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当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对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近20年来,基于对慢性肾脏病(CKD)流行病学研究的深入,以及其与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关系的探讨,医疗界对于CKD这一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关注日益凸现。人们逐渐认识到,  相似文献   

2.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健康管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首要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对维护健康、减少疾病负担、提高生活质量等十分重要。而健康管理是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有效方式,应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工作机制,大力开展健康管理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3.
广西北海市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方案北海市卫生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积极开展对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提高我市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根据《全国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方案》(试行...  相似文献   

4.
张燕平 《职业与健康》2001,17(11):101-102
为了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同地区患病情况、流行趋势以及主要的危险因素,为今后社区开展综合防治工作打下基础,依据卫生部疾病控制司《社区慢性非传染疾病综合防治示范点工作手册》和上级有关部门的统一部署,我市2000年3~6月完成了8个乡镇和1个市区居民点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基线调查示范点任务,共调查3万人,应答率达到90%以上,经南通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技术指导小组考核验收,被确认列入慢病综合防治示范点。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是。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凉山州德昌县常住居民的慢性传染性及非传染性疾病的疾病负担、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慢性疾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3年6至7月在凉山州德昌县10个乡镇与2个街道的居民开展问卷调查,结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中2022年德昌县报告的人群死因信息,对当地慢性传染性、非传染性疾病造成的死亡及寿命损失、受访人群4大类慢性病患病及相关因素、行为认知等进行调查。采用Excel 2007、SPSS 27.0软件,以过早死亡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YLL)、自述患病情况、最近1年医疗费用等指标对疾病负担进行描述,对计数资料以率、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或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等形式进行统计描述。结果 2022年德昌县共计监测到全人群死亡率为537.41/10万,其中根本死因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人群死亡率为404.32/10万,慢性传染性疾病的人群死亡率为2.29/10万。根本死因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死亡人口占全死因人口数的72.49%,且其造成的死亡率为404.32/10万,造成的累计YLL为12 119.52人年。其中心血管系统疾病产生的...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特点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口构成的变化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方式转变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成人早残和早死的主要原因。进入 90年代以后 ,位居湖北省人口死因顺位前 4位的一直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意外损伤及中毒、呼吸系统疾病。而湖北省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尚未真正起步 ,本文利用全省疾病监测系统的 1 0年监测资料 ,对人群主要死因进行分析 ,同时对今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一些建议。1 湖北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主要死因及流行特点  在全省疾病监测系统覆盖的 60万人群中 ,每年平均死亡 3786人 ,其中 1 666…  相似文献   

7.
张丽  孙杰  黄葵 《现代预防医学》2003,30(2):160-162
目的:了解成都市1990-2000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的变化趋势,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有效干预提供科学的数据。方法:采用EXCEL、SAS统计分析1990-2000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测数据。结果:该市3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恶性肿瘤、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男性高于女性,其中恶性肿瘤发病率最高,脑卒中增长最快,恶性肿瘤中以肺癌发病率最高。糖尿病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结论:成都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正呈上升趋势,必须加强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前,非传染性疾病(主要指心血管病、卒中、癌症、糖尿病和慢性呼吸道疾病)致死占全球死亡原因的60%,其中80%在中低收入国家。如不加强防治,未来10年,将有3.38亿人死于非传染性疾病;但如果加强防治,至2015,年可避免3600万患者早死。  相似文献   

9.
四平市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方案四平市卫生局为进一步做好我市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病)防治工作,使其沿着健康轨道向前发展,逐步实现科学化、规范化。根据《全国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方案》的要求,特制定本方案。1社区综合防治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2008年黑龙江省5个贫困农村地区卫生服务家庭健康询问调查资料,分析低收入地区农村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经济负担情况.方法:运用多阶段系统抽样方法获得调查对象,考察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的两周患病率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情况,并分析相应的经济负担.结果:3000户共9 549人的调查对象中,两周患病率为15.71%(1 501/9 549),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为15.71%(1 500/9 549),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的年总医疗支出为4 232 461.12元,占年总收入的20%;而非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人群的年总医疗支出为1 388 308.21元,占年总收入的10%.结论:2008年黑龙江省贫困农村地区农村居民的两周患病率略低于同年度的全国农村地区水平(17.7%),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则略高于同年度的全国农村地区水平(14%),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经济负担高于非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人群.  相似文献   

11.
该文对上海市急性传染性疾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与患病情况进行了描述分析 ,结果发现 :急性传染性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但是仍存在隐患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健康的主要威胁。同时提出了有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行为危险因素干预效果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提供依据,在社区居民中开展健康教育和效果评估。方法在2个街道的生活社区和社会单位及中小学随机抽取不同人群进行了行为危险因素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进行监测调查,对目标人群开展了综合性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并对其干预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干预后人群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相关知识有大幅度提高。行为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多数态度和行为有改善,但也有少数项目无明显变化。表明社区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的健康促进对慢性病预防是有效果的。在社区人群中针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开展综合防治及健康促进对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知识的提高有明显效果,但态度和行为改善不如知识明显,由卫生知识转化为健康行为需要一定的条件和时间。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干预能够改变整个人群的危险因素水平,是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所造成的健康生命年损失。方法利用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对中国2005年9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所造成的健康生命年损失进行计算。结果9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DALY顺位的前3位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和精神系统疾病。由残疾引起的健康生命年损失的前3位分别是: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精神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除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外健康生命年损失均男性大于女性。15~30岁组的健康生命年损失最多的是精神系统疾病;60~70岁组为肿瘤;80岁以上组有精神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疾病。除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农村健康生命年损失高于城市,其他均为城市高于农村。结论循环系统疾病和肿瘤健康生命年损失主要由死亡引起,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和精神系统疾病健康生命年损失主要由残疾引起。男性和城市的健康生命年损失更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首钢社区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因此,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2001年10月,国家卫生部颁发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工作内容》,提出13条工作任务,其中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规定了4项任务:一是开展健康指导、行为干预;二是开展重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监测;三是对重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实施规范化管理;四是对恢复期病人进行随访。为了更好地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我们对首钢老山等4个社区的常住人口中4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及防治状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综合防治模式。方法:选取县医院内科收治的640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并针对患者开展以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防治模式,观察综合防治前后患者的慢性传染性疾病知识知晓率、健康锻炼、吸烟率、疾病建档与改善等情况。结果:综合防治实施前,患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知识知晓率、健康锻炼、吸烟率分别为24%、27%和21%,且患者疾病建档率仅为11%;综合防治实施后,患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知识知晓率、健康锻炼、吸烟率分别为100%、69%和12%,同时患者疾病建档率提升为36%,效果突出,P<0.05。结论:针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开展综合防治,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和行为习惯,帮助患者建立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起到较好的预后作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经济负担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目的了解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经济负担及其变化趋势。方法依据1993年、2003年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和卫生部常规死因登记报告系统等数据,利用二步模型法和人力资源法分别测算疾病直接经济负担、间接经济负担和总经济负担,并进行分类统计。结果1993年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经济负担为1963.44亿元,占全部疾病总经济负担的58.84/,占GDP的5.67/;2003年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经济负担达到8580.54亿元,占全部疾病总经济负担的71.45/,占GDP的7.31/。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总经济负担前5位的疾病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其他类型心脏病、冠心病,其总经济负担合计为3393.53亿元,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总经济负担的39.55/;占全部疾病总经济负担合计的28.25/。人口老龄化导致明显“疾病堆积”现象。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经济负担巨大且以高于GDP增长的速度增长,成为我国主要的疾病经济负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其他类型心脏病、冠心病是导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经济负担的主要原因;要从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上警惕“疾病堆积”和“人口红利”,减少对将来社会带来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7.
转变乡村卫生室服务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脑疾病、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病、损伤和中毒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影响农民健康的主要因素。这类疾病病期长、治疗费用高,而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有限。因此,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又成为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要保护农民健康,提高农民的生命质量,减轻疾病对农村经济的影响,乡村卫生室必须由被动诊治疾病为主转向主动预防和控制疾病为主的卫生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8.
社区居民慢性病防治知识宣教前后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是一个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精神疾病等严重威胁居民健康的疾病。近40年来,我国主要慢性病的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加上慢性病病因复杂,病程长、易复发、并发症多,常常长期甚至终身治疗,对居民健康影响显著,增加社会负担。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疾病模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取代传染性疾病,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环境污染作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近年来也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而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最直接相关的就是空气、饮水、食物的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20.
孙逊 《中国健康教育》2002,18(9):600-601
自1997年始,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在全国各省市已先后设立了24个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点,沈阳市和平区为首批示范点.根据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关于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与社区卫生服务结合机制研究"的要求,由辽宁省卫生厅负责,沈阳市和平区卫生局执行"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健康促进干预方法研究"的课题.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开展了"倡导-促进-教育"的健康促进模式在慢性病综合防治中的作用的研究和应用系列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