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罕见的主动脉及肺动脉同时发生的夹层动脉瘤进行报道并讨论其死亡原因。方法:分析1例因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合并肺动脉夹层动脉瘤猝死病例的解剖所见、组织学特征,结合文献分析讨论。结果:死者男性,76岁,因外力打击后猝死于家中。解剖所见主动脉、肺动脉夹层动脉瘤形成,肺动脉各级分支夹层动脉瘤形成伴动脉管腔狭窄。组织学证实大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结论:主动脉合并肺动脉夹层动脉瘤非常罕见,病情凶险,易引起猝死。  相似文献   

2.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ortic dissecting aneurysm,ADA)是主动脉内膜破裂,血液渗入主动脉壁中层形成的夹层血肿并沿主动脉壁延伸剥离的严重心血管急症.临床上常表现为突发的剧烈疼痛、休克和压迫症状.ADA起病急、病情危重,多数患者在起病后数小时计数天内死亡.外科手术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高,有报道[1]急症手术死亡率为20%左右.主动脉带膜支架植入腔内隔绝术是近几年来兴起的高新技术.与外科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死亡率低等特点.我科在外院专家指导下对1例ADA患者实行带膜支架植入腔内隔绝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了20例AD的病因、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治疗和转归.结果 18例(90.0%)以突发疼痛为首发症状;2例(10.0%)呈无痛性.X线平片检出率70%(14/20),为非特异性改变,超声波检出率100%(20/20),表现为主动脉呈瘤样或梭形扩张,80%(16/20)可见主动脉夹层分离呈双腔改变;CT检出率100%(6/6),表现为主动脉内膜撕裂突入真腔形成“新月状”密度影.综合救治后13例(65.0%)好转出院,7例(35.0%)死亡.结论 AD主要表现为突发疼痛.X线平片特异性不强,但对诊断有重要提示意义;超声波、CT、MRI具有较高诊断价值.早期诊断、早期救治是控制病程进展、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讨论覆膜支架植入治疗外伤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术后的护理.方法 2006年12月~2010年10月,采用先健AnkuraTM大动脉覆膜支架系统施行EVGA术的病人有5例,男4例,女1例,年龄31~55岁.护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做好健康教育.结果 5例患者支架全部成功植入.术前血压控制平稳,5例术中无并发症及死亡发生.术后2月~4年随访,所有患者复查CT示假腔径缩小并见腔内血栓形成,真腔径增大,未发生瘤体破裂及支架移位等并发症.结论严密、认真的护理措施对外伤性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植入术的成功和病人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临床—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分析了20例AD的病因、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治疗和转归。结果 18例(90.0%)以突发疼痛为首发症状;2例(10.0%)呈无痛性。X线平片检出率70%(14/20),为非特异性改变,超声波检出率100%(20/20),表现为主动脉呈瘤样或梭形扩张,80%(16/20)可见主动脉夹层分离呈双腔改变;CT检出率100%(6/6),表现为主动脉内膜撕裂突人真腔形成“新月状”密度影,综合救治后13例(65.0%)好转出院,7例(35.0%)死亡。结论 AD主要表现为突发疼痛,X线平片特异性不强,但对诊断有重要提示意义;超声波、CT、MRI具有较高诊断价值。早期诊断、早期救治是控制病程进展、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作者研究了16例疑有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9例男性,7例女性,平均年龄57岁(27~79岁)。应用EMI-6000全身扫描器,所有患者先作静脉推注造影剂,增强主动脉显影,作CT检查,然后在24小时内经皮作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造影,发现联合应用静脉内主动脉造影和CT以证实临床上可疑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与主动脉造影的相关为100%。结果:4例患者CT扫描和血管造影正常,一例患升主动脉瘤,另11例患主动脉夹层动脉瘤(5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治疗的手术指征、术前评估方法、手术操作技巧、并发症及防治原则;观察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3月~2006年1月,对23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腔内隔绝术治疗,笔者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采用CT血管造影(CT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进行评估,术中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经股动脉将移植物导入胸主动脉封闭夹层裂口,术后行影像学及症状学随访观察。结果术中成功释放移植物22例,术后即刻DSA造影显示18例近段破口完全被封闭,动脉瘤消失,4例发生内漏,其中2例再次置入支架后内漏消失。术后2例患者发生腹主动脉夹层,其中1例再次行腔内隔绝术。1例患者发生肠系膜动脉栓塞引起肠坏死而死亡。22例患者术后无心、肺、肾功能衰竭及截瘫等并发症,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切口愈合,出院,术后经过CTA及症状学随访显示无严重并发症,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腔内隔绝术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的新方法,近、中期随访结果表明该技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主动脉夹层(AD)又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属于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一种,具有起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的特点.典型AD的临床表现为胸背部撕裂样疼痛,较易诊断,但不典型AD具有隐匿性,易造成误诊和漏诊.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AD较罕见,本文报告1例以双下肢无力和单侧下肢感觉障碍为首发表现的AD患者,同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心源性猝死33例尸检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特点以及尸检病理学特征.方法 收集与医疗纠纷有关的不明原因死亡的87例尸体解剖资料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心源性猝死33例,其中,冠心病20例(占64%),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4例,心肌炎5例,肥厚性心肌病2例,冠状动脉炎和肺动脉脂肪栓塞各1例.结论 正确、系统地进行尸体解剖,可以明确猝死原因,提高医疗质量,并为医疗纠纷鉴定提供可靠的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分析Stanford B型夹层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从而有效全面评估疾病。方法基于1例复杂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增强CTA影像,构建三维模型和血流动力学的数值模拟研究,分析流场速度分布、夹层破口剖面速度分布以及壁面切应力。结果该病例在夹层入口、出口处的血液流速分别最高达到1.2、2 m/s,为进一步预测夹层破裂位置和评估夹层破裂风险提供依据。在夹层破口附近的假腔壁面形成明显的低壁面切应力区,与患者体内血栓位置相一致。结论 CFD能有效分析复杂主动脉夹层的血流动力学特征,获得主动脉弓部及其降主动脉的剪切力与主动脉夹层发生的相关性,有助于指导临床对主动脉进行功能学评估,进而预防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覆膜支架置入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8例接受介入治疗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患者介入治疗成功率100%,回访无一例并发症发生,恢复良好.结论 术前对患者疼痛的观察及有效止痛;控制血压、降低心率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术后呼吸功能的恢复及并发症的积极预防与观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B型主动脉夹层(TBAD)是一种致命性主动脉疾病。复杂性B型主动脉夹层通常需要紧急手术治疗以避免夹层破裂或者严重并发症导致死亡。腔内修复术的发展使得复杂性B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策略从开放手术迈向微创手术。由于腔内修复术能够促进主动脉重构和预防远期动脉瘤样扩张,越来越多证据显示胸主动脉腔内隔绝术(TEVAR)治疗非复杂性B型主动脉夹层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13.
杨俊行 《医学信息》2007,20(12):1126-1127
目的探讨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对18例夹层动脉瘤拟行腔内隔绝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术前作好入院指导及心理护理,调整患者心理状态以适应手术,防止夹层动脉瘤破裂;术后注意作好呼吸、循环系统的护理及尿量的观察,提高成功率,并进行总结。结果18例主动脉带膜支架全部成功植入,术后除3例发热外无其它并发症发生,均在2周内康复出院。结论尽管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治疗系微创手术,但其本身有一定的并发症,加强围手术期护理,预防并及时处理并发症是提高手术成功率、保障患者痊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明确主动脉夹层形成的主要病变及致死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例猝死病例进行尸体解剖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与相似病例比较.结果 2例尸检显示:主动脉壁出血被撕裂形成血肿,最终升主动脉外侧壁破裂.动脉壁中层变性、坏死、结构紊乱,滋养血管破裂、出血形成血肿,外侧壁破裂急性大出血,心包填塞,致死.结论 主动脉壁变性、弹力纤维断裂、小血管出血,在中层形成血肿,导致外侧壁破裂急性大出血,心包填塞猝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电解脱弹簧圈(Guglialm i detachab le coil,GDC)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动脉瘤再破裂的发生率、原因、对策及结果。方法302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行GDC栓塞术,其中8例发生术中动脉瘤再破裂。结果2例由微导丝穿破动脉瘤壁引起,3例由微导管穿破动脉瘤壁引起,2例由置放首枚弹簧圈时顶破动脉瘤壁引起,l例术中自发破裂,所有病例均继续行GDC动脉瘤填塞。2例死于动脉瘤破裂后大出血,其他6例均康复没有留下后遗症。本组术中动脉瘤再破裂发生率为2.6%,死亡率为25%。结论GDC血管内栓塞术中引起动脉瘤再破裂是十分少见的,但大部分病例经过继续填塞GDC可达到完全填塞动脉瘤,且不留下后遗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人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 方法分析了53例主动脉夹层分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死亡15例(28.3%),其中发病1天内死亡8例(15.1%),发病2天内死亡5例(9.4%),发病1周内死亡2例(3.8%).结论早期诊断、早期预防、及时治疗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 .方法 分析了 5 3例主动脉夹层分离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死亡 15例 (2 8.3% ) ,其中发病 1天内死亡 8例 (15 .1% ) ,发病 2天内死亡 5例 (9.4 % ) ,发病 1周内死亡 2例 (3.8% ) .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预防、及时治疗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急性主动脉夹层发病突然,病情发展迅速,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较易被误诊,为此做一总结分析.方法 搜集我院近5年内科收治的11例急性主动脉夹层的特殊表现及确诊过程.结果 发现曾被误诊为急性心肌梗塞6例,急腹症2例,急性肺栓塞1例,急性左心衰1例,偏瘫1例.最后均经心脏彩超及CT、MRI确诊.结论 急性主动脉夹层表现复杂多变,极易误诊,对一些表现不典型的急性主动脉夹层要密切观察及排除.  相似文献   

19.
对21例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A) 感染的高龄老年病人进行治疗和护理.17例MRSA 病人痰培养相继转为阴性,1 例因心力衰竭死亡,1 例因主动脉夹层瘤破裂大出血死亡,2例死亡.提示严格按MRSA的流程进行处置,加强医务人员的预防意识、增加医护人员的洗手依从性、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合理应用抗生素,可有效控制MRSA 流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急性主动脉夹层入院后监护治疗经验,以提高早期监护质量,为患者顺利接受手术治疗提供必要条件。方法患者入院后采取紧急措施包括:①有效镇痛、充分镇静;②控制血压和心率,延缓夹层进一步发展;③严格控制活动量;④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正确进行病情判断和处理;⑤实施健康教育。结果本组患者入院后配合治疗,心率、血压控制良好。1例在术前麻醉过程中因夹层破裂死亡,其余51例均顺利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痊愈出院47例,死亡5例(8%),死亡患者均为急性A型夹层,死亡原因分别为夹层破裂、心衰、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吻合口出血。结论个体化止痛、镇静治疗;密切观察并及时、有效的控制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处理相关并发症,可使患者平稳渡过早期危险期,平稳接受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