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巨细胞动脉炎(GCA)又称肉芽肿性动脉炎,好发于老年人,在亚洲人群罕见[1]。根据受累血管和临床表现可将GCA分为头面型和头面外型。头面型常累及颞浅动脉及其他颈外动脉分支,表现有头痛、复视、视力下降、下颌和(或)舌间歇性无力等,颞动脉有压痛和结节状纡曲及搏动减弱。头面外型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较大分支,也称大血管型GCA(LV-GCA),表现为肢体间歇性力弱、血管杂音、脉搏减弱或消失等,临床更不常见,容易漏诊和误诊[2]。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眶颧额颞入路对处理基底动脉和岩斜区病变的有效性。方法 10具尸体标本20侧眶颧额颞(OZFT)开颅,模拟真实手术过程进行显微解剖。结果 单纯OZFT可良好显露基底动脉顶端,结合前后床突切除,16侧开颅均成功显露基底动脉中段以上;颞下硬膜外切除岩骨前部可由中颅窝显露桥脑前外侧的岩骨斜坡区;OZFT开颅较常规颞下开颅的手术方向更趋前后,经Kawases三角,50%(10侧)的显露可低至基底动脉下端及椎动脉汇合处。结论 正确选择开颅侧别,结合前后床突切除,OZFT开颅可用于处理基底动脉中段以上的动脉瘤;结合切除岩骨前部,可用于夹闭小脑前下动脉动脉瘤等;对同时累及海绵窦及后颅窝的肿瘤,OZFT开颅也是全切肿瘤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3.
潘正论  侯传云 《山东医药》2004,44(28):59-60
巨细胞动脉炎(GCA)在累及50岁以上老年人的颞动脉时又称巨细胞颞动脉炎(GCTA)。19世纪40年代,在多发大动脉炎中鉴别发现了年轻人GCA(JGCA)。GCA是一种大动脉血管炎,几乎全身血管皆可受累,主要侵犯弹力膜发育良好的大、中动脉,造成类似肉芽肿样炎症和全层动脉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Wallenberg综合征病变血管与梗死部位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Wallenberg综合征患者影像资料。根据影像学方法,将Wallenberg综合征病变血管分为椎动脉病变及小脑后下动脉病变。根据磁共振,将延髓背外侧纵向分为上、中及下三部,横向分为A、B、C、D及E五个部位,分析病变血管与梗死部位的关系。结果 26例患者中,椎动脉病变14例,小脑后下动脉病变12例;椎动脉病变中动脉夹层3例,动脉瘤1例。Wallenberg综合征梗死病灶纵向分布最常见部位是延髓中部(84.62%),其次是延髓下部(34.62%),最后是延髓上部(23.08%);在延髓梗死灶的横向分布方面,Wallenberg综合征梗死灶最常见的部位是延髓背外侧的A部(84.16%),其他依次为B部(80.77%)、C部(46.15%)、E部(34.62%)及D部(26.92%)。椎动脉病变组与小脑后下动脉病变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出现延髓中段梗死(P=0.033)及延髓A部(P=0.003)和B部(P=0.012)梗死方面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椎动脉病变也是导致Wallenberg综合征的重要原因,动脉夹层是常见的血管病变;椎动脉病变导致的Wallenberg综合征梗死病灶更加容易累及延髓中段,延髓背外侧的A及B部位。  相似文献   

5.
大脑后动脉供血区梗塞所致皮质病变,通常累及枕叶皮质及(或)下内颞枕回(舌回顶梭状回)。兹报告一例局限于右侧大脑后动脉最近段发出的丘脑膝状体蒂、海巴支阻塞所致丘脑及海马梗塞,而较远段的供血区矩状裂及颞枕回无损。  相似文献   

6.
1951年,Fisher就提出将颅外动脉与颅内动脉吻合,以增加脑供血的设想。1967年,Yasargil和Donaghy分别在苏黎士和美国的伯林顿同时成功地进行了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吻合术,开创了颅内-外动脉吻合术(extracranial-intracranial arterial bypass,EIAB)的历史。从此,这种手术便作为预防和治疗脑缺血的一种新术式,在全世界广  相似文献   

7.
主动脉瓣硬化和颈动脉斑块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粥样硬化广泛累及全身性动脉系统,主要累及大、中型动脉,特别是中型动脉,如冠状动脉和颈动脉,表现为斑块沉积和管腔狭窄,以不规则性瓣膜增厚为主要表现的主动脉瓣硬化(AVS)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在血管壁以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治疗老年闭塞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效果。方法老年闭塞性脑血管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搭桥组)和颞肌、颞浅动脉贴敷术(贴敷组)。术后随访3个月、1年。术后复查测定脑血流改变,评价脑血流动力学状态的改善情况,记录患者神经影像学结果,并根据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进行有效和无效的判定,记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搭桥组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显著升高,血流阻力降低;搭桥组术后1年造影与术后3个月造影比较,颞浅动脉随时间推移出现逐渐增粗的现象,且颅内显影血管亦明显增粗、增多;搭桥组有效率明显高于贴敷组,无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贴敷组(P<0.05)。结论颅内-外动脉搭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疗效较好,可显著改善脑部血流,不良并发症较少,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数字减影下肢动脉造影,分析糖尿病性外周动脉病变中股深动脉的形态学特征,以期对糖尿病下肢缺血治疗方案和预后判断提供影像学评估.方法 2型糖尿病(T2DM)患者50例.用分段积分法比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所见股深动脉开口部位(A段)、股深动脉开口至旋股外侧动脉(B段)、旋外侧动脉至第二穿支(C段)、第二穿支至远端(D段)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和各段病变发生率;根据股或腘动脉积分分为E(<3分)、F(≥3分)两组,比较两组股深动脉B段的管径.结果 (1)A、B、C、D各段病变率明显不同,分别为3/95(3.1%)、17/94(18.9%)、57/94(60.6%)和74/97(78.7%).(2)A、B、C、D各段血管积分分别为0.13±0.70、0.28±0.77、0.72±0.78和1.24±1.03,除A、B两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E、F组股深动脉B段管径(mm)分别为5.43±0.36和5.40±0.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结论 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病变.多累及旋股外侧动脉开口以远股深动脉分支,较少累及股深动脉开口部和旋股外侧动脉开口以近之血管主干;病变程度上股深动脉远段分支病变积分明显高于近段血管;当股腘动脉出现重度狭窄-闭塞时,股深动脉管径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颞下锁孔入路的解剖结构和暴露范围,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10具尸头双侧模拟颞下锁孔入路,分别行硬膜下和硬膜外解剖研究,显微镜下观察暴露的解剖结果,测量重要结构到标记点的距离。结果颡下硬膜下锁孔入路暴露小脑幕切迹缘、环池、中脑下段和脑桥上端的外侧及小脑上表面、小脑上动脉、大脑后动脉、动眼神经、视束、视交叉、视神经、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脉络膜前动脉、丘脑穿动脉、垂体柄、双侧乳头体、滑车神经、岩静脉、三叉神经起始部及三叉神经以上的上斜坡;硬膜外入路可暴露海绵窦外侧壁的全貌及其内部结构,磨除岩骨可暴露三叉神经与内听道间的上斜坡和部分内听道以下的中斜坡,内听道全程及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展神经、Dorello管孔、桥小脑角、小脑前下动脉及内听动脉。结论颞下锁孔入路可暴露鞍上区、脑干腹侧方、岩斜区、海绵窦区等部位,可用以切除累及上述部位的病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SS)合并大、中动脉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治疗,以提高对CSS合并大、中动脉病变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诊断明确且合并大、中动脉病变的6例CSS患者.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CSS累及大、中动脉病变的类型有闭塞、狭窄、栓塞、夹层、假性动脉瘤、动脉炎及动脉周围炎等.累及的动脉可包括冠状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肠系膜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颈动脉、主动脉及四肢动脉等.CSS累及大、中动脉病变似乎与年龄、病程及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无关.早期积极应用激素加免疫抑制剂,绝大部分患者预后好,部分患者需要手术及抗凝治疗.CSS累及冠状动脉时病情凶险,死亡率高.结论 CSS可以累及大、中动脉,且累及的动脉十分广泛,动脉病变类型多样,临床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手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治疗应用及CT脑灌注成像对术前、术后脑血流量及手术效果的评价。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进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的18例患者,脑血管造影或CT脑血管成像提示单侧血管闭塞或严重狭窄;术前行脑CT灌注成像,通过评估感兴趣区内相关指标,明确是否存在血流动力学改变。对脑血流动力学结果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评价,按照严格的纳入、排除标准选取患者进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手术。术后复查脑血管造影或CT血管成像以及CT灌注成像,通过测量术后相关指标,与术前进行比较,评估手术患者的血管吻合口状况及血流动力学情况。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状况。所有收集的数据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18例搭桥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CT灌注成像显示患侧脑血流量明显较术前升高(t=-6.443,P0.05),平均通过时间明显减少(t=6.270,P0.05),峰值时间也减少(t=3.574,P0.05)。术后12周随访NIHSS评分较术前下降(t=3.310,P0.05),神经功能症状有明显缓解。结论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通过增加手术侧的脑血流量,可以在短期内缓解缺血区域的脑血流量,对于存在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血管闭塞性疾病患者的神经功能症状有改善。CT灌注成像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术前评估及术后评价方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Moyamoya病是一种累及全脑血管的慢性进展性闭塞性脑血管病。作者采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和(或)颞肌脑贴敷术等治疗的一组400例moyamoya病人,大脑中动脉区的脑缺血症状通常有显著改善,但不能解决大脑前动脉区及大脑后动脉区的脑缺血问题.对其中30例儿童moyamoya病人,作者采用将大网膜移植到受累脑区重建血管供血进行治疗。30例病人中17例为大脑前动脉区脑  相似文献   

14.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1982年首见报道。该病极少见,原发于颅内者更少,迄今仅报道过4例,其中2例为儿童。作者报告1例成年EH病人的治疗过程。 男性,27岁,因右颞部搏动性疼痛、右耳鸣入院。体检:右颞肿胀、压痛,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头颅平片示右颞骨破坏。CT扫描示右颞部脑外占位,强化明显,颞骨、蝶骨及颞肌受侵。血管造影见血管样新生物由颈外动脉的脑膜中动脉和颞深、颞浅动脉等4支明显增粗的动脉供血。第1次手术因瘤体表面大量出血而中止手术。后进行血管内栓塞,除保留颌内动脉及其远端侧支外,其余肿瘤血管完全阻断。CT检查,栓塞胶散布于瘤内而未溢出瘤体和血管外,瘤体大小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讨论累及弓部的B型夹层及弓部动脉瘤处理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总结15例病例,其中男性13人,女性1人;年龄32-75岁,平均年龄48.17±10.62;发病时间3日-3月。13例为复杂型Standford B型夹层;2例行Hybrid手术,其中1例累及无名动脉,升主动脉未累及,予以在体外循环并行下行头臂干及左颈总动脉与三分支血管转移至升主动脉;1例累及左锁骨下动脉但左侧椎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弓部,予以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头臂干及左颈总动脉转移至升主动脉。11例行TEVAR 烟囱手术,其中一例累及左颈总动脉,予以行双烟囱手术治疗。2例主动脉弓部瘤,均行Hybrid手术;其中1例为主动脉多发弓部瘤,瘤体位于无名动脉近心端,升主动脉无受累,予以在非体外循环并行下行头臂干及左颈总动脉与三分支血管转移至升主动脉;1例瘤体累及左颈总动脉,予以行右侧腋动脉-左侧颈总动脉转流术。结果 15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142±53分钟,1例体外循环时间75分钟。1例“烟囱”术后出现II型内漏(9.1%),术后3月复查CTA提示内漏闭合。术后均无特殊并发症,治愈出院,现均存活,术后住院时间(16±5天)出院。术后1月,3月,6月,1年,2年予以行CTA复查,显示夹层假腔内血栓机化,真腔内径扩人,旁路血管通畅,无狭窄或闭塞。结论 TEVAR 烟囱技术及Hybrid技术的综合应用可以给我们很多处理复杂累及弓部主动脉瘤的方法,并且可以在损伤较小的情况下减少致残律及死亡率,但远期的疗效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腹腔外周动脉血管病理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患腹部及外周动脉血管改变,以便为FH患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对5例FH家系中6名子女(先证)及6名正常进行血管超声检查,观察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MT),管腔狭窄程度以及血液动力学改变。结果FH组与对照组的左颈外动脉起始部后壁IMT、右颈总动脉近段后壁IMT与右颈总动脉中段前、后壁IMT以及左颈外动脉起始部、右颈总动脉近段与右颈总动脉中段的直径狭窄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而FH组与对照组中椎动脉、锁骨下动脉、腹主动脉、肾动脉、髂动脉、胭动脉均未见明显动脉:IMT增厚。结论FH患血脂水平不能准确地反映FH患动脉粥样硬化的恶化程度,定期的超声检查有可能为FH患个体化治疗提供有意义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指自无名动脉至第一对肋间动脉之间的主动脉管腔狭窄,多为局限性,也可为长管状[1] 。临床上,如收缩期上下肢之间动脉压力阶差>2 0mmHg(1mmHg =0 133kPa) ,结合相应的影像学改变即可诊断为先天性主动脉缩窄[2 ] 。主动脉缩窄占先天性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1 0 %~3 0 % ,本病可单独存在,但常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3 ] 。长期以来,治疗主动脉缩窄以外科手术为主。术式包括:(1)缩窄部切除,主动脉对端吻合;(2 )左锁骨下动脉与缩窄后主动脉吻合;(3)缩窄部切开补片加宽手术;(4)人工血管转流术或人…  相似文献   

18.
内脏动脉夹层按照病因可以分为主动脉夹层累及内脏动脉分支和自发性内脏动脉夹层[1]。主要包括腹腔干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其中主动脉夹层导致者较常见[2],然而与主动脉夹层无关的,内脏动脉的孤立性自发夹层(spontaneous dissection of the splanchnic arteries,SDSA)较罕见的[1/3]。其中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夹层是最常见的[1]。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彩超在糖尿病足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中的应用。方法于2013年10月—2014年10月选取收治入院的80例患糖尿病足患者,依照住院号尾号排列,研究探讨彩超在糖尿病足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中的应用。结果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下80例患糖尿病足患者,彩超结果显示75例糖尿病足患者大血管病变累及膝以下胫腓动脉;下肢血管动脉中膜钙化,动脉钙化累及踝部、足的背部;5例糖尿病足患者下肢血管动脉中膜钙化,动脉钙化累及趾部。积极3个月治疗后彩超复查,80例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检查报告显示改善。结论 80例患糖尿病足患者,通过彩超的高清晰度、局部放大及血流频谱探查糖尿病足患者下肢动脉病变可作出较正确的诊断,其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均较好,是一种无创伤性检查方法,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壁雌激素和雄激素受体表达水平的意义。方法前瞻性纳入2007年11月至2016年6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开颅手术夹闭颅内动脉瘤的患者32例,获得颅内动脉瘤壁19个,颞浅动脉分支26个,共45个合格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颞浅动脉分支和颅内动脉瘤壁平滑肌层及内皮细胞的雌激素受体-α、β及雄激素受体表达水平。以Image Pro Plus6.0软件分析检测阳性细胞表达水平积分光密度值。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成组Mann-Whitney秩和检验。结果动脉瘤壁的雌激素受体-α、β表达中位数(M)与四分位距(P25,P75)分别为3 049(2 112,5 554)和4 364(2 314,5 667),低于颞浅动脉分支的6 544(3 507,10 103)和6 972(5 694,10 024)。动脉瘤壁雄激素受体表达水平3 299(1 375,4 895),高于颞浅动脉分支的1 130(794,1 92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脑血管壁雌激素受体-α、β表达水平的降低,雄激素受体表达水平的升高,可能促进了颅内动脉瘤的进展,但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