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国产HCV抗体分片段酶联免疫检测试剂与进口第三代抗HCV检测试剂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研究来了解丙肝病毒抗体单片段检测的意义。方法采用国产基因重组表达的丙型肝炎病毒不同区(C、NS3、NS4、NS5)特异性抗原分别包被酶标板,以间接EIA法检测75例丙肝患者血清中不同区特异性抗体,并以Abbott公司第三代抗HCV试剂进行总抗体检测,同时做HCVRNA检测。结果75例血清中HCV不同区抗原片段NS3、HCVC、NS4、NS5的抗体检出率分别为933%(7075)、920%(6975)、707%(5375)、640%(4875),含两个片段以上的抗体检出率为947%(7175);抗HCV总抗体的检出率为987%(7475);HCVRNA检出率为774%(5875)。结论HCV不同区抗原片段的抗体检出率有差别,NS3、HCVC检出率较高,其次为NS4、NS5。两种试剂有较好的相关性,HCV抗体单片段试剂可作为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补充试剂,单独片段抗体阳性具有一定意义,动态观察NS3、NS4抗体水平可预测IFN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CV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抗体)及丙型肝炎病毒RNA(HCV-RNA)三种检测方法在丙型肝炎实验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HCV抗原采用双抗体夹心法;HCV-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T-PCR),HCV抗体采用酶联免疫技术(间接法),对44例HCV抗体阳性标本进行HCV抗原和HCV-RNA检测.结果 在HCV抗体阳性标本中,HCV抗原阳性检出率为43.2%,HCV-RNA阳性检出率为82.5%;在HCV-RNA阳性标本中,HCV抗原阳性检出率为45.5%.结论 三种丙肝标志物中,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CV-RNA是判断丙肝感染最可靠的方法而HCV抗原诊断丙肝,仍有54.5%的漏检率,其应用于临床还有距离.所以在没有条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CV-RNA的医院,在用HCV抗原对HCV抗体阳性标本进行确认,来判断HCV既往感染或现症感染时,应结合肝功能指标及临床表现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区3(NS3)I型、Ⅱ型血清反应性。方法:利用表达载体PBVIL1对HCV全长NS3区I型、Ⅱ型抗原表位进行克隆表达,经纯化获得电泳纯的抗原。经酶联免疫吸附(ELISA)的方法检测丙型肝炎179份总抗体可疑阳性血清,再用NS3区I、Ⅱ型抗原进行相应抗体检测。结果:通过测定HCV-NS3区I型、Ⅱ型抗体,179份HCV-NS3区I型阳性检出105份,HCV-NS3区Ⅱ型阳性检出95例。结论:重组表达的HCV-NS3 I型、Ⅱ型抗原对丙型肝炎病毒血清反应略有不同。二者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CV-cAg)及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 RNA)联合检测在吸毒人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17例吸毒人员的血清标本分别采用抗-HCV、HCV-cAg及HCV RNA进行检测,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17例吸毒人员血清中,46例抗-HCV结果为阳性(已被证实为HCV感染)吸毒人员血清的HCV-cAg和HCV RNA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4.3%(25/46)、52.3%(24/46);171例抗-HCV结果为阴性吸毒人员血清的HCV-cAg、HCV R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43%(11/171)、8.19%(14/171)。抗-HCV+HCV-cAg、抗-HCV+HCV RNA、抗-HCV+HCV-cAg+HCV RNA对217例吸毒人员血清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6.3%(57/217)、27.6%(60/217)、27.6%(60/217)。结论单纯使用抗-HCV做筛查,将会产生较大的漏检。抗-HCV+HCV-cAg为理想的检测组合。  相似文献   

5.
丙型肝炎病毒不同编码区重组抗原在抗体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 (HCV)不同编码区重组蛋白片段的免疫反应性及其在抗体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分别以 4种HCV单片段抗原 (C、NS3、NS4或NS5 )检测抗 HCV抗体阳性血清 ;以 4种单片段抗原的混合物 (MIX)检测抗 HCV抗体阳性血清、大学生体检血清和抗 HCV抗体阴性质控血清。结果  90份抗 HCV抗体阳性血清中共有 75份可与一种或多种单片段抗原反应 ,阳性率分别为 70 .0 % (C)、6 1.1% (NS3)、5 2 .2 % (NS4 )、4 4 .4 % (NS5 ) ,其中仅与C、NS3、NS4和NS5一种抗原发生反应的分别有 8份、1份、2份和 3份血清标本 ;90份抗 HCV阳性血清经MIX抗原检测 ,阳性率为 83.3% (75 / 90 ) ;10 0份大学生血清和39份阴性质控血清经混合抗原检测均阴性。结论 HCV不同编码区重组蛋白片段有不同的免疫反应性 ,在发展抗 HCV抗体诊断试剂时 ,应采用各种不同编码区的混合抗原。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丙肝感染者体内各分片段抗体的分布情况,以及与总抗体和HCVRNA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一种新的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分片段酶联免疫测定试剂盒检测100份抗HCV总抗体阳性血清和100份抗HCV总抗体阴性血清中四种HCV分片段抗体(HCV-C、HCV-NS3、HCV-NS4、HCV-NS5)的存在情况。[结果] 100份抗HCV总抗体阴性血清中97份血清四种分片段抗体阴性,符合率为97%,有三份分片断抗体检测为阳性,分别为HCV-C、HCV-NS3阳性,HCV-C、HCV-NS3、HCV-NS4三抗体阳性,HCV-NS3、HCV-NS4阳性;100份抗HCV总抗体阳性血清中两种(或以上)分片段抗体检测阳性的标本有100份,符合率为100%。[结论] 4种分片段抗体阳性共有15种分布模式,其中HCV-C片段抗体阳性率最高有96%,HCV-C( )、HCV-NS3( )2个分片段抗体阳性率次之为80%。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区3(NS3)Ⅰ型、Ⅱ型血清反应性.方法利用表达载体PBVIL1对HCV全长NS3区Ⅰ型、Ⅱ型抗原表位进行克隆表达,经纯化获得电泳纯的抗原.经酶联免疫吸附(ELISA)的方法检测丙型肝炎179份总抗体可疑阳性血清,再用NS3区Ⅰ、Ⅱ型抗原进行相应抗体检测.结果通过测定HCV-NS3区Ⅰ型、Ⅱ型抗体,179份HCV-NS3区1型阳性检出105份,HCV-NS3区Ⅱ型阳性检出95例.结论重组表达的HCV-NS3 Ⅰ型、Ⅱ型抗原对丙型肝炎病毒血清反应略有不同.二者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8.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测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全球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率约为3%(1.7亿人)。HCV传播的主要方式是接触感染者血液,如静脉内用药或输血;透析、外科手术和结肠镜检查也可引起院内HCV传播;针刺损伤的健康保健工作人员血清HCV抗体阳转率为0%~7%。HCV的围生期和性传播很低,但是,如果HCV感染的母亲或性伙伴也感染了HIV-1,这种传播出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艾滋病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梅毒螺旋体(TP)抗体在新生儿中的感染状况.方法 采股静脉血3~5ml,分离血清分别用酶联免疫法(ELISA)作HIV抗体、HBV五项指标、HCV抗体和TP抗体检测,HIV初筛阳性送市疾控中心确认,TP-ELISA阳性用TPPA进行确认.结果 4394例新生儿中,HIV抗体初筛阳性2例(0.05%),HBV五项标志物中HBsAg阳性36例(0.82%),HCV抗体阳性20例(0.46%),TP阳性116例(2.6%).结论 抗-HIV、抗-HCV、HBsAg在新生儿中的检出率均低,而TP抗体的检出率则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建立的丙型肝炎病毒(HCV)血清分型技术,探讨HCV患者年龄、抗体(S/CO)和HCV RNA与血清分型的关系.方法 收集HCV慢性感染患者血清200例,定量检测HCV RNA、抗-HCV,同时进行血清分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例慢性丙肝患者的血清抗-HCV抗体均为阳性,S/CO> 3.5,HCV RNA滴度在1.12×103~9.29×107 copies/ml.其中血清1型102例,2型58例,混合型2例,分型率为81.00%.采用Student t检验分析年龄、抗体S/CO、HCV RNA与分型之间的关系,t值分别为1.842 9,0.446 7,1.778 2,P均>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CV患者年龄、抗体(S/CO)和HCV RNA滴度对血清分型结果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 Ag)、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弱阳性对照复合质控血清,用于日常室内质量控制。方法用HBs Ag、HCV抗体、HIV抗体阳性血清分别与健康人血清进行倍比稀释,选S/CO在2~3之间的稀释度制备室内质控血清。结果自制的复合质控血清变异系数(CV)在15%以内,有很好的稳定性、精密度。结论自制复合质控血清能作为HBs Ag、HCV抗体、HIV抗体实验室检测的弱阳性室内质控血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血液中抗-HCV及HCVRNA的转归。方法 抗-HCV采用ELISA法检测;HCVRNA采用PCR法检测。结果 123例抗-HCV阳性HCVRNA的阳性检出率为63.4%(78/123);45例HCVRNA阳性抗-HCV的阳性检出率为86.67%(39/45);27例HCVRNA阴性感染抗-HCV的阳性检出率为77.78%(21/27);随机检测了抗-HCV阴性的献血员126名,HCVRNA阳性检出率为0.79%(1/126)。结论 同时检测感染血液中的抗-HCV及HCVRNA对感染的早期诊断,区别急慢性感染以及献血员的筛查,阻断HCV的血源性传播都具有重要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抗-HIV(双抗原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IA)试剂对4120份无偿献血者血清样品筛检,发现1例抗HIV初筛结果阳性,阳性率为0.02%。对21份抗HIV检测OD值呈灰区的样品跟踪调查复试,结果无1例在不同时间复试中OD值出现高于Cut off值的献血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男性患者并发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后HCV抗体的表达情况,探讨影响HCV抗体表达的因素.方法 选取经筛选检测最终确诊的HIV/HCV并发感染男性患者23例,每隔3个月随访一次共随访6个月.检测HIV及HCV病毒载量、CD4+T细胞计数及HCV抗体.结果 首次HCV RNA检测阳性时78.3%的患者HCV抗体阴性;3个月后,34.8%的患者为HCV抗体阴性;6个月后,17.4%的患者HCV抗体为阴性.结论 HIV 并发HCV的男性感染者,HCV抗体阳性率表达较低,应早期联合核酸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2001~2004年云南省各临床实验室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测定的室问质量评价进行总结分析,以提高各实验室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检测质量。[方法]每年发放卫生部临检中心提供的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质控血清10支,分2次测定,对其回报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四年来云南省临床免疫学丙型肝炎病毒抗体40支质评样本中有3份低值阳性样本,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7.9%、54.8%和48.2%,阴性样本14支,符合率较高,几乎都在90%以上;使用不同试剂PT成绩存在差异;开展与不开展室内质控的实验室胛成绩差异显著(P〈0.05);使用与不使用酶标仪的实验室门成绩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使用酶标仪判读,严格开展室内质控的实验室质评成绩明显优于未使用仪器及未开展室内质控者。  相似文献   

16.
用第二代和第三代酶联免疫(EIAs)和免疫印迹试验,对委内瑞拉的加拉加斯4所透析诊所中的227例血液透析病人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用重组第二代酶试剂(Abbott和Ortho)从162例(71%)病人检测出HCV抗体,用合成肽EIA试剂(UBI)从161名病人检测出HCV抗体。以上162份HCV抗体阳性血清标本中,用RIBA3确认161份为阳性。68例血清阳性病人中的49例(72%)和21例血清阴性中的5例(24%)检测出HCV RNA。HCV RNA不一定与ALT水平的增高相关。其中20例HCV RNA和HCV抗体阳性病人  相似文献   

17.
献血人群中丙型肝炎病毒第1高变区抗体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第一高变区(HVR1)抗体检测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意义。方法采用融合F4HVR1抗原检测不同血清样本中的抗-HVR1的存在情况,并与现有C、NS3、NS4、NS5抗体进行比较。结果在HCV-RNA阳性样本中,HVR1抗体的阳性率为96.8%;在90份可疑HCV感染血清中HVR1抗体的阳性率为61.1%,与C区、NS3区接近,高于NS4区、NS5区(P<0.05),共检测出4份单独HVR1抗体阳性血清。结论在现有HCV诊断试剂基础上,对献血人群进行HCV-HVR1抗体的检测可以提高血液筛查灵敏度,减少HCV的经血传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该地区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丙型肝炎)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分型情况.方法 分别以ELISA和重组免疫印迹试进行血清标本抗HCV抗体筛查和确认,对抗HCV抗体阳性标本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病毒载量检测.对病毒载量大于103 copy/mL的标本用多重PCR进行HCV基因分型.结果 125例抗HCV抗体阳性标本中,HCV基因型主要为1b、2a、3a、1c、2c的检出率分别为58.4%、21.6%、3.2%、4.0%和8.0%.结论 该地区HCV感染主要以1b型为主,其次是2a和3a型,检出其他地区少见的1c和2c型,说明该地区丙型肝炎流行的基因型呈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分片段(抗-HCV-C、抗-HCV-NS3、抗-HCV-NS4、抗-HCV-NS5)试剂对抗-HCV临界(CO)范围标本的确认价值。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方法检测抗-HCV总抗体,结果为临界值(S/CO)或灰区状态(CO±10%)的可疑标本,分离血清后贮存于-29℃低温冰箱内,集中用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分片段酶联免疫确认试剂,在全自动酶标分析仪上进行检测,收集可疑标本44例,其中抗-HCVCO±10%阳性24例及CO±10%阴性20例。同时收集抗-HCV总抗体S/CO值大于5.0的标本30例,健康对照标本20例。结果44例抗-HCVELISA总抗体检测S/CO值为灰区状态标本中,HCV分片段确认为阳性者为22.7%(10/44),可疑者为6.8%(3/44),阴性者为70.5%(31/44)。抗-HCVCO±10%阳性中的假阳性率为54.2%(13/24),抗-HCVCO±10%阴性中的假阴性率为5.0%(1/20)。30例抗-HCV检测S/CO值大于5.0的标本中,HCV分片段确认阳性者为80.0%(24/30),可疑者为13.3%(4/30),阴性者为6.7%(2/30);20例健康对照组HCV分片段确认试验均呈阴性反应。结论用HCV分片段酶联免疫确认试剂对抗-HCVELISA总抗体检测是较好的旁证试验,特别对不确定的灰区标本进一步的确认意义甚大,可降低抗-HCV在检测低危人群时所产生的假阳性及假阴性结果,提高临床丙型肝炎诊断的准确率,对血站安全用血、避免浪费血源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且操作简便,易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灰区样本产生的原因和处置方案及临床提示。方法采用5种国产试剂[4种试剂为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1种试剂为双抗原夹心法]和1种进口试剂(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抗HCV抗体,结果不一致且在灰区范围内的样本再用重组免疫印迹法(RIBA)检测确认,并对RIBA测定结果为不确定的样本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HCV RNA。对12例处于窗口期的特殊样本分析HCV RNA的拷贝数和基因型。结果除F试剂外,其他5种抗HCV抗体检测试剂的复检阴性符合率均≥90%;复检阳性符合率随着初检S/CO值的增大而增高,当S/CO值15.01时,6种抗HCV抗体检测试剂的复检阳性符合率均95%。采用6种抗HCV抗体检测试剂分别检测36例灰区样本,单种试剂检测的假阴性率为27.8%~94.4%;2种国产试剂随机组合后检测的假阴性率为8.3%~61.1%;2种国产试剂加进口试剂组合后假阴性率降至5.6%~22.2%;2种国产试剂加国产双抗原夹心法试剂组合后假阴性率降至2.2%~13.9%。6种试剂检测12例特殊样本抗HCV抗体的结果为阴性或部分处于厂家规定的灰区范围内,RIBA确认结果为阴性或不确定,而HCV RNA为弱阳性。12例特殊样本中有8例RNA基因分型为1b型,4例为无分型。结论对于抗HCV抗体检测试剂灰区结果,建议至少采用2种不同的初筛试剂组合对样本进行复检;必要时可引入双抗原夹心法或进口试剂作为复检的补充。为减少窗口期样本的漏检,建议将HCV RNA检测作为补充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