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性别高龄老人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K_(1)和25-羟基维生素D[25(OH)D]的差异,以及血清25(OH)D在质谱法和免疫法中的差异。方法用质谱法检测100例高龄老人(其中男性54例)的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K_(1)和25(OH)D,同时用免疫法测定25(OH)D。结果高龄男性血清维生素E低于女性(P<0.05),而不同性别组在维生素A、维生素K_(1)和25(OH)D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用质谱法测定高龄男性和女性的血清25(OH)D水平均低于免疫法(均P<0.05)。结论高龄男性更应注意补充维生素E。与免疫法比较,质谱法测定的高龄老人血清25(OH)D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2.
应用维生素K_4治疗了22例寻常性银屑病,有效率为86.3%,其中泛发性点滴型银屑病的疗效最好。疗效与病程、药物剂量及是否应用过免疫抑制剂有关。维生素K_4无副作用优于免疫抑制剂。因此维生素K_4可以作为门诊治疗银屑病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3.
附属医院内科三组采用穴位注射维生素K_3,治疗一些病例的腹痛,获得一定疗效。用1毫升含4毫克的维生素K_3,分别进行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每穴注入0.5毫升,针刺入穴位有酸、痛、麻、胀感觉时即可注入。我们共观察了18例,计8例坏死性肠炎,7例胆道蛔虫病;肝癌、胃癌腹痛各一例。最大年龄66岁,最  相似文献   

4.
自1974年,黄天俊首次报道,用维生素K_3治疗胆道蛔虫症的胆绞痛收到明显效果后,我们自1974年12月至1988年1月,用维生素K_3治疗消化系、泌尿系平滑肌痉挛所致的各种疼痛共1100例。进行了疗效观察,证明止痛效果显著,无任何副作用。并且本组病例中有52例,  相似文献   

5.
维生素K1和维生素K3临床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生素K_1是在植物中所发现的维生素K的主要形式。维生素K_1是脂溶性的。人对维生素K主要来源于食物,绿叶蔬菜中含丰富的维生素K_1;人肠道可以合成维生素K_2,可以作为维生素K的部分补充。维生素K主要在回肠吸收,其吸收有赖于胆汁酸盐和体内脂肪吸收的正常状态。维生素K的贮备将在1周内被耗掉,即使这样,通常也不引起症状,因肠内菌丛合成的维生素K,可以保证维生素K依赖蛋白质的合成。维生素K_3是人工合成水溶性的,其吸收不依赖于胆汁,口服可直接吸收,也可以肌注。吸收后随β-脂蛋白转运,在肝内被利用。但常数日才能使凝血酶恢复正常水平。肝功能不良的患者不能使用维生素K_3,肝硬变或晚期肝癌患者出血,使用维生素K_3无效。本文对维生素K_1与K_3的临床应用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6.
无黄疸型肝炎转氨酶持续升高者常见。近年来,国外用大剂量维生素K_1配合护肝药治肝炎取得良效。1977年下半年,我们试用维生素K_4配合护肝药在门诊治疗无黄疸型肝炎46例,据初步观察,降谷  相似文献   

7.
以NO_2染毒复制动物毛细支气管炎模型以维生素K_1、氨茶碱等进行实验治疗观察,以维生素K_1治疗组的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8.
10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29—64岁。其中前列腺增生症6例,输尿管结石3例,肾囊肿1例。均为手术后因有出血倾向的病人,为防止大出血,术后遵医嘱给予10%葡萄糖250ml 加止血芳酸0.2g、止血敏2g、维生素 K_1 20mg。(简称:止血三联组。去掉维生素 K_1,简称为二联组)。临床观察发现维生素 K_1静脉输入后,可引起血圧下降、出汗等症状。我们对两组药分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评价大剂量维生素K_1救治抗凝血灭鼠药中毒的疗效。方法本文从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抢救的抗凝血灭鼠药中毒患者58例进行分组观察研究,给予29例观察组患者使用大剂量维生素K_1救治,给予29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小剂量维生素K_1救治,对比两组不同剂量治疗后的治疗效果及患者的凝血功能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较为显著,P0.05;观察组方式治疗后的凝血功能改善效果相比对照组更好,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抗凝血灭鼠药中毒患者的治疗采用维生素K_1具有极佳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更为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维生素K_1的过敏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维生素K又叫凝血维生素,是一类甲萘醌衍生物。维生素K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一般来说,动物肠道内微生物均可合成。维生素K主要有4种:植物如苜蓿中所含的是维生素K_1;人体内大肠杆菌合成的是维生素K_2;人工合成的维生素是K_3、K_4。K_1、K_2为脂溶性,需要胆汁帮助吸收K_3、K_4是水溶性的,不需要胆汁帮助吸收,其生理功能是催化肝内凝血因子合成分子,加快其速率;其二则参与体内生化酵素反应,如果应用过量则造成血栓。维生素K对热有抗性,但易为酸及氧化剂破坏,另外它对光呈现不良反应,故保存时,必须将其装在有色瓶中。  相似文献   

11.
33例敌鼠钠盐中毒,以轻症急性中毒和亚急性中毒者居多。病史常不明确,给诊断造成困难,应予重视。治疗中维生素k_1为特效药物,辅以大剂量维生素C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耿冬梅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11):1260-1261
目的:探讨腹泻病伴惊厥的病因,并分析预后。方法:回顾分析42例腹泻病伴惊厥的临床资料。结果:高热惊厥22例,低钙血症8例,低镁血症2例,低钠血症2例,晚发性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症1例,良性惊厥4例,中毒性脑病2例,不明原因1例。结论:腹泻病伴惊厥病因较多,但主要与高热、电解质紊乱有关,少见有晚发性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症、良性惊厥、中毒性脑病等,绝大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36例临床分析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加强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近4年我院儿科收治的36例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28例,治愈率77.78%;死亡5例,死亡率13.89%;放弃治疗3例,8.33%.结论:单纯母乳喂养婴儿本病发生率高,对所有新生儿从出生至生后3个月定期小剂量补充维生素K1可预防本病发生.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有效治疗对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化维生素K3的生产工艺.方法:通过比较反应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得到优化的反应条件.结果:在最佳工艺条件下(2-甲基-1,4-荼醌(2-MNQ)与NaHSO3的物质的量比为1:1.5;m(2-MNQ):V水/(g/ml)=1.5;m(2-MNQ):V乙醇/(g/ml)=4.0;反应温度为52~55℃;反应时间为1h),维生素K3的收率稳定在75%以上.结论:本研究为维生素K3生产工艺的优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婴儿维生素K缺乏症3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婴儿维生素K缺乏症33例,其中生后1~2个月22例,母乳喂养29例。有颅内出血24例,注射或针刺部位出血14例。29例有临床贫血表现,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均有不同程度减低。21例查凝血酶原时间,其中16例延长;余5例正常,但曾用过维生素K或输过新鲜血。本组均给予维生素K_1治疗,大部分给药3~5天,血障碍迅速改善。治愈20例,好转1例,自动出院7例,死亡5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壁细胞抗体(PCA)阳性的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临床特征,为SCD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2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3例SCD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3例患者均以麻木无力症状起病,查体可见周围神经和脊髓受累的阳性体征,其中10例存在巨幼细胞贫血,8例维生素B12水平降低,11例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升高,13例PCA阳性,8例内因子抗体(IFA)阳性,10例脊髓核磁共振(MRI)见脊髓异常病灶,9例脑MRI见白质异常信号,11例神经电生理检查见多发周围神经损害,2例胃镜见萎缩性胃炎。给予患者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肌肉注射,3个月后随访,病程6个月以内的9例患者无神经系统遗留症状,其余患者仍有麻木和/或无力。结论 SCD诊断不能仅依靠维生素B12水平、脊髓MRI和神经电生理检查,结合PCA、IFA和Hcy有助于提高SCD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K_(ATP)通道开放剂Cromakalim(CRK)的直接细胞保护作用。方法:利用培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观察CRK的保护作用。结果:CRK显著降低缺氧-复氧心肌细胞的LDH漏出率及细胞内钙含量,而且呈浓度依赖性。上述作用可被选择K_(ATP).通道阻滞剂Glybenclamide(GLB)所消除。结论:CRK具有直接的心肌细胞保护作用,其机制表现为膜稳定作用及抑制细胞钙超载。  相似文献   

18.
78例活动性佝偻病患儿注射30万IU和60万IU维生素D_3后的血25-羟胆骨化醇(25-OHD)和钙镁磷的动态观察,注射后血25-OHD升高超过正常最高值(100ng/ml)的,30万IU组有14例,60万IU组有10例,3个月内仍维持在正常水平。两组各有22例和13例(均为44.8%)出现1~4次血钙升高超高正常高值(2.75mmol/1)。结果提示所用之剂量在临床上未发现中毒症状,但部分患儿出现维生素D过多症和高钙血症。特别在非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患儿用此剂量是欠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维生素K2(VK2)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ML)细胞株HL-60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VK2处理后细胞结构变化;流式细胞术Annexin-VFITC/PI分析细胞凋亡;PI染色分析细胞周期变化;RT-PCR技术检测凋亡相关基因survivin、bc l-2和bax的表达。结果40μmol.L-1VK2作用HL-60细胞72 h后,电镜下可见典型细胞凋亡的形态改变;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随着VK2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率逐渐增高并呈明显的浓度、时间依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时S期细胞逐渐减少,G0/G1期细胞逐渐增多(P<0.05),细胞被阻滞在G0/G1期;且随着VK2浓度的增加抗凋亡基因survivin、bc l-2表达明显下调(P<0.05),而促凋亡基因bax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VK2能诱导HL-60细胞发生凋亡,抗凋亡基因survivin和bc l-2 mRNA下调可能是VK2诱导HL-60细胞发生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胡振玉  周英杰 《甘肃医药》1995,14(3):132-134
采用放免分析法测定了68例不同类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含量,结果表明再障碍病例血清叶酸和B12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血红蛋白,白细胞及网织红细胞上升程度在加用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0.01),并对再生障碍性贫血伴发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的临床表现,原因及诊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