣音.手术前后胸部X线片对比显示:肺野清晰,且肺野增大了1个肋间隙.  相似文献   

19.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炎性疾病,主要侵犯脊柱和骶髂关节等。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背、颈、臀、髋部疼痛和僵硬,并可导致关节肿痛,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  相似文献   

20.
后纵韧带骨化 (ossificationofpos teriorlongitudinalligament,OPLL)好发于 5 0~ 6 0岁的人群 ,发病率占颈椎疾患的 0 2 %~ 4%。OPLL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①在脊柱纵韧带内有异位骨形成。②骨化及韧带组织增生 ,细胞增殖并存。③在韧带骨化之前 ,纤维软骨细胞增殖钙化 ,随后血管长入 ,组织吸收。④韧带的骨化发生在一个特殊的部位 ,通常与老年性骨质增生 (Forestiers病 )或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伴发。⑤日本人发病率高〔1〕。国内外文献对OPLL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无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