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唇裂患者除少数例外,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畸形,尤其是单侧唇裂患者,往往在唇部解剖形态得以满意恢复之后,常因遗留的鼻翼畸形而再次要求手术治疗.由于其形成机理至今未明,继发鼻畸形还有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至今尚无一种独立的手术方法能满意地治疗所有畸形特征[1].从事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治疗的医生,应熟悉并掌握多种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从中做出适宜的选择.为此本文就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的修复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做一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王跃建 《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88,(2)
因肿瘤而致鼻尖部缺损的重建效果难以令人满意。全厚、中厚皮瓣移植常出现瘢痕挛缩,颜色改变,与外鼻结构不协调。以长斜方形、扭转徙前皮瓣及鼻唇皮瓣整复能防止颜色改变,并能使外鼻结构对称。但远期随访可出现鼻翼切迹及游离缘缩短。鼻肌皮瓣是鼻尖部重建的理想方法。而动脉和上唇动脉分支穿过皮瓣下的鼻肌提供血运。整复后皮瓣色泽良好,外鼻结构对称,而且切口藏于鼻翼沟中。重建鼻尖部时,可以前移1.5cm。皮瓣下的鼻肌始于梨状孔和上颌骨尖牙突,起始处和下1/3较厚。达鼻翼基部时,形成腱膜,仍被脂肪层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唇裂整复术虽修复了唇外形,但唇部活动时出现了明显的不协调.现在患者对唇裂已不再是要求简单的外形修复,而是对外形及功能恢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唇裂整复术的基础上,我们结合口轮匝肌解剖的研究采用功能性唇裂整复术,即口轮匝肌重建术,修复了唇裂56例,唇、鼻部形态及功能均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翼软骨肌肉环在单侧重度唇裂术后鼻畸形整复中的作用。方法:经鼻小柱基底的“V—Y”型切口行患侧鼻翼软骨肌肉环修复,对裂侧上颌骨退缩明显者,在裂侧梨状孔边缘处充填自体肋软骨组织,整复76例唇裂鼻畸形患者,观察近、远期效果。结果:76例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12~38个月,对唇裂鼻畸形患者的鼻尖、鼻翼、鼻孔及鼻小柱畸形矫治术后外形满意。结论:唇裂患者因鼻翼软骨肌肉环发育不良,进而导致了鼻部肌力的失衡。 因此,唇裂鼻畸形矫正中修复鼻翼软骨环肌肉状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侧唇裂修复手术对鼻部畸形的治疗影响。方法我院2002年至2006年收治单侧唇裂186例,回顾分析其手术方式与鼻唇部修复情况。结果单侧唇裂修复术后,鼻畸形35例,其中Millard法修复术后鼻畸形12例(12/77,15.6%);Tennison法修复16例(16/56,28.6%),上旋转下三角瓣法修复7例(7/53,13.2%)。结论对于单侧唇裂,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可同期修复鼻部畸形,减少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6.
翟立杰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07,(4)
歪鼻虽然表现为外鼻尤其是鼻尖及鼻梁的偏斜,但常常与鼻中隔偏曲或鼻中隔前脱位同时存在[1]。它不仅影响面部美容,还会引起鼻腔功能障碍。近年来许多鼻科学家推崇 相似文献
7.
吕春清 《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87,(2)
本文对50例鼻额管重建手术进行分析。男30例,女20例,年龄23~65岁。术前31例前额部胀痛,19例眶周围肿胀,11例伴过敏征,5例做过额窦手术。术中22例为粘膜囊肿或脓肿,28例为慢性炎症伴囊脓肿,另33例伴筛窦病变。术后随访18年,43例(86%)无症状,7例(14%)复发,经再次治疗获愈。根据病因Williams将额窦炎分为三类:化脓型,过敏型,感染过敏型。因慢性额窦疾病的种种治疗方法都有一定缺点,对治疗方法的选择仍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sewall-Boyden鼻额管重建术是根据慢性额窦炎的发病原因常常是窦口存在持续性堵塞,重建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个案管理模式在单侧唇裂患儿综合治疗中的术后辅助增效作用。方法 62例非综合征型单侧唇裂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管理模式,实验组患儿实施个案管理模式,比较分析不同护理管理模式对二组患儿术后唇部切口瘢痕形成以及患儿家长负面情绪(抑郁、焦虑、压力)的影响,评估其在此类患儿综合治疗中的术后辅助增效作用。结果 相对于常规管理模式组,个案管理模式组中的VSS评分明显降低,促进了唇部切口的有效愈合,瘢痕增生减少,唇裂修复术的远期美观效果提升。同时,也能帮助患儿家长改善心理状态,缓解负面情绪,抑郁、焦虑和压力得分均明显降低。结论 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应用于单侧唇裂患儿的综合治疗,能够有效增进术后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前庭功能性重建术术式的选择和修复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0月~2018年10月完成的鼻前庭病变行鼻前庭功能性重建术患者27例,其中行局部带蒂皮瓣修复19例、游离皮瓣修复7例、生物膜修复1例,术后随访2~24个月,评估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27例患者均Ⅰ期完成手术修复和功能重建,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无明显通气功能障碍,患者对疗效评估非常满意为74.1%(20/27),满意为25.9%(7/27)。结论鼻前庭病变应根据病变性质、部位、大小、深度等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修复和功能重建;局部带蒂皮瓣可作为鼻前庭组织缺损的首选修复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王雨露 《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86,(5)
鼻部皮肤为良性及恶性肿瘤常见部位。基底细胞癌为男性最多见的恶性肿瘤。40%的面部顽固基底细胞癌累及鼻部皮肤。鼻皮肤癌好发于鼻翼和面颊交界处,该处为胚胎界面融合部位,肿瘤可循此向鼻道深入,肿瘤尚可沿鼻中隔或下鼻侧软骨骨膜扩散。对浸润较广或复杂的鼻尖和鼻小柱基底细胞癌可应用显微外科以Mohs氏手术彻底切除,多数病例采用局部皮瓣即可一期修复。视病变范围、肿瘤是否为多中心者及鼻部邻近皮肤情况必要时最好延期手术,暂以分层皮片覆盖术创,观察12个月肿瘤无复发再延期修复。鼻中隔可为鼻尖癌浸润提供通道,向后下到鼻道 相似文献
11.
经单侧鼻前庭——中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右侧鼻前庭、鼻小柱人字形切口,对20例垂体腺瘤行经单侧鼻前庭—中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手术,均取得良好效果。该术式较经唇下蝶窦入路缩短手术路径约1cm,减少组织创伤和出血,避免唇龈麻木萎缩,面部基本不留手术痕迹。该入路不仅适合于高龄及鼻腔较大的患者,且Cushings病等较小鼻孔患者亦能很好适应。 相似文献
12.
刘永祥 《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82,(1)
为阐明鼻呼吸在支气管肺系炎症过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作者们用16只家兔进行了实验研究。经电灼下甲前端、中隔粘膜和鼻孔周围皮肤,但不缝合前鼻孔,5~6天后造成单侧鼻呼吸阻断。4个月后,全部实验动物放血致死。从气管、双侧主支气管和双侧肺上,下叶分取组织小块,行HE和苦复红染色。以淀粉酶控制的Schick氏反应确定所含中性粘多糖和糖原,以Hale-Steedman氏法显示酸性粘多糖。 相似文献
13.
单侧鼻前庭切口经蝶显微切除垂体腺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50例垂体腺瘤,男30例,女20例,年龄16~61岁,其中泌乳腺素瘤25例,混合性腺瘤6例,生长激素腺瘤5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瘤1例,无分泌性腺瘤13例,全组采用单侧鼻前庭切口经蝶显微切除肿瘤,经随访2个月~15年效果满意,证明本手术方法可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又可避免美容缺陷,是一种较为实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鼻内镜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方法和效果,并加以分析.方法 对在本院行鼻内镜三线减张法鼻中隔偏曲矫正重建术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38例鼻中隔偏曲治愈36例,好转2例,无效0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疗效满意.结论 鼻内镜三线减张鼻中隔偏曲矫正重建术具有视野清晰、操作精细,保留了大部分鼻中隔软骨和正常的骨性支架,保持鼻中隔的厚度和硬度,降低呼吸时鼻中隔扇动,避免顺应性鼻梁塌陷,减少了鼻中隔穿孔的发生等不良后果,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内镜经鼻扩大入路颅底手术可以成功处理颅底区域广泛的病变,而术后硬膜缺损范围和复杂性可与开放式颅面切除术后相仿.此时能否在内镜下对颅底缺损进行一期重建是达成手术目的、保障安全的必要条件.以往使用游离的、非血管化组织或材料修复此类复杂颅底缺损,失败比例很高.而近年来采用带血管蒂的局部或区域组织瓣修复颅底复杂的硬膜缺损技术取得长足进步,成功率显著提高.本文就经鼻内镜下应用不同的带血管蒂组织瓣修复颅底缺损技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鼻内镜下经鼻腔行腭裂二期修复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用鼻腔组织瓣经鼻腔行腭裂二期修复手术的方法及优越性。方法2003年9月至2007年8月,我们在鼻内镜下经鼻腔用鼻中隔及下鼻道黏骨膜瓣行腭裂二期修复术11例。结果11例腭裂二期修复均一次成功,鼻腔通畅,无不适感。结论鼻腔组织瓣完全能够满足腭裂二期修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头颈癌手术中的重建和最初的手术切除同样重要。使用肌皮瓣通常只需一期重建,失败率低,致病率和死亡率也低。但随着这种新皮瓣应用的推广,并发症亦见增加。作者们连续观察了50例肌皮瓣手术有15例延迟失败。延迟失败的标准是:手术7~10天后组织丧失;皮瓣表层上皮有30%或以上丧失;伤口破溃需多次手术矫治,住院时间延长。患者使用的皮瓣有胸锁乳突肌皮瓣(重建小缺损),胸肌皮瓣(重建大缺损)及背阔肌皮瓣(重建颈上部和面部大缺损)。胸锁 相似文献
18.
《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96,(4)
牙源性角化囊肿是一种有角化上皮为壁的牙源性囊肿,PhiliPsenl956年首先描述,好发于ZO~30岁男性,下颌骨发病率较上颌骨高5倍,尽管它是一种良性肿瘤,也会迅速生长,侵犯周围组织。这种囊肿由原始牙胚的多余细胞引起,这些细胞来自特殊的多余原始细胞或未前出的牙齿。病变发生在上颌骨内时常伴有面部疼痛、软组织肿胀、骨质疏松和牙关紧闭,迅速增大形成鼻内肿物者罕见。报告一例,男性,32岁,主诉右侧进行性鼻塞3月,检查发现右鼻腔内有一个大的红色固定肿物,该肿物起源于右下鼻道,分别将右下鼻甲和鼻中隔推向上方和左侧。右侧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嗅觉减退患者左右两侧嗅觉功能损伤程度是否相同.方法 对104例以嗅觉减退为主诉的患者,通过病史采集了解嗅觉减退的相关病史及其现况,耳鼻咽喉科常规检查及鼻窦CT检查排除鼻腔结构异常或仅发生于单侧鼻腔-鼻窦的病变,并分别对左、右鼻侧进行T&T嗅觉计嗅觉识别阈测试,评估患者每侧嗅觉功能.结果 本组104例嗅觉减退患者,90例(86.5%)患者双侧嗅觉功能水平相同,14例(13.5%)患者双侧嗅觉功能水平不同,其中6例患者表现为单侧(左侧或右侧)嗅觉功能正常,而另一侧嗅觉功能减退.14例左右鼻侧嗅觉功能不同的患者,其常规查体及影像学检查均未见明显鼻腔结构异常或发生于单侧鼻腔鼻窦的病变.结论 人类的左、右两个鼻腔分别拥有一个完整的嗅觉传导系统,尽管双侧受损概率相同,但受损程度可不同.单侧嗅觉减退作为嗅觉障碍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只有通过分鼻侧进行嗅觉功能评估,才能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嗅觉功能. 相似文献
20.
我科自1996年9月~1999年6月应用鼻内窥镜行泪道重建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和鼻泪管阻塞24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本组24例,男8例,女16例;右眼15例,左眼9例;年龄22~66岁。病史4个月~20年,临床表现为泪溢、脓性分泌物,内眦部红肿。1.2手术方法 患者仰卧位,头部抬高约10度,常规消毒铺巾,患眼泪点表面麻醉,中鼻甲和鼻腔侧壁表面麻醉,在中鼻甲附着处的前上方和鼻腔外侧些用1%利多卡因行浸润麻醉。自下泪点插入泪囊探针进入泪囊,在鼻腔侧壁可见到粘膜有一隆起,在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