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实验观察初步探讨血小板活化状态在偏头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资料和方法 一、临床资料:根据美国Aa Hoc委员会制订的头痛分类标准(1962年),选取门诊确诊的38例患者,其中典型偏头痛12例,普通型偏头痛26例,男24例,女14例。年龄15~48岁(平均34.5岁)。病程均在1年以上,半数有偏头痛家族史。入选对象均无神经系统阳性定位体征,头颅CT检查正常,排除其它疾病  相似文献   

2.
偏头痛与免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偏头痛脑白质异常(WMAs)的MRI表现。方法选取70例偏头痛患者并行MRI检查,女性51例,男性19例,年龄为18~50岁,平均年龄36.21±8.9岁。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并行MRI检查70例对照组,女性53例和男性17例,年龄为18~50岁,平均年龄35.32±8.6岁。运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偏头痛组中有23例WMAs,表现为皮质下脑白质内等T1长T2信号影,Flair高信号;对照组中有6例WMAs。偏头痛组WMAs的比例(32.86%,23/70)明显高于对照组(8.57%,6/70)(χ2=12.57,P0.01)。偏头痛组中有先兆偏头痛患者WMAs的比例(48.39%,15/31)明显高于无先兆偏头痛患者(20.51%,8/39)(χ2=6.08,P0.05)。结论偏头痛患者WMAs的发生率较高,且有先兆偏头痛患者较无先兆偏头痛患者更高。  相似文献   

4.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31例偏头痛发作期和其中的14例缓解期患者血清β_2-微球蛋白(Sβ_2-MG)浓度。结果偏头痛发作期Sβ_2-MG均值明显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P<0.05),缓解期Sβ_2-MG均值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典型偏头痛与普通型偏头痛患者间Sβ_2-MG均值无明显差异。认为偏头痛的发作可能有免疫机制参与。  相似文献   

5.
偏头痛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偏头痛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方法 使用中勤世帝R80-A锥板式全自动血液流变分析仪分别对150例偏头痛患者及150例健康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150例偏头痛患者除红细胞沉降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红细胞沉降率方程K值无明显改变外(P>0.05),其他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偏头痛患者血液流变存在高粘滞状态,此改变可能与红细胞比积增高,红细胞变形能力的改变以及血浆粘度的增高有关,在治疗偏头痛的同时,应注意改善血液粘稠度,从而阻断恶性循环减轻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前庭性偏头痛(VM)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5月-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128例VM患者,采用自制头痛调查问卷、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分析可能影响患者心理状态的因素.结果 128例VM患者中,92例伴有焦虑,97例伴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偏头痛与睡眠障碍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4年6月~2015年6月解放军91中心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偏头痛患者100例,对100例偏头痛患者的睡眠改变进行了分析。结果 偏头痛组失眠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并且偏头痛对睡眠有影响的发生率高于对睡眠无明显影响的发生率(P<0.001)。结论 偏头痛与睡眠障碍有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134例偏头痛患者进行了全套眼震电图(ENG)检查,异常率62.8%,主要特征为视跟踪失调、视动性眼震双料不对称,同时伴有前庭外周功能减弱,提示偏头痛患者前庭眼动中枢有一定的神经病损基础。  相似文献   

9.
偏头痛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放免法测定52例偏头痛病人血浆内皮素含量在不同时期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偏头痛患者不同病程阶段血浆内皮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头痛发作期与间歇期比较,内皮素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头痛程度之间内皮素水平比较无显著性意义。提示偏头痛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系统可能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10.
慢性偏头痛(CM)是偏头痛的常见致残性并发症。每年,约2.5%的发作性偏头痛(EM)发展为CM,即偏头痛慢性化。CM较EM患者社会经济状况更加恶化,生活质量下降,头痛相关负担加重。CM的发病机制可能与皮质正常抑制能力减弱、脑干疼痛系统调制障碍和三叉神经血管系统的致敏有关。其治疗包括去除危险因素、药物治疗和枕神经刺激。本文就CM的诊断、患病率、疾病负担、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TCD对普通和典型偏头痛患者间歇期血管机能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技术,对130例普通和典型偏头病人头痛间歇期的超声表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普通和典型偏头痛之间TCD改变性显著性差异。提示两种类型偏头痛于头痛间歇期血管机能的改变相同;偏头痛病人颅内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MFV)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反映头痛间歇期病人的颅内动脉处于广泛的收缩状态而不伴颅外动脉的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2.
偏头痛患者的定量脑电图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研究偏头痛患者脑电波的变化,采用脑电地形图仪及其软件,对100例偏头痛患者、100名正常人和100例伴有一般头痛的(对照组)神经症患者的脑电变化进行了定量研究比较。结果显示,偏头痛患者的平均功率值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对照组。偏头痛组与正常组及对照组各频带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尤其是δ频带(P≤0.05和θ频带P≤0.01)。提示偏头痛患者确实存在着脑机能的障碍  相似文献   

13.
用心率变异频谱分析定量测定65例偏头痛患者和50例健康人仰卧位和站立位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结果发现,偏头痛患者站立位中频段积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1),表明其交感神经功能低下,且随着疼痛程度的增加及病程的延长,其交感神经功能低下的程度迹越重,本文还初步探讨了其机理及临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4.
偏头痛患者的眼震电图特征石明牛好敏尹蓉杨晓苏杨期东偏头痛患者眼震电图(ENG)变化,文献报道较少。现报告我院134例偏头痛患者ENG检查结果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51例,女83例,年龄22~46岁,病程1~10年,其中1~3年36例,3~5年40例,5...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晚发型偏头痛和青年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40例晚发型偏头痛患者(晚发型组)和40例青年偏头痛患者(青年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和比较.结果 晚发型组19例(47.5%)发病有明显诱因,青年组3例(7.5%)有明显诱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发型组中先兆型偏头痛6例(15.0%),无先兆型33例(82.5%),偏瘫型1例(2.5%);青年组先兆型偏头痛15例(37.5%),无先兆型25例(62.5%).晚发型组中先兆型比率显著低于青年组(P<0.05).晚发型组单侧头痛及额部头痛的比率及头痛程度显著低于青年组,双侧头痛及全头痛的比率显著高于青年组(均P<0.05).晚发型组伴面色苍白、厌食及口干的比率显著高于青年组(均P<0.05).晚发型组头痛性质、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及缓解因素与青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青年偏头痛相比,晚发型偏头痛患者发作有诱因的比率高,出现先兆症状少,头痛程度轻,多为双侧及全头痛;易合并自主神经症状.  相似文献   

16.
偏头痛患者的rCBF和TCD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133氙吸入法测量局部大脑血流量(rCBF)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64例固定一侧偏头痛患者进行了rCBF及脑大动脉的最大平均血流速度(MFV)、脉动指数(PI)联合研究。研究结果倾向该症血流变化为交感-末梢动脉阻力调节紊乱学说,而不支持MCA扩张20%的推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偏头痛患者脑白质损害的MRI特征。方法对80例偏头痛患者(偏头痛组)及8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MRI检查。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MRI检查显示偏头痛组中有42例脑白质损害,表现为皮质下脑白质内等T1、长T2信号影,T2Flair高信号;对照组中有9例脑白质损害。偏头痛组脑白质损害的比例(52.5%)明显高于对照组(11.3%)(χ2=31.34,P0.01)。偏头痛组中有先兆偏头痛患者脑白质损害的比例(68.6%,24/35)明显高于无先兆偏头痛患者(40.0%,18/45)(χ2=15.58,P0.01)。结论偏头痛患者脑白质损害的MRI表现与其它原因引起的脑白质病变类似。偏头痛患者脑白质损害的发生率较高,且有先兆偏头痛者较无先兆偏头痛者更高。  相似文献   

18.
偏头痛患者血中神经肽含量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偏头痛患者血中代表交感、副交感及感觉神经系统的神经肽以及内源性类阿片肽的变化。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的方法 ,对三批共 15 6例偏头痛患者血浆中 β-内啡肽 (β- EP)、神经肽 Y(NPY)、P物质 (SP)、血管活性肠肽 (VI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亮啡肽 (L EK)及强啡肽 A(Dyn A)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 与对照组 (β- EP40 7.5± 2 5 7.4ng/ L,NPY2 6 .38± 15 .99ng/ L,CGRP110 .10± 49.6 0 ng/ L,SP2 2 7.6 5± 10 9.45 ng/ L,VIP173.0 0± 12 4.75 ng/ L)相比 ,头痛间歇期患者 β- EP降低 (2 39.0± 15 6 .4ng/L,P<0 .0 1) ,NPY升高 (35 .5 5± 17.98ng/ L,P <0 .0 5 ) ;头痛缓解 4天内的患者 CGRP(82 .45± 6 3.5 0 ng/L,P<0 .0 5 )、SP(16 3.95± 95 .90 ng/ L,P<0 .0 5 )、VIP(116 .15± 79.45 ng/ L,P<0 .0 5 )降低。病人组的 L EK与 CGRP含量变化呈正相关 (r=0 .342 6 ,P<0 .0 5 )。结论 感觉、交感及副交感神经系统均参与偏头痛的发病 ,在此过程中有多种与血管舒缩有关的肽类含量改变 ,同时伴有部分内源性阿片肽的相关变化及 β- EP的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系统在偏头痛伤害性信息传递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神经电生理测定了56例偏头痛患者和30例健康人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结果:偏头痛患者发作期、间歇期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的潜伏期均明显长于正常对照组,而波幅显著低于对照组;偏头痛发作期的潜伏期显著长于间歇期,波幅显著低于间歇期。结论:偏头痛患者存在交感神经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20.
偏头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原发性头痛之一.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通常认为偏头痛患者没有明显脑器质损害,不影响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