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普阳   《中国医学工程》2014,(8):137-137
目的探讨细菌检验质量应用不同的标本采集法的影响因素。方法我中心于2010年1月-2011年12月接受的各类细菌检验标本995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取规范的标本采集、运送、处理及质量反馈制度检验5325例标本,对照组采用常处理规方法检验4625例标本,观察记录各组的合格率。结果对照组的合格率93.41%低于观察组98.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规范的标本采集、运送、处理及质量反馈制度,可提高细菌检验的质量,准确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马红茹 《中国热带医学》2007,7(9):1676-1677
临床细菌检验是对人体的各种物质进行细菌学检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整个过程包括病人样品的采集、运送、处理,样品中致病细菌的分离、培养、鉴定,药物敏感试验,出具检验报告。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很多,包括采取标本的时机和方法、标本运送及保存、分离培养方法和鉴定手段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临床细菌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将2011年6月-2012年5月间我院接收的4500例各类细菌检验标本作为正常组标本,并将2012年6月-2013年5月间我单位制定标本采集、运送、处理及质量反馈规章制度之后,所接收的4500份各类检验标本作为控制组标本。对2组标本合格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常组标本中,不合格标本302例,总体合格率为93.29%;而控制组标本中,不合格标本74例,总体合格率为98.36%,2组标本总体合格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有效、合理地对标本采集、运送、保存以及处理等工作流程加以强化管理,可以显著提升基层医院细菌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4.
孙红霞 《河北医学》1999,5(5):84-85
细菌学检验实验室前质量管理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标本采取时间、采集方法及标本的运送。痰细菌培养的检出率与痰标本的收集方法密切相关。本文就两种不同的痰标本采集容器,运用两种不同的方法采集痰标本,做细菌检验,进行细菌检出率比较,发现新的采集标本容器具有...  相似文献   

5.
血液标本的采集(动、静脉采血)及运送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真实性密切相关。目前,血液标本采集与运送主要由护士操作,而护理管理体系未按检验质量管理要求对这一质量进行规范化管理,采集及运送的血液标本有时存在一定的质量偏差,这种偏差会导致检验结果与患者病情不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重视和提高细菌检验标本的质量,以提高病原学检验的准确性。方法:根据临床的不同样本和检验目的,参照医学微生物检验规范制定标本的采集、运送和处理规范,建立健全标本验收制度和质量反馈制度。对2009年全院临床各科送检的所有细菌检验样本进行统计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9年1~12月共接收各类细菌检验标本4 008例,标本质量优良、合格共计3 728例,总体合格率为93.0%;其中,创伤组织、脓肿标本合格率最高,为98.5%;痰液标本的合格率最低,为86.3%。各类细菌培养标本的采集、运送和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无菌操作、标本采集量、是否及时送检、标本取样位置准确性、标本容器使用、特殊标本的处置问题等方面。结论:严格遵守标本留取的操作规程是保证检验质量的重要举措。正确的标本采集、运送、保存和处理对于保证临床细菌室的工作质量至关重要,应予高度重视,才能保证检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门诊抽血室与检验科开展互动式沟通合作对血标本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检验科人员对门诊抽血室护士进行血标本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知识的宣传、对不合格标本产生原因及时沟通及门诊抽血室护士对患者信息进行反馈等交流协作方式,比较门诊抽血室与检验科沟通前、后血标本不合格率的变化。结果双方开展互动式沟通合作后,护士采集血标本技术更加正确规范、标本保存与运送更加安全合理,血标本不合格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加强门诊抽血室与检验科之间的密切联系,有利于标本的规范采集和运送,有助于减少分析前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保证了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细菌学检验作业流程,从标本采集、运送、接种、培养,到病原菌分离、鉴定以及药敏试验等,每一环节都很重要,不能出现差错。如果标本采集与运送不当,无论检验员如何努力,检验设备如何完善.也得不到准确的结果。临床医生及护土与检验员相互间如果不能有机的协调,也会大大降低细菌检验的真实性。因此,加强三者间的沟通.密切配合,对迅速有效诊治疾病十分必要。1细菌检验需临床医生配合医生除了采集特殊标本外(如脑脊液、胸腔液或其他需特殊技术采集的标本).应尽可能将初步诊断和用药情况写在申请单上,帮助检验员选择适当的分高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细菌检验标本的质量,探讨提高细菌检验标本质量的方法,以提高病原学检验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各科临床患者,参照医学微生物学检验规范制定采集检验检验标本,共收集到13264个样本,对所有样本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在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集的13264个细菌检验标本中,12432例标本质量优良、合格,总合格率达92.87%,其中创伤组织、脓肿标本的合格率最高,可达98.02%,其他其次为血液标本、生殖道分泌标本、尿液标本、粪便标本,痰液标本的合格率最低,合格率为85.02%,明显低于其他标本,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无菌操作、标本取样操作选位的准确性、标本的采集量、标本容器的使用、标本的处理和是否及时送检是各类细菌培养标本采集、运送和处理过程中的存在的主要问题。结论严格要求各类细菌培养标本采集、运送和处理过程中无菌操作、标本取样操作选位的准确性、标本的采集量、标本容器的使用、标本的处理对提高细菌检验标本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能有效提高细菌检验标本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在临床检验血液标本工作过程中有三个阶段。①分析前(申请单、患者准备、采血标本、标本存放和运送等)。②分析中(标本测定、结果计算等)。③分析后(检验结果的发出至临床应用)。为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分析前质量管理至今未引起临床护士的足够重视,有研究表明,实验前误差频率占总误差的46.0%-68.2%^[1],为保证减少误差,血液标本采集方法与护理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静脉采血检验结果准确性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1月期间门诊及住院患者的静脉血液标本1400份,及2012年2月至11月期间采取控制措施后收集的静脉血液标本1600份进行分析,并对比实施控制措施前后血液不合格标本的发生情况。结果:采取控制措施前收集的1400份静脉血液标本中有45份(3.21%)不合格的血液标本,采取控制措施后收集的1600份静脉血液标本中有11份(0.69%)不合格的血液标本,两者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探讨并分析影响静脉采血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对策,可以确保送检标本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并能大大提高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我们对1994~1996年3年间临床感染细菌的种类和抗生素药敏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各种标本试验分析中感染细菌分离率为25.7%,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占分离菌株首位,对抗生素的耐药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如铜绿假单胞菌(绿脓假单胞菌、绿脓杆菌)等出现多重耐药性。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标本:1994~1996年间本院住院和门诊患者的细菌检验标本。痰液标本采于清晨,尿液采取中段尿,血液、脓液、创面、胸腹水、胆汁、脑脊液等无菌采取和使用专用培养基。2.抗生素敏感试验:严格按全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NCCI-S)…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标本分析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措施进行分析,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得到进一步地提高。方法依照IS015189的具体要求和规定,利用很多措施在标本采集的流程和检验技术等多个方面监管标本的采集及运送、检验等环节,对进行改进前后的不合格标本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在进行改进措施使用后不合格的标本出现明显的下降。结论在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工作,确保检验工作可以正常操作、检验结果具有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统计深圳西乡人民医院产科送检的不合格检验标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以提高产科送检标本的合格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产科送检的74例不合格检验标本,根据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类,并分析不合格标本的分布情况及产生原因,并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结果产科送检的74例不合格标本分中,标本量不足(22份)、标本与检验申请单姓名不符(14份)和标本怀疑有污染(10份)居不合格率的前3位;不合格标本送检率最高的是血常规标本和尿常规标本,其次为凝血四项。通过实施相应的整改措施,2011年7~12月产科送检的不合格标本显著减少。结论分析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进行相对应的护理干预.并加强与检验科的沟通,通过完善标本采集和运送的操作规程,可减少不合格送检标本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对血标本的采集、运送、保存、检验及患者生理因素等因素对血常规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血标本的采集方法、采血部位、保存、检验及患者的生理因素均会影响血常规结果的精确度。结论: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很多,按规程操作进行血标本的采集、运送、保存及检验是保障血液细胞检验质量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江艳丽   《中国医学工程》2013,(12):159-159
目的探索如何提高临床细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1560例临床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阳性检出率。结果 2年的标本来源主要是血液和痰标本,2012年各种标本的阳性检出率均有所提高。结论针对细菌检验的关键关节进行整改后的效果明显,检验结果的可靠性更高,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临床标本的采集、保存、运送及处理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细菌学检验的结果。如果标本采取不当,不仅达不到检验目的,反而可能导致错误的结论。一、血液标本血液的细菌培养,对菌血症和败血症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1.采血的方法严格消毒局部皮肤,以无菌方法静脉采血5毫升,  相似文献   

18.
韦淑龙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0):1226-1227
目的:提高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运送质量,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方法:2010年11-12月期间,我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到临床各科室观察采集微生物标本的情况。结果:发现各科室在容器选择、采集时机、方法和运送过程等多个环节存在着缺陷。结论:亟需对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微生物学标本采集、运送规范的知识及操作培训,强化环节管理,以提高标本采集合格率,确保标本送检质量,为确保检验结果的正确性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规范医学检验科收集和运送标本,研制一款实用性小推车.方法 根据医学检验科日标本数量、标本类型、检验目的 、运送条件及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要求等因素设计和研制出一款多功能标本收集运送车,分析其性能特点及使用效果.结果 该款标本收集运送车设计轻巧、时尚,长×宽×高:65 cm×45 cm×85 cm.分3层共6个独立收集单元,可同时满足血液、尿液、粪便等不同的检验标本的规范化运送需要,各收集单元温度外部显示.密封性、保温性、防震性能好,且易于消毒.结论 该收集运送车的使用能规范医院检验科的标本收集和运送,降低标本收集运送差错率,缩短运送时间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能减少分析前的误差因素,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能降低生物气溶胶污染环境和感染工作人员的机率,值得在各级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正> 我国与世界各国同样面临着细菌耐药性增加和抗生素滥用的问题,据统计我国约有80%的住院患者使用了抗菌药物,其中临床医师根据经验,给予抗菌药物治疗者约占86%,其重要原因是临床细菌学检验耗时长,不能及时提供临床医师用药可靠准确的参考依据。这就迫切要求临床细菌学检验人员采取有力措施,缩短报告时间,增加可靠性。增强临床治疗对细菌学检验的依赖性,以取得最佳疗效,进一步提高临床细菌学检验的地位。但不规范的操作,将会影响临床细菌学的进一步发展与提高。1 细菌学标本的采集和送检 国内80%的医院程度不等的存在着细菌学检验标本的质量问题,应严格规范标本采集、运送,并掌握好标本的采集时机,还要继续加强对临床医护人员宣讲标本采集规范要求,使之更好地指导患者正确留取各种标本。并进行标本涂片染色镜检,可判断标本是否适合做细菌培养,另一方面将细菌染色分类情况(革兰氏阳性、阴性、球菌、杆菌、有无荚膜及芽孢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