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比较吗啡复合布托啡诺用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60例ASA分级Ⅰ~Ⅱ级剖宫产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20例.手术结束后吗啡组注射2 mg吗啡(用0.9%氯化钠稀释至5ml)于硬膜外腔,再以2ml/h的速度连续输注吗啡复合液(4 mg吗啡+左布比卡因300 mg,用0.9%氯化钠稀释至100 ml);布托啡诺组注射1mg布托啡诺(用0.9%氯化钠稀释至5 ml)于硬膜外腔,再以2ml/h的速度连续输注布托啡诺复合液(7 mg布托啡诺+左布比卡因300 mg,用0.9%氯化钠稀释至100 ml).复合组注射1 mg吗啡(用0.9%氯化钠稀释成5ml)于硬膜外腔,再以2 ml/h的速度连续输注布托啡诺复合液(7 mg布托啡诺+左布比卡因300mg,用0.9%氯化钠稀释至100ml).比较三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吗啡组视觉模拟评分(VAS)为(1.6±0.7)分,布托啡诺组为(1.6±0.6)分,复合组为(1.4±0.4)分,吗啡组与布托啡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明显低于吗啡组和布托啡诺组(P<0.05).布托啡诺组和复合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例次明显低于吗啡组(6例次和7例次比26例次,P<0.05),复合组和布托啡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吗啡复合布托啡诺用于剖宫产术后PCEA能够提高镇痛效果且明显降低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吗啡和布托啡诺联合吗啡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副作用,探讨术后硬膜外镇痛用药的最佳配伍。方法 60例ASAⅠ或Ⅱ级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术后行硬膜外镇痛,依据硬膜外用药不同随机分组:B组为观察组,首量用布托啡诺1 mg+吗啡2 mg+0.2%罗哌卡因+生理盐水共6 ml注入硬膜外,维持用药布托啡诺4 mg+吗啡5 mg+0.2%罗哌卡因+生理盐水共100 ml;M组为对照组首量用吗啡2 mg+0.2%罗哌卡因+生理盐水共6 ml注入硬膜外,维持用药:吗啡8 mg+0.2%罗哌卡因+生理盐水共100 ml;观察患者术后6、12、24、48 h各个时间段的视觉模拟镇痛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BCS舒适评分,是否出现皮肤瘙痒、恶心呕吐(PONV)以及是否出现低血压及呼吸抑制等其他不良反应。结果 B组和M组在术后各时间段镇痛镇静舒适度评分无显著性差异,B组不良反应瘙痒、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下降,与M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布托啡诺联合吗啡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是一种较好的术后镇痛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吗啡、芬太尼与布托啡诺分别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不良反应比较.方法 300例ASA分级Ⅰ~Ⅱ级在蛛网膜下隙与硬膜外联合阻滞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孕妇,随机双盲分为三组,每组100例,行术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吗啡组:布比卡因150 mg+吗啡3mg+ 0.9%氯化钠配成100 ml,负荷量吗啡1 mg+布比卡因15 mg配成5 ml;芬太尼组:布比卡因150 mg+芬太尼0.4 mg+ 0.9%氯化钠配成100ml,负荷量芬太尼0.05 mg+布比卡因15mg配成5ml;布托啡诺组:布比卡因150 mg+布托啡诺3 mg+ 0.9%氯化钠配成100ml,负荷量布托啡诺1 mg+布比卡因15 mg配成5ml.观察三组镇痛后4、12、24、36和48 h的VAS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孕妇在PCEA期间疼痛程度VAS评分中,吗啡组、芬太尼组、布托啡诺组均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发生率吗啡组分别为30%(30/100)、17%(17/1O0)、22%(22/100)、76%(76/100),高于布托啡诺组的5%(5/100)、3%(3/100)、8%(8/100)、3%(3/100)和芬太尼组的6%(6/100)、4%(4/100)、10%(10/100)、17%(17/100),吗啡组与布托啡诺组和芬太尼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而在呼吸抑制发生率上芬太尼组[17%(17/100)]高于吗啡组[9%(9/100)]和布托啡诺组[3%(3/100)],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吗啡组[(46.7±7.2)h]比布托啡诺组[(27.7±7.4)h]、芬太尼组[(26.3±8.5)h]延迟(P<0.01),布托啡诺组与芬太尼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镇痛采用布托啡诺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及减少不良反应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布托啡诺和吗啡静脉镇痛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布托啡诺和吗啡用于静吸复合麻醉后静脉镇痛对于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气管内麻下行腹部手术患者50名,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B组)和吗啡组(M组),每组25例。术前不用任何镇静及镇痛药物。常规静脉诱导后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七氟醚持续吸入并静脉泵注丙泊酚及瑞芬太尼。手术结束前30min给予镇痛负荷剂量,布托啡诺0.01mk/kg(B组)或吗啡0.05mg/kg(M组)。术毕待自主呼吸恢复后拔管,同时开启镇痛泵,B组为布托啡诺8mg以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M组为吗啡40mg以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2ml/h持续静脉泵入。记录拔管时间、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并在术前1天(T0)、试验用药后30min(T1)、1h(T2)、2h(T3)、12h(T4)、24h(T5)测定认知功能包括:汉字旋转测验、单词再忆测试、简单计算能力以及图片再认。结果B组清醒时间短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T2时的各项认知功能较T0时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时单词再忆测试与T0比较仍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T1、T2时各项认知功能均优于M组(p<0.05)。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B组少于M组(p<0.05)。结论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术后的静脉镇痛中使用布托啡诺对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有更大的帮助,且副作用较小,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布托啡诺与吗啡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探讨更佳的硬膜外镇痛药液配方。方法将150例(ASAI~Ⅱ级)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成三组,吗啡(M组)、布托啡诺1(B1组)、布托啡诺2(B2组),每组各50例。M组应用0.13%罗哌卡因加0.008%吗啡;B1组应用0.13%罗哌卡因加0.0033%布托啡诺;B2组应用0.13%罗哌卡因加0.005%布托啡诺;三组药液均加入昂丹司琼4mg。均采用负荷量加持续剂量加自控给药的模式。对三组病例的镇痛效果(VAS评分)、舒适度(BCS评分)、镇静(Ramesay评分)和所出现的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三组均能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除8h点M组优于B1组,VAS评分、舒适度BC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外,其它时间点VAS评分、舒适度BCS评分、Ramesay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B1组明显少于M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B2组优于M组,但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三组均取得了良好的镇痛效果,但是0.13%罗哌卡因加0.0033%布托啡诺大大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马晓春  李娟  周玮 《中国妇幼保健》2014,(27):4497-4499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为加快剖宫产术后恢复及母婴健康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间在该院妇产科择期行剖宫产的产妇12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各组术后均静脉注射负荷剂量的布托啡诺1 mg,A组在手术完成时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注射1次/8 h,共注射2次,之后三组均行自控静脉镇痛(PCIA)。A组和C组均给予布托啡诺4μg/(kg·h),B组给予5μg/(kg·h),单次给药剂量为3μg/kg,锁定时间0.5 h。对比三组产妇术后6、12、24、36 h抑制疼痛及镇静效果以及头晕、呕吐的发生率。结果:术后6、12、24 h时,A组切口痛VAS评分和宫缩痛评分均明显低于B组和C组,B组明显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后各时间段B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A组和C组,A组明显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后12 h及12~36 h,三组产妇的阴道总出血量及子宫底高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产妇PCIA总次数明显少于B组和C组,B组总次数明显少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产妇头晕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及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托啡诺4μg/(kg·h)PCIA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剖宫产术后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且不影响子宫复旧及阴道出血量。  相似文献   

7.
酒石酸布托啡诺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效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评价布托啡诺在剖宫产术后,病人自控镇痛(PCA)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将120例剖宫产病人分为布托啡诺组(B组)和吗啡组(M组),分别接受PCA治疗,比较2组镇痛评分、不良反应及镇静Ram esy评级。结果⑴镇痛评分、舒适度评级,B组与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⑵不良反应:B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对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的影响,低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⑶镇静Ram esy评级:B组高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托啡诺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镇静效果确切,安全,舒适度良好,且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子宫切除术后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布托啡诺静脉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切除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即B组(0.2 mg/ml布托啡诺)和BK组(0.2mg/ml布托啡诺+2 mg/ml氯胺酮混合液)。手术结束时接上镇痛泵,参数设置:负荷量1 ml,背景剂量1 ml/h,指令剂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观察并记录术后4、8、12、24 h疼痛评分(VAS)、镇痛泵按压次数、布托啡诺总用量以及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结果BK组术后4、8、12、24 h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5);BK组术后24 h布托啡诺总用量较B组减少4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嗜睡发生率分别为BK组10%、B组18%。两组患者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发生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在子宫切除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中能增强布托啡诺的镇痛效果,并减少副作用,无明显氯胺酮相关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手术后有20%-40%的患者经历了中等程度疼痛,另外有50%-70%的患者经历了严重疼痛,由此术后镇痛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方法和药物使用种类繁多。在氯诺昔康和布托啡诺于术后止痛的应用中我院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用于妇科腹腔镜全麻术后静脉持续镇痛的效果。方法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Ⅰ组(未用镇痛组)和Ⅱ组(静脉镇痛组)。Ⅰ组术后未用任何镇痛药,Ⅱ组停用麻醉药后便静脉给于布托啡诺1mg并接上电子镇痛泵以2ml/h输注镇痛液(5mg布托啡诺+4mg昂丹司琼+生理盐水配成60ml复合液)。对两组患者术后1h、2h、4h、8h、12h、24h进行VAS镇痛评分和BCS舒适度评级和Ramsav镇静评分,对两组肩背痛情况进行比较,并记录恶心、呕吐、瘙痒、出汗、最早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等术后恢复状况。结果与Ⅰ组相比Ⅱ组在各时间段在VAS评分和BCS评级明显要好,两组Rarnsav镇静评分均为0~2分,肩背痛Ⅱ组明显好于Ⅰ组,两组在恶心、呕吐、瘙痒、出汗等副作用几率相当,最早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无差异。结论妇科腹腔镜全麻术后布托啡诺静脉术后镇痛,能有效镇痛提高术后舒适性,是临床较好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我院2310例剖宫产手术进行分析剖宫产指征的构成,探讨如何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行剖宫产术孕妇231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指征按比例依次是:社会因素(33.65%)、瘢痕子宫(25.22%)、巨大儿(9.7%)、头盆不称(7.34%)、羊水过少(5.83%)、胎位异常(5.04%)。胎儿宫内窘迫(5.83%)等。结论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应采取开展产前学习,通过产前对孕妇及家属教育,并详细地了解剖宫产及阴道分娩的相关知识,同时医务人员要严格把握剖宫产指征,重视产程的观察和产程处理,提高产科质量和提供优质服务,以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新式剖宫产与传统剖宫产术后再次剖宫产的手术难易程度及盆腔粘连情况。方法选择我院新式剖宫产术后再次剖宫产50例为观察组,首次行传统剖宫产再次剖宫产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再次剖宫产进腹时间、取出胎儿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及腹壁及腹腔粘连程度。结果观察组进腹时间、取出胎儿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均较对照组多(P〈0.05),两组产妇均有不同程度的粘连,观察组发生率高俨〈0.05)。结论新式剖宫产再次剖宫产腹壁及腹腔粘连程度严重,增加手术难度,因此选择该术式时应充分考虑其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吗啡预先镇痛对硬膜外吗啡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ASAI-Ⅱ级妇产科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均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实验组腰麻用药为0.5%布比卡因10mg+吗啡0.5mg,术后吗啡2.8mg行硬膜外镇痛.对照组腰麻用药不加吗啡,术后硬膜外镇痛吗啡为3.3mg.术后行镇痛NRS评分,镇静Ramsay评分,观察术后镇痛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镇痛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多于对照组,但寒颤反应实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吗啡预先镇痛可增强硬外腔吗啡术后镇痛效果,延长镇痛时间,但不良反应也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骨科手术后氯诺昔康病人静脉自控镇痛(PCIA)与吗啡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100例ASAⅠ-Ⅱ骨科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两组:PCIA组(n=50)和PCEA组(n=50)。PCIA组于手术结束前约30min静注氯诺昔康8mg和丹恩西酮4mg后连接镇痛泵(48mg氯诺昔康+生理盐水至100ml);PCEA组于手术结束前约30min硬膜外腔注入吗啡1mg和丹恩西酮4mg加生理盐水至10ml后连接镇痛泵(9mg吗啡+生理盐水至100ml)。连续量为2ml/h,自控量为0.5ml/15min。术后连续监测BP、RR、ECG、SpO2,定时观察记录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分及恶心呕吐、嗜睡、多汗、皮肤搔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4h、8h、16h、20h、24h、32h和48h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吗啡PCEA组略低于氯诺昔康PCIA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恶心、呕吐、多汗、皮肤搔痒发生率PCEA组明显多于PCIA组(P<0.05)。结论骨科手术后氯诺昔康PCIA与吗啡PCEA均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但氯诺昔康PCIA组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剖宫产指征变化及剖宫产率升高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分析6年间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的变迁。方法:对河北省迁安市人民医院1999~2004年3638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分析,比较剖宫产率和手术指征变化。结果:平均剖宫产率为41.94%,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1999年为35.50%,最高2003年达49.49%,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剖宫产指征变化中,头盆不称逐渐下降,社会因素、胎儿窘迫逐渐上升。2002年后社会因素位居第1位。结论:剖宫产率的增加不是一个单纯的医疗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加强孕产期监护和产程观察,提高医务人员及孕妇对剖宫产的认识,改变服务模式,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1%利多卡因加0.2%地卡因为对照,评价小容量0.75%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手术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剖宫产病人30例,硬膜外麻醉时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I组,n=15)和利地组(Ⅱ组,n=15),观察感觉阻滞,术中疼痛(VAS评分),术中腹壁肌松,呼吸循环变化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I组术前和术中感觉阻滞达T6的人数明显多于Ⅱ组(P<0.05),达到最高麻醉平面的时间I组明显长于Ⅱ组(P<0.01),术中疼痛最高评分I组明显低于Ⅱ组(P<0.05),肌松质量I组和Ⅱ组无明显差别(P>0.05),低血压,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I组明显低于Ⅱ组(P<0.01),结论:小容量0.75%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手术硬膜外麻醉的镇痛效果优于常规利地合剂硬膜外麻醉且不良反应少,但起效较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盐酸利多卡因、盐酸左布比卡因、甲磺酸罗哌卡因在剖宫产患者硬膜外腔的弥散效果。方法:择期拟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90例,年龄20—35岁,无连续硬膜外腔麻醉禁忌证,既往无椎管内麻醉史,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n=30):2%利多卡因组(A组)、0.5%左布比卡因组(B组)、0.894%罗哌卡因组(C组)。三组均采用2%利多卡因3ml作为实验量,追加量3-5ml/次,间隔5min分次给予,阻滞范围达S3-5-T8-6时停止给药,开始手术。比较各组手术开始时局麻药用量,观察胎儿娩出后10min各组感觉平面阻滞范围,肌松程度、新生儿阿氏评分。结果:A组及C组手术开始时用药量均显著低于B组(P〈0.05);胎儿娩出后10min,C组感觉平面阻滞范围显著高于B组(P〈0.05),但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肌松效果B、C组均显著优于A组(P〈0.05),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新生儿阿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多卡因与罗哌卡因在剖宫产患者硬膜外腔的弥散效果均优于左布比卡因,但罗哌卡因的肌松效果显著优于利多卡因,三种局麻药上述用量时对新生儿阿氏评分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8.
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凡  王丹波 《现代保健》2013,(12):31-3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27例患者作为A组,行单纯剖宫产术,另外25例患者作为B组,比较A、B两组疗效。结果:A组手术时间较B组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手术切口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产后恶露干净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并不明显增加手术难度、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金建萍 《职业与健康》2010,26(11):1314-1316
目的分析无锡市惠山区6年来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方法通过对该区2003年1月—2008年12月剖宫产病例782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6年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结果 6年剖宫产率平均为33.50%,剖宫产指征顺位依次为:社会因素(26.39%)、难产(19.48%)、胎儿窘迫(14.23%)、其他(12.44%)、妊娠并发症(11.38%)、臀位(8.19%)、疤痕子宫(7.89%)。结论剖宫产率的升高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只有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医患双方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剖宫产后1年内非意愿妊娠发生情况及其原因,为针对性地开展干预做好基础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在产妇剖宫产后住院期间由专业调查人员进行初次问卷调查;1年(或落实长期有效的避孕方法)后,对受试对象再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68.3%的产妇平时了解避孕知识的途径为网络;61.5%的产妇会在产后2~3个月开始首次性生活。产妇分娩后希望获取避孕知识最适宜的时机主要为住院期间病房医务人员指导、产后需要时自行网上查询、产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健人员上门访视时等。研究对象产后1年内有3.0%发生了非意愿妊娠,其中51.7%对可采用的紧急避孕方法表示不知情,72.4%不了解避孕失败后服用紧急避孕药的时间,41.4%对哺乳期妊娠及产后1年内流产的危害认识不足。结论:在正规的妇幼保健专业机构网站上设置产后避孕节育等健康保健专栏,或同时开设在线咨询与交流平台,是指导产妇避孕节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