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Q热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立克次体病,在世界上分布很厂,国内已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证实有Q热存在。为了了解广东是否有Q热的存在,我们于1986年对广东省的广州、海南、肇庆、茂名、开平、英德等地区的人、畜进行了血清学调查。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人群 热的感染,并非罕见。目前Q热的临床诊断尚缺乏可靠指征,必须依赖实验室的方法,将病理标本通过实验动物以分离Q热病原体,或取病人恢复期血请进行血清学试验测定特异性抗体,方能作出可靠诊断。但无论是分离病原体或血清学诊断,均嫌手续麻烦,费时较长,尚难以满足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之要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了解甘肃省迭部林区人群莱姆病、野兔热、恙虫病、Q热等4种病的自然感染、分布特征和复合感染状况。方法血清学检测。结果调查采集迭部林区人群703份血清样本,检测出莱姆病、野兔热、恙虫病、Q热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83%、4.41%、1.42%和2.42%,4种病的复合感染率0.85%,其中莱姆病与野兔热复合感染率0.14%,莱姆病与恙虫病复合感染率0.14%,莱姆病与Q热复合感染率0.43%,莱姆病、野兔热与Q热三病复合感染率0.14%。结论甘肃省迭部林区人群中存在莱姆病、野兔热、恙虫病和Q热的复合感染,为诊断和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Q热是一种世界性流行的立克次体病,病原体抵抗力强,传播途径多样,在一些高度工业化的国家内,近年来仍时有通过不同方式引起流行的报道。另一方面Q热临床表现复杂,误诊率很高,影响及时诊断和治疗。这些均说明Q热的确诊极需要有血清学方法的配合。  相似文献   

5.
发热待查的精准诊治一直是临床医师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常规的血清学、影像学和微生物学检查等可提供大部分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方向,但仍有部分患者无法明确诊断。传统的病原学检测手段普及成本相对较低,在常见病原体的识别中具有一定价值,但存在假设驱动和单通量等缺点,使包括Q热在内的不典型病原体导致的感染性疾病容易被忽视而漏诊。近年来,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mNGS)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明显提高了Q热,尤其是慢性Q热的诊断率。本文对Q热流行病学、临床表现、检测技术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加深临床对Q热的认识,提高Q热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广东Q热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西北和西南地区已发现有Q热。Q热在广东的情况尚未清楚。我们于1986年开始对广东Q热进行调查研究,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1.从各地区收集人、畜血液进行血清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7.
Q热是一种罕见的由立克次体病原菌引起的动物原性疾病,无皮疹及特异性皮肤损害,有非特异性皮肤损害的报道。本文报道1例69岁西班牙妇女,患慢性骨髓源性白血病,发热,有2个皮下结节,剧痛,结节活检为肉芽肿性脂膜炎,伴特征性的“纤维环”或“甜甜圈”样损害,即肉芽肿周围绕以纤维细胞和炎症细胞,同时伴细胞膜脂肪营养不良。Q热血清学阳性。结节组织病理学显示脂膜炎特征,与Q热患者的肝及骨髓的组织学改变一致。这种伴皮肤损害的Q热尚未见报导。Q热:甜甜圈样肉芽肿性间隔性脂膜炎@Galache C. @Santos-Juanes J. @Blanco S.$C La Llo…  相似文献   

8.
血清学调查证实囚犯中HBV标记的流行率高于一般人群.作者进行本次调查的目的在于:①确定具有HBV血清学标记的有关危险因素;②明确属于监禁本身的危险;③制定程序,通过这一程序能确  相似文献   

9.
Q热是由贝纳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burneti)所引起的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急性期症状无特异性.除发热、头痛外常累及肺部引起剧烈咳嗽,而影响其它脏器者较少。我科1987年收治1例经血清学及豚鼠接种确诊的急性Q热患者,其临床表现为多脏器损害,现报告如下: 男性,59岁,干部。既往体健,无慢性病史。因恶寒、发热、头痛1周,于1987年11月19日住  相似文献   

10.
Q热并发心内膜炎、肝炎、骨髓损害等已累有报道。1962年在四川发现的慢性Q热病例最初即有“肾炎”的诊断,病程中主要表现为腰骶骨骨髓炎,并先后发生关节炎、心肌炎及心肌梗死等。这些Q热引起的损害可能与免疫复合物有关,但无论在临床或实验上目前尚未见证明Q热感染后形成免疫复合物及其与发病关系的肯定报道。为研究Q热的发病与免疫复合物的关系,本文建立动物实验模型及用胶固素ELISA  相似文献   

11.
合肥市某厂曾突然发生一起麻疹的暴发并有较多的患儿併发肺炎,疫势凶猛,病情严重,病死者较多。为了掌握流行规律、查明病原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我们曾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病毒分离、血清学试验及有关防治工作。现将流行病学调查、病毒分离及血清学试验结果报告于后。一、流行病学调查(一) 发病时间分布:该厂麻疹暴发  相似文献   

12.
故障现象 :走纸时 ,热笔不热 ,并且调节温控电位器不起作用。电路分析 :710 0型心电图机采用脉冲调宽式热笔加温电路。该电路是一种比较成熟的热笔加热方式 ,已广泛应用在多种型号的心电图机上 ,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该电路是由晶体管 Q30 5、 Q30 6、 Q30 8、 Q310 ,电容 C311、C312等组成自激振荡器 ,此振荡器与其他多谐振荡器不同之处是由两个晶体管Q30 5、Q30 6作为可变电阻 ,组成 RC定时电路 ,决定振荡器的频率。晶体管 Q30 5给 Q310提供正向偏置电流 ,调节 VR30 5 ,改变了 Q30 5的基极电位 ,进而改变了 Q310的偏置电流 ,即改…  相似文献   

13.
Q热复发1例     
<正> 1病例介绍 患者,男,63岁,因急性发热、头痛、咳嗽、胸痛3天入院。发病前1月未曾到过牧区和丛林山区。1987年因发热、头痛、胸痛住江苏地区某医院,经血清学检查、豚鼠接种,确诊为Q热,经治疗痊愈出院。查  相似文献   

14.
采用国产CDR-1型差动热分析仪与100型气相色谱仪,经专门设计的导气管等附件的关联,建立了微量型Q DTA/DSC/Q EGA联同热分析装置。用标准物质热分解反应对本装置进行考察,在同步性和线性方面得到与国外同类型联同热分析仪相一致的结果,并提出了EGA的定量方法(Q EGA),其准确度为±10%。本装置对研究气——固相热反应机理是一个有成效的实验手段。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自治区弓形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和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弓形虫病流行现状和趋势,为制定科学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1.问卷调查。2.用ELISA方法进行弓形虫血清IgG抗体检测。结果共调查8个盟市、17个旗(县区)20调查点1347人,其中,阳性数:86人,平均血清学阳性率为6.39%。地区分布特点以以半荒漠草原景观带为最高(36.35%);人群弓形虫病血清学阳性率以75岁以上人群为最高(60.00%);养猫时间大于10年人群血清学阳性率(27.78%)明显高于养猫少于10年人群;偶尔饭前洗手人群弓形虫血清学阳性率(12.2%)明显高于经常饭前洗手人群阳性率(4.6%)。经常生食牛乳人群弓形虫血清学阳性率(50.00%)显著高于从不生食牛乳人群(6.00%)。结论内蒙地区人群弓形虫病血清学流行因素与养猫时间、不良饮食习惯及卫生习惯有关。其它危险因素尚待调查。  相似文献   

16.
1964年我们在四川省重庆地区自然界捕捉的铃头血蜱首次分离出Q热立克次体,并对该毒株的抗元性进行了研究。鉴于该蜱在国内分布较为普遍,为进一步了解铃头血蜱对Q热立克次体的易感性,探讨其在Q热疫源及流行病学上的意义,特以铃头血蜱为对象,在实验条件下,观察蜱对Q热立克次体的易感性、已感染的蜱叮刺健康动物能否传播、立克次体在蜱体内的储存时间、蜱粪污染情况及病源体经卵、经期传递等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7.
Q热立克次体在原代或传代单层细胞上生长繁殖的研究已有不少报导,由于采用的细胞株与检查方法的不同,不同相的Q热立克次体在不同细胞或同种细胞内的繁殖量及最早发现立克次体的时间不尽一致。国内对Q热立克次体在细胞培养中的繁殖动态研究不多,特別是I相Q热立克次体尚未  相似文献   

18.
为有益于Q热的防治,我们对Q热的主要资料,诸如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病理、临床表现、预防与治疗进行扼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研究血清学方法如何应用于海南岛疟疾的调查和监测,并尝试应用血清学结果拟合数学模型推算疟疾年感染概率。我们于1986年3月选择毛阳、南桥、三更罗三个不同流行程度疟区,用 IFA 试验进行血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了Q热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预防和治疗。为Q热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